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仁:见证清白──仰融失守华晨真相(连载19)

Domino

新手上路
注册
2003-07-03
消息
156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a



2004年11月3日20:12:38(京港台时间)
--------------------------------------------------------------------------------

王学仁:见证清白──仰融失守华晨真相(连载19)




(续前)纪硕鸣这么一说,仰融不再对采访费用讲什么,而是说:“那就一言为定,我在美国等你。”说完,他挂断了电话。


美国那么大,在什么地方等?到了这时候,纪硕鸣仅仅得知仰融已在美国,并不清楚他究竟在东海岸还是西海岸,在哪座城市的哪一条路上,哪一幢楼里,接下来再怎么直接联系呢?这么一想,纪硕鸣相信了朱胜良副总裁所说的没有仰融在海外的电话号码,不会不是一种实情。

先办赴美签证再说吧,纪硕鸣坐到总编辑邱立本的面前,汇报了刚才仰融打来电话,愿意同记者坐在一起,接受采访的详情。

“去啊,当然去啦。”对《亚洲周刊》的资深特派员能够去美国采访仰融,在那里将华晨事件了解清楚,作出详实的专题报道,邱立本顿时兴奋起来,接着做出安排:“你赶紧去美领馆办签证。”

起身要走,纪硕鸣又收住脚步,向总编辑邱立本提出建议:“能不能以你的名义,写封推荐信给美国总领事馆,以增加我获得签证的可靠性?”

邱立本马上答应下来:“可以啊。”说着,他取纸握笔,用英文流畅地写下:“《亚洲周刊》是全球华人关注的杂志,纪硕鸣先生是《亚洲周刊》的资深特派员,将有采访任务去美国,大约需要一周时间,希望可以给予签证。”拿着总编辑邱立本的推荐信,办理赴美签证应当更有把握了。第二天上午8时,纪硕鸣早早出门,前往花园道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

正是8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9.11”步步临近,美领馆对所有来人严加盘查,进门前先开包检验,查明没有刀枪棍棒等凶器后,方准进入美领馆。接着,在闭路电视的监控下,请来人把手机、照相机等拿出来,全部寄存,严防混进经过伪装的爆炸物,然后再通过电子安全门,进入签证大厅。

由美领馆人员指点,纪硕鸣先去5号视窗,对首次赴美签证进行谘询。签证官隔着窗户对他说:“你先要到大新银行,花500元港币买一份表格,逐项真实填写后,再来这里向签证官提出签证申请。”

急步赶往大新银行,纪硕鸣掏出钱后拿到了两份签证登记表。怎么会是两份登记表呢?细读之后,他知道了其中一份中英文对照的表格,是去年“9.11”事件后新增加的,由45岁以下的人填写,而自己恰恰已经过了这个岁数,就不必在上面再写下什么了。

拿着另一份要填写的签证表,纪硕鸣没有马上落笔。离“9.11”只有10天的时间,美国上上下下都进入了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的严密戒备之中,将通往国门的每一条通道都把守得很严很严,在这种时刻从香港到美国,能不能及时拿到签证成行呢?不要说遭到拒签,就是缓签,也将在近期去不成美国,当面采访仰融,适时对华晨事件作出报道就要泡汤。

而且,按照美领馆《签证指引》上的说明,要取得签证官的信任,顺利得到签证,还要拿出自己的银行存款证明、房产权证和股票、税单等财产证明。但是,家里面一直由太太当家,自己名下的银行存款没有多少钱,即使去银行开出证明,也对签证没有多大帮助,不如不办。而房产权证则因购买炮台山半山的住宅贷款抵押在银行,也拿不出来,只能放弃。至于税单,每年都有记载,他就去复印了一份,与登记表放在了一起。

