【万维读者网】一・陈敏为什么要绑架张东岳?
1・假设报复
如果真是陈敏的女朋友与房东产生矛盾而导致他实施报复,那么陈敏或他的女朋友应与房东有很大的冲突,起码是能让张家记得住的人。让人困惑的,张东岳失踪后,在皮尔区警方接手前,多伦多警方已将所有住过或当时住在张家的人都调查过,为什么当时不能查出陈敏来,要等数月后才由皮尔区警方找出来?
再有,既然陈敏是实施报复,绑架应不是最终目标,从报复心理来看,报复者实施的行动最终会告诉被报复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关系,但从张东岳失踪至今,疑犯一直没有表露任何信息,这种状况似乎很难用“报复说”解释清楚。
2・假设为钱
陈敏的母亲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说陈敏并不缺钱,而这几天来,一些认识陈敏的同学、室友也证实陈敏并不缺钱用,更不是热衷赌博的人。假若陈敏真是绑架张东岳的疑凶,他为什么要得手后忽然却步呢?有人说是因为警方和媒体高调造成疑犯却步,这点也是牵强的。因为既然疑凶能有胆量进屋将人绑架,且从容地运出屋子外,相信疑凶是个相当自信、计划完整、思维精密的人,他能将小东岳绑走,为了钱,相信他怎么也会搏一下。从张东岳失踪至今已有十个月,陈敏既然真如传说中那样债台高筑,那么,他应该躲债才是,为什么还留在本地?
如果疑犯绑架张东岳的目的为以上两个原因之一者,相信警方很容易就可找到证据,用不着“犹抱琵琶半遮脸的”;假若不是以上两个原因,那么又会是什么原因?
一个9岁的孩子,在睡梦中忽然被劫持,且被人带经其父母的房门前,在夜深人静下再带出房屋,这种难度相当大,起码要分秒计算准确,对发生各种情况计算也必须准确,疑犯陈敏在劫持张东岳时,是怎样将孩子带出房屋,且可以做到不留任何痕迹,这点也是颇令人费解的,就算出了房门,还要走出屋外放进车子里,疑犯冒这样大的难度去绑架一个人,目的性应该很强。
二・疑犯是怎样绑架张东岳的?
从媒体的报导来看,疑犯从后院的窗口爬进去的,警方正是从留在窗口上的指纹找到疑犯,这个解释疑点重重?
首先让人生疑的,作为疑犯,陈敏有没有必要用爬进去的办法捉张东岳?因为根据报导,陈敏曾去过张家4次,这么说陈敏应该对张家很熟悉,假若他的女朋友当时也住在张家,他有很多办法可以轻易进入张家,象复制张家的钥匙,或里应外合等,为什么他偏偏不选择最轻而易举的,却要走条最难的路─爬窗进去?按理他应该知道张家住了很多人,如果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张家当晚有近十人,或者更多些,爬窗进张家,先要打碎玻璃,且要从后院爬上烧烤炉上进去,所花的时间会很长,被发现的风险也很大,疑犯何苦呢?
其次,假若如报导说,疑犯陈敏与张东岳相熟,且曾有两次与张东岳接触,还有一名住在张家,自称是陈敏的朋友,被警方调查过的女孩在网站上上贴说,是她将陈敏介绍给张家,她也曾多次到过张东岳所在德学校去接张东岳,既然那么熟悉,张东岳一定知道陈敏是这位姐姐的朋友,陈敏要绑架张东岳,完全可以在张东岳上下课的时候,或者寻找适当合适的机会拐骗张东岳,进屋劫持说真有些令人费解。
三・疑犯是否是一人?
从现在公布的材料看,警方对疑犯进入张家很有把握,但对疑犯在得逞后怎么退出去好象把握不大,有一点很令关心此案的人注意,即张东岳小朋友是名9岁的孩子,且从相片来看长得也不瘦,应该有一定重量,疑犯要在很短的霎那,将孩子绑架,并带离她家,且中间要经过她父母的房门,还要不能弄出任何声音,直至到将她放进车里,这种难度,一个人不是不能做,但做得这么干净,甚至连痕迹都无法找到,疑犯这种犯罪能力很让人刮目。
究竟陈敏是不是真正的凶手,假若是,那么他是主犯还是从犯?他背后有没有人指使?假若陈敏不是真正的凶手,那么谁让他垫背的?
