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出去”(Chinese Out)

中国要派遣驻军! 在西班牙建立租界!!!!!!!!!! 驻军!!! 保卫华侨!
 
请大家记住这几个人。

最初由 234567 发布


题目是Soldier自己加的吧?前几天被福清同胞揭穿后心里极度郁闷,自己加这样一个标题发泄一下,以求心理平衡,对吗?

最初由 jason12345 发布
不用用这个标题吧,都是中国人,你对自己人不满吗,垃圾

最初由 KOBE1234 发布


off, and get the hell out of here !!~
 
Re: Re: “中国人出去”(Chinese Out)

最初由 234567 发布


题目是Soldier自己加的吧?前几天被福清同胞揭穿后心里极度郁闷,自己加这样一个标题发泄一下,以求心理平衡,对吗?


haha...ding!!! btw, what is 福清?
 
最初由 soldier 发布
请大家记住这几个人。

we need to remember them because they said what we want to, we support them!!!!

 
最初由 nansun45 发布
we need to remember them because they said what we want to, we support them!!!!

"we"? "them"? wow, 你有这么多马甲?
 
http://www.hxwz.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7851

时事焦点 : 全球化道路并不平坦 从中国鞋被烧看全球化两面性


--------------------------------------------------------------------------------


九月十六日晚,位于西班牙东南部的小城埃尔切火光冲天,打破了小城夜晚的宁静。但是,这不是今年三月马德里恐怖爆炸的重演,也不是化学工厂的失火,而是针对中国商人有目的、有预谋的纵火事件。面对熊熊大火,在这里经商的中国人惊呆了。他们都是来自中国温州的制鞋卖鞋人,这些安分守己的商人,不仅向西班牙人提供了价廉物美的鞋子,而且给当地政府带来了滚滚财源。他们无法想象,如此合法的经商活动为何遭遇到如此悲惨的下场。

中国鞋价廉物美闯天下

埃尔切是西班牙和欧洲的「制鞋中心」,享有「欧洲第一鞋城」的美誉。正是看上了这里天时地利的条件,头脑精明的温州人捷足先登,近两年纷纷来到这里,或开设鞋店,或设厂制鞋。凭着他们的智慧和勤劳,温州人很快在当地立足,生意不断扩大。

由于中国劳动力便宜,生产工艺也很先进,一双中国生产的鞋,海运到西班牙后,只卖五个欧元,而在西班牙生产的同等质量的鞋,最便宜的也要八个欧元,相比之下,中国鞋具有明显优势。中国人的经营方式也十分灵活,他们主要以批发仓库的方式进行销售,使价廉物美的中国鞋很快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喜爱,他们的生意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也快速增长。目前,在埃尔切销售中国鞋的批发仓库已发展到六十多家。

西班牙鞋业施暴求生存

中国鞋在西班牙和欧洲市场取得的成功使当地制鞋业和销售商深感危机重重。据报道,西班牙仅去年就从中国进口鞋子近六千二百万双,占进口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七,价值二点二亿欧元。这对埃尔切的制鞋业造成了巨大冲击,致使不少鞋厂纷纷倒闭。埃尔切本来只有二十万人口,制鞋是它的传统支柱产业,并使这个小城成为全国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然而,中国鞋的大量涌入,在一定程度上抢走了当地人的饭碗,激起了当地人的危机感和不满。九月十六日那天,愤怒的当地人用石块砸毁中国人的鞋店,拦截并烧毁装有中国鞋的集装箱,还点燃了一个装满中国鞋的仓库。抗议者还躺在地上,阻止救火车进入现场灭火,致使整个仓库化为灰烬。

全球化道路并不平坦

埃尔切中国鞋城被烧事件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球华人的极大关注。其实,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若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加以解析,便可揭示出深层次的政治和经济原因。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基地转移,商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正是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市场的统一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推进。这一方面促进了全球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各国贸易保护的最后樊篱,使一些国家的弱势行业面临生死存亡的残酷竞争。埃尔切的烧鞋事件,折射出当地人对全球化的一种抗争,他们享受着全球化的好处,但受不了全球化的挑战,因而选择了抗争,而华商则成了这种抗争的牺牲品。这正是火烧中国鞋的本质所在。

□ 香港大公报
 
西班牙人放火施暴, 这边的新闻节目里为什么看不到?
 
