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到有人说加拿大很多人有猎枪, 请问有人知道枪牌怎么申请吗?

movement

新手上路
注册
2003-10-28
消息
86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刚才看到有人说加拿大很多人有猎枪, 请问有人知道枪牌怎么申请吗? 有什么条件吗?. 谢谢
 
转贴。 原著:泛蓝
在加拿大开始玩枪(ZT)



舞刀弄枪或许是男孩子的天性吧?大概从4岁起就拥有了不少的枪---可那都是塑料或铁皮的工作之后每逢遇到做工精细的玩具枪还是会流口水,好不容易地弄到什么"仿真枪"或者"高压气枪",可还总得贼头贼脑地藏着掖着,惟恐身边的"甫志高"或者居委会大妈知道了,每回想把玩一番,还得等到月黑风高,还不时需要左顾右盼...( 那份感觉可能就跟在网吧里浏览色情网页差不多吧? )

太累太麻烦,国情所限,连拥有把军刀都不敢理直气壮,可是怎么发泄啊?谁让咱天生是这么个精力充沛的活跃青年呢?
于是拿起了照相机,于是走上了"漫漫器材发烧路",于是空余时间都捐献给了"色影无忌"...

意料之外,"而立之年"的移民申请居然被加拿大轻易地接受了.带着一大堆媳妇和一个箱子( 错了,是一大堆箱子和一个媳妇,自己掌嘴! ) 搬----- 于是我现在跟网络里的多数兄弟"脚心相对"地站在地球的另一面.

在北美呆的时间倒是挺快:饭碗也刷了,破车也开了,群山也爬了,海浪也冲了,雪板也滑了,纹身也刺了,洋狗也养了,洋妞也泡了...国歌也唱了,国籍也入了,什么正片负片也拍了一大堆了...可总觉得还少点什么. 差哪儿呢? 别提醒我车子(现在的切诺机我开着挺舒坦的),别提醒我房子(现在的两房一厅我住着挺轻松的),别提醒我孩子(现在的二人世界我过的挺悠闲的)...还有啥呢 ???

枪 !!!
在这儿我终于可以合法地拥有自己的枪了 .
去考枪的牌照------

加拿大的枪法(Canadian Firearm Act)是联邦法,不象美国,各洲有自己的枪法.方便管理,也方便我这种"游牧民族".基本的规定是:先参加枪械安全的课程(CFSC),达到规定时间, 通过安全课程的书面考试和实践操作,递交申请(附个人像片,详尽资料,考核成绩以及好多人的签字),邮寄到指定的政府机构,等候至少28天,经过审查核实通过,一张塑料卡片就会寄到你的住址,那就是你的枪牌了.
看起来不难是吧?可要是你去真的办起来,这里面细节多了去了...

对申请人的要求倒也简单,在加国某省居住半年以上,无犯罪记录就可以了.教授安全课程的服务有很多,大都是私人机构,本地的华人服务就有4家之多.我就选了唯一的一个讲国语的教练(广东话听着实在是累 ),收费也差不多,长枪牌照$100,累计学时12小时;短枪牌照$80,累计学时6小时;狩猎牌照$140累计学时12小时.

这不,细节这就来了:想打猎,你就得先有猎票;想有猎票,你就得先有猎牌;想有猎牌,你就得先有长枪牌(可以没有短枪牌);可要想有短枪牌,你必须先有长枪牌---有点绕是吧? 我就索性全都考了(直肠子,没办法) 可我至今也没弄懂加拿大人的定义:长枪属非限制枪( non-restricted ),短枪属限制枪( restricted ),还有少数枪种属禁制枪( prohibit ),既然"非限制",那我还吭哧憋肚地考什么劲啊,我这不是练轮子么?!

安全操作课程,顶顶重要的就是"安全"--( 废话,快说正经的!) 您还就别急,北风来北美快5年了,其间曾经也踉踉跄跄地辗转过5,6个工厂的活,洋鬼子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Safety First ,这点倒是应了咱中国的老话--"人命关天",不过这话在国内的实际意义却不大(那么多人,谁还在乎人啊?) ? 您不同意? 好,咱们设想一下:撞车了,不论当事人还是旁观者,他们首先关心的是人的损伤还是车的损伤?

