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shibiya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5-06-18
- 消息
- 111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在知识经济下,我们看见了阅读的力量。从我们到e世代,阅读应该有什么反思?而科技未来中,对于学习这件事又将如何?
一、知识经济中的力量
1996年‘经济合作开发组织’(OECD)发表了‘知识经济报告’,认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即将改变全球经济发展型态;知识已成为生产力提升与经济成长的主要驱动力。随着资讯与通讯科技的快速发展及高度应用,世界各国的产出、就业及投资将明显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由此我们可以了解:知识经济是根植于知识与资讯的产生、累积、扩散、和应用的一种经济运作机制,相较于过去土地、劳力、有形资产等传统经济元素所建立起的经济模式,‘知识’会是此波新经济运作模式的核心生产要素。面对下一个社会,诚如管理大师彼德杜拉克所说:知识工作者将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在世界进入知识的纪元后,所有的竞争和价值创造将以知识为主,而这一切的基础将自阅读、学习开始,因为有愈来愈多的科学研究发现:阅读和联想力、创造力、理解力、记忆力都有极大的关联;而不断地学习,更可以刺激大脑,延缓老化。由此我们也不难了解,在这样一波的知识经济的推波助澜下,各国政府无不摩拳擦掌想要在此知识经济中夺得领先之地位,因此对于关于教育、学习等相关方面,都会更加重视。不过,我们不能忘记在此波知识经济中,其中一股惊人的力量‘网际网路’。
1940年代中期出现的第一台电脑开始,电脑硬体的发展平均每十八个月体积缩小一半、功能强大一倍、价格更为低廉。从真空管、电晶体、积体电路到超大型积体电路的发展,电脑的体积已经能从整座运动场的大小缩小到次笔记型电脑的尺寸。但真正带来全球钜大改变的,并不是电脑本身,而是当我们利用电脑连上网路时沟通了全世界。有人说网际网路本身就是一座最大、内容最多、最丰富的图书馆,藉由搜寻引擎的帮助,让我们到达无远弗届的地方,找到许多相关、不相关的资料。我想生活在网路下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在网路上找资料、浏览,甚至透过网路学习,例如线上学习、远距教学----等等。即使它的方便性让我们可以就近在银幕上观看,但目前的我们仍然习惯纸本的阅读,或许这只是时间性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下一代尤其是e时代,他们一出生就是处在网路的世界里,或许网路阅读对他们来说是理所当然。至于未来学习在网路上又将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情况?毕竟我们已见到远距教学、线上学习的推行,但目前仍有频宽、互动性不佳的情况,不过未来的发展会如何才是我们更应该去思考的。下面将会着重于阅读和学习两方面进行探讨:对于‘阅读’我将会回头来反思在网路影响下应该有的态度;另一方面,‘学习’在受到网路的影响下后,未来将会呈现什么样的局面将是我要谈的。
二、阅读----Leader is reader
‘每当我们翻开书页,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们的心灵的,莫过于学习阅读。’5年前启动英国阅读年的英国教育部长布朗奇指出。学习才有未来,今后会是以知识为主的竞争。西方人说:‘Leader is reader’,每个人接受新知识的方式不尽相同,有人是透过看书,有人用听、有人用体验,而阅读则是最有系统获得知识的方法,它也许慢,效果却最深远。其实在网际网路发达后,我们阅读的形式已可有不同的选择,除了纸本外,更可以上网搜寻相关资料。只是网路上爆炸的资讯让我们不知从何下手,对资讯感到焦虑,且生活步调的紧凑让我们习惯选择看电视、上网随意浏览等较简单、具有声光娱乐效果的活动。