这很正常.13亿的廉价劳动力可以使发达国家所有职位的新水减半.
为了自己的利益,有些人当然就走极端了.今天是中国.明天10亿人
的印度让中国人工资减半的时候,这个世界只有更疯狂.
 
最初由 Caohaoying 发布
这很正常.13亿的廉价劳动力可以使发达国家所有职位的新水减半.
为了自己的利益,有些人当然就走极端了.今天是中国.明天10亿人
的印度让中国人工资减半的时候,这个世界只有更疯狂.

全球化会让一部分人受损,这是没办法的事。但全球化从长远来看,会让全世界人受益。

低廉的工资只是中国产品有竟争力的一方面,中国还有很多别的优势让她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得益者;广大的国内市场,稳定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东亚民族独有的勤劳和节俭还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开放的经济体系和务实的政府,非常不错的基础建设.......实际上,全球化的始作俑和强烈鼓吹者---美国---也是全球化的另一个主要受益者。这两个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各自都有很大的优势,定位也准。

至于印度和俄罗斯,正在全力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找自己的位子,但似乎还没找到。

一些老牌的欧洲国家因为体制和文化原因,对全球化反应迟钝--如西班牙―受到某些损害也是正常的。如果他们还以烧中国鞋或砸麦当劳这样的方法应对全球化,他们迟早要受到更大的伤害。
 
最初由 TCY1 发布


全球化会让一部分人受损,这是没办法的事。但全球化从长远来看,会让全世界人受益。

低廉的工资只是中国产品有竟争力的一方面,中国还有很多别的优势让她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得益者;广大的国内市场,稳定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东亚民族独有的勤劳和节俭还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开放的经济体系和务实的政府,非常不错的基础建设.......实际上,全球化的始作俑和强烈鼓吹者---美国---也是全球化的另一个主要受益者。这两个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各自都有很大的优势,定位也准。

至于印度和俄罗斯,正在全力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找自己的位子,但似乎还没找到。

一些老牌的欧洲国家因为体制和文化原因,对全球化反应迟钝--如西班牙―受到某些损害也是正常的。如果他们还以烧中国鞋或砸麦当劳这样的方法应对全球化,他们迟早要受到更大的伤害。

要注意,美国不一定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例如现在美国制造业的out sourcing。

另外,你的立论好像是承认了中国是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其实,中国农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受到的伤害远远大於中国鞋子对世界市场的冲击,而中国有超过10亿的农民。
 
最初由 visitor 发布


要注意,美国不一定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例如现在美国制造业的out sourcing。

另外,你的立论好像是承认了中国是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其实,中国农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受到的伤害远远大於中国鞋子对世界市场的冲击,而中国有超过10亿的农民。

农产品在世贸的谈判是中美最大的矛盾之一,中国顶住美国压力,到现在还没有放开农产品市场。中国的实际农业从业人数远比十亿少。再者,美,加也就是在大宗农产品上有优势(如小麦,大豆。。)等,至于其他农产品,由于运输和民族习惯问题,他们的竞争力不一定比国内商家强。看看这里的华人,每个月伙食费里有多大比重花在了洋超市里,多少花在了ChinaTown的中国产品上?

面对美国压力(这个时候谁也顾不了博爱了),我国这几年增加了对美国的大宗农产品进口,实际上冲击很小。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会进一步减少农业从业人口,降低对外开放后的冲击,而这一切又有赖于中国作为全球工厂的角色。

至于美国,因为各种无以伦比的优势,使他在每回外国产品冲击下,都成功的进行了自身产业升级。制造业在美国的比重有多少?即使全受到冲击,他在农业,服务业的全球化中得到的好处远比这点损失为大。
 
中国是否也应该些许自省?
国内,廉价来自劳动力不平等酬薪、资源无保护利用、对技术开发人员低视抵待...
依目前的竞争策略,若干年后,即便是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很可能也会主动抵制廉价中国货,尽管物美价廉,可是今天省下几百刀,累积明天失去几万元年薪,芝麻-西瓜,切身利益所在
国家比个人的发展,更应该把眼光放在长远
 
最初由 TCY1 发布


农产品在世贸的谈判是中美最大的矛盾之一,中国顶住美国压力,到现在还没有放开农产品市场。中国的实际农业从业人数远比十亿少。再者,美,加也就是在大宗农产品上有优势(如小麦,大豆。。)等,至于其他农产品,由于运输和民族习惯问题,他们的竞争力不一定比国内商家强。看看这里的华人,每个月伙食费里有多大比重花在了洋超市里,多少花在了ChinaTown的中国产品上?

