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连载]幼儿的成长

九个月幼儿的语言训练很重要!正处于语言发育的第二阶段,理解及信息存储阶段,应配合动作给予语言指导――情景教育。
  1.小儿身边的人和物进行启发引导,注意语言规范,不要讲儿语或“土”语。语言吐字清晰、简洁。
  2.开始只给小儿1种或1-2种语言刺激教育,不要多种以免影响婴儿的听觉,混淆不清,影响语言发育迟缓!
  3.身边的人:爷爷、奶奶、阿姨、姑姑、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身边的物:桌、椅、电话、电灯、电视、电风扇,转转,身上五官,要反复复习,巩固,以强化其记忆。
 
(转贴) 九个月婴儿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与周围世界交流的方式,游戏的过程,就是幼儿对这个大千世界的探索和对万事万物进行最初的体验和实验。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慢慢地了解及建立起他和周围世界的关系,他们的身体、情绪、社会性、智慧、知识及创造力等方面在发展成长。在游戏中,孩子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生活经验中取材,通过游戏将想像力和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当你望着孩子在专注地游戏,并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时,你会感到小家伙的创造力是多么惊人,多么地令人不可思议。

9个月的婴儿不用扶也能坐很久,并会由坐姿改为爬行。只要扶着他的手,就能站起,甚至能扶着东西挪动。婴儿手的动作更加灵活,运动能力增强,也能进行简单的模仿。这时他们还不能其他孩子一起玩,需要用玩具或者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常用的实物来有目的地来帮助他发展,来增加他全身和四肢的活动。这时父母应该多和他一起游戏玩耍,以下提供几种适合这么大孩子的游戏方法,可与你们的孩子一起玩:

1、要求他把各种小物件放入小容器。如小筐、小盒等,然后再把它们取出来。成人可以示范或与婴儿一起玩。

2、让孩子用两只手替换着拿玩具,同时敲打或敲响地玩。提供有盖子的小盒,小瓶等,让婴儿打开或盖上盖子。

3、将套塔套碗等套叠玩具拆开,再套上去,不一定要求按大小次序套好。还可让婴儿练习将套环套在自己手臂上,然后取下等动作。

4、摆积木:刚开始做积木游戏时,可以提供数量少,体积大一点的积木,做简单的搭高、搭长,房子、桌子等

5、给宝宝大小各一个空盒子,教他将小盒子放进大盒子里而不是把大盒子往小盒子里放。 也可教他将积木放入盒子内,或将乒乓球放入碗内。可训练婴儿观察力,了解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解决简单问题。

6、拿一件宝宝喜欢的玩具,当面放进抽屉里,不要把抽屉全关紧,让玩具还露出一点,然后教他开抽屉拿玩具。几次后,让他自己把玩具拿出来。可训练婴儿手臂动作,理解物品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7、让宝宝坐在桌旁的小椅子上,桌面上放一件他喜爱的玩具,但伸手够不着。当他疑惑不解地看着你时,你就把一根绳子系在玩具上,看他是否知道拉绳子取玩具。你可做示范,让他模仿。要多次重复这种游戏,不断变换绳子的颜色,放上不同的玩具。可使婴儿理解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8、准备一盆温水,把一些塑料小碗、小瓶、大盒盖或一块海绵、鹅卵石、吹塑小动物等放在盆里,教宝宝将水倒来倒去,把漂在水上的玩具推来推去地玩。春秋天可在洗澡前卷起宝宝的袖子玩,夏天可在户外阴凉处尽情地让他玩水盆中的水。

9、准备一只小桶、小铲、小模子、和宝宝一起把有一定温度的沙子装进小桶再倒出来,或用模子做馒头,用潮湿的沙子堆“大山”,用手指在沙上画图,注意不要让沙子飞进宝宝的眼睛或让宝宝吃进沙子。

10、用硬纸板做成一个拼板。你先把不同形状的小块边说出它的名称,如三角块、圆块、方块,边把它们放进相应的小槽里,再让宝宝一个个取出来。逐渐使宝宝听到你一说出某个形块的名称,就能立刻把它拿出来。这可使婴儿学习玩具玩法,培养活动的目的性。

11、准备一根60厘米左右的木棍或竹竿。游戏时,让小儿背对着坐在妈妈的怀里,和妈妈一起握住木棍,小儿握中间,妈妈握两端。妈妈说:“宝宝来划小船,划呀划。”开始时,母子一起划,等小儿掌握了划船的动作后,就让小儿自己拿着小木棍一前一后地摇动,模仿着一推一拉地做划船的动作后,妈妈在旁边唱划船歌助兴。
此游戏可训练小儿的臂力,锻炼腹肌并有节奏地弯腰配合手臂的前后摇动。

12、事先用一根布带或塑料绳系在布娃娃身上,也可用一块布,中间塞一间棉花,自制娃娃头,然后系在塑料小瓶的瓶颈上。制成的小娃娃在颈部系一根绳。游戏时,将绳的另一端让小儿握紧,小手臂平伸,使娃娃悬在空中。教小儿原地转圈,使娃娃随着转动的力量飘起来,跟着小儿转圈,好似坐转椅一样地转圆圈。
此游戏可训练小儿原地转动身体,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

