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救灾行动中扮演领导角色的依然是西方国家,中国远非亚洲老大

男蔻

红★照我去战斗
注册
2004-09-17
消息
1,533
荣誉分数
1
声望点数
0
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壮大,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频繁采取大动作。由于美国忙于国际反恐战,无暇他顾;日本尚未从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萧条中彻底缓过气来,包括美国主流媒体在内的西方舆论和重量级分析家纷纷认为,中国正逐步取代美国和日本,成为主导亚太地区的新兴力量。


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去年年底发生在印度洋海域的特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排山倒海似海啸,表明中国远非亚洲老大,在国际救灾行动中扮演领导角色的依然是西方国家,特别是在财力和后勤支援系统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美国。

当载着救援物资的美军直升飞机从印度洋上的林肯号航母上直飞印尼灾区,当精锐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紧急奔赴斯里兰卡灾区,从事他国救援人员无法完成的任务时,美国军人再次向世人生动地展示了世界霸主舍我其谁的实力。

纽约时报记者亚德利(Jim Yardley)在1月4日的国际先驱论坛报上撰文指出,即便用近年来的标准看,中国在这次海啸后的反应都是相当有力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美国等国相比,这个潜在的超级大国却只是一个次要角色。

中国总理温家宝上周末宣布,中国将向海啸受灾国捐款620万美元,这是中国历来最多的一笔国际援助捐款。但在美国和日本相继宣布将捐款增加到3.5亿美元和5亿美元后,中国就黯然失色了。

与此同时,中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美国军舰迅速驶抵灾区附近的印度洋海域,看着美国海军的直升机向印尼重灾区的灾民运送最急需的救援物资。而中国目前在印尼的救援人员仅仅是35人组成的一个医疗小分队。

中国正向灾区增派医疗小分队,至少一架载有价值180万美元的药物、食品和发电机的货机已从北京起飞,前往灾区。

前美国官员、目前正在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做访问学者的中美关系专家苏特(Robert Sutter)指出,过去一年多,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影响力大增,但不应被夸大。

他说,“中国做的都是双赢的事情,一般来说不需要中国有任何支出。一旦要干什么花钱的事,中国人做起来就很困难了。他们没有资源,也没有经验。他们自己还是受援者。”

过去几年,中国逐渐从受援国变为捐助国,并增加了给越南、印尼、缅甸、朝鲜等重要邻国的直接援助,以期提高国际地位。但这种直接援助同国际灾难救援差别很大。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承认美国在应付人道主义危机方面比中国具有“巨大的优势”,但他指出,620万美元的捐款对中国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是一个里程碑性质的转变。

他说,“我们仍在学习如何在多边情况下做出反应,但我们有了新的意识,那就是中国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有了一种作为亚洲最重要的地区大国之一的新意识。”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研究室主任沈大伟(David Shambaugh)认为,中国军方具有救灾的基本能力,但尚不习惯参与国际救援行动,不过,随着灾难的发展,亚太地区会关注中国在其他方面的表现。

他说,“考虑到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加的影响力,这次巨大灾难将揭示中国是否会在言论之外采取行动,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做出贡献。”


http://www7.chinesenewsnet.com/gb/MainNews/SinoNews/Mainland/2005_1_3_19_36_18_329.html
 
温家宝下矿井慰问矿工并看望铜川矿难职工家属

U510P1T1D5411107F23DT20050104055329.jpg


1月2日,温家宝在遇难的陈家山矿副总工程师牛铁奇家慰问时,和牛铁奇的儿子在一起。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U510P1T1D5412691F1394DT20050104040300.jpg

1月2日,温家宝来到铜川市下石节煤矿井下看望节日期间坚持生产的一线矿工并和他们一起吃午饭。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充那怨大头干啥?有钱抓紧富国强兵,有实力了才有影响
 
中国总理温家宝上周末宣布,中国将向海啸受灾国捐款620万美元,这是中国历来最多的一笔国际援助捐款。但在美国和日本相继宣布将捐款增加到3.5亿美元和5亿美元后,中国就黯然失色了。
 