跑题了,自己回来----课程主要讲述枪械的起源,大致的分类,枪械各部分配件的名称和作用,枪械的储存和保养,枪械的运输,枪械的携带,枪械的传递,枪械的装膛和退膛,子弹的不同种类和规格,各规格子弹的射程,... (我这儿的每一句话,在教材上可是正反好几页啊 )

枪的用途: 打猎(法定的猎区),打靶(法定的靶场), 仅此!!! 也就是说不可以用来挑衅或自卫( 半夜,歹徒持刀进入你家抢劫,而你却绝对不可以拿起枪来对着他,尽管你的枪是合法注册的 ! 否则,你的刑事罪行会比他要严重的多,因为你用的是枪,即使是空枪 ! (任何时候即使持空枪对人,你的下场将是半年以上的徒刑和终身吊销枪牌,所有现有枪支没收充公 )

安全操作枪械的基本规程: 1,假定任何一支枪都是子弹上膛的(任何你看到的和接触到的).2,控制枪口-指向安全的方向(子弹的误伤是从枪口发生的).3,保持扣扳机的手指位于扳机护圈之外(我们拿起枪的自然动作就是把食指搭在扳机上, 错! 如果枪是上了膛的,意外就这样发生了!养成好的习惯,伸直食指,直到你真正准备要开枪).4,确认射击目标以及它的前方和后方的安全性(永远不要瞄向你不准备射击的目标,永远不要用装在枪上的瞄准镜取代望远镜来寻找或鉴别同伴,动物或其他物体.因为当你用枪瞄找到了它的同时,你的枪口也准确地指向了他或它!) 听起来又是很简单是吧?嘿嘿,事实上除了那些老”枪油子”,很多人总是反复地在犯以上的错误,北风自己逛遍了温哥华的十几个枪店,第一回一脸跃跃欲试地接过店员递过来的我 “暗恋已久”的某型号的枪时,第一秒钟就潇洒麻利地端起了它,瞄向了不应该的方向,而同时我的食指也 “理所当然”地搭在扳机上呢,事后才意识到自己接枪后并没检查弹夹,枪机和枪膛.  您想想那些个店小二们整天都是干什么吃的?当他们看到这样的顾客,不免费 “辅导”你两句已经是很宽厚了,你还能期待什么周到热情的服务呢.  店里一排排的架子上油黑锃亮的可都是让你流口水的真家伙,你不想摸了这么一下子就 “打着饱嗝”转身走开吧?

附上英文的很精明的验枪口诀: PROVE the firearm is safe!
Point the firearm in a safe direction.
Remove all ammunition.
Observe the chamber.
Verify the feeding path.
Examine the bore.

坐在后排的那几位别着急,我也知道哥几个急着想叮咣的放两枪.咱这场子卖的是全年的通票,只要您不赶着去拉登大哥那边汇报工作或是去太空站维修仪器,咱这儿的段子还有的说呢. 这不,现在还得再叨咕叨咕安全的事儿, “百年大玩,安全第一”嘛 下面咱们看几段录像(适应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么)

镜头一: 2001年春,定居温哥华的A先生迎来了他来自香港的远近亲戚们一大堆,历尽热情接待之余,收藏枪械多年的A得意的取出数把名枪,检验安全后展示给了大人孩子们,恰好此时有电话铃响,A退入书房接电良久.回到客厅,在一片羡慕嫉妒中收起枪支,锁入库内.几日后,来宾们起程返港,因相信国外的冲洗质量,留下几卷胶卷委托A在当地冲洗后寄回香港.受人之托的A稍后把胶卷送到当地一有名的冲洗店LONDON DRUGS,翌日早,A忽闻宅外警车数辆呼啸而至,打开大门,哇塞,二十几名洋警手持长短警枪包围了A宅.出示了搜查令后,公仆们把A先生及他的所有合法藏枪一起请到了警局.”身正不怕影斜”的A在看了警官递过的一叠照片后,霎时汗如雨下:照片上A的亲属们三个一伙,两个一对,有 “李向阳”挺枪怒指 “汉奸”的,有 “狗特务”在枪口下投降发抖的,更有一少年口吞枪管 “含笑镜头”的……原来是冲洗店报的警,这是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义务.身为枪主的A先生花了大把银两的律师费赢得了2个月的监禁生活.一年后, “历尽风雨痴心不改”的A又重新考核申请到了枪牌,在去警察局领回自己数十支爱枪时,一笔2千多元的警局保管费成了本故事的最后高潮.

