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着日本 世界看着我们

moyu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0,20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文/曹林



亚洲杯中日决赛尚未打响,空气中早已流淌的那种心照不宣的躁动令人不安。


实际上自日本队击败巴林进入决赛起,这种躁动就开始酝酿。两个多小时急切的等待后,刘云飞在中伊大战最后时刻勇猛地扑出象征着中国队打进决赛的那个点球,中日决赛相遇。从那一刻起,躁动真正出现。这绝非体育竞技中常见的争强好胜,其中还交织着基于历史恩怨的复杂情绪。


网友的帖子一个比一个激烈:体育精神没有国界,可人的感情是有国界的;我们球迷有表达自己感情的权利;我要在决赛上多贴反日标语,多“嘘”日本人――球迷的躁动通过网络论坛迅速地传播和膨胀。从前几场日本队比赛的遭遇中,我们大抵已经闻到了呛人的火药味。


已经有人预料,顺着这种情绪发展、膨胀和自我暗示,全世界电视机前的观众,将看到8月7日亚洲杯中日决赛的现场上中国球迷制造的热闹。


说真的,血肉相连,承载着共同的历史,非常能够理解球迷的这种情绪。在这个问题上,我并不比球迷有更高的理性和智慧。其实,作为一个俗人,也常有陷于某种愤怒中的时候,明明知道有些行为或言语是不理智的,最后还是做出来或说出来了,寻求的就是一种发泄的快感―――显然,很多对赛场上的日本队有偏激行为的球迷,也清楚自己的行为有违体育精神,但沉溺于历史记忆中,就是不想做遵守体育精神的人,就是想通过偏激方式来发泄内心的愤恨。


对此,我想说的是,我们看着日本,全世界在看着我们。也许我们在赛场上对日本队的嘘声中能获得些许精神上的安慰,可在全世界人的目光中,我们将会是这样一个形象:素质不高,不够礼貌,缺乏体育精神。


有的球迷在网上留言:咎由自取,就是想通过不友好的方式报复那些不道歉不认错不尊重历史的日本人,就是想让日本人看到我们的态度。可我们别忘了,作为一次国际体育盛会,亚洲杯的决赛绝非两个国家的事,观众绝非仅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全世界的人都可以通过卫星的传送看到现场直播。退一万步讲,即使我们可以不尊重日本人的感受,但我们能够不在乎自己在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吗?


公道自在人心,世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那段日本侵华的历史,世界都看在眼里,日本政府的不道歉不认错,还有不顾亚洲人民的感情参拜靖国神社,这一切事实,全世界也都看在眼里。


可是,当全世界不同民族的人坐到电视机前看中国队和日本队的决赛时,他们仅仅是想看一场精彩的球赛,公平、火热、互相尊重。


也许我们的球迷能为自己的偏激行为找到无数条理由,但其他国家看比赛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理由的:不讲礼貌就是不讲礼貌,没有素质就是没有素质,缺乏体育精神就是缺乏体育精神。


建立在这样的认识上,我想,表达情感不仅只有“偏激”这一种方式。在沉积的民族旧怨上,在大家都把中国球迷“看扁”、都以为中国球迷会在亚洲杯决赛上发泄民族情绪时,我们偏偏坚守体育精神,坚守球迷道德,坚决不把政治带到体育场上来―――在世界人民的目光关注下,这难道不也是一种表达吗?不要中国球迷“过激行为”的提醒,世界人民自然从“拒绝认错”和“宽容理性”的对比中看出历史。


坚守体育精神,这是世界人民沟通的共同语言。记住,8月7日的决赛,世界人民的目光看着我们。


2004/08/06 中国青年报
 
如果中国国家队的球员能给日本的球门狂灌20个球进去,你说全世界的人会怎么想!当然这种美好的愿望我们只能想想就算了.中国反正是个软柿子,就悄悄地坐那看呗,一句话也甭说!
 
姜文:我为什么要拍鬼子来了(深刻)
jack3853 发表于搜房社区-晨光家园 cgjy.bj.soufun.com
1.我为什么要拍“鬼子戏”?
    
