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琵琶之白毛女
首先需要声明的是,此文无意抨击著名歌剧《白毛女》和其他相关的文艺作品,甚至我还非常喜欢芭蕾舞《白毛女》中的很多歌曲,从艺术表达的形式上来说,那确实是非常经典的优秀剧目。我只想从真实的社会生活形态本身,来理解一下这个故事的情节,来审视一下其中的人物形象与她的爱情。
故事的情节是:某赤贫人家因欠债将女儿喜儿被迫给债主做了妾,女儿忠贞于自己的爱情誓死不从,多年的艰辛逃亡后,头发都白了,终于盼来了当年的恋人大春带着军队回来将她彻底解放,结局该是大团圆,女人苦尽甜来,开始了真正想要的幸福生活。
事实的真相是:某赤贫人家的女儿嫁给某富户男人做了妾,由于不见容于正室,而被带着身孕赶出了家门,日子从可以温饱,一下子又回到了赤贫,后半生没了着落,生活处境非常惨淡。 这个真相是那个故事的蓝本。
在可以多妻的制度下,这本来是一个很常见的家庭问题。女人嫁人后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处理不好导致滋生矛盾,顶多是个道德范畴内的问题,但是展示到公众面前的时候,却被上升到了无限的阶级仇恨的高度,并且成就了一个非常富有悲剧色彩的经典爱情故事《白毛女》,以至于今天家喻户晓,其中的杨白劳和黄世仁还分别成了负债者和债权人的代名词,并且大家都认为杨白劳无辜可怜,黄世仁为富不仁丧尽天良。地主就注定是恶霸,穷人是没有活路的,只有反抗才可以获得幸福。
为什么白毛女的人生不幸福?因为她的婚姻不幸福。她没嫁对人,婚姻的不相称令她无所适从,没办法相处,而且她只能是在一个被动的角度承担所有的恶果。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有着很多原因,包括各自的个性、生活习惯、心理承受力等等。各自所处的阶级背景不相同固然可以导致很多生活差异,但是富家的男人就一定虐待妇女?贫家少年就一定怜香惜玉?何况白毛女即使是嫁给故事中的自己的恋人,仍然是有可能处境很可怜的,这才是真实的社会生活状态。
无论是艺术作品中的白毛女,还是真实生活中的白毛女,她们的后半生当是个什么样的结局?当连生存都成了问题的时候,支持白毛女活着的理由是爱情还是仇恨?白毛女的故事其实不复杂,更不崇高,却被注入了太多的仇恨与灾难。真实的生活里,女人的苦难除了承受,还是承受,怎么会有那么多白马王子式的英雄来拯救落难的女人?每一个女人的日子都太过具体,无论悲还是喜,绝大多数绝不雷同,那岂是一个公式一个想当然就能全部概括得了的?
我们习惯了崇高,我们习惯了泾渭分明,我们习惯了以一种固定的眼光去看待人情和世故,我们习惯将爱情家庭等等绝不雷同的东西公式化模式化。我们所受过的教育不是令我们快乐,而是令我们不安甚至惶恐,我们所接受的概念在现实里屡屡被否定,却屡屡被强调一定要这么认为。我们没学到什么生存的本领,却接受了一大堆错误概念,一个旧的时代已经走远了,而我们却沉浸在那些氛围里不能自拔,今天回过头来看白毛女的故事,可以明了的却绝非事情的本相,以至于太多太多的人说的、想的、做的是截然不同的三码事情。
2005年3月12日于北京西藏大厦
编辑:船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