镜头二: 2002年夏,市郊的一射击场内.随着靶场教官的一声 “CEASE-FIRE”,所有射手全部停火,清膛,退弹夹,退后到了停火线外.B先生对走过来的老友C说 “你们累了就先回去吧,我还想多试试这支新买的手枪.” “还玩啊?今天都打了4个多钟啦”. “再打最后一轮…”
啪,啪,啪,啪,啪-----哎?! 怎么哑火了?B先生纳闷了,新枪呀!抖了抖,没用.可能因为长时间的射击紧张或疲劳吧,明明懂得安全规则的B先生这时却鬼使神差地转过拿枪的手腕,看枪口有什么异样,而食指却还是搭在扳机上----- 咣 !!! 一声震耳欲聋的枪响,B先生永远地倒下了,脑门正中的两眼之间,留下了那不该出现的弹孔……亲眼目睹多年老友的C先生在对我讲这个真实的故事时,眼中还残留着惊恐和悲伤…

镜头三: (调和一下气氛,换你我上场吧  现在(就是2003年秋),我递给你一支枪,你当然不希望发生意外,于是你退出弹夹,拉开并清空了枪机,现在这支枪是安全的了.  是么? ----- 什么?你确定了? 好,我接过枪,推上枪机,指向安全方向,扣动扳机,----- 咣 !!! “啊?! 怎么响了?” “你再想想…………” 不错,你的确是做了安全检查, 可是还不完全,你忘记了,枪膛里的那颗子弹你没有检查.

明天再接着写( 明儿个咱可得讲讲真枪了)



关心的兄弟们麻烦您表个态,或者只是简单的哼一声
说实话,北风最不擅长码字和写作(玩刀玩枪玩F2的主,没几个是乖孩子),每天琢磨着写段子,一个个字的敲,真TMD挺累的( 最闹心的是字还总敲错! )
若回帖反响不大,北风有那功夫还不如去靶场嘣两枪呢

此片拍摄于温哥华的Lever Arms 枪店,位于2131 Burrard Street,片中打电话的帅哥是Jash,热情周到的小伙,他正为我刚买的枪申请联邦注册证呢.旁边的老哥是Mark,专业的Gunsmith,经验丰富(8岁起偷玩老爸的枪支).店主是一位姓丛的华裔加拿大人,不惑之年的丛哥20多年前来自香港,生长于山东威海,为人正直仗义.北风无论在知识,经验和交易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帮助和收获,在此特地真诚鸣谢!!! http://www.leverarms.com


http://www.cameraunion.net/forum/up..._1065863189.jpg

接下来咱们该看看枪了(铁血这里不是猎区也不是靶场,咱们也就只能说说,看看 )

长枪,基本上的分类是:
1.黑火药枪(枪口装弹),就是当年八国联军大老远拎到咱们家门口显摆的那种.您还就别嫌我这儿凑数卖稿子,即使现在,还有不少人特意从厂家定购呢,价格都在$2000之上,甚至上万大洋.您想啊,枪机枪管都是雕龙刻凤的不锈钢,枪托都是精选的胡桃木,都打磨得跟雨花石似的,还都配得到弹药,通条什么的, 那还不往海了要价啊! 反正买这枪的都是有大把藏枪和银子的主儿.