    姜文说:这部电影不仅是再现日本军队当年的暴行,更是出于一种警世的责任。在这部影片里,日本军屠杀的是真正的中国老百姓、中国平民。而事实上,当年日本军也确实杀过很多中国老百姓。我的老家唐山就发生过这样的惨案。我想通过这部影片告诉日本观众:你们要真正面对这段历史,别想再否认。我也想以此告诫中国观众:面对恶人,我们不能无端地报以善良。面对这些已经发生的事实,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避免这种事再发生。
    
    2.我为什么对中日文化比较感兴趣?
    
    姜文说:1982年我在中戏上学时,班上来了一拨儿日本留学生,和我们同龄,关系也特好,走的时候依依惜别,甚至有和我们班同学谈恋爱的。当时我就很奇怪,他们和我小时看的抗日电影中的松井之类的日本鬼子说的都是一样的话,怎么态度和人的精神面貌却和松井他们那么不一样?他们和松井他们也就是差一代人,二者形象却怎么也重叠不到一起。从那时起,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听了很多亲历过抗日战争者的讲述,后来有机会去日本时也看了很多听了很多,看了许多如《菊花与刀》之类的人类学、社会学著作……到现在,我渐渐地能把这两类日本人的形象重叠到一起了,他们其实就是一回事,只不过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这就令我毛骨悚然:一个温文尔雅的日本人很容易变成一个我们印象中的日本兵。
    
    3.我为什么重视日本这个对手?
    
    姜文说:日本善于学习和研究中国,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有优点的敌人。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这些优点而是将其模糊掉,不承认它,就会面临失败的危险与灾难。
    
    半个世纪前的那一场侵略战争就是明证。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觉得鲁迅思想的形成和他对国民性的批判,与他年轻时在日本呆过,产生过比较有很大关系。我觉得一场灾难的发生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灾难过后我们不能深入地研究和总结这场灾难的根源。正是这种想法促使我一直想拍一个中日间的故事。
    
    4.我为什么给《鬼子来了》选择刘星的音乐?
    
    姜文说:《鬼子来了》的故事原本“隐藏”在我为拍电影而看过的众多小说之中,并没有清晰地凸现出来。而最终诱发灵感的是两张风格迥异的CD,一盘是日本军歌,另一盘是当代音乐隐士刘星的专辑《一意孤行》。前者激昂有力中带有霸道倾向,后者则尽得中国文化超脱与空灵的真谛。我从日本军歌中听出了民谣式的儿童歌曲的痕迹,其中有一种青春期的无法控制的疯狂和理想,这种疯狂如果被邪恶的力量所引导很容易做出意想不到的暴行。对于《一意孤行》的境界,我非常欣赏。但要想达到这种高境界,必须有“日本军歌”那样的实力做基础,否则只能是“商女不知亡国恨”了。
    
    5.我为什么特别看重“翻译官”在影片中的作用?
    
    姜文说:我曾经选了好几个关于中日战争的题材,其中有《生存》。我看中的就是《生存》中的这一点??一个本来没有介入战争的村庄,突然来了一个日本兵和一个翻译,他们怎样互相面对?而由于这个翻译的作用,本来善良的老百姓不能正确地认识对面的敌人,以至于自大、膨胀,使用了错误的手段。这其中有残暴敌人的问题,更有翻译官因为私欲而误导的问题,于是事情开始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故事的这个核是我非常看好的。
    
    6.我为什么对日本朋友抱有戒心?
    
    姜文说:当年在中戏谈笑甚欢的日本留学生朋友,遇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一瞬间就会变成大屠杀的刽子手。这种两面性是很好地重叠在日本人身上的。就像我们这一代人很熟悉的李玉和与鸠山,在满铁医院的时候就是“老朋友”嘛!但是这种朋友关系挡不住鸠山当了宪兵队队长,以后把李玉和弄来坐老虎凳。虽然不耽误请李玉和喝杯酒、谈谈佛教,但是密电码得拿出来。这种事太多了,朋友归朋友、原则归原则,日本人的原则性和国家利益的概念非常强。
    
    7.我为什么不总把“爱国主义”挂在嘴边?
    