或许你会说在网路上长时间阅读对眼睛是一种负担,甚至对于网路上的资讯不知如何过滤。但是对e世代来说,网路生活是必然趋势,并没有所谓适应性的问题。e世代的他们正处在压缩的年代,同时又躬逢其盛于网际网路的时代,不仅长得比较快、对外联系管道发达、资讯也比较发达。这一代生来时就手握滑鼠,在还不懂阅读前就认识电脑图示。而大部分让老一代无法尽情拥抱数位媒体的障碍,在这一代并不存在,事实上,电子媒体已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是天生的网路儿童,同时对于多数人不具备、却必须培养的资讯过滤器,对他们来说其实早就是他们的世界的一部分。对于资讯的取得他们有沟通全世界的网路,甚至是更多我们不了解的管道,同时他们也懂得过滤资讯、从众多的资讯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所以对他们来说没有资讯爆炸的压力。当e世代习惯了银幕上所显示出来的世界,那对于网路上的阅读应是必然的趋势,不仅是因为他们对于这样看东西的方式不排斥,另一方面在进行阅读时,可以透过网路超连结的方式,进一步搜寻到相关,或是可以深入阅读的资讯,满足了他们对于互动与即时性的需求。只是这是乐观的看法,如果他们对于网路最大的兴趣只是可以与人聊天、感受网路带来的多媒体互动、以及娱乐效果,则将对他们整个未来的学习发展,甚至只是情绪的表达都会有很大的问题。
著名杂志发行人詹宏志,他对父母最中肯的建议是:‘在孩子还没爱上看书以前,不要让他上网。’当他们已习惯从网路上获取立即的资讯,以及吸引人的声光效果时,面对满是文字的阅读他们将会显得不耐烦,此时,一个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将是重要且必须的。孩子还小时,父母可以念书给他听,同时传达出一种阅读的愉悦感;当孩子年纪渐长,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那种耳濡目染的情况下,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此外,政府的政策、学校的教育-----等等,打造一个快乐阅读、鼓励阅读的环境,以及引导儿童对阅读的兴趣,将阅读融为生活的一部分,都是我们有待加强的。有了这样阅读的基础,此时网路所提供的价值对他们来说才是有助益的,可以帮助方便、快速地深入阅读,否则就像双面刃,网路带来的可能是伤害。但也唯有真正地打从心里热爱阅读,才是能持续学习的动力,也只有如此,对于未来的知识工作者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时,这样子终生学习的能力才是最大的保障。
三、学习大未来
在网际网路的影响下,我们已见到学习可以有更多种可能,像是远距教学打破了地理限制,让我们可以与他地连线同步进行教学,或是以非同步的方式让教学更有弹性;又如网路教学让忙录的现代人可以随时随地依据自己的需求、时间的配合度等,选择自己想充实的知识进行学习。这种以网路为基础的学习,它所营造的学习环境,让人们可以方便地、立即地、跨地域地进行学习,虽然在目前看来网路为人所不能接受的是其互动性不佳,让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沮丧、寂寞感产生。同时如何去进行学习的评量,而这样的教学背后,老师的角色又产生了什么样的改变,是否会有抗拒的情况产生?!如果有,应该如何进行转型与沟通?!此外,学校又要如何对无形成本进行有效地估算----等等,这都是我们必须去两相权衡地。不过,线上的学习是我们必然的趋势,尤其对于偏远地区只要搭配软、硬体配备以及辅助措施,则在整个教育的提升上将有一定的帮助。
四、to learn, or not to learn
电脑与网路所带来的方便性,让我们愈来愈依赖它们的存在。雷・科兹威尔在其著作‘心灵机器时代’提到:个人电脑的运算能力约莫到了2020年时,就会增加到与一个人的大脑运算能力相当,而到了2060年时,会发展至相当于一百亿人(约为当时全世界人口总合)大脑运算能力的总和。看到这样的预估,或许我们会问:‘那我们还需要学习吗?’人类学习的速度根本赶不上电脑运算能力级数型的增加,此时我们就会想到如未来人类的形式‘Cyborg’,可以直接于人脑植入晶片。但是我们应该植入什么样的知识呢?那这些植入的知识会产生学习的效果吗?又或者我们应该要问:如果这样的‘植入晶片’型式产生了,那么‘学习’的意义还存在吗?还是说学习将变成如何?