13、 成人给小儿玩玩具时,应先教给小儿各种玩具的玩法以及在不同的活动场地玩,如积木、木珠、拼板应坐在小桌前玩;豆袋、套环、球,应在较大的空地上玩。收拾玩具要在玩好玩具后就立即进行。在进行时,先要准备好盛器,帮助小儿将一件件玩具放入。开始时,由成人帮助一起收拾,进行比赛,看谁往盛器里装得多。以后,仅以语言提示,让小儿自己拾起玩具放好。
玩具是小儿最喜爱的伴侣。但小儿还未学会玩时,常会四处扔,如果父母过于积极地帮助收拾玩具,又不给孩子提供盛器,教孩子如何收拾玩具,孩子就会养成乱扔的坏习惯。因此,及早开始教小儿收拾玩具并养成习惯极为重要。通过游戏,小儿将玩具拟人似的送回家,对玩具产生情感并易于接受。开始可以将全部玩具放在一只纸箱中,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逐渐将盛器分成数个,分别存放。如娃娃家、动物家、积木家、皮球家等等。以后,可以选用玩具架,分别贴上玩具的标签,分类存放,便于小儿识别。
此游戏可养成小儿从小学会收拾玩具的好习惯。训练蹲下拾玩具,起立放好玩具的动作。

14、将长毛巾包裹住婴儿的胸腹部成人抓住毛巾的两头向上提起,离地约7-10厘米,让婴儿伸出手脚去接触地面,促使婴儿活动四肢。将毛巾提起,逐步向前移动(见图示),使婴儿的手脚顺着移动方向做爬行动作。待婴儿游戏多次后,可以在爬行前方放置玩具以吸引婴儿自动爬往玩具外。
方法:
1)使婴儿借外力悬空身体试爬时,必须注意左右手脚轮换协调地移动。
2)行游戏时要注意安全,地上应铺上地毯或草垫。
3)毛巾要提起抓牢。
此游戏可训练四肢协调活动,为独自爬行做好准备。

15、1)给婴儿一些干净的废纸(不要用报纸),大小如同信纸,先由妈妈示范撕纸给他看,然后让他双手拿纸,握着他的手教他双手一前一后地用力撕开。以后让他自己随意撕纸玩。
2)长宽约10厘米的干净白纸,先用缝纫机轧成各种简单的几何图形,或是其他简单的形状,妈妈先示范撕给婴儿看,然后握着他的手教,将他自己学撕纸,并将撕成的方形、圆形、三角形摆在他面前让他观看,以刺激他的视觉储存这些图形。
此游戏可训练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对着抓物,两手动作协调的能力。

16、给婴儿看妈妈的大照片,然后发出“妈妈”的声音,逗引婴儿注视妈妈的口形,逗引婴儿模仿。然后再看爸爸的大照片,同样让他注视,逗引他模仿发出“爸爸”的音。每发一个重复章节后,应停顿一下,让婴儿有模仿的机会。以后每逢妈妈抱他,就让他模仿妈妈发音,爸爸抱他,就教他模仿爸爸发音。然后给婴儿看大幅图片或图书上的常见动物如鸡、鸭、猫、狗,让婴儿模仿这些动物的叫声。
此游戏可训练发音,模仿语言,为学语做准备。

17、1)让婴儿坐在童车上,爸爸和妈妈可坐在婴儿左右两侧。游戏开始时,爸爸将玩具递给婴儿,让婴儿玩一会儿。然后,妈妈伸手向婴儿要玩具,观察婴儿能否将玩具传递给妈妈。若婴儿不给,妈妈就拿另一玩具给婴儿来调换他手中的玩具。然后爸爸再向婴儿伸手要玩具,若婴儿不给,也和妈妈一样,用另一玩具来调换。
2)妈将一个玩具放在婴儿的右手中,等他拿住玩一会儿后,妈妈再将另一个玩具放在他的右侧,观察他是否将右手上的玩具传递给左手,然后再用右手去拿右侧的玩具。反复玩数次后,婴儿才懂得双手可以互相传递。
此游戏可训练手指抓握及双手传递的动作。

18、1)将大枕头卷成圆柱形,两端用绳子捆紧,放置在床中间,让婴儿俯身于上,双臂放在枕头前面,成人面对婴儿向前,向左右走动,逗引婴儿向各个方向转头观望。
2)将方形硬纸板盒前面上方挖洞系上玩具,后面放上方形棉垫,让婴儿坐在方盒中间,背靠棉垫支付上身,可以自由观望,自动取玩具玩。也可以将婴儿的左右两手抓握方盒的两侧,成人推动方盒,让孩子好比坐车在房间里游玩。推到镜子前可以照镜子逗笑。
此游戏可训练支持上身独坐,锻炼颈、腰痛的骨骼和肌肉,便于观望及双手活动。
 