    姜文说:爱国主义不需要唤起,只要一个人还知道自己是谁,对自己的人格有一定的尊重,他就会爱自己的祖国。鲁迅对自己民族与文化中某些问题进行讽刺与挖苦,这也是充满了爱的。他为什么不挖苦日本去呀?因为他是想让中国这“脖没了,比日本强了,这是最大的爱国。反过来个别人为了自己的私欲违心地故作赞扬歌颂状,而不让人们看到问题的实质,那就像我们片子中的翻译官董汉臣一样了。我觉得比“卖国贼”更可怕的是“爱国贼”,他们打着“爱国”的旗号,危害却比“卖国”还大。我虽然达不到鲁迅那么高的境界,但我很崇拜和欣赏他。他有时候表现得比较尖刻,但他看问题很准确。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人看不到问题、不愿意看到问题或者看到了也不愿意说。鲁迅这种高境界我理解就是“民族魂”。要是有那么几百个鲁迅,这个国家就会很了不起。
    
    8.我为什么不经常站出来对日本右翼势力的否认战争罪行之类的言行加以驳斥?
    
    姜文说:因为拍了这部《鬼子来了》,近期有不少报纸请我就日本右翼分子的反动言论发表看法。但是我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不是每次日本反华势力出招的时候我们就接招,而是需要从深层次上研究这个对手,光靠拉几个名人出来义愤填膺地过一把嘴瘾无济于事。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始终没有变过,只是我们没有深入地认识到这一层,所以才一会儿看着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一会儿看着又是军国主义的复活,这是我们需要反省的。日本不断利用我们在群情激昂时说过的一些过嘴瘾的话来达到他们的某种目的,包括我们的一些电影都成了他们开脱罪责的例证。比如我们老拍游击队,他们就援引有关的国际战争法称游击队员被俘后不享受正规军的战俘待遇,为他们杀人找借口。再比如我们有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叫“一百多鬼子,二百多伪军”,他们又非常险恶地把很多杀戮的罪行推卸到中国的伪军身上。问题不在于最近日本又发出了什么不和谐的声音,我们该怎样回击,而是在于我们应该冷静地认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邻居。我们总说要走向世界,首先就得迈过日本这道门坎。迈过日本,自然就走向世界了。
    
    9.我为什么不在影片中让中国观众痛痛快快地“打”鬼子?
    
    姜文说:拍这部电影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改变一些抗战题材的“老片”可能会给人,尤其是给日本观众造成的一些误解。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那些片子都是很好的,确实起到了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但这些电影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这些老电影被日本人拿到日本去放,并以此教育日本的年轻人说:你们看,中国的老百姓哪一个不是间谍,他们哪个不是不穿军装的军人?既然他们“全民皆兵”,我们就可以对他们“全民歼灭”。于是,我们的这些老电影成了他们掩盖当年屠杀中国平民的把柄。但事实上,那时候我们并没有“全民皆兵”,那只是我们的一个理想。而我们现在拍电影,就再不能给日本人这种口实了。我觉得通过拍一部电影过嘴瘾是容易的,而且往往能很急功近利地讨点好,但是事情过去之后既不起作用又不能使观众真正进行思考。我拍《鬼子来了》就是试图让观众明白,如果想避免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段不愉快的历史,除了过嘴瘾还有什么办法。我不敢说《鬼子来了》给出了这个结论,事实上我一个导演和一部影片也做不到,最高的理想也就是有个方向吧!
    
    10.我为什么不相信日本人的“友好”?
    
    姜文说:在与日本人特别是日本年轻人的交往过程中我发现,日本右翼分子、反华势力、否认战争罪行的大有人在,并不像我们常说的那样是一小撮,只不过在那里上蹿下跳的是一小撮。不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等于没有正视日本这个强大的对手。另一个不好的倾向是:我们有些文艺作品经常替日本人向中国人谢罪。
    
    而事实上不肯谢罪的日本人是一大撮,我们为什么总要用那一小撮谢罪的日本人来麻醉和满足自己呢?《鬼子来了》这部影片中有几位日本演员,他们以前看过我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很想和我合作,报酬都好商量。但是看了剧本以后,他们有抵触情绪,拍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发生辩论。这批30岁左右的日本演员代表着日本的中坚力量,通过这部电影,我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他们一些比较极端的想法。我相信将来这部影片在日本上演时,观众也会像这批演员一样有所改变,至少对自己以往接受的看法有某种怀疑。
 