面对美国压力(这个时候谁也顾不了博爱了),我国这几年增加了对美国的大宗农产品进口,实际上冲击很小。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会进一步减少农业从业人口,降低对外开放后的冲击,而这一切又有赖于中国作为全球工厂的角色。

至于美国,因为各种无以伦比的优势,使他在每回外国产品冲击下,都成功的进行了自身产业升级。制造业在美国的比重有多少?即使全受到冲击,他在农业,服务业的全球化中得到的好处远比这点损失为大。

看来中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有百利而无一害,难怪有人要烧中国鞋子。

TCY1,你没觉得中国人的便宜都赚在了嘴上了? 连在世贸保护期之后即将受到冲击的中国农业,都一副赚了便宜的样子。你要知道,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美国在柑橘等产品上的优势简直是压倒性的。

希望中国到世贸控告西班牙的时候,不要也是便宜都赚在了嘴上了。

引一段文章:

"据联合国的统计资料,中国的农业生产力之低,在世界各国的比较中,仅高于非洲国家和亚洲的极少数国家(越南、尼泊尔、孟加拉三国)。1997年至1999年,中国农业的人均产值360美元,低于印度的395美元,与最高的52809美元的丹麦相比,其差距大到令人绝望的程度。在机械化方面,中国每1000个农业劳力才拥有一台拖拉机,而印度六台,北韩19台,丹麦1133台。中国的农产品加工只占农业总量的10%―20%,而发达国家则占80%。

但是,如此落后的农业现状,并没有让中国政府在入世谈判中确保农民利益。为了入世,中国政府向发达国家承诺:在2004年之前把农产品关税由目前的31.5%降到14.5%,取消进口的小麦、肉类和水果的卫生检疫,大幅度降低国家补贴。"
 
"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对每个国家都肯定是机会与风险并存. 如何趋利避害, 就看大家的本事了. 中国所拥有的低廉劳动力的绝对优势也不会永远不变, 将来还要面对很多挑战. 所以在继续巩固自己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优势的同时, 还得多想办法占领一些低能耗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
 
最初由 visitor 发布


看来中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有百利而无一害,难怪有人要烧中国鞋子。

TCY1,你没觉得中国人的便宜都赚在了嘴上了? 连在世贸保护期之后即将受到冲击的中国农业,都一副赚了便宜的样子。你要知道,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美国在柑橘等产品上的优势简直是压倒性的。

希望中国到世贸控告西班牙的时候,不要也是便宜都赚在了嘴上了。

引一段文章:

"据联合国的统计资料,中国的农业生产力之低,在世界各国的比较中,仅高于非洲国家和亚洲的极少数国家(越南、尼泊尔、孟加拉三国)。1997年至1999年,中国农业的人均产值360美元,低于印度的395美元,与最高的52809美元的丹麦相比,其差距大到令人绝望的程度。在机械化方面,中国每1000个农业劳力才拥有一台拖拉机,而印度六台,北韩19台,丹麦1133台。中国的农产品加工只占农业总量的10%―20%,而发达国家则占80%。

但是,如此落后的农业现状,并没有让中国政府在入世谈判中确保农民利益。为了入世,中国政府向发达国家承诺:在2004年之前把农产品关税由目前的31.5%降到14.5%,取消进口的小麦、肉类和水果的卫生检疫,大幅度降低国家补贴。"

可以把文章连接给一个吗?你不愿给,我可以给你:是刘晓波在2001年1月的一篇文章,在大鸡院和大参考上发表。
http://www.epochtimes.com/gb/1/12/2/n154011.htm

他的文章也不是反对中国开放农产品市场,而是认为中国农产品市场因该向美国开放,(因为极力压中国开放农产品市场的正是美国, 打死刘晓波他都不会反对的。)可爱的刘晓波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开放农产品市场给中国的好处,那就是“入世固然不是万灵药方,但它却是治疗中国制度顽疾的猛药,最起码不是中共长期贩卖的改革假药“, 看完后,差点晕过去!原来是这样啊!

引用什么文章是你的自由,但为了让人信服,希望你以后直接引用联合国粮农署的经济学家或农业专家的文章。

再一个,不要和你引用文章的作者一样,把任何东西泛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让人感觉你和刘晓波一样,是一个思维还停留在文化大革命的人。

到此为止,大家回到经济问题上讨论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