2.霰弹枪,咱们也叫"五连发".其实有很多种,最经典的还属"铰接"式的,就是象多数汽枪那样"折断"了枪机装弹,分单筒,双筒,听说还有"三眼筒". 操作简单可靠,飞碟射击多数用它.连发的现在也有单动(手动5发,拉托上膛),双动(半自动5发上膛).因为没有膛线,所以射程有限,主要用来打快速移动的物体( 可是不包括飞机和短跑运动员啊) 口径也有很多种,12 Gauge的最为常用,配上合适的"缩口"可以调整射程和范围.现在还有种弹头自带"涡轮"的霰弹,出膛后靠空气阻力旋转前进,提高射程很多,可那就是单颗的弹头,并不是"霰弹".霰弹枪主要用于鸟,鸭,鹅类飞禽的狩猎.

3."杠杆枪机",听着挺晕是吧? 说白了就是牛仔用的"马枪",西部电影里的亮点道具.轻巧快捷,口径多种,这是我的偏爱 生产商并不多,MARLIN,WINCHESTER是很经典的品牌.因枪管短,口径也不是很大,主要用于鹿,豹类"中等身材"的兽类.

4."边缘发火",就是我们说的小口径枪,因子弹底火在边缘不在中心而得名.通用0.22mm的子弹,因极其便宜的价格和较小的后座力被选为绝对的"入门枪","练靶枪".几乎这里所有的持枪者都拥有它.通常的弹容量是10发. 可是北风提醒您注意了,作为多数人的第一支枪,它也有不同的子弹规格: 22LR,22SR,17HMR,22WMR,只有22LR是最便宜和通用的 !除了很适合练习外,打猎也很实用于松鸡,山鸡,兔子,狐狸等小的动物.(您总不能拿打熊的步枪子弹一下子把那只倒霉的山鸡打到山那边去吧? )

5."拉栓枪机",单发推拉枪栓,完成抛壳和上膛.最普及的猎枪.枪膛除了霰弹和手枪子弹外,几乎涵盖所有口径.5-8发的弹仓或弹夹(法定的携弹量是5 发,否则须改动弹夹).子弹的规格多得让北风曾经很是头疼(记起来就跟元素周期表差不多 )后来玩的多了,才知道其实常用的也就几种:30-06是个不错的选择,7mm稍大了点,9mm的是手枪子弹,300就更别说了,除非你准备进山扛着三支以上的猎枪,根据发现的猎物再现场换枪,及时选出正确的子弹,装膛,瞄准------ 哎? 它跑哪儿去了? 不现实吧?
其他的还有很多规格的子弹,象 444Marlin, 45/70Gov''''t, 38/55Win, 35Rem以及我军"五六"步枪用的7.62, 多着那,乱着那 ! 北风也不想立志充当军事委员会顾问,也就不去管它们了...

6."半自动"枪机,发射后自动抛壳和上膛,只是不能扣住扳机连续发射,所以称"半自动".在霰弹枪,大小口径猎枪里都有这种枪机.优点是快,方便. 可是我们的打猎打靶,跟上战场打鬼子完全是两码事.猎手要求的是"One Clean Kill",这样既节省资源(子弹和动物),又比较人道,您也不想满山野地跟只受伤的鹿玩"拉力赛"吧? 如果连续3枪还不能射死猎物,嘿嘿,咱们还是回到靶场再"加加班"吧 所以3枪内的拉栓上膛跟自动上膛能差出几秒钟的时间呢? 中小型的兽类不会成群地向你冲锋,打大型的猛兽,很少有人是"单兵做战"的. 就算您厉害,自己一枪击毙了大灰熊,要知道可以合法猎杀的大型野兽体重都在2千磅以上,那是在山里,可不是在公路上,您自己怎么把它弄上车啊? 作为尼康F2,哈苏500cm的拥有者,我总担心自动化的东西故障率也高,而且维修麻烦,所以我就不考虑它们了.

7."全自动"枪机,顾名思义,全都是自动的(当然瞄准还是得您亲自来),爽啊,钩住扳机不撒手,几十发子弹"突突突"就这么兴高采烈地出去了----- 且慢 ,您这是在什么场合呀?这里不是钓鱼岛啊生活中总是有很多遗憾的,鼎鼎大名的AK47,MP5,乌兹...绝大多数的"全自动"在北美都是绝对的禁制枪,买卖和拥有都是违法的.所以......

http://www.cameraunion.net/forum/up..._1066301668.jpg

手枪部分待续...
 