最初由 moyuer 发布
文/曹林



我很想****你!做人不要这么假,一个连自己感情都不能表达的民族很可悲的。
什么叫素质!你懂吗?中华文化中就是太多中庸的东西。象你这样的啊Q也他妈的很多。你这样叫有素质,那中国早就灭亡了。日本侵略中国反正世界都看到了,我们没有必要做什么反应。这种逻辑太可笑。

中国之所以受人尊重是中国在建国之初就敢与美国打,而且赢了。

国威是打出来的,不是理让出来的。
 
你应该好好看看这篇文章

向日本队发出嘘声是一种政治文明的表现 网上谈兵


转自文学城网上谈兵论坛
递交者:van666

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次球迷对日本队的嘘声,完全是因为日本当局长期不顾
历史真实,长期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而造成的。这是中国民众第一次用世界的游戏规则
方式,向一个无耻的国家发出一种民众的抗议声音,这不是“极少数人”的声音,这是
大多数在场中国人自发的心声。这嘘声表明,中国民众正在适应国际游戏规则,中国正
在走向政治文明!

面对重庆、济南球迷的万人嘘声,小泉惊诧了,不理解了,日本当局慌了,日本媒体急
了,开始恬不知耻的提出了“不要把体育与政治挂勾”,一些中国的所谓“理性人”也
跟着叫喊了起来,惊诧了起来,急急忙忙跟着他们的日本主子,在体沙抛出了各种样所
谓“理性”之文,这类文中只想表达一个意思,就是担心中国球迷的表现,会激怒日本
当局,会伤感日本人民的感情,会影响两个国家的友谊,此时我想问问,在过去的一些
日子里,日本媒体与观众是如何对待中国女排夺冠的?日本球迷是怎样喊着“八格牙
路”接待到日本去参加比赛的中国俱乐部足球队的?日本人民是怎么对待中国人民的?
日本人民有没有“理性”的考虑过所作所为是否为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是否会影响两
个国家的友谊?

小巷里卖菜的老农都知道“狗日的日本人,现在越来越过份了”,不是咱们这些老实巴
交的中国人民没有容人之心,而是日本人民最近几年做的太差!不是中国人民想去挑
衅,而是小泉政府实在太嚣张!不是中国人民想去伤害谁的“感情”,而是日本人民完
全没把中国人民的“感情”当着一会事!不是咱们想破坏“中日一衣带水,千年友
谊”,而日本人民根本就没打算和咱们有什么真正的友谊!

比起日本来,中国才叫真正的“礼义之邦”,日本人学到的浮于表象的礼节,而擗弃了
一切文明礼义的本质,在人性的本质上,日本民族可用毫无人性来修饰。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民讲究的就是“礼尚往来”,1990年的亚运会上,观众球迷们
有没有对日本参赛队员有什么过激之行为?而为什么这一次亚洲杯上中国观众会对日本
球队如此作为,这是因为这些过来的日子里,日本做了太多太多“不理性而又伤害中国
人民情感”的事,这世上有一种情绪是不需要任何人来煽动的,这世上有一种情绪是会
从自已内心爆发出来的。

正道上讲究的是“礼尚往来”,江湖上讲究的是“出来混的,总要还的”,球迷界讲究
的是“以牙还牙“,既然日本球迷可以全场发出“八格牙路”,那么中国球迷全场发出
“嘘”声,又有什么可谈惊诧与不理解的?当日本记者向到去日本访问的中国领导人发
出嘘声时,“理性人”怎么不跳出来指责日本民族的不成熟性?日本政府怎么不站出来
发出震惊?
大家都是出来混的,凭什么只能你“初一”,而我不能“十五”?真正的尊重是建立在
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既然大家互不尊重,那就先互相伤害互不尊重,至到受不了啦,
再谈相互尊重吧!要玩就玩,别总想着只能你放火别人却只能点灯,现在没这好事。

有“理性人”说,这种嘘声是一种一个民族的不成熟性的表现,而我要表达的意思却
是,这种嘘声正是一个民族成熟性的表现,不用人煽动,不用人组织,不用人指导,全
然发至内心,勇于向世界表达一种声音,正是我们民族的一个进步!如我们这样一个尊
重内敛,崇尚忍耐的的民族,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的民众,什么时候能这样自由的向
世界传达一种信息,表达一种愤怒?这嘘声,正是我们的民众政治素养的提高,这嘘正
是政治文明在中国健康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

这次球迷的嘘声,正说明了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教育了我们的民众,提高了我们民
众的素质,让我们对这世界的游戏规则更加了解熟悉,这是改革开放的功劳,这是伟人
的业绩。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的普通民众也知道了,有时候,针对某些劣等的
国家与民族如日本,不一定只能依靠政府去抗议与谴责,民间同样也可以发出声音去谴
责与抗议!