四・留在张家的指模是不是真正凶手的指模?
据媒体报导,警方是通过窗台上以及遗留在张家一把刀子上的指模,以及陈敏汽车上寻找到的DNA样本将陈敏逮捕的,有个问题不明白,既然绑架张东岳的疑凶是将室外的烧烤炉搬到窗台上垫脚,从窗口爬进屋内的,那么,按道理疑凶同样应在烧烤炉上留有指模才对,因为置于室外的烧烤炉布满灰尘,只要移动过,就一定有指模,除非疑凶戴上手套,但令人困扰的是,疑凶搬烧烤炉时没有留下指模,爬上窗台缺留下了指模,那个指模是绑架遮的指模吗?
还有,既然疑犯陈敏曾到过张家,过去也曾与张东岳接触过,且他的朋友也在张家居住,那么,在张家找到陈敏的指模以及在陈敏的车上找到相应的DNA样本,也不足以就可证明陈敏就是疑犯,光凭这样的证据,可以给陈敏定罪?假若不只是这些,还有呢?
五・疑犯陈敏为什么不跑?
早前陈敏的妈妈告诉记者,陈敏在被捕前曾给母亲打过电话,说警察在调查他们,显然,陈敏是清晰自己已被警方纳入调查范围内,从近年来留学生涉嫌犯案情况来看,多数被怀疑者都是一走了之。但陈敏在明知自己被调查监控的情形下,还有他的签证到今年8月就到期,为什么不回国?加上,如果陈敏是真正的凶手,加上他家庭有公安的背景,按理他应该回国寻求帮助,何以坐以待“捉”?
如果要细心分析起来,相信还有很多疑点令人费解,大家有什么看法也可谈谈,法律不放过一个坏人,希望也不要冤枉了好人
1・假设报复
如果真是陈敏的女朋友与房东产生矛盾而导致他实施报复,那么陈敏或他的女朋友应与房东有很大的冲突,起码是能让张家记得住的人。让人困惑的,张东岳失踪后,在皮尔区警方接手前,多伦多警方已将所有住过或当时住在张家的人都调查过,为什么当时不能查出陈敏来,要等数月后才由皮尔区警方找出来?
再有,既然陈敏是实施报复,绑架应不是最终目标,从报复心理来看,报复者实施的行动最终会告诉被报复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关系,但从张东岳失踪至今,疑犯一直没有表露任何信息,这种状况似乎很难用“报复说”解释清楚。
2・假设为钱
陈敏的母亲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说陈敏并不缺钱,而这几天来,一些认识陈敏的同学、室友也证实陈敏并不缺钱用,更不是热衷赌博的人。假若陈敏真是绑架张东岳的疑凶,他为什么要得手后忽然却步呢?有人说是因为警方和媒体高调造成疑犯却步,这点也是牵强的。因为既然疑凶能有胆量进屋将人绑架,且从容地运出屋子外,相信疑凶是个相当自信、计划完整、思维精密的人,他能将小东岳绑走,为了钱,相信他怎么也会搏一下。从张东岳失踪至今已有十个月,陈敏既然真如传说中那样债台高筑,那么,他应该躲债才是,为什么还留在本地?
如果疑犯绑架张东岳的目的为以上两个原因之一者,相信警方很容易就可找到证据,用不着“犹抱琵琶半遮脸的”;假若不是以上两个原因,那么又会是什么原因?
一个9岁的孩子,在睡梦中忽然被劫持,且被人带经其父母的房门前,在夜深人静下再带出房屋,这种难度相当大,起码要分秒计算准确,对发生各种情况计算也必须准确,疑犯陈敏在劫持张东岳时,是怎样将孩子带出房屋,且可以做到不留任何痕迹,这点也是颇令人费解的,就算出了房门,还要走出屋外放进车子里,疑犯冒这样大的难度去绑架一个人,目的性应该很强。
二・疑犯是怎样绑架张东岳的?