(转贴)哪些食物有损于大脑发育呢?
※1、过咸食物。过咸食物不但会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而且还会损伤动脉血管,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造成脑细胞的缺血缺氧,导致记忆力下降、智力迟钝。人体对食盐的需要量,成人每天在7克以下,儿童每天在4克以下。 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少给孩子吃含盐较多的食物,如咸菜、榨菜、咸肉、豆瓣酱等。
  ※2、含味精多的食物。医学研究表明,孕妇如果在妊娠后期经常吃味精会引起胎儿缺锌,周岁以内的孩子食用味精过多有引起脑细胞坏死的可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成人每天摄入味精量不得超过4克,孕妇和周岁以内的孩子禁食味精。即使孩子大了也尽量少给孩子吃含味精多的食物。
  ※3、含过氧化脂质的食物。过氧化脂质会导致大脑早衰或痴呆,直接有损于大脑的发育。腊肉、熏鱼等曾在油温200度以上煎炸或长时间曝晒的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脂质,父母应少给孩子吃。
  ※4、含铅食物。医学研究表明,铅会杀死脑细胞,损伤大脑。爆米花、松花蛋、啤酒等含铅较多,父母应少给孩子吃。
※5、含铝食物。经常给孩子吃含铝量高的食物,会造成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甚至导致痴呆。所以,父母最好不要让孩子常吃油条、油饼等含铝量高的食物。
 
他十个月啦,他喜欢尝试着独自站立片刻,能迅速爬行,大人牵着手会走。会从抽屉或箱中取出玩具,会用拇指和食指捏取小东西,能听懂常用词的语意,会“察言观色”,会玩与人合作的游戏。会喊妈妈、爸爸;认识常见的人和物,能理解“不”,喜欢探索周围环境。喜欢被表扬,主动地用动作表示语言,主动亲近小朋友。喜欢模仿动作。
这个时期,成人应有意地训练他扶着或靠着练习站立,成人扶他的腋下学习走路。训练将手中的小东西或玩具投入到大的容器中,训练手的控制力。扩展交往范围,有意接触陌生人,与同伴游戏,体验与人相处的愉快情绪。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边吃边玩。鼓励他自己包奶瓶、自己坐盆大小便、自己去拿玩具等。因他开始学习走路了,应挑选会发出声音的拖拉玩具。加紧培养学习听和说的兴趣,创造良好语言环境。在照顾他生活、玩游戏时都要伴随语言。引导他看图片,模仿成人的发音。多为他唱儿歌、童谣、听故事、听音乐等。训练他走路,让他多爬。除刮风、下雨外,尽量多到室外活动。带他玩娃娃,学习关心他人。
这个月中,即使母乳充足,每天给他吃两顿辅食,白天吃鲜牛奶。他能吃各种饼干、年糕片、蛋糕、薄饼,品尝点心也是他的生活的乐趣之一,要给他吃一些点心,最好定时。这样能训练他的自我服务意思,培养他的独立性。10个月的婴儿一般出了4~6个牙齿,上边4颗切牙和下边2颗切牙。但也有些正常小儿从10个月才开始出牙。
有条件的,最好送他去亲子中心,选择离家近、价位适中的亲子中心。关键要看老师是否能始终把“爱和自由”作为和孩子相处的第一要素贯串教学中,并不断和家长一起讨论如何做到尊重孩子,给孩子发展的自由。比如这么小的孩子在上课中不可避免的会被老师手中的教具吸引而走到老师身边要玩具,一个理解孩子的老师绝不会简单地把孩子推开,而是宽容地让孩子摸摸玩具后把他抱回原地。孩子会在老师的拥抱中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从而慢慢安静下来,学会纪律和秩序。父母在亲子课中,逐渐学会用一颗从容、平常的心态,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每天工作之余,尽量把多的时间留给孩子,和孩子一起度过快乐、轻松、融洽的亲子。
 
thank you. 很开心.three months ago i had a great desire to be a child or baby live-in caregiver in canada. because i like children and babies very much and i wanted to escape my life in china. but not long ago my daughter fell ill suddenly and she has been quite ill so far. so i have to give it up. then i decided to write something here. that is the reason. i'll be very glad to hear you like what i write here. thank you again.
 
 他11个月了,他坐着时能自由地向左右转动身体,能独自站立,扶着一只手能到处走,推着小车也能向前走。他不但能用手捏起扣子、花生米等小的东西,还会试探地往瓶子里装,能从杯子里拿出东西然后再放回去。双手摆弄玩具很灵活。看,他的智力已经有的很大的发展。他会模仿成人擦鼻涕、用梳子往自己头上梳等等,他会打开瓶盖,剥开糖纸,不熟练地用杯子喝水。他特别喜欢嘟嘟叽叽的说话,听上去象在交谈。还喜欢模仿动物的叫声,如小狗“汪汪”,小猫“瞄瞄”等,这时的他也喜欢和你一起背儿歌,你可要抓住这个好时期,多让他做他喜欢做的事呀!况且小家伙还能把语言和表情结合在一起,他不想要的东西,他会一边摇头一边说“不,不,不”。当然他每天还是需要睡眠12~16小时,白天要睡两次,每次2小时左右。有规律地安排他睡和醒的时间,这可是保证良好睡眠的基本方法呀!所以,必须让孩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睡前不要让孩子吃得过饱,不要玩得太兴奋,睡觉时不要蒙头睡,也不要抱着摇晃着入睡,要给孩子养成良好的自然入睡的习惯。这个月他处于断奶的时期,他的饮食也很重要,所以转贴了一则注意供妈妈们参考:
(转贴)11个月的宝宝的饮食
宝宝长到10个月以后,乳牙已经萌出4-6颗,有一定的咀嚼能力,消化机能也有所增强,此时可以断掉母乳,用代乳食品和牛奶喂养。
一、 断母乳,用主食代替母乳。除了一日三餐可用代乳食品外,在上、下午还应该给安排一次牛奶和点心,用来弥补代乳食品中蛋白质、无机盐的不足。
二、 用牛奶喂养宝宝的,此时应减少牛奶的量,最好将喂牛奶的时间安排在上、下午,每天牛奶的量不超过500毫升。
三、 增加辅食。此时的宝宝已有了一定的消化能力,可以吃点烂饭之类的食物,辅食的量也应比上个月略有增加。如果以往辅食一直以粥为主,而且宝宝能吃完一小碗,此时可加一顿米饭试试。开始时可在吃粥前喂宝宝2-3匙软米饭,让宝宝逐渐适应。如果宝宝爱吃,而且消化良好,可逐渐增加。
四、 该月龄的宝宝食谱的安排可参照如下标准制定:
早上7点:牛奶180毫升,面包两块(10厘米见方)
上午9点:开水100毫升,饼干两块
中午11点:米饭半小碗,鸡蛋1个,蔬菜
下午3点:牛奶180毫升,小点心1个,水果
下午6点:稀饭一小碗,鱼、肉末、蔬菜
晚上9点:鲜牛奶100毫升
中午吃的蔬菜可选菠菜、大白菜、胡萝卜等,切碎与鸡蛋搅拌后制成蛋卷给宝宝吃。下午加点心时吃的水果可选橘子、香蕉、西红柿、草莓、葡萄等。
 