一个国家的政治文明进步的表现,不是拥有一群不能表达自已意愿的“政治良民”才叫
文明,其实要拥有一群勇于表达自已思想的民众才叫文明,我们在进步,我们在文明,
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还想让中国人民回到那种“莫谈国事”的“愚民时代”,是决不可能
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中国已经培养起一群勇于谈论国事的智民。

嘘声是一种民众表达,日本政界人士,到一些国家访问经常受到当地国家民众自发的抗
议与游行示威,有没有人在指责他们的政府他们的民众,在文明世界的游戏规则里,民
众自发的示威游行是一种文明的具体表现,是一种民权,是一种自由,是一种政治文
明。我们中国的民众也有权向自已不满的国家表达不满,我们有权向日本队发出嘘声,
我们有权拒绝向日本国旗致敬,我们有权拒绝为日本队加油助威,这不是一种狭隘民族
主义,这是一种政治文明!这是民众自由选择的结果,我们的政府可以向日本表达友好
之情,那我们的民众也当然可以向日本表示愤怒之言!
别说向日本队发出嘘声,就是象日本的小泉发出嘘声,都是我们民众的一种权利。

当年,朱总理在日本访问时,不是同样受到了日本记者的集体嘘声吗?请问,那时侯我
们的所谓“理智”的先生们,有没有跳出来对日本民众的表现发出惊诧与指责,有没有
站出来这是日本的一种耻辱?

在今天,我要感谢重庆球迷,我要感谢济南球迷,在日本人无数的挑衅与伤害下,你们
站了起来,向日本,这个当代最无耻的国家,万众一心的发出了嘘声!我要感谢重庆球
迷,我要感谢济南球迷,是你们让世界看到了政治文明正在中国健康发展!

8月7日,期盼听到工体的万人嘘声,让全亚洲,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日本,这个无耻的
国家,正受到全体中国民众的唾弃!让全日本民众都就此反省,为什么中国民众要这样
对待他们的球队?让那些想抛弃历史谈什么友好的中日人士知道,只有认清了历史才能
更好的展望未来,想把历史抛在一边,谈什么双边关系,那绝不可能!

日本!你们听听这嘘声吧,如果你们不好好的反省历史,不懂得尊重亚洲国家,那么这
次是中国,下次将会是韩国、越南,缅甸、菲律宾和一切曾受过你伤害全亚洲国家!
 
我要是在场我就要打个标语
**** YOU JAPANESE

人是要表达自己感情的,足球的魅力之一也在此。

现在各位知道为什么中国足球差了吧,我们不能做一个连自己感情都不敢表达的民族。
 
足球就是一种宣泄感情的东西
连这都做不到,所以中国足球这么没劲!

中国政府真是的。一场球赛,外交部也要说什么话,好象很怕日本人也。他妈的!这个发言人应该从此封嘴!
 
看球 就是看到喜欢的叫好 看到不喜欢的嘘.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啊.
 
嘘声算是种很礼貌的表现了 谁敢肯定在日本的所以球员里没有对中国带有鄙视心理的 对于一个本就不友好的国家来的球队还表现的点头哈腰或者无动于衷 这个民族不是冷血就是缺心眼 日本政客也知道别把政治色彩带到体育比赛里 自己就承认了自己干的那些丧良心的事了
 
应该在比赛场上打出"日本政府必须向中国人民道歉"的标语!
 