好文。

最初由 S.W.A.T 发布
转贴。 原著:泛蓝
在加拿大开始玩枪(ZT)



舞刀弄枪或许是男孩子的天性吧?大概从4岁起就拥有了不少的枪---可那都是塑料或铁皮的工作之后每逢遇到做工精细的玩具枪还是会流口水,好不容易地弄到什么"仿真枪"或者"高压气枪",可还总得贼头贼脑地藏着掖着,惟恐身边的"甫志高"或者居委会大妈知道了,每回想把玩一番,还得等到月黑风高,还不时需要左顾右盼...( 那份感觉可能就跟在网吧里浏览色情网页差不多吧? )

太累太麻烦,国情所限,连拥有把军刀都不敢理直气壮,可是怎么发泄啊?谁让咱天生是这么个精力充沛的活跃青年呢?
于是拿起了照相机,于是走上了"漫漫器材发烧路",于是空余时间都捐献给了"色影无忌"...

意料之外,"而立之年"的移民申请居然被加拿大轻易地接受了.带着一大堆媳妇和一个箱子( 错了,是一大堆箱子和一个媳妇,自己掌嘴! ) 搬----- 于是我现在跟网络里的多数兄弟"脚心相对"地站在地球的另一面.

在北美呆的时间倒是挺快:饭碗也刷了,破车也开了,群山也爬了,海浪也冲了,雪板也滑了,纹身也刺了,洋狗也养了,洋妞也泡了...国歌也唱了,国籍也入了,什么正片负片也拍了一大堆了...可总觉得还少点什么. 差哪儿呢? 别提醒我车子(现在的切诺机我开着挺舒坦的),别提醒我房子(现在的两房一厅我住着挺轻松的),别提醒我孩子(现在的二人世界我过的挺悠闲的)...还有啥呢 ???

枪 !!!
在这儿我终于可以合法地拥有自己的枪了 .
去考枪的牌照------

加拿大的枪法(Canadian Firearm Act)是联邦法,不象美国,各洲有自己的枪法.方便管理,也方便我这种"游牧民族".基本的规定是:先参加枪械安全的课程(CFSC),达到规定时间, 通过安全课程的书面考试和实践操作,递交申请(附个人像片,详尽资料,考核成绩以及好多人的签字),邮寄到指定的政府机构,等候至少28天,经过审查核实通过,一张塑料卡片就会寄到你的住址,那就是你的枪牌了.
看起来不难是吧?可要是你去真的办起来,这里面细节多了去了...

对申请人的要求倒也简单,在加国某省居住半年以上,无犯罪记录就可以了.教授安全课程的服务有很多,大都是私人机构,本地的华人服务就有4家之多.我就选了唯一的一个讲国语的教练(广东话听着实在是累 ),收费也差不多,长枪牌照$100,累计学时12小时;短枪牌照$80,累计学时6小时;狩猎牌照$140累计学时12小时.

这不,细节这就来了:想打猎,你就得先有猎票;想有猎票,你就得先有猎牌;想有猎牌,你就得先有长枪牌(可以没有短枪牌);可要想有短枪牌,你必须先有长枪牌---有点绕是吧? 我就索性全都考了(直肠子,没办法) 可我至今也没弄懂加拿大人的定义:长枪属非限制枪( non-restricted ),短枪属限制枪( restricted ),还有少数枪种属禁制枪( prohibit ),既然"非限制",那我还吭哧憋肚地考什么劲啊,我这不是练轮子么?!

安全操作课程,顶顶重要的就是"安全"--( 废话,快说正经的!) 您还就别急,北风来北美快5年了,其间曾经也踉踉跄跄地辗转过5,6个工厂的活,洋鬼子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Safety First ,这点倒是应了咱中国的老话--"人命关天",不过这话在国内的实际意义却不大(那么多人,谁还在乎人啊?) ? 您不同意? 好,咱们设想一下:撞车了,不论当事人还是旁观者,他们首先关心的是人的损伤还是车的损伤?