培养宝宝的情商是这个时期的关键,这是转贴此文的原因所在
(转贴)对十一个月的宝宝贝贝而言,一切的一切都是新鲜和有趣的,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空前“壮大”。可做一下测试:
  行为智能发育
  镜头一:
  这个月的宝宝对盒子、水果、皮球等特别感兴趣,常常一个人能拿在手上把玩很长时间。一次他翻到了放化妆棉的纸盒,把纸盒的外观仔细研究后,聪明的宝宝将盒中的化妆棉抽了出来,看看手中的化妆棉又瞧瞧盒子的开口,他发现了它们的内在联系,又将手中的东西塞进了盒子里。
  宝宝会自己“找乐子”了,大人打牌,他却发现了新大陆------抽屉,将桌上的麻将牌一一放入抽屉,再从抽屉里放上桌,成了宝宝又一项乐此不疲的游戏。
  手扶着茶几绕着走,是贝贝发明的锻炼和玩耍相结合的“运动”,但凡茶几上的东西,如水果、杯子、纸盒等,她总要拿起放到地上,一圈兜过,又将地上的捡起来放在桌上,虽然是蛮复杂的动作,贝贝可不会让自己摔着,因为她的另一只手始终牢牢地抓着茶几呢。
  贝贝变得特“爱劳动”,凡是布一类的东西,抓起就擦家里的桌子、椅子......如果谁无意间提到什么东西脏了,她就会拿块布仔仔细细、十分认真地擦将起来。
  专家评点
  宝宝和贝贝在这个月的情况出现较以往强的探索性行为。与此有关的是两个方面的变化,或者说是进步:
  第一,由于生理上的发育造成肢体动作的控制越来越自如,使得探索行为成为可能。比如当他们想弯腰取物时,能较好地控制身体,不太容易摔倒,双手的操作也比较协调。
  第二,由于以往经验的积累,他们在发现、操作中的行为更加“合理”:把以往经验过的事情组合起来。以宝宝为例,盒子中的化装棉可以拉动,这是观察来的经验。容器里有东西,自然就要拿出来看看。放东西在容器里对这个月龄的小宝宝来说是非常容易的动作。在出现抽屉时,就把玩化装盒的动作迁移过去。这样又积累了经验。
  宝宝、贝贝的新发展告诉我们,对于婴儿来说,怎么让他们玩,比玩什么更重要。因为不同的月龄对同样的事物表现是会完全不同的,几个月前给他一只化装盒,可能宝宝就不会打开。
  镜头二:
  宝宝的小脑袋已经有了空间概念。家中的茶几是宝宝爱玩的领地,他常爬到茶几下玩。不用担心他脑袋会撞在玻璃台面上,待要爬出来时,他先将手抬起放在头顶的玻璃板上,然后撑起身体,慢慢起来,同时头往后一点一点绕开玻璃,直到完全站稳。
  专家评点
  宝宝从茶几下爬起的动作具有普遍性。如果婴儿的家里有茶几,而且婴儿有在周围爬行的经验,都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里婴儿需要练习的是如何避免头部和茶几的接触。而头部控制的难点在于婴儿无法用视觉调整,完全靠大脑(内部的空间方位)在调整。婴儿在不断的练习中,调整了身体与茶几的关系,控制好头部动作。因此,与其说是婴儿空间能力的提高帮助了婴儿,不如说爬行、特别是有障碍的爬行帮助婴儿发展了空间能力。
  性格心理发育
  镜头一:
  这个月宝宝有了显著的进步:见到陌生人,不再咧开嘴巴哭了,别人对他笑,他总是以笑脸相迎,虽然不主动伸手要别人抱,但也不拒绝别人抱他的愿望。
  无独有偶,贝贝也不再怕见陌生人了。陌生人来家做客,贝贝不再以哭示人。而且贝贝似乎特别喜欢异性,无论对来家的男客人还是在外吃饭的男服务员,她都乐意让他们抱,而同性客人就没这样的“好运”了。
  专家评点
  两个孩子均出现由怕到不怕陌生人的变化,反映了他们对与人交往兴趣的发展超过了因陌生人带来的不安全感引起的恐惧情绪。反映出孩子对家人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安全的依恋。这种依恋将有助于帮助孩子发展社会交往和探索活动。但通常在这个年龄段,他们对陌生人不怕的前提是仍有熟悉的家人在场,或家人只是短暂离开。这一行为的表现也反映出前一阶段成人在处理孩子"怕生"的问题上,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安全信任,使孩子亲身体验了"陌生人"并不可怕。
  在这个年龄段,如果孩子对家人和陌生人一样的态度,一点也不怕生,也不是一种好的状态,很可能孩子没有与家人建立起一种相互依恋的感情联系,也许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智能和个性发展。
  贝贝喜欢男性成人抱,主要的原因可能与以往男性在和孩子相处时更能提供新奇、刺激有关,也可能与和父亲在一起愉快的情绪体验的经验有关。
  镜头二:
  宝宝对外出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以前出外一坐车,宝宝就会在车子的摇晃中睡着,现在可不同了,上车后宝宝对一切都非常好奇,东摸摸、西瞧瞧,还特别爱看车窗外移动的风景,尤其是夜晚车外的灯火,兴奋得简直像要爬出窗外。
  女孩子贝贝则表现出她的温柔,保姆阿姨边揉着眼睛边说,阿姨哭了,阿姨在揉眼睛了,贝贝便扑过去亲阿姨,外婆说自己腰酸背痛,贝贝则会抡起小拳头替外婆敲背。贝贝也非常喜欢长毛绒玩具,主动亲吻它们,妈妈有点妒嫉,因为她可从来没有主动亲吻过妈妈呀。