中国女排VS日本女排:体育直播史上的耻辱
--------------------------------------------------------------------------------

http://www.sina.com.cn 2003/11/20 15:52 千龙新闻网

  记者:阿良

  11月15日,中国女排以3:0击败日本队后,以11战全胜的优异战绩获得世界杯赛冠军。这也是有着五连冠辉煌历史的中国女排,17年来首获世界冠军。就在亿万球迷期盼一睹中国女排姑娘的神采和激情时,电视画面却再也找不到她们的身影,反复闪现的是日本队员的失落表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颁奖。有人说,偏离主题,厚己薄人,这是体育直播史上的
一次耻辱――

  网友“明清石”:东道主把镜头全给了日本女排

  11月16日晚上8点半左右,一位名叫“明清石”的网友在互联网论坛上发出这样一个帖子:

  在昨晚的女排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0的成绩战胜了日本队,获得了世界冠军。就在中国的姑娘们为胜利,为冠军尽情欢呼时,就在电视机前亿万球迷想一睹女排姑娘们胜利后激情飞扬的笑脸时,电视画面上却是日本队员伤心的面容和失落的表情。是的,作为东道国日本,理应在画面中让本国的球迷记住这些为国家拼搏的姑娘们,即使是失败了。

  但是,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我们看到的依旧是日本姑娘们的身影。就连国际排联的领导走上前去和两队的队员握手时,电视画面依然是停留在日本的队员身上。常看比赛的朋友一定知道,在比赛结束的时候,画面一般都是胜利的一方,适当的会照顾一下失利的一方……

  千龙网记者寻访到几位收看电视直播的人,他们都证实了这是事实。家住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的任先生一说起这件事就气不打一处来:“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缺德、如此自私、如此狭隘的直播。”他说,从比赛结束到颁奖典礼开始这段时间里,大约十多分钟时间里,几乎没有中国女排的一个镜头,“听得到欢呼声,却见不到她们的影子,镜头里全是日本姑娘的脸、空落的场地和不痛不痒不知所云的观众席”。

  “在中国队取得拿下最后一局,获得了冠军后,她们就从画面中消失了,现场被北京演播室和中国女排的历史镜头给替代了。”任先生说,当时我们还在责骂央视直播组水平太次,怎么能把生动感人的现场给切换掉呢?后来才知道,这完全是没有现场镜头可播放给逼出来的。不少受访对象也都注意到,在长达数分钟的时间里,央视名嘴韩乔生在北京的演播室一直铁青着脸,死死地盯住画面,可是他失望了,中国观众也都失望了。

  “在比赛中也一样,画面都是日本女排队员的喜怒哀乐。”还有人指出,颁奖仪式也基本上是如出一辙,没给获得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几个特写,倒是一个劲的把镜头送给获得“敢斗奖”的那个日本选手。

  “名嘴”韩乔生:要把最美丽画面给全世界观众

  网友“明清石”继续写到:坐在演播室里的本场点评,韩乔生再也坐不住了,并一口气说出了下面这段令很多人动容并为之叫好的话:“观众朋友们,由于这次的比赛是在日本举行,所以转播也是由日本的电视台转播的。大家可以看到,直到现在,我们依然看不到我们女排姑娘为胜利欢呼的画面。日本导演现得不够大气,到现在都没有给中国队一个画面。2008年的奥运会就要在中国的北京举行了,我想到那时我们一定回把最美丽的画面,最重要的画面展现给全世界的观众。”

  19日晚,千龙网记者联系到央视著名主持人韩乔生并对他进行了专访。韩乔生介绍说,比赛结束的时候,他在北京的直播室,将近5分钟时间没有看到中国女排一个镜头时,他既气愤又着急,急忙让编导将镜头切换到北京演播室,并说了以上那段话。

  韩乔生指出,主办国电视台有提供电视信号的职责,以胜利者为主、二者兼顾,把赛场的情况真实地传递出去,给第三方国家。“我从事了20多年的体育报道工作,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的情况。日本电视台违背了这个基本规则。”韩乔生说。

  “最令我着急的是,在关键时刻,亿万国人守在电视机旁,想看看现场发生了什么,是不是将陈忠和高高抛起?是不是女排姑娘激动得热泪横流?可是,他们望眼欲穿,得到的却只有失望。”韩乔生说,“我见过小气的人,但没有见过像日本编导那么小气的人。”