跑题了,自己回来----课程主要讲述枪械的起源,大致的分类,枪械各部分配件的名称和作用,枪械的储存和保养,枪械的运输,枪械的携带,枪械的传递,枪械的装膛和退膛,子弹的不同种类和规格,各规格子弹的射程,... (我这儿的每一句话,在教材上可是正反好几页啊 )

枪的用途: 打猎(法定的猎区),打靶(法定的靶场), 仅此!!! 也就是说不可以用来挑衅或自卫( 半夜,歹徒持刀进入你家抢劫,而你却绝对不可以拿起枪来对着他,尽管你的枪是合法注册的 ! 否则,你的刑事罪行会比他要严重的多,因为你用的是枪,即使是空枪 ! (任何时候即使持空枪对人,你的下场将是半年以上的徒刑和终身吊销枪牌,所有现有枪支没收充公 )

安全操作枪械的基本规程: 1,假定任何一支枪都是子弹上膛的(任何你看到的和接触到的).2,控制枪口-指向安全的方向(子弹的误伤是从枪口发生的).3,保持扣扳机的手指位于扳机护圈之外(我们拿起枪的自然动作就是把食指搭在扳机上, 错! 如果枪是上了膛的,意外就这样发生了!养成好的习惯,伸直食指,直到你真正准备要开枪).4,确认射击目标以及它的前方和后方的安全性(永远不要瞄向你不准备射击的目标,永远不要用装在枪上的瞄准镜取代望远镜来寻找或鉴别同伴,动物或其他物体.因为当你用枪瞄找到了它的同时,你的枪口也准确地指向了他或它!) 听起来又是很简单是吧?嘿嘿,事实上除了那些老”枪油子”,很多人总是反复地在犯以上的错误,北风自己逛遍了温哥华的十几个枪店,第一回一脸跃跃欲试地接过店员递过来的我 “暗恋已久”的某型号的枪时,第一秒钟就潇洒麻利地端起了它,瞄向了不应该的方向,而同时我的食指也 “理所当然”地搭在扳机上呢,事后才意识到自己接枪后并没检查弹夹,枪机和枪膛.  您想想那些个店小二们整天都是干什么吃的?当他们看到这样的顾客,不免费 “辅导”你两句已经是很宽厚了,你还能期待什么周到热情的服务呢.  店里一排排的架子上油黑锃亮的可都是让你流口水的真家伙,你不想摸了这么一下子就 “打着饱嗝”转身走开吧?

附上英文的很精明的验枪口诀: PROVE the firearm is safe!
Point the firearm in a safe direction.
Remove all ammunition.
Observe the chamber.
Verify the feeding path.
Examine the bore.

坐在后排的那几位别着急,我也知道哥几个急着想叮咣的放两枪.咱这场子卖的是全年的通票,只要您不赶着去拉登大哥那边汇报工作或是去太空站维修仪器,咱这儿的段子还有的说呢. 这不,现在还得再叨咕叨咕安全的事儿, “百年大玩,安全第一”嘛 下面咱们看几段录像(适应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么)

镜头一: 2001年春,定居温哥华的A先生迎来了他来自香港的远近亲戚们一大堆,历尽热情接待之余,收藏枪械多年的A得意的取出数把名枪,检验安全后展示给了大人孩子们,恰好此时有电话铃响,A退入书房接电良久.回到客厅,在一片羡慕嫉妒中收起枪支,锁入库内.几日后,来宾们起程返港,因相信国外的冲洗质量,留下几卷胶卷委托A在当地冲洗后寄回香港.受人之托的A稍后把胶卷送到当地一有名的冲洗店LONDON DRUGS,翌日早,A忽闻宅外警车数辆呼啸而至,打开大门,哇塞,二十几名洋警手持长短警枪包围了A宅.出示了搜查令后,公仆们把A先生及他的所有合法藏枪一起请到了警局.”身正不怕影斜”的A在看了警官递过的一叠照片后,霎时汗如雨下:照片上A的亲属们三个一伙,两个一对,有 “李向阳”挺枪怒指 “汉奸”的,有 “狗特务”在枪口下投降发抖的,更有一少年口吞枪管 “含笑镜头”的……原来是冲洗店报的警,这是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义务.身为枪主的A先生花了大把银两的律师费赢得了2个月的监禁生活.一年后, “历尽风雨痴心不改”的A又重新考核申请到了枪牌,在去警察局领回自己数十支爱枪时,一笔2千多元的警局保管费成了本故事的最后高潮.