  专家评点
  两组镜头颇能反映出不同性别的宝宝贝贝的性格特征,宝宝喜欢汽车体现了男孩子的共性,而贝贝的“同情心”表现了女孩子的细腻。同时可以看出成人有意无意地以他们的性别特点加以对待和引导。
  喜欢外出乘车,反映婴儿在安全感建立的基础上,对外界探究行为的发展,乘车提供宝宝的是一种动态的刺激,更加符合婴儿喜欢新奇变化的视听觉感知特性。
  贝贝和阿姨在一起的表现反映出她已能对他人的活动情形和语言表述,从自我体验的角度去理解,但这时的理解还是肤浅的、表面的,所做出的反应也是模仿性的。如果出现孩子未见过或体验过的情景,他(她)可能就很难做出恰当的反应。
  在婴儿眼中,玩具是和自己完全一样的。因此,贝贝亲玩具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想法的一种体现。是一种动作化了的语言,也许是她希望得到别人的亲吻,也许是对亲吻的一种回忆和叙说。
  早期阅读
  宝宝两三个月时,妈妈和外婆已开始给他看彩色图片,贝贝的妈妈也试着在睡觉前给她读童话故事。大人们都知道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可是究竟该怎样引导才符合这样小年龄婴儿的心理承受、智力发展和阅读习惯呢?我们和妈妈们共同商讨,并请来上海市教科院学前教育专家丁昀予以指导__
  读物:《快乐的动物村》
  特点:画面简洁,色彩鲜艳,故事主体动作明确,主体形象较大、易分辨,情节简单。
  过程要求:一个月内让宝宝贝贝看四次读物,平均每周一次,其余时间不让他们与之有接触。
  宝宝妈妈阅读日记:
  第一次阅读:
  晚饭后,宝宝精神特别好,在地板上爬玩了一会儿,心情也越发好起来,见谁都笑。我决定利用这个时间给宝宝学习,便抱他到房间里放在床上。他在床上爬得正欢时,我从包里拿出了这本书,立刻吸引了他的注意,伸过小手便抢。
  打开第一页,我按专家所传授的对宝宝说到:“宝宝看,这是一只小狗,这是一只小喇叭,滴滴答,小狗吹起小喇叭。”他仍想抢我手中的书,我不理他,依旧翻开第二页将画面上的图案告诉他,直到这个小故事说玩。其间宝宝显然更注意书本身而并没听我说:他停止了爬,眼睛一直看着书,几次三番欲从我手中夺取。
  接着我便把他抱在腿上,像刚才一样打开了第一页,重复着同样的话。我看见他的视线终于落在了我的手指上,随着我的手看着画面上的小狗和喇叭,但对于我指的那一排字则不屑一顾。话音刚落,他又伸手欲抢,等我读完第二页他似乎知道我不会给他,便放弃了抢夺,帮忙翻到了下一页。
  第三遍我决定稍稍改变一下,便对宝宝说:“宝宝,看,一只小狗,小狗手里有一只小喇叭,嘀嘀达嘀嘀达,小狗吹起小喇叭。”同时我摇着头做吹喇叭的动作。这次他完全跟着我走了,等我说完后还“嗯”了一下,小手也不乱动了。翻过第二页:“快看,一只小熊,小熊背着个小花鼓,咚咚咚,小熊敲起小花鼓。”我做了个敲鼓的动作,没想到他又“嗯”了一下。就这样,我每讲完一页他都“嗯”一下,直到结束。
  第四遍我又回复前两次的说法,他的视线跟着我的手移动,对那一行小黑字也能看一眼了,只是不再“嗯”了。我觉出他开始有点不专心,果然,我再讲时他已心不在焉,头还是低着,但是眼和手已经在玩胸口的扣子了。
  这次共用了十五分钟左右。
  第二次阅读
  节日里我们去了广州姑妈家,这一次我们是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学习,不知宝宝会有怎样的反映。他看到我手里拿着这本色彩鲜艳的书时十分兴奋,立刻爬到我身边伸手要抢。我打开第一页对他说到:“宝宝快看,小狗来了,这是一只小狗,小狗手里有一只小喇叭,滴滴答,小狗吹起小喇叭。”这次他很快便安静下来,随着我的手指依次看着画面,认认真真地学完了第一遍。
  结束后他仍安静地坐在我身边,似乎在等我继续,于是我又打开了第一页。像以前那样先指小动物,后指小动物手里的乐器,再指一排小黑字。这一次他还是很认真地跟着我,只是到结束时开始有点按捺不住了,伸过手一把翻到最后一面,仔细地看着。我对他说:“宝宝我们再看一遍小动物吧。”
  第三遍进行得不太顺利,我做吹喇叭、敲鼓、敲锣的动作都不再吸引他,好不容易勉强读完。之后我索性让他乱翻一气,一会功夫书就被丢到一边。
  这次大约只用了八九分钟。
  第三次阅读
  回到上海当天,下午宝宝美美地睡了一觉,又带他出去玩了一会,晚上我第三次拿出了这本书。安静地等我打开第一页,听完一遍后,宝宝兴奋得“嗯、嗯”直叫。这种感觉不似以前看到新鲜事物,而是因为突然间见到了熟悉的画面(就像上次宝宝在同外公分别两个月后突然看到外公一样)。
  当我重新打开第一页时,宝宝学着我的样举起食指,我边指小狗边说:“这是一只小狗。”他也跟着我指小狗。我指着小喇叭,他也跟着指小喇叭,我指文字他也指字。当我像往常那样准备往后翻时,他却一直指着画面“嗯、嗯”地叫着,原来他在指小狗旁边的树和花哪,我急忙告诉他“这是大树、这是小花,小花有很多颜色”,之后他又指着左下角的页码和页码旁的小猴子,我也一一说给他听。我想这下可以翻第二页了吧,谁知他还指着第一页不愿往后翻,待我定睛一看,好小子,他居然指着左上角一行彩色的字,我拿着他的小手一个一个读给他听:“欢、乐、的、动、物、村”,这才翻到了第二页。此后的每一页他都有这样的良好表现。