  韩乔生还透露了一个细节:就在这场比赛进行完第二局的时候,中央电视台编辑王增栓想制作一个节目片段,通过新闻的形式及时发回国内,但是,没有一个中国队扣球得分的慢动作回放,没有一个球员的脸部特写镜头,而日本女排的每一次得分,都有充分的体现。“日本电视台破坏规则带来的恶果还有,素材没了就再也没了。而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比赛啊。”韩乔生表示。

  有意思的是,韩乔生的一段话不但道出了众多电视观众的心声,还因此瓦解了众多网友对自己的成见。“韩老师,您在15日晚上说的那段话,确实太精彩太大气了,我们欣赏你的态度,敬佩你的勇气。”类似这样的褒扬比比皆是。还有网友玩笑地说,韩老师这次真不赖,建议把他的这段话也加入他的语录之中。

  民间的疑问:为什么总让我们受到刺激

  18日出版的香港《商报》刊载评论文章指出,日本富士电视台拥有独家转播15日举行的中国和日本之间进行的女排世界杯最后一场比赛,但在比赛结束后20分钟内,富士电视台只播放日本队的镜头,对于接受富士电视台转播的中国中央电视台不得不转换成北京的转播,中国电视主持人员批判日本电视台的做法“没有品行”。

  而不少来自民间的声音更是认为,日本四周环海,但却没有海的胸襟!15日的那场直播出现的问题,是日本富士电视台个别编导个人狭隘心理的表现,也折射出一些日本国民的不健康心态,毕竟,那场直播不是某编导一个人能够完成的。

  对于亿万中国民众来说,关于“日本”以及这两个字所牵涉到的一些东西,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不少中日友好的促进者们都曾经这样表示,对于中日两国之间发生的事情,我们应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就事论事”,用客观的态度来应对。

  记者的许多受访对象也这样表示,本来不愿想得太多,扯得太远,但总是受到刺激,具体到这件事情上,就不能不让人感到愤怒:一个镜头都不闪,一个镜头都不给,简直“绝”到家了;也不能不让人感到诧异:是道德丧还是水平低?是气量小还是心胸窄?是疏忽大意还是故意为之?最后,落在根上:如果对手不是中国队,是否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个国家的强大,必须要有容纳百川的气度,如果日本编导代表了一部分日本国民的心理的话,那将是可悲的。”韩乔生说完这番话,随后话锋一转,“中国竞技体育在世界上的迅速崛起,说明了国力的强盛和社会的进步,引来嫉妒的眼光也不足为奇。”

  业内之声音:这是体育直播史上的一次耻辱

  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15日中国女排VS日本女排的比赛直播缺乏专业水准、丧失职业道德,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是体育直播史上的一次耻辱。

  “当时,中国女排姑娘获得胜利之后,刚刚相拥到一起,镜头就断了,这令人匪夷所思。”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把镜头多次送给失败者,几乎每个人都有较近距离的特写,而长时间忽略胜利者,这绝对不是无心为之,而是有意为之。“从专业的角度和职业的角度讲,这是绝对不应该的,这只能说明从业者缺乏专业水准、丧失职业道德,掺杂了太多的感情因素和个人目的,而富士电视台也背离了公正客观的媒体精神。”北京新闻台的一位主播如是说。

  还有一些业内人士指出,电视画面讲究成组的镜头,有延续性和连贯性,要突出主题,场面中不相干的镜头不应该太多。这场比赛的主题是什么?是一场纯粹的体育比赛,是中国队战胜了日本队获得了世界冠军,所有的镜头都应该沿着这个思路展开,观众和失败者都只是陪衬,但遗憾的是,直播偏偏把他们当成了重点。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栏目一位记者表示,这样的事在其他国家和其他体育赛事中是绝无仅有的,“毕竟,体育比赛不是民族斗争”。

  “富士电视台的所作所为史无前例,相信今后也不会再出现。”韩乔生说。
 
我请大家回顾去年的事情,同时又想问问国家的官员们:你们为什么不抗议?日本当局的反应实在值得我们当局认真学习。
 
最初由 tudezhi 发布
应该在比赛场上打出"日本政府必须向中国人民道歉"的标语!
 
政客。
小日本就是这样的一个民族,你揍得他越狠,他越看你像亲爹。
 
建议 那天所有的球迷都学会冲锋号, 在工体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