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e.┒colo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4-09-10
- 消息
- 217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新闻来源: 教育部
中国教育部29日正式出台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15年未修改的旧《规定》大变脸,其中取消了涉及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不再禁止大学生结婚。新版的规定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华网消息,新《准则》从如何处理好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个层面的关系上,对大学生从政治、思想、学习、道德、健康等八方面提出了原则性的基本要求。它只是对大学生行为思想层面的倡导和要求,不是具体行为规范,也不是学校具体管理规定。在新《准则》中取消了原来的“按时熄灯就寝,不在禁烟区吸烟”等一些具体规定。
新《准则》要求大学生“文明使用互联网”、“自觉抵制黄赌毒”、“恪守学术道德”等。扩大了高校办学自主权,取消国家对学校考试、补考、成绩评定方式以及留降级、重修、退学的不及格课程门数、在校最长学习时间等方面的规定;取消国家对休学条件、时限、休学后待遇具体条件、程序等具体规定;取消国家对具体校务管理要求等规定,归入“遵守学校管理制度”要求中。对取消的有关要求则由学校规定。
新《规定》增加了“学生权利与义务”一章,明确学校、学生双方的责权。对学生退学、开除学籍的处理须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学生对退学处理或违纪处分具有陈述、申辩和申诉权,学校有明确的程序予以保证;学校调整学生专业须“经学生同意”;增写“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新《规定》还鼓励学生应征入伍,入伍学生可“保留学籍至退役后一年”。
新《规定》针对当前考试作弊严重的问题,增写了考试作弊或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可予以开除学籍等规定,并细化了作弊开除学籍的种类;增加“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的不予注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贷款或其他形式资助”;“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应当遵循国家和学校关于网络使用的规定,不得登录非法网站、传播有害信息”,“不得参与非法传销活动”等要求。
五大悬念
厦门日报消息,随着新规定的出台,有五大悬念仍期待着各校重新制订“游戏规则”。
悬念一:“禁育令”会否打开。有关人士提出,随着“大学生可在校结婚”规定的明朗化,生育问题就直接“浮了上来”。因为条文只字未提,关于生育的问题就如同之前的结婚问题一样,学校是否会出台相应的规定,是否仍禁止大学生生育将是一大变数。
悬念二:是否可休婚假产假。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项家祥表示,对学生而言,不存在婚假一说,因为它是对在职人员的一种社会福利。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寒暑假等长假自己妥善安排。
悬念三:知情权和隐私权会否冲突。新《婚姻登记条例》规定,结婚离婚不需单位开证明。对此,某大学一位老师认为,以后学生结婚将成为学生自己的私事,只要他们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学校将不会给予任何干预。但出于有效科学合理管理的需要,校方是否该有知情权?
悬念四:夫妻大学生同房问题。中国现有的高校管理规定对“本科生、专科生男女生同房”没有明确规定,而大多数高校一般对校外租房也都原则上不同意。
悬念五:在校生育孩子的户口问题。根据现有政策,外地大学生考取上海高校后,户口则随之暂时迁入学校。但毕业后,户口何去何从将根据当年的非上海生源入沪就业政策而定,一旦外地在校生结婚生育,孩子的户口该落在何处?
各方反应
另据苏州日报报道,在对苏州大学学生的随机调查中,学生们对教育部不再禁止在校学生结婚都表示欢迎。不少大学生认为,解禁是给大学生传递这样一种信息,一种对大学生权利的认可和肯定。但对于是否会在学校结婚,大多数学生表示,虽然同意在校结婚,但自己不会选择在校结婚。
一位女生说,自己虽然正在和同学谈恋爱,但并没有在学校里结婚的打算。一方面是因为受传统观念的约束,一方面过早的进入婚姻生活,会面临婚育、住所、财产等许多问题,自己太年轻,在学习的同时承担“如何做个好妻子”等问题不现实。
另一位学生说,大学生达到法定婚龄结婚是应有的权利,很正常。许多原本“明处”禁止的东西,可能“暗地”里带来的危害更大。虽然自己的爱情观比较开放,但婚姻观比较谨慎。在爱情、婚姻、学业以及未来的事业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不会走到谈婚论嫁的地步,而且经济等问题都阻碍着恋爱结婚。他说,以后主要精力还是应该放在读书上。
心理专家指出,大学生即使法定婚龄到了,但大部分人的心智却还没有成熟,人格没有真正独立。大学是一个提供学生锻炼自身能力、发展自我的最好地方,在完全没有挖掘、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没有能力承担责任的情况下承担一个家庭的压力,这是对自身及对社会的一种不负责任。
苏州大学学生处的有关负责人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教育部的新《规定》中取消了原规定中“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条文,是一种人性化的操作,也是一件好事情。由于大学生结婚问题,涉及到学校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目前苏州大学根据新《规定》,正召集相关部门研究讨论如何进行实际操作,以出台相应的规定,给学生有个具体的说法。这位负责人强调说,不论对大学生有多大的宽容,提供多大的宽松环境,学生应把学业放在第一位这个宗旨是不能变的。