  第三遍我决定考考宝宝,我说:“宝宝,小狗在哪里呀?指给妈妈看。”他果然指对了,我不禁亲了他一下,又让他指小喇叭,他的手划了一圈后也指对了。之后的每一页他都能轻松地指出小动物,而动物手中的乐器,有的则指错了。
  第四遍我带他复习了一遍,他也不抢着往后翻了,高兴时还会噘起小嘴。当看完中间一页“小动物大团圆”后,他的眼神移开了。
  这次我比较满意,共用了约十五分钟。
  第四次阅读
  午觉醒来后宝宝心情很好,我把他抱在膝盖上第四次拿出了这本书。刚看到封面上的小兔子他就来劲了,一边用手指着一边“嗯嗯”地叫着。翻开第一页已经不用我说便能指出小狗在哪里,接着又指着左上角的彩色字和小喇叭,总之他自己到处指着,嘴里叽哩咕噜地说着。我拿起他的小手一一指给他看,像以前一样告诉他“这是小狗,这是小喇叭,滴滴答,小狗吹起小喇叭......”第二页他依然指着、嘀咕着,等他的手停下后我再带着他指小熊、小花鼓等等。翻到第四页的小兔,他突然变得特别兴奋,用了很大的力气将我手中的书翻过来合上,指着封面上的小兔叫,原来他是意识到这两只小兔子是一样的。我没想到他居然有这样的认识,高兴地亲了他一下,他也开心地笑着,似乎知道我在表扬他。
  第二次打开第一页,宝宝使劲往后翻着(我用手按住也不行),就是不能静下来看第一页上的小狗吹喇叭。如果硬要他按着我的意愿肯定是不行了,但他对这本书仍有兴趣,注意力并没有转移,他到底要干什么呢?我决定满足他,让他随便翻,只见宝宝两只手胡乱地翻着,突然了停下来,嘴里也不发声音了,认真地看着。我一看原来他翻到了五只绵羊那一页,正在研究着。我忙告诉他这是绵羊,一二三四五只绵羊。又把以前不曾翻过的画面一页页地讲给他听,他倒也安静地听了一会。
  贝贝妈妈阅读日记
  第一次阅读
  吃过晚饭,贝贝精神不错,于是,我举着可爱的图书告诉她:我们一起去看书。她看着书面上那只小白兔,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很认真的看着。我抱她到房间,开好壁灯,把她放在大床上,原本她还是一直盯着书的封面,一看到床单后,坐不住了,开始看床单上的小鸟和花,而且到处乱爬,我索性和她一起玩,五分钟后,她累了正好躺在了书的旁边。
  我们并排躺着,我拿着书,两人一起看,我说:“这是一只大白兔,她有好长的耳朵”。她听着,神态像是要听我说下去,然后我翻到第一页,说:“这是什么呀?是一只小黄狗,汪汪汪!”贝贝看着,没有动;“小狗在吹喇叭”我把手放在嘴边,做动作,贝贝看着我,看着我的表演。然后我又说了一遍,这时,她坐起来,我怕她没耐心了,把书翻到第二页,第二页是一只小熊,我还没开口,她已经把手指点在小熊眼睛上,手指抠一抠,我说:“这是小熊的眼睛。”她看了一会儿,好像已经没有了耐心。后来我三次把书给她,开始她还拿在手里晃一会儿,后来一接过书便把书仍在一边。因此,6分钟后我们结束了第一次阅读。十分钟以后,她在我身边睡着了。
  第二次阅读
  我抱着贝贝坐在腿上,翻开书,说的话与上次基本一致,贝贝的耐心明显比上一次好,表现与上一次差不多,翻到第二页时,贝贝要想移动,我仍然紧紧的抱着她不松手,她挣脱不了,又继续看书,从封面到第三页反复两次,看她实在是坐不住了才结束,一共用时5分钟。
  专家评点
  两位妈妈的做法具有代表性。当然,我个人更加倾向于宝宝妈妈。贝贝妈妈的个体风格可能是影响这次阅读实验的主要因素。贝贝妈妈的特点比较随意,也有好处,比较容易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的事物。
  从宝宝的阅读结果来看,效果非常好。
  首先宝宝对整个故事基本形成完整的认识:能够知道“老故事”来了,看到书,发出“嗯”,这里有多次重复之后形成的记忆。在听故事之间,能够等待下一页出现。基本完成每一次完整的阅读。
  其次宝宝的阅读对他的记忆、认知有所促进。宝宝能够根据妈妈的口头指示,指出动物或名称,特别是能够建立起“不同处的小兔是一样”的理解,并且自主表达出来。
  上述的结果和宝宝妈妈的严格操作有关。她给孩子读故事的时间间隔比预计要短,每次保证4、5次,而且每次出现的故事基本一致。重复、完整、一致,帮助宝宝建立比较牢固的故事记忆。
  另外,宝宝的专注程度比较好,时间比较长。在这点上,宝宝妈妈的操作起到重要的作用。她的操作非常仔细,除去严格按照要求完成阅读次数,最可贵的是原则和灵活结合:在操作期间能够根据孩子的反应及时调整,调整的技术比较有效。宝宝妈妈为了完成阅读任务,起先坚持读完,没有顾及孩子当时想拿的反应,其实是给孩子作了次“无声的规矩”,由于不采取应对,使宝宝的“企图”得以抑制,宝宝只好坐下听。但她又非常灵活,在要求的同时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随着次数增加,对于良好的行为和宝宝表达出的理解,马上鼓励;出现分心时,变换方法。这样阅读行为本身就能要求宝宝注意力集中,而不用另外的语言强加控制。从这次活动可以发现,有趣的、有办法的指导,婴儿能够集中注意学习15分钟。
 
