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祖籍在河南,河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发祥地,发一些河南照片纪念一下,炎黄子孙都进来顶一下。

洛阳水席

"水席"起源于洛阳,有着1000多年历史,这与洛阳的地理气候有很大关系。洛阳四面环山,地处盆地,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寒冷,民间饮食多用汤类,喜欢酸辣以抵御干燥寒冷。这里的人们习惯使用当地出产的淀粉、莲菜、山药、萝卜、白菜等制作经济实惠、汤水丰盛的宴席,就连王公贵戚也习惯把主副食品放在一起烹制,久而久之逐步创造出了极富地方特色的洛阳水席,并逐渐形成"酸辣味殊,清爽利口"的风味。


洛阳水席的特点:一是有荤有素,素菜荤做,选料广泛,天上的飞禽、地下的走兽,海中的游鱼,地里的菜蔬均可入席。可以根据设席者的经济状况,可简可繁,丰俭由人。 二是有汤有水,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舒适可口。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的规定, 搭配合理。


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全席共设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8个中件、 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上菜顺序极为考究,先上8个冷盘作为下酒菜,每碟是荤素三拼,一共16样;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首先上4大件热菜,每上一道跟上两道中件(也叫陪衬菜或调味菜),美其名曰"带子上朝";最后上4道压桌菜,其中有一道鸡蛋汤,又称送客汤,以示全席已经上满。热菜上桌必以汤水佐味,鸡鸭鱼肉、鲜货、菌类、 时蔬无不入馔,丝、片、条、块、丁,煎炒烹炸烧,变化无穷。
 
浆面条

浆面条(也叫酸面条,其原因是发酵后的浆酸味十足)最重要的就是打浆了,浆常用的是绿豆浆和面浆(其他有红薯浆等,这必须得等到季节才有),而最好吃的绿豆浆,家庭最常用的是面浆。做浆过程其实就是发酵,放入发酵物,充入适量的水,放入少许曲,然后放置24-48个小时,等发酵物溶解或者浆味很醇厚的时候就可以用了。

  面条是普通的面条,当然有讲究的非手工面不吃的。煮面条的水中必须调和稠稠的面汤,然后放入适量的浆,多少以个人口味定夺,喜酸的就多放一些了。然后等面汤滚了后,放入面条煮,等面条8成熟时要放入事先炒好的配菜,比如小白菜、青菜等等,不要炒的太熟了,也不要放入锅中太早,否则等面条熟了就没有菜的味道了。煮面不需要太长时间,大概15分钟也就好了。起锅前要放入盐、拍碎的大蒜、葱花(喜欢吃韭菜的也可放入少量)、花椒粉少许、还有最关键的味精!记住,这道饭千万别放酱油,破坏颜色。

  还要放入调制好咸花生豆(可夹杂一些青豆)和芹菜段(用热水过一次,去掉涩味就可以了)。喜欢吃辣一点的有三种选择,一是大蒜瓣生啃,二是辣椒油搅拌,三是本地土产,韭花辣子酱,这尤以韭花辣子酱为最佳了!
 
洛阳燕菜

洛阳水席的头道菜是“牡丹燕菜”,原称为“假燕菜”。所谓“假燕菜”,就是以它物假充燕窝而制成的菜肴。这个作假的源头也发生在武则天身上。

传说武则天称帝以后,天下倒也太平,民间发现了不少的“祥瑞”,如什么麦生三头,谷长三穗之类,武则天对这些太平盛事当然是满心高兴,十分感兴趣。一年秋天,洛阳东关外地里长出了一个大白萝卜,长有三尺,上青下白,这个异常庞大的白萝卜,理所当然被当成吉祥之物敬献给了女皇。武则天很是欢喜遂命皇宫御厨将之做菜,来 一尝异味。 萝卜能做什么好菜呢,但女皇之命又不敢不遵,御厨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对萝卜进行了多道加工,并掺入山珍海味,烹制成羹。武则天品尝之后,感觉香美爽口,很有燕窝汤的味道,就赐名为“假燕菜”。从此,武则天的菜单上就加了“假燕菜”, 成为武则天经常品尝的一道菜肴。 女皇的喜好,影响了一大批贵族、官僚,大家在设宴时都要赶这个时髦,把“假燕菜”作为宴席头道菜,即使在没有萝卜的季节,也想法用其他蔬菜来做成“假燕菜”, 以免掉身价。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宫廷和官场的喜好,极大地影响了民间的食欲,人们不论婚丧嫁娶,还是待客娱友,都把“假燕菜”作为桌上首菜,来开始整个宴席。后来,随着时代的推移,武则天的赐名逐渐湮没,人们将之称为“洛阳燕菜”,或简称为“燕菜”。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袭衣”,洛阳是著名的牡丹城,人们又将富有神奇传说,娇艳华贵的牡丹和燕菜结合了起来,使之更富有鲜明的洛阳特色。1973年10月14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阳参观访问, 洛阳的名厨为他们做了一道清香别致的“洛阳燕菜”只见一朵洁白如玉、色泽夺目的牡丹花,浮于汤面之上,菜香花鲜,赢得贵宾们的拍手叫绝,周总理也风趣地说道:“菜里开花了”。所以人们后来又把燕菜称为“牡丹燕菜”,菜以花名,花以菜传,两者相得益彰,名声更大了。
 