中国教育部29日正式出台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15年未修改的旧《规定》大变脸,其中取消了涉及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不再禁止大学生结婚。新版的规定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华网消息,新《准则》从如何处理好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个层面的关系上,对大学生从政治、思想、学习、道德、健康等八方面提出了原则性的基本要求。它只是对大学生行为思想层面的倡导和要求,不是具体行为规范,也不是学校具体管理规定。在新《准则》中取消了原来的“按时熄灯就寝,不在禁烟区吸烟”等一些具体规定。
新《准则》要求大学生“文明使用互联网”、“自觉抵制黄赌毒”、“恪守学术道德”等。扩大了高校办学自主权,取消国家对学校考试、补考、成绩评定方式以及留降级、重修、退学的不及格课程门数、在校最长学习时间等方面的规定;取消国家对休学条件、时限、休学后待遇具体条件、程序等具体规定;取消国家对具体校务管理要求等规定,归入“遵守学校管理制度”要求中。对取消的有关要求则由学校规定。
新《规定》增加了“学生权利与义务”一章,明确学校、学生双方的责权。对学生退学、开除学籍的处理须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学生对退学处理或违纪处分具有陈述、申辩和申诉权,学校有明确的程序予以保证;学校调整学生专业须“经学生同意”;增写“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新《规定》还鼓励学生应征入伍,入伍学生可“保留学籍至退役后一年”。
新《规定》针对当前考试作弊严重的问题,增写了考试作弊或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可予以开除学籍等规定,并细化了作弊开除学籍的种类;增加“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的不予注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贷款或其他形式资助”;“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应当遵循国家和学校关于网络使用的规定,不得登录非法网站、传播有害信息”,“不得参与非法传销活动”等要求。
五大悬念
厦门日报消息,随着新规定的出台,有五大悬念仍期待着各校重新制订“游戏规则”。
悬念一:“禁育令”会否打开。有关人士提出,随着“大学生可在校结婚”规定的明朗化,生育问题就直接“浮了上来”。因为条文只字未提,关于生育的问题就如同之前的结婚问题一样,学校是否会出台相应的规定,是否仍禁止大学生生育将是一大变数。
悬念二:是否可休婚假产假。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项家祥表示,对学生而言,不存在婚假一说,因为它是对在职人员的一种社会福利。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寒暑假等长假自己妥善安排。
悬念三:知情权和隐私权会否冲突。新《婚姻登记条例》规定,结婚离婚不需单位开证明。对此,某大学一位老师认为,以后学生结婚将成为学生自己的私事,只要他们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学校将不会给予任何干预。但出于有效科学合理管理的需要,校方是否该有知情权?
悬念四:夫妻大学生同房问题。中国现有的高校管理规定对“本科生、专科生男女生同房”没有明确规定,而大多数高校一般对校外租房也都原则上不同意。
悬念五:在校生育孩子的户口问题。根据现有政策,外地大学生考取上海高校后,户口则随之暂时迁入学校。但毕业后,户口何去何从将根据当年的非上海生源入沪就业政策而定,一旦外地在校生结婚生育,孩子的户口该落在何处?
各方反应
另据苏州日报报道,在对苏州大学学生的随机调查中,学生们对教育部不再禁止在校学生结婚都表示欢迎。不少大学生认为,解禁是给大学生传递这样一种信息,一种对大学生权利的认可和肯定。但对于是否会在学校结婚,大多数学生表示,虽然同意在校结婚,但自己不会选择在校结婚。
一位女生说,自己虽然正在和同学谈恋爱,但并没有在学校里结婚的打算。一方面是因为受传统观念的约束,一方面过早的进入婚姻生活,会面临婚育、住所、财产等许多问题,自己太年轻,在学习的同时承担“如何做个好妻子”等问题不现实。
另一位学生说,大学生达到法定婚龄结婚是应有的权利,很正常。许多原本“明处”禁止的东西,可能“暗地”里带来的危害更大。虽然自己的爱情观比较开放,但婚姻观比较谨慎。在爱情、婚姻、学业以及未来的事业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不会走到谈婚论嫁的地步,而且经济等问题都阻碍着恋爱结婚。他说,以后主要精力还是应该放在读书上。
心理专家指出,大学生即使法定婚龄到了,但大部分人的心智却还没有成熟,人格没有真正独立。大学是一个提供学生锻炼自身能力、发展自我的最好地方,在完全没有挖掘、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没有能力承担责任的情况下承担一个家庭的压力,这是对自身及对社会的一种不负责任。
苏州大学学生处的有关负责人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教育部的新《规定》中取消了原规定中“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条文,是一种人性化的操作,也是一件好事情。由于大学生结婚问题,涉及到学校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目前苏州大学根据新《规定》,正召集相关部门研究讨论如何进行实际操作,以出台相应的规定,给学生有个具体的说法。这位负责人强调说,不论对大学生有多大的宽容,提供多大的宽松环境,学生应把学业放在第一位这个宗旨是不能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