知识的传递只会愈来愈快速。当大家接触到的资讯都一样时,你如何能比别人多一点什么,又甚至是这一点什么会是胜出别人的原因----那可能是来自于创意!‘创造力’一书的作者契克森米哈赖访谈91位各领域具非凡创造力的杰出人物后发现,知识背景既深且博是创造性人物的重要特质。有了阅读之后才能激发想像力,有了想像力之后才有创造力,而想像力又与背景知识有关。所以大量的阅读之后,累积的丰富知识才能赋予所见所闻更深的意义,而这是培养创造力的要件之一。而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刺激神经发展的活动,而这种的活动是可以保护大脑、延缓神经老化。至于植入晶片下,是否会有学习的效果在?或许科学家在将来会发展出一套应用而生的机制,让晶片、阅读、学习、大脑完美地结合,让我们仍然有异于他人的创造力。但不管如何,目前的我们在面对仍不可知的未来时,最重要地应该还是不断地阅读、与学习。
一、知识经济中的力量
1996年‘经济合作开发组织’(OECD)发表了‘知识经济报告’,认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即将改变全球经济发展型态;知识已成为生产力提升与经济成长的主要驱动力。随着资讯与通讯科技的快速发展及高度应用,世界各国的产出、就业及投资将明显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由此我们可以了解:知识经济是根植于知识与资讯的产生、累积、扩散、和应用的一种经济运作机制,相较于过去土地、劳力、有形资产等传统经济元素所建立起的经济模式,‘知识’会是此波新经济运作模式的核心生产要素。面对下一个社会,诚如管理大师彼德杜拉克所说:知识工作者将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在世界进入知识的纪元后,所有的竞争和价值创造将以知识为主,而这一切的基础将自阅读、学习开始,因为有愈来愈多的科学研究发现:阅读和联想力、创造力、理解力、记忆力都有极大的关联;而不断地学习,更可以刺激大脑,延缓老化。由此我们也不难了解,在这样一波的知识经济的推波助澜下,各国政府无不摩拳擦掌想要在此知识经济中夺得领先之地位,因此对于关于教育、学习等相关方面,都会更加重视。不过,我们不能忘记在此波知识经济中,其中一股惊人的力量‘网际网路’。
1940年代中期出现的第一台电脑开始,电脑硬体的发展平均每十八个月体积缩小一半、功能强大一倍、价格更为低廉。从真空管、电晶体、积体电路到超大型积体电路的发展,电脑的体积已经能从整座运动场的大小缩小到次笔记型电脑的尺寸。但真正带来全球钜大改变的,并不是电脑本身,而是当我们利用电脑连上网路时沟通了全世界。有人说网际网路本身就是一座最大、内容最多、最丰富的图书馆,藉由搜寻引擎的帮助,让我们到达无远弗届的地方,找到许多相关、不相关的资料。我想生活在网路下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在网路上找资料、浏览,甚至透过网路学习,例如线上学习、远距教学----等等。即使它的方便性让我们可以就近在银幕上观看,但目前的我们仍然习惯纸本的阅读,或许这只是时间性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下一代尤其是e时代,他们一出生就是处在网路的世界里,或许网路阅读对他们来说是理所当然。至于未来学习在网路上又将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情况?毕竟我们已见到远距教学、线上学习的推行,但目前仍有频宽、互动性不佳的情况,不过未来的发展会如何才是我们更应该去思考的。下面将会着重于阅读和学习两方面进行探讨:对于‘阅读’我将会回头来反思在网路影响下应该有的态度;另一方面,‘学习’在受到网路的影响下后,未来将会呈现什么样的局面将是我要谈的。
二、阅读----Leader is reader
‘每当我们翻开书页,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们的心灵的,莫过于学习阅读。’5年前启动英国阅读年的英国教育部长布朗奇指出。学习才有未来,今后会是以知识为主的竞争。西方人说:‘Leader is reader’,每个人接受新知识的方式不尽相同,有人是透过看书,有人用听、有人用体验,而阅读则是最有系统获得知识的方法,它也许慢,效果却最深远。其实在网际网路发达后,我们阅读的形式已可有不同的选择,除了纸本外,更可以上网搜寻相关资料。只是网路上爆炸的资讯让我们不知从何下手,对资讯感到焦虑,且生活步调的紧凑让我们习惯选择看电视、上网随意浏览等较简单、具有声光娱乐效果的活动。