胡辣汤

  胡辣汤是洛阳别具风味的小吃,已有百年历史。精烹细作、味道鲜美、经济实惠、方便群众、闻名城乡。始于老城,现遍及大街小巷。主料有精粉面、粉条、肥猪肉。配料有花生仁、芋头、山药、金针、木耳、葱花、蒜片、面筋泡
 
牛、羊肉汤

牛羊肉汤、牛羊杂汤都是荤汤。就拿最常见的牛肉汤来说吧,它是把牛骨和牛肉放到一个大锅里,用小火慢慢地炖,直到肉烂、汤白(牛奶状)时才算到了火候,这时把肉捞出切片,汤待用。

  这里有三件事是最重要的:一是熬汤要舍得花时间,有时侯傍晚就开始熬,整整要熬一个晚上;二是要舍得放佐料,汤锅里都有一个小孩儿枕头般大小的佐料袋,里面据说放有花椒、八角、肉桂、草果之类。当然每家的佐料里面肯定都有秘不示人的东西或祖传的秘方;三是开始就要把水添够,不能兑水,也就是老喝家所说的“原汤”,这也是汤行业中的行规。

  喝汤的时侯,先在碗里放上切好的肉,撒上葱段和香菜末,然后再用翻着花的滚汤一浇,一大碗牛肉汤就做好了,然后根据个人的口味再放辣椒油。喝上一口,顿感浓香醇郁、无芡自粘、挂唇留齿、厚重无比,味道好极了。一些老喝家常常说:“清晨一碗汤,神仙都不当”。
 
丸子汤

丸子汤是荤素搭配的,丸子有牛羊肉丸、猪肉丸、豆腐丸、豆面丸、焦炸丸和鱼丸等等。光豆面丸还分黄豆芽的、罗卜的、粉条的、香菜的好几种。丸子还分油炸的和水煮的。论个头,大的如核桃一般,小的就像宁波的汤元一样,光看看都眼花缭乱。待用滚热的骨头汤一浇,香气四溢。吃起来有荤有素、有焦有软、有脆有绵,别有风味香可口。
 
看得我好想回家啊,等study permit还有续签要N久阿,好想回去吃好东西哦。。。暑假有老乡不会去得么?大家出去聚聚哈, 我的msn: zhangyujerry15@hotmail.com
 
天啊~~~~原来有这么多洛阳的老乡啊~~~~~~来了这么多年,一直以为自己是孤身一人呢!!!!
 
天啊,怎么能少得了从历史来讲最悠久的古城!!!!!!!!!!!!!!!!许昌!!!!!!!!!!!!呢!!!!!!!!!!想当年可是曹操古都,关二哥 封印,挑袍,夜读之地。等等三国文化数不尽收。
 
春秋楼又名大节亭,曾以关公宅,关王庙,武安王庙,两院英风庙,关帝庙称之.位于许昌市中心文庙前街中段,为明清风格建筑群.

<<三国志・蜀书>>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相传关羽下邳兵败后,为保刘备的甘糜二位夫人,归附曹营入许.曹赐羽宅第一处.羽避其嫌,将一宅分为两院,两位皇嫂居内院,自己住外院,晨夕问安,夜读春秋,秉烛达旦,传为美谈,后人为昭彰关羽忠义,建庙以祀之,庙内兴建一楼,名曰"春秋楼",俗称"秉烛达旦处",是许昌十景之一.清代许州知州甄汝舟为春秋楼赋诗一首:"秉烛中宵暂避嫌,宅分两院亦从权.依曹不久仍归汉,留得英风在颖川."

春秋楼创建自元至元年(公元1271年)间,曾经元,明,清历代多次修葺,建筑规模逐步完善.据记载,原来的外院有山门,钟鼓楼,春秋楼,中殿,后殿;内院有关帝三代祠,昭烈皇后祠,问安亭和部分配套建筑,占地面积约二十余亩.后毁于战争兵火,只残留春秋楼一座.
1995年对春秋楼文物景区进行修复,修复规模为历代修建之最,投资1500万元,保持"两院英风"的格局,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外院有山门,春秋楼,关圣殿,刀印楼;内院为园林建筑风格,有甘糜二后宫,问安亭,水榭,挂印封金堂.还有文庙院的大成殿,戟门,东西廊等.新修建的关圣殿,面扩七间,进深三间,总高度33.1米,三重檐,歇山式高台建筑,顶饰黄色玻璃瓦,汉白玉栏板,青石铺地,殿内塑13米高关羽座像及关平,周仓,王甫,廖化塑像,实为全国关庙所少有.


关公夜读春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