他12个月了,他站起、坐下,绕着家具走的行动更加敏捷。站着时,他能弯下腰去捡东西, 也会试着爬到一些矮的家具上去。他已经可以自己走路了,尽管还不太稳,但他对走路的兴趣却很浓。另外,他开始更频繁地使用某一只手,可能是左手,也可能是右手,不必强行纠正他,顺其自然,让他的左右大脑都得到锻炼。现在他还喜欢将东西摆好后再推倒,喜欢将抽屉或垃圾箱倒空,喜欢模仿大人把拧得不紧的瓶盖拧开或做家务活动等。他能比较清楚地说出大约2-3个单音词,并喜欢不停地重复,就像在呀呀地学说短句,能够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如果问他“球在哪儿儿?”他会转头在周围寻找。 这时,他在行动实施之前会有意识。隐约知道物品的位置,当物体不在原来的位置时,他会到处寻找。喜欢尝试用新方法玩玩具,会尝试新的活动,并开始深入探究事物的奥秘。对上升与下降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时的他自我意识增强,开始坚持要自己吃饭,坚持自己拿着杯子喝水。他现在能识别许多熟悉的人、地点和物体的名字,他用招手表示“再见”,用作揖表示“谢谢”。会摇头,但往往还不会点头。他很听话,想讨人喜欢,不做成人不喜欢或禁止的事,愿意听成人指令帮你拿东西,以求得赞许,对亲人特别是对妈妈的依恋也增强了。他能认识身体部位三到四处,认识动物三种,会随儿歌做表演动作,会用手掌握笔涂涂点点,开始对小朋友感兴趣,愿意与小朋友接近、游戏。喜欢掌握新的运动技能 到户外活动观察行人、动物、车辆。
他的生活已经很有规律,白天一般要睡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或只睡一次。现在应注意培养他良好的生活习惯,晚上尽量让他在固定的时间里入睡,并为此创造条件。
(注意:到12个月末,宝宝一般应该已出牙6-8颗,男孩的体重平均为9.87公斤,女孩的体重平均为9.24公斤,男孩体重一般不应低于7.79公斤,女孩体重一般不应低于7.18公斤。男孩的平均身高为76.5厘米,女孩的平均身高为75.1厘米。 快满周岁了,越来越多的宝宝开始会走路,而一些宝宝仍只会爬。有的宝宝已经会叫“妈妈”,而有些宝宝仍没有开口的意思。不用着急,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不必急于求成。)
 