最初由 五味斋 发布
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壮大,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频繁采取大动作。由于美国忙于国际反恐战,无暇他顾;日本尚未从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萧条中彻底缓过气来,包括美国主流媒体在内的西方舆论和重量级分析家纷纷认为,中国正逐步取代美国和日本,成为主导亚太地区的新兴力量。


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去年年底发生在印度洋海域的特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排山倒海似海啸,表明中国远非亚洲老大,在国际救灾行动中扮演领导角色的依然是西方国家,特别是在财力和后勤支援系统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美国。

当载着救援物资的美军直升飞机从印度洋上的林肯号航母上直飞印尼灾区,当精锐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紧急奔赴斯里兰卡灾区,从事他国救援人员无法完成的任务时,美国军人再次向世人生动地展示了世界霸主舍我其谁的实力。

纽约时报记者亚德利(Jim Yardley)在1月4日的国际先驱论坛报上撰文指出,即便用近年来的标准看,中国在这次海啸后的反应都是相当有力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美国等国相比,这个潜在的超级大国却只是一个次要角色。

中国总理温家宝上周末宣布,中国将向海啸受灾国捐款620万美元,这是中国历来最多的一笔国际援助捐款。但在美国和日本相继宣布将捐款增加到3.5亿美元和5亿美元后,中国就黯然失色了。

与此同时,中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美国军舰迅速驶抵灾区附近的印度洋海域,看着美国海军的直升机向印尼重灾区的灾民运送最急需的救援物资。而中国目前在印尼的救援人员仅仅是35人组成的一个医疗小分队。

中国正向灾区增派医疗小分队,至少一架载有价值180万美元的药物、食品和发电机的货机已从北京起飞,前往灾区。

前美国官员、目前正在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做访问学者的中美关系专家苏特(Robert Sutter)指出,过去一年多,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影响力大增,但不应被夸大。

他说,“中国做的都是双赢的事情,一般来说不需要中国有任何支出。一旦要干什么花钱的事,中国人做起来就很困难了。他们没有资源,也没有经验。他们自己还是受援者。”

过去几年,中国逐渐从受援国变为捐助国,并增加了给越南、印尼、缅甸、朝鲜等重要邻国的直接援助,以期提高国际地位。但这种直接援助同国际灾难救援差别很大。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承认美国在应付人道主义危机方面比中国具有“巨大的优势”,但他指出,620万美元的捐款对中国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是一个里程碑性质的转变。

他说,“我们仍在学习如何在多边情况下做出反应,但我们有了新的意识,那就是中国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有了一种作为亚洲最重要的地区大国之一的新意识。”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研究室主任沈大伟(David Shambaugh)认为,中国军方具有救灾的基本能力,但尚不习惯参与国际救援行动,不过,随着灾难的发展,亚太地区会关注中国在其他方面的表现。

他说,“考虑到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加的影响力,这次巨大灾难将揭示中国是否会在言论之外采取行动,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做出贡献。”


http://www7.chinesenewsnet.com/gb/MainNews/SinoNews/Mainland/2005_1_3_19_36_18_329.html

那来的狗屁文章,中国的捐款是6200万美元而不是620万美元,差了整十倍.
中国做的够可以了.
美国和日本的只是口头承诺.真的能兑现?鬼才知道
 
我国以最大规模外援行动救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国

我国以最大规模外援行动救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国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22:5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4日电(记者 茆雷磊 杜斌) 印度洋海啸无情,给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带来严重灾难。面对这一空前的国际灾难,中国对受灾国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中国这个太平洋西岸的发展中国家,从政府到民间都积极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海啸受灾国家和灾民分忧。

  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7级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给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带来严重灾难,至2005年1月3日已造成14多万人死亡。灾难发生的当天和次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分别致电印尼、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马尔代夫、泰国、马来西亚和缅甸等国元首,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诚挚慰问,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迅速启动了应急机制。