从媒体的报导来看,疑犯从后院的窗口爬进去的,警方正是从留在窗口上的指纹找到疑犯,这个解释疑点重重?
首先让人生疑的,作为疑犯,陈敏有没有必要用爬进去的办法捉张东岳?因为根据报导,陈敏曾去过张家4次,这么说陈敏应该对张家很熟悉,假若他的女朋友当时也住在张家,他有很多办法可以轻易进入张家,象复制张家的钥匙,或里应外合等,为什么他偏偏不选择最轻而易举的,却要走条最难的路─爬窗进去?按理他应该知道张家住了很多人,如果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张家当晚有近十人,或者更多些,爬窗进张家,先要打碎玻璃,且要从后院爬上烧烤炉上进去,所花的时间会很长,被发现的风险也很大,疑犯何苦呢?
其次,假若如报导说,疑犯陈敏与张东岳相熟,且曾有两次与张东岳接触,还有一名住在张家,自称是陈敏的朋友,被警方调查过的女孩在网站上上贴说,是她将陈敏介绍给张家,她也曾多次到过张东岳所在德学校去接张东岳,既然那么熟悉,张东岳一定知道陈敏是这位姐姐的朋友,陈敏要绑架张东岳,完全可以在张东岳上下课的时候,或者寻找适当合适的机会拐骗张东岳,进屋劫持说真有些令人费解。
三・疑犯是否是一人?
从现在公布的材料看,警方对疑犯进入张家很有把握,但对疑犯在得逞后怎么退出去好象把握不大,有一点很令关心此案的人注意,即张东岳小朋友是名9岁的孩子,且从相片来看长得也不瘦,应该有一定重量,疑犯要在很短的霎那,将孩子绑架,并带离她家,且中间要经过她父母的房门,还要不能弄出任何声音,直至到将她放进车里,这种难度,一个人不是不能做,但做得这么干净,甚至连痕迹都无法找到,疑犯这种犯罪能力很让人刮目。
究竟陈敏是不是真正的凶手,假若是,那么他是主犯还是从犯?他背后有没有人指使?假若陈敏不是真正的凶手,那么谁让他垫背的?
四・留在张家的指模是不是真正凶手的指模?
据媒体报导,警方是通过窗台上以及遗留在张家一把刀子上的指模,以及陈敏汽车上寻找到的DNA样本将陈敏逮捕的,有个问题不明白,既然绑架张东岳的疑凶是将室外的烧烤炉搬到窗台上垫脚,从窗口爬进屋内的,那么,按道理疑凶同样应在烧烤炉上留有指模才对,因为置于室外的烧烤炉布满灰尘,只要移动过,就一定有指模,除非疑凶戴上手套,但令人困扰的是,疑凶搬烧烤炉时没有留下指模,爬上窗台缺留下了指模,那个指模是绑架遮的指模吗?
还有,既然疑犯陈敏曾到过张家,过去也曾与张东岳接触过,且他的朋友也在张家居住,那么,在张家找到陈敏的指模以及在陈敏的车上找到相应的DNA样本,也不足以就可证明陈敏就是疑犯,光凭这样的证据,可以给陈敏定罪?假若不只是这些,还有呢?
五・疑犯陈敏为什么不跑?
早前陈敏的妈妈告诉记者,陈敏在被捕前曾给母亲打过电话,说警察在调查他们,显然,陈敏是清晰自己已被警方纳入调查范围内,从近年来留学生涉嫌犯案情况来看,多数被怀疑者都是一走了之。但陈敏在明知自己被调查监控的情形下,还有他的签证到今年8月就到期,为什么不回国?加上,如果陈敏是真正的凶手,加上他家庭有公安的背景,按理他应该回国寻求帮助,何以坐以待“捉”?
如果要细心分析起来,相信还有很多疑点令人费解,大家有什么看法也可谈谈,法律不放过一个坏人,希望也不要冤枉了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