(转贴)专家认为早期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身体方面。当前许多父母很早就开始了对孩子智力开发,识字阅读等.然而大多数父母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即身体健康。假设你的孩子确实是一名“神童”,智力超常,却体弱多病。试问 神童可以维持多久?若要身体好,基础要打牢。儿童时期正是造就良好体能的关键时期,从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儿童的早期教育把体育放在首位是比较科学和恰当的。
  二是良好性格方面。家长应重视孩子优秀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做到在家庭生活的琐事中,在点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教育。比如若孩子跌倒了,要让他自己坚强地爬起来,教育孩子不要怕打针之痛等。不要小看这些平凡的随机教育,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会铸就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性格以及较强的独立活动能力,使孩子的人生绽开分外绚丽的花。
  三是智力开发。当前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时走进了一个误区,即认为教会孩子掌握一种乐器、学会一种技能就是智力开发,实际上真正的智力开发应让孩子开阔视野,多接触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知识, 锻炼能力。
 
婴幼儿保健
一、养育
   1、渐断奶
   从9-10个月作断奶准备,逐渐把原为辅食 的粥、米饭、 面等转为主食,取代母乳,到周岁左右,断奶最为适宜。断奶过 早,由于婴儿消化功能不强,过早地将辅食变为主食,会引起消 化不良,营养不良;断奶过晚,婴儿依恋母乳,影响吃其他食物, 而母孔在晚期已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之需要,以致使小儿消瘦 体弱;另外,母长期喂奶,就会产生睡眠不良、乏力、甚至引起 月经不调、子宫萎缩、影响健康。可见1岁左右断奶是正常婴儿 生活中必然之过程,若炎热、腹泄,则断奶要推迟,但最迟也不 要超过1岁半。
   2、增加肉,鱼,肝,动物血,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供应量
   此时,牙齿尚未长出,不能把食物咀嚼细,故肉类要制成泥、 末,菜要切碎,水果要用匙刮着吃。
   二、保健护理
   1、保护噪音
   此时说话多,应注意保护小儿噪音。小儿喉头小,声带短, 窄且薄,发音时声带振幅小,频率快,比成人高了3-8度,称 “童声”。
   小儿声带娇嫩,耐受力差;若长期哭闹,喊叫,会使声带肌 疲劳,弹性减弱,声音变嘶沙;还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急性喉 炎,使声带水肿,也会嘶哑;支气管炎,咳嗽频繁,振动声带较 频,也有损童声,应积极治疗。呼吸道炎症:以中药板兰根与银 翘,维生素c有疗效。更有中药“通大海”保获噪声有奇效,用 通大海泡水饮用。
   2、不要乱给孩子吃补药
   为了小儿生长发育得健壮,首先应通过饮食来取得;如有足, 再考虑从外来物补充。市面上出售的儿童滋补品,种类繁多,有 的宣传过了头,有的家长为了孩子健康,什么补品都想买,结果 孩子每天吃的营养品数量,与主食一样多,这就影响了正常的喂 养,尤其一些儿童滋补品,都是甜的,吃多了影响食欲,影响正 常营养的摄取。至于人参,黄芪等就更不适于小儿小,因小儿实 证多,虚证少,而中药的滋补药多适于虚证,对小儿不仅不宜, 还会造成病态。
   3、合理使用退烧药
   发烧,虽机体抗御疾病的一种积极反应。发烧时,体内抗病 能力增加,是机体与病菌斗争的一种表现。有些营养不良,机体 抵抗力差的孩子,或在疾病严重时,往往不发烧,因此时对疾病 无反应能力,这是不良现象。有些凶险的疾病,不但不烧,反而 体温下降,那就更可怕了。
   在低烧时不必用退烧药,在高烧39℃(肛表)以上才暂时 用退烧药。用退烧药只能起到暂时降温作用,不一定就能使体温 降到正常,也只能降几个小时,药物作用一过,体温还会再次升 高。注射退烧针,可能比口服退烧药要快些。但其持续作用的时间比口服退烧药要短些,其他方面就没有什么差别。
   (1) 对一般低热37.8-38℃(肛表),不必服退烧药,只要卧床 休息,衣服解开或宽松,多饮水,吃水果。中等发烧38-38.9℃ (肛表),用物理降温法:(1) 毛巾浸冷水敷于额部,不时更锨。
   (2) 用20-30%酒精,搽额部、两颈部、腋窝及腹股沟等处。
   (3) 32℃温水洗澡,清洁汗腺孔,便于排汗,增加散热。39 ℃(肛表)以上用退烧药,若用退烧不易降,则与物理降温并用; 对于超高热41℃以上,一面退烧,一面送医院急诊。
 
如果喜欢请跟帖不要让它沉下去. 谢谢. 我要忙很长一段时间,或半年或一年.再见了,朋友.
 
非常好的贴子. 谢谢falenleaf,祝你的宝宝早日康复.
 
Well done!!!

Super good!!! Most of the points are very accurate to my son and I do all the advices because I did those :cool:

Finally I hope your baby can get well soon and enjoy the childhood with a good parent like u :D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