镜头二: 2002年夏,市郊的一射击场内.随着靶场教官的一声 “CEASE-FIRE”,所有射手全部停火,清膛,退弹夹,退后到了停火线外.B先生对走过来的老友C说 “你们累了就先回去吧,我还想多试试这支新买的手枪.” “还玩啊?今天都打了4个多钟啦”. “再打最后一轮…”
啪,啪,啪,啪,啪-----哎?! 怎么哑火了?B先生纳闷了,新枪呀!抖了抖,没用.可能因为长时间的射击紧张或疲劳吧,明明懂得安全规则的B先生这时却鬼使神差地转过拿枪的手腕,看枪口有什么异样,而食指却还是搭在扳机上----- 咣 !!! 一声震耳欲聋的枪响,B先生永远地倒下了,脑门正中的两眼之间,留下了那不该出现的弹孔……亲眼目睹多年老友的C先生在对我讲这个真实的故事时,眼中还残留着惊恐和悲伤…

镜头三: (调和一下气氛,换你我上场吧  现在(就是2003年秋),我递给你一支枪,你当然不希望发生意外,于是你退出弹夹,拉开并清空了枪机,现在这支枪是安全的了.  是么? ----- 什么?你确定了? 好,我接过枪,推上枪机,指向安全方向,扣动扳机,----- 咣 !!! “啊?! 怎么响了?” “你再想想…………” 不错,你的确是做了安全检查, 可是还不完全,你忘记了,枪膛里的那颗子弹你没有检查.

明天再接着写( 明儿个咱可得讲讲真枪了)



关心的兄弟们麻烦您表个态,或者只是简单的哼一声
说实话,北风最不擅长码字和写作(玩刀玩枪玩F2的主,没几个是乖孩子),每天琢磨着写段子,一个个字的敲,真TMD挺累的( 最闹心的是字还总敲错! )
若回帖反响不大,北风有那功夫还不如去靶场嘣两枪呢

此片拍摄于温哥华的Lever Arms 枪店,位于2131 Burrard Street,片中打电话的帅哥是Jash,热情周到的小伙,他正为我刚买的枪申请联邦注册证呢.旁边的老哥是Mark,专业的Gunsmith,经验丰富(8岁起偷玩老爸的枪支).店主是一位姓丛的华裔加拿大人,不惑之年的丛哥20多年前来自香港,生长于山东威海,为人正直仗义.北风无论在知识,经验和交易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帮助和收获,在此特地真诚鸣谢!!! http://www.leverarms.com


http://www.cameraunion.net/forum/up..._1065863189.jpg

接下来咱们该看看枪了(铁血这里不是猎区也不是靶场,咱们也就只能说说,看看 )

长枪,基本上的分类是:
1.黑火药枪(枪口装弹),就是当年八国联军大老远拎到咱们家门口显摆的那种.您还就别嫌我这儿凑数卖稿子,即使现在,还有不少人特意从厂家定购呢,价格都在$2000之上,甚至上万大洋.您想啊,枪机枪管都是雕龙刻凤的不锈钢,枪托都是精选的胡桃木,都打磨得跟雨花石似的,还都配得到弹药,通条什么的, 那还不往海了要价啊! 反正买这枪的都是有大把藏枪和银子的主儿.