接着,他找来曾在英国读完法学博士,转去美国谋职后来港,又经常给《亚洲周刊》写稿的台湾学者陈自创先生,请教怎么能够更贴切地填写签证登记表?陈自创想了想纪硕鸣去美国的原因,提出建议:“你要写上必须去美国,才能完成采访的理由,要拍些照片作杂志封面,体现出你去美国采访的重要,只有到美国才是取得报道的真实内容的唯一方法。”

得此点拨,纪硕鸣填写完签证登记表,看看时间已晚,只好回家,改在周一上午去美领馆了。

但是,想不到周一上午10时他到了美领馆,方知9月2日是美国的劳工节,美领馆也像他们国内一样,在每年9月第一个星期一的劳工节时全天放假,面对紧紧关闭的领事馆大门,纪硕鸣无功而返。

进了编辑部坐下,他刚打开电脑,总编辑邱立本马上过来关心地问:“签证办得怎么样了?”指指依然躺在资料袋的签证材料,纪硕鸣如实回答:“我去过美领馆了,但还没有办成签证,今天他们放假。”

放假?邱立本一愣,接着明白过来:“对、对,今天是他们的劳工节,放假一天。”然后,他对纪硕鸣作出提醒:“签证你要抓紧去办,不要错过,以免丧失去美国采访仰融先生的最好时机。”

点点头,纪硕鸣把签证材料拿到手上,薄薄的几页纸却使他感到了沉甸甸的份量。他当即去了银行,开出了存款证明,并同房产权证、税单一起,复印了下来。



王学仁《见证清白》详细记述了仰融案始末。(多维社)

一夜过去,纪硕鸣带上了银行存款证明、房产权证、税单的复印件和总编辑邱立本所写的推荐信,第三次去美领馆,排队等候签证。对递上的复印证明材料,收取签证登记表的女文员也不多言语,抽出几页纸留下,把复印件通通推了出来,收下的只有一本护照、一份表格和一份《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的英文信,外加两张照片。

来办理赴美签证,身前身后的人都是带着厚厚的材料,以期能够证明去美国有充分理由和根本不会违法滞留美国,而自己的材料也太少了点。纪硕鸣不由暗叹:“哎哟,看来这下子问题大了,不要到了签证官那里,他把递进去的材料推出来,签不下来噢。”

他着急了,见交上签证材料,距与签证官见面还有一段等候的时间,便抽身出去领回手机,给正在公司里接待客户的夫人冯丽萍打电话。讲了一下美领馆这里的情况后,他急急地说:“你马上回家去,把我的税单原件找出来,马上给我送过来。”

还有这么去办理签证的人,并且还是要去那个全世界最难拿到签证的美国,冯丽萍听得顿时笑了起来,埋怨丈夫:“你去办签证,什么担保的材料都没有,他们美国人知道你去搞什么事情?大哥,不要忘记,‘9.11’快到了。”接着,她又体谅地说:“好、好,我马上回家找税单,给你送过来。”

挂断电话,纪硕鸣回身递上手机交存,又进签证大厅,等着签证官叫号。10来分钟后,起身应唤,纪硕鸣站在了签证官面前,听他用英语问:“你在《亚洲周刊》多少年了?”

“Six(6年)。”纪硕鸣回答。签证官又问:“你到美国去做什么事?”纪硕鸣的英文程度还有待提高,把签证官的这句问话听成了“你在美国是做什么的”?于是回答:“我在美国没有什么工作,我是去采访。”

见来人的英语程度存在对话的障碍,签证官笑笑,改用汉语,说出一口非常标准的普通话:“我是问你这一次签证,去美国做什么?”

签证官普通话说得这么好,还犯得着刚才向他说出唯一的一个英语单词“Six”吗?纪硕鸣也笑了起来,如实说:“我是去采访。”

两问两答,签证官不再讲什么,在电脑键盘上敲了几下,把纪硕鸣的护照合上,笑着说:“我同意你了,明天下午4时,你来拿签证。”

拿到去美国的签证这么容易,纪硕鸣喜出望外,悬起的心顿时落了下来。

(未完待续)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