  26日当天,中国宣布向有关受灾国家提供首批价值2163万元人民币的物资和现汇援助;

  29日晚,外交部、财政部、商务部、卫生部、地震局和军队有关部门负责人联席会议决定大幅增加中国政府对受灾国的物资和现汇援助,并派出搜救队和医疗队协助救灾;

  31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在原有援助基础上,中国政府将再提供价值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并且将根据最新情况,随时向受灾国提供进一步援助。”

  各部门组成的特别工作小组立即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紧张工作;中国的DNA鉴定专家迅速赶往受灾地区;装载救援物资的货机紧急起飞;卫生救援队陆续出发。一批批食品、帐篷、线毯等救灾物资,一笔笔凝聚着中国人民深情厚意的现汇援助,十万火急地发往受灾国家……

  至2005年1月4日,来自中国的价值约6000万人民币的救援物资已分两批投放至受灾严重的印尼、斯里兰卡和泰国。

  在政府部门组织对受灾国救援的同时,民间的关注和捐赠也全面展开。

  2005年,不少中国百姓把自发捐款作为迎接新年的方式,为寒冬汇入了暖流。在北京东环广场,近百名保洁员把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的辛苦钱投进捐款箱;在上海,从年过七旬的老人到学龄前儿童,甚至怀有9个月身孕的孕妇都专程赶来捐款;在沈阳市红十字会,一位年仅6岁的儿童捧着小储蓄罐捐出了已积攒3年多的硬币总计177.71元;

  在香港,名为“四海同心送关怀”的大型义演筹款活动在香港43年来最寒冷的元旦火热展开,“心同我心,苦同我苦,同出一个天空,血永远是浓”,现场歌声凝聚了港人无尽的爱心;

  在澳门,近3万市民购买饮用水、食品、药品等物资送往收集点,8个半小时内收集捐助物资约500吨,12月31日的民间募捐活动和新年晚会上,共为灾区募集资金100多万澳门元……

  截至2005年1月1日,中国红十字会已接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和捐款承诺近2000万元人民币,其中520万元人民币已转交国际红十字组织和受灾国的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还接受了中国佛教协会及各地佛教界募捐来的善款951万元人民币。

  “中国的人民群众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出的捐赠热情令人感动,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中国红十字会联络部部长王小华说,“虽然这不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捐助海外受灾民众,但捐助规模最大和热情最高的应当是第一次。”

  从去年12月27日至今,“印度洋海啸”成为中国媒体出现率最高的关键词,关于灾难的点滴文字和每张照片都牵动着中国读者的心。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组成了强大的报道队伍奔赴受灾地区进行一线报道,《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各大媒体也都开辟专栏或在显著位置登载相关文章和照片。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主要网站每天滚动翻新着灾后的最新信息。

  援助让人温暖,援助才刚刚开始……中国红十字会的捐助热线每天响个不停,各方捐款仍在继续;来自中国的救援队除了对受灾国进行医疗救护外,还将对灾后疫情控制提出系统性建议;从食品、药品、帐篷到发电机、饮水机、通讯设备,救灾物资正在源源不断地汇集中。

  1月6日,中国总理温家宝还将出席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的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与有关国家和组织领导人就国际社会协助受灾国赈灾、重建和加强本地区防灾合作等问题交换意见。

  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此次灾难救援中的一言一行表明,中国愿意为世界的发展和进步尽责任与义务。(完)
 
Re: Re: 国际救灾行动中扮演领导角色的依然是西方国家,中国远非亚洲老大

最初由 patyang 发布


那来的狗屁文章,中国的捐款是6200万美元而不是620万美元,差了整十倍.
中国做的够可以了.
美国和日本的只是口头承诺.真的能兑现?鬼才知道

同意,确实是狗屁文章。把救灾看成是次要的了。好像中国是为了和美国争高低。
 
为什么一定要充老大???奇怪。
 
就中国广大的农村人口,城市低收入人群来论,中国捐的比任何国家都多,太多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