2.霰弹枪,咱们也叫"五连发".其实有很多种,最经典的还属"铰接"式的,就是象多数汽枪那样"折断"了枪机装弹,分单筒,双筒,听说还有"三眼筒". 操作简单可靠,飞碟射击多数用它.连发的现在也有单动(手动5发,拉托上膛),双动(半自动5发上膛).因为没有膛线,所以射程有限,主要用来打快速移动的物体( 可是不包括飞机和短跑运动员啊) 口径也有很多种,12 Gauge的最为常用,配上合适的"缩口"可以调整射程和范围.现在还有种弹头自带"涡轮"的霰弹,出膛后靠空气阻力旋转前进,提高射程很多,可那就是单颗的弹头,并不是"霰弹".霰弹枪主要用于鸟,鸭,鹅类飞禽的狩猎.

3."杠杆枪机",听着挺晕是吧? 说白了就是牛仔用的"马枪",西部电影里的亮点道具.轻巧快捷,口径多种,这是我的偏爱 生产商并不多,MARLIN,WINCHESTER是很经典的品牌.因枪管短,口径也不是很大,主要用于鹿,豹类"中等身材"的兽类.

4."边缘发火",就是我们说的小口径枪,因子弹底火在边缘不在中心而得名.通用0.22mm的子弹,因极其便宜的价格和较小的后座力被选为绝对的"入门枪","练靶枪".几乎这里所有的持枪者都拥有它.通常的弹容量是10发. 可是北风提醒您注意了,作为多数人的第一支枪,它也有不同的子弹规格: 22LR,22SR,17HMR,22WMR,只有22LR是最便宜和通用的 !除了很适合练习外,打猎也很实用于松鸡,山鸡,兔子,狐狸等小的动物.(您总不能拿打熊的步枪子弹一下子把那只倒霉的山鸡打到山那边去吧? )

5."拉栓枪机",单发推拉枪栓,完成抛壳和上膛.最普及的猎枪.枪膛除了霰弹和手枪子弹外,几乎涵盖所有口径.5-8发的弹仓或弹夹(法定的携弹量是5 发,否则须改动弹夹).子弹的规格多得让北风曾经很是头疼(记起来就跟元素周期表差不多 )后来玩的多了,才知道其实常用的也就几种:30-06是个不错的选择,7mm稍大了点,9mm的是手枪子弹,300就更别说了,除非你准备进山扛着三支以上的猎枪,根据发现的猎物再现场换枪,及时选出正确的子弹,装膛,瞄准------ 哎? 它跑哪儿去了? 不现实吧?
其他的还有很多规格的子弹,象 444Marlin, 45/70Gov''''t, 38/55Win, 35Rem以及我军"五六"步枪用的7.62, 多着那,乱着那 ! 北风也不想立志充当军事委员会顾问,也就不去管它们了...

6."半自动"枪机,发射后自动抛壳和上膛,只是不能扣住扳机连续发射,所以称"半自动".在霰弹枪,大小口径猎枪里都有这种枪机.优点是快,方便. 可是我们的打猎打靶,跟上战场打鬼子完全是两码事.猎手要求的是"One Clean Kill",这样既节省资源(子弹和动物),又比较人道,您也不想满山野地跟只受伤的鹿玩"拉力赛"吧? 如果连续3枪还不能射死猎物,嘿嘿,咱们还是回到靶场再"加加班"吧 所以3枪内的拉栓上膛跟自动上膛能差出几秒钟的时间呢? 中小型的兽类不会成群地向你冲锋,打大型的猛兽,很少有人是"单兵做战"的. 就算您厉害,自己一枪击毙了大灰熊,要知道可以合法猎杀的大型野兽体重都在2千磅以上,那是在山里,可不是在公路上,您自己怎么把它弄上车啊? 作为尼康F2,哈苏500cm的拥有者,我总担心自动化的东西故障率也高,而且维修麻烦,所以我就不考虑它们了.

7."全自动"枪机,顾名思义,全都是自动的(当然瞄准还是得您亲自来),爽啊,钩住扳机不撒手,几十发子弹"突突突"就这么兴高采烈地出去了----- 且慢 ,您这是在什么场合呀?这里不是钓鱼岛啊生活中总是有很多遗憾的,鼎鼎大名的AK47,MP5,乌兹...绝大多数的"全自动"在北美都是绝对的禁制枪,买卖和拥有都是违法的.所以......

http://www.cameraunion.net/forum/up..._1066301668.jpg

手枪部分待续...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