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圣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5-09-12
- 消息
- 279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转帖:
北美留学人员招聘会见闻:中国各级政府仍须改变 美国之音
美国之音记者斯洋11月12日报导/来自中国6个省市的代表团日前来到北美招聘中国留学人员。很多参加招聘会的留学生相信,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不过,和海归人员寻找机会的热切相比,中国各级政府也许需要做出进一步的改变。
10月29日,上海、天津、杭州、浙江、河南等6个省市代表团来到华盛顿参加由“北美洲中国学人国际交流中心”主办的“第六届北美留学人员招聘会”。大约150到200名中国留学生参加了第一天的招聘会。
几乎每一个参加招聘会的留学人员都谈到了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可能机会。
北京人白晶8年前来美国学习经济管理,目前在华盛顿从事咨询工作。她说:“我来看有没有好的机会。中国发展很快,有很多人有很多的机会。很多人有比较好的工作、房子和车,但是,你希望你的生活更有意义,希望承担更多的责任。我觉得中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在美国生活了5年、目前从事化工工程建筑设计的赵凌也谈到了中国的发展机会以及在美国发展的限制:“我在中国受的教育,我的家人在中国。我是做建筑工程的,中国的建筑市场比美国大很多,国内机会也很多,所以我想来看看有没有机会。”
*科教系统海归占重要比例*
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回国。从1978到2003年间,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3年,有超过两万人回到中国。他们在各个领域里都取得了不同凡响的业绩,特别在中国科教系统占有重要的比例:81%的科学院院士、54%的工程院院士、72%的中国863计划的首席科学家、78%的高校校长、63%的博导、72%的研究中心、实验室主任都是回国留学生。神舟号8个系统的设计师中,留学回国人员就占了四分之一。
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王辉耀博士在本次招聘会上作主题发言时说,留学人员回国有很多理由,其中包括家国情结、全球化的需要、发展空间大、中国的机会多、生活品质有很大的改善、亲身参与一个巨变社会的进程、把两种文化中的劣势转换成优势等。他敦促中国留学人员抓住未来5到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规划自己的发展。
王辉耀说:“中国5到10年有很多的发展机会。可能现在回去比以前的机会少了很多。世界第三产业向中国的转移,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提升,我预计,今后5到10年有很大的发展,很多的机会。”
然而,和留学人员找寻机会的热切相比,招聘方的不足让人感到遗憾,虽然在招聘大会的主题发言中,来自上海、天津、杭州、浙江和河南的每一位招聘者都强调了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留学回国人员这样的国际性人才,然而,除杭州市外,现场的状况似乎并没有体现他们对国际人才的渴求。
*上海招聘台不见招聘人员踪影
以中国经济发展重镇上海为例,很多留学人员很希望能和上海的招聘人员面谈,而在上海的招聘台前,招聘会第一天的下午起就不见招聘人员的面。组委会一名成员告诉记者说,招聘人员被在北美的朋友请出去玩了,理由是他们对很多的专业并不了解,而且也不能对招聘作最后拍板,因而留在招聘会上没有太大的意义。
这位组织者还透露,上海政府一再强调的吸引留学人员的“浦江人才计划”中的很多职位实际上并没有空缺,只是下级各单位应付市政府的“面子工程”的一部份。
另一方面,由于招聘人员来的都是政府部门的代表,这让希望在企业中找到自己位置的人感到失望。
专程坐飞机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赶来华盛顿的MBA学生曹志杰承认招聘会是一个进步,但是他认为招聘会对他没有任何帮助:“国内能够出来招聘,这是个进步,但是这种形式有一些不足。我是奔着企业去的,但是他们却没有来。他们无法了解我。”
除招聘会上的问题外,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王辉耀说,中国要吸引更多的留学人才回国也许还要在政策上更为放宽,比方说放宽中国绿卡标准,允许双重国籍等。
北美留学人员招聘会见闻:中国各级政府仍须改变 美国之音
美国之音记者斯洋11月12日报导/来自中国6个省市的代表团日前来到北美招聘中国留学人员。很多参加招聘会的留学生相信,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不过,和海归人员寻找机会的热切相比,中国各级政府也许需要做出进一步的改变。
10月29日,上海、天津、杭州、浙江、河南等6个省市代表团来到华盛顿参加由“北美洲中国学人国际交流中心”主办的“第六届北美留学人员招聘会”。大约150到200名中国留学生参加了第一天的招聘会。
几乎每一个参加招聘会的留学人员都谈到了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可能机会。
北京人白晶8年前来美国学习经济管理,目前在华盛顿从事咨询工作。她说:“我来看有没有好的机会。中国发展很快,有很多人有很多的机会。很多人有比较好的工作、房子和车,但是,你希望你的生活更有意义,希望承担更多的责任。我觉得中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在美国生活了5年、目前从事化工工程建筑设计的赵凌也谈到了中国的发展机会以及在美国发展的限制:“我在中国受的教育,我的家人在中国。我是做建筑工程的,中国的建筑市场比美国大很多,国内机会也很多,所以我想来看看有没有机会。”
*科教系统海归占重要比例*
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回国。从1978到2003年间,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3年,有超过两万人回到中国。他们在各个领域里都取得了不同凡响的业绩,特别在中国科教系统占有重要的比例:81%的科学院院士、54%的工程院院士、72%的中国863计划的首席科学家、78%的高校校长、63%的博导、72%的研究中心、实验室主任都是回国留学生。神舟号8个系统的设计师中,留学回国人员就占了四分之一。
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王辉耀博士在本次招聘会上作主题发言时说,留学人员回国有很多理由,其中包括家国情结、全球化的需要、发展空间大、中国的机会多、生活品质有很大的改善、亲身参与一个巨变社会的进程、把两种文化中的劣势转换成优势等。他敦促中国留学人员抓住未来5到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规划自己的发展。
王辉耀说:“中国5到10年有很多的发展机会。可能现在回去比以前的机会少了很多。世界第三产业向中国的转移,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提升,我预计,今后5到10年有很大的发展,很多的机会。”
然而,和留学人员找寻机会的热切相比,招聘方的不足让人感到遗憾,虽然在招聘大会的主题发言中,来自上海、天津、杭州、浙江和河南的每一位招聘者都强调了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留学回国人员这样的国际性人才,然而,除杭州市外,现场的状况似乎并没有体现他们对国际人才的渴求。
*上海招聘台不见招聘人员踪影
以中国经济发展重镇上海为例,很多留学人员很希望能和上海的招聘人员面谈,而在上海的招聘台前,招聘会第一天的下午起就不见招聘人员的面。组委会一名成员告诉记者说,招聘人员被在北美的朋友请出去玩了,理由是他们对很多的专业并不了解,而且也不能对招聘作最后拍板,因而留在招聘会上没有太大的意义。
这位组织者还透露,上海政府一再强调的吸引留学人员的“浦江人才计划”中的很多职位实际上并没有空缺,只是下级各单位应付市政府的“面子工程”的一部份。
另一方面,由于招聘人员来的都是政府部门的代表,这让希望在企业中找到自己位置的人感到失望。
专程坐飞机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赶来华盛顿的MBA学生曹志杰承认招聘会是一个进步,但是他认为招聘会对他没有任何帮助:“国内能够出来招聘,这是个进步,但是这种形式有一些不足。我是奔着企业去的,但是他们却没有来。他们无法了解我。”
除招聘会上的问题外,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王辉耀说,中国要吸引更多的留学人才回国也许还要在政策上更为放宽,比方说放宽中国绿卡标准,允许双重国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