或许你会说在网路上长时间阅读对眼睛是一种负担,甚至对于网路上的资讯不知如何过滤。但是对e世代来说,网路生活是必然趋势,并没有所谓适应性的问题。e世代的他们正处在压缩的年代,同时又躬逢其盛于网际网路的时代,不仅长得比较快、对外联系管道发达、资讯也比较发达。这一代生来时就手握滑鼠,在还不懂阅读前就认识电脑图示。而大部分让老一代无法尽情拥抱数位媒体的障碍,在这一代并不存在,事实上,电子媒体已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是天生的网路儿童,同时对于多数人不具备、却必须培养的资讯过滤器,对他们来说其实早就是他们的世界的一部分。对于资讯的取得他们有沟通全世界的网路,甚至是更多我们不了解的管道,同时他们也懂得过滤资讯、从众多的资讯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所以对他们来说没有资讯爆炸的压力。当e世代习惯了银幕上所显示出来的世界,那对于网路上的阅读应是必然的趋势,不仅是因为他们对于这样看东西的方式不排斥,另一方面在进行阅读时,可以透过网路超连结的方式,进一步搜寻到相关,或是可以深入阅读的资讯,满足了他们对于互动与即时性的需求。只是这是乐观的看法,如果他们对于网路最大的兴趣只是可以与人聊天、感受网路带来的多媒体互动、以及娱乐效果,则将对他们整个未来的学习发展,甚至只是情绪的表达都会有很大的问题。
著名杂志发行人詹宏志,他对父母最中肯的建议是:‘在孩子还没爱上看书以前,不要让他上网。’当他们已习惯从网路上获取立即的资讯,以及吸引人的声光效果时,面对满是文字的阅读他们将会显得不耐烦,此时,一个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将是重要且必须的。孩子还小时,父母可以念书给他听,同时传达出一种阅读的愉悦感;当孩子年纪渐长,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那种耳濡目染的情况下,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此外,政府的政策、学校的教育-----等等,打造一个快乐阅读、鼓励阅读的环境,以及引导儿童对阅读的兴趣,将阅读融为生活的一部分,都是我们有待加强的。有了这样阅读的基础,此时网路所提供的价值对他们来说才是有助益的,可以帮助方便、快速地深入阅读,否则就像双面刃,网路带来的可能是伤害。但也唯有真正地打从心里热爱阅读,才是能持续学习的动力,也只有如此,对于未来的知识工作者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时,这样子终生学习的能力才是最大的保障。
三、学习大未来
在网际网路的影响下,我们已见到学习可以有更多种可能,像是远距教学打破了地理限制,让我们可以与他地连线同步进行教学,或是以非同步的方式让教学更有弹性;又如网路教学让忙录的现代人可以随时随地依据自己的需求、时间的配合度等,选择自己想充实的知识进行学习。这种以网路为基础的学习,它所营造的学习环境,让人们可以方便地、立即地、跨地域地进行学习,虽然在目前看来网路为人所不能接受的是其互动性不佳,让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沮丧、寂寞感产生。同时如何去进行学习的评量,而这样的教学背后,老师的角色又产生了什么样的改变,是否会有抗拒的情况产生?!如果有,应该如何进行转型与沟通?!此外,学校又要如何对无形成本进行有效地估算----等等,这都是我们必须去两相权衡地。不过,线上的学习是我们必然的趋势,尤其对于偏远地区只要搭配软、硬体配备以及辅助措施,则在整个教育的提升上将有一定的帮助。
四、to learn, or not to learn
电脑与网路所带来的方便性,让我们愈来愈依赖它们的存在。雷・科兹威尔在其著作‘心灵机器时代’提到:个人电脑的运算能力约莫到了2020年时,就会增加到与一个人的大脑运算能力相当,而到了2060年时,会发展至相当于一百亿人(约为当时全世界人口总合)大脑运算能力的总和。看到这样的预估,或许我们会问:‘那我们还需要学习吗?’人类学习的速度根本赶不上电脑运算能力级数型的增加,此时我们就会想到如未来人类的形式‘Cyborg’,可以直接于人脑植入晶片。但是我们应该植入什么样的知识呢?那这些植入的知识会产生学习的效果吗?又或者我们应该要问:如果这样的‘植入晶片’型式产生了,那么‘学习’的意义还存在吗?还是说学习将变成如何?
知识的传递只会愈来愈快速。当大家接触到的资讯都一样时,你如何能比别人多一点什么,又甚至是这一点什么会是胜出别人的原因----那可能是来自于创意!‘创造力’一书的作者契克森米哈赖访谈91位各领域具非凡创造力的杰出人物后发现,知识背景既深且博是创造性人物的重要特质。有了阅读之后才能激发想像力,有了想像力之后才有创造力,而想像力又与背景知识有关。所以大量的阅读之后,累积的丰富知识才能赋予所见所闻更深的意义,而这是培养创造力的要件之一。而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刺激神经发展的活动,而这种的活动是可以保护大脑、延缓神经老化。至于植入晶片下,是否会有学习的效果在?或许科学家在将来会发展出一套应用而生的机制,让晶片、阅读、学习、大脑完美地结合,让我们仍然有异于他人的创造力。但不管如何,目前的我们在面对仍不可知的未来时,最重要地应该还是不断地阅读、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