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酷寒不宜私奔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3-09-17
- 消息
- 368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年轻时候读司汤达的《红与黑》,高尔基写的序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司汤达是作家被批评界歪曲得面目全非的一个极鲜明的例证。”的确,《红与黑》一八三零年第一次出版的时候,印数只有七百五十册,比印数更多的则是来自各界的批评。对此,司汤达说:“我必将在一八八零年为世人所理解。”现在的《红与黑》已经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杰出著作之一,司汤达本人也获得了不亚于莎士比亚的国际文学地位。对此,我替司汤达感到庆幸的是他没有出生在中国,否则他的著作则会像虫子一样被人们的口水淹没,一如今天的奥运福娃。
因为看到了网上太多人的评论,我想我有必要说清楚几点。首先我不是北京人,而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我曾经去过北京几次,印象谈不上坏,但也没什么好的。所以,诸位可千万别把我当成“北京地方主义者”。再者,我不是很多人张口就骂的“政府的走狗”。因为自身的专业和所处的位置,我反而常常感觉到我们政府的不足和让人迷惑的地方。所以这走狗二字也是万万但当不上的。第三就是艺术修养,我读过一些书,走过一些国家,接触过一些比较不错的美术作品和电影作品。因为爱好,也对日本欧洲的动画都有过一段热衷。所以虽然是谈不上多高的艺术修养,但是对于美的感觉,应该是不比各位逊色很多的。我说了许多澄清,还是因为如今网上骂者居多,讨论问题的较少。往往说着说着就开始问候别人的母亲。并且,可能源于文革后的作风,人们还爱给人戴上高帽子。人们动不动就用上面说的那几点来形容别人的成分。这里给大家提个醒,免得到时候别人一个个把我对号入座。
五个福娃横空出世,就跟当年的葫芦娃一样,受到了来自各方面强大的压力。大多数不满者认为福娃长得太丑太俗,出去有损国体。福娃的几个设计来自于韩美林师傅。韩美林本人就是凭借两点闻名,一是民族性,二是童性。他的作品很多都和这两者有关,这次的设计就是很标准的体现。几个福娃娃憨态可掬,既很贴近于中国传统年画中娃娃的特点,也很像中国民间艺术剪纸的样式。这些东西,老外都很喜欢。尤其是中国传统年画,同日本的浮世绘一样,被西方人认为是东方艺术的精髓之一。这些可爱的小娃娃却被自己的国人看不顺眼,认为丢人。就好像农村人拿着土特产来到城市看亲戚,恰好外国朋友在场,亲戚觉得农村亲戚土特产丢人,非要领外国朋友去吃西餐。你说这外国朋友就真这么得意你这个中不中洋不洋的西餐吗?
中国这些年和世界接轨,很多音像娱乐都是舶来品。这些影像无一不改变着人们的自我思维。五十年前,中国人认为的女性美是“琴棋书画”,如今则是“玉体横陈”。这都是受到了西方乃至日本的世界观的影响。中国这百年来的经济政治落后,更让国人产生了一种自卑感。认为本文化的东西很多是土的,而认为西方日本的则是一种时尚的美。很多人都认为之前奥运会设计的一系列卡通形象都好过中国的,仿佛中国设计的是垃圾中的垃圾。我还真不太明白,谁规定的这套审美观世界观呢?至少我没看出2000年悉尼的有什么美丽之处。当然,我觉得福娃的数目有点过多。弄得跟出去打群架一样,过去五个城市派个团出来才能跟我们打个平手。不过有关部门考虑问题不可能是从一方面来考虑的,就算是多卖几个增加下收入也未尝不可。
还有人认为福娃的个性不鲜明,内容太过于复杂。还有人担心“老外记不住含义”。其实根绝我个人经验,老外无论你弄得多么简单基本都不会记住这内中含义的。很多人支持的孙悟空,老外看到肯定不会理解什么好勇斗狠火眼金睛的。
再就是很多评论提到了福娃代表的“北京欢迎你”这几个字。其实各个奥运城市都是用“城市名,欢迎你”来宣传的。我就看过“亚特兰大欢迎你“,还真没看谁说过“美国欢迎你”。我觉得如果真像很多人提议的那样说成“中国欢迎你”,那才会贻笑大方。固然,北京的奥运是全中国合力,不像其他国家是城市自己的财力。可是在国际上,你争论什么用北京还是用中国呢?你自己国人尚且能分清一下,大部分老外眼里,北京就是中国。什么沈阳大连宁波合肥等等,老外根本不知道。在他们眼里,“北京欢迎你”的意思就是“中国欢迎你”。只有我们自己在这里叽叽喳喳个不休。
福娃肯定不是完美的。他们的外形在一些方面确实有待商榷,他们的数量过多也肯定被人诟病。这里我想说的是,福娃虽然有着各种毛病,但是还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作为形象代言人还是基本称职的。很多人云亦云,仿佛不反叛点什么就不舒服了。从经济利益,国外认可度,内在含义几个方面说,我认为福娃完全是合格的吉祥物。
因为看到了网上太多人的评论,我想我有必要说清楚几点。首先我不是北京人,而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我曾经去过北京几次,印象谈不上坏,但也没什么好的。所以,诸位可千万别把我当成“北京地方主义者”。再者,我不是很多人张口就骂的“政府的走狗”。因为自身的专业和所处的位置,我反而常常感觉到我们政府的不足和让人迷惑的地方。所以这走狗二字也是万万但当不上的。第三就是艺术修养,我读过一些书,走过一些国家,接触过一些比较不错的美术作品和电影作品。因为爱好,也对日本欧洲的动画都有过一段热衷。所以虽然是谈不上多高的艺术修养,但是对于美的感觉,应该是不比各位逊色很多的。我说了许多澄清,还是因为如今网上骂者居多,讨论问题的较少。往往说着说着就开始问候别人的母亲。并且,可能源于文革后的作风,人们还爱给人戴上高帽子。人们动不动就用上面说的那几点来形容别人的成分。这里给大家提个醒,免得到时候别人一个个把我对号入座。
五个福娃横空出世,就跟当年的葫芦娃一样,受到了来自各方面强大的压力。大多数不满者认为福娃长得太丑太俗,出去有损国体。福娃的几个设计来自于韩美林师傅。韩美林本人就是凭借两点闻名,一是民族性,二是童性。他的作品很多都和这两者有关,这次的设计就是很标准的体现。几个福娃娃憨态可掬,既很贴近于中国传统年画中娃娃的特点,也很像中国民间艺术剪纸的样式。这些东西,老外都很喜欢。尤其是中国传统年画,同日本的浮世绘一样,被西方人认为是东方艺术的精髓之一。这些可爱的小娃娃却被自己的国人看不顺眼,认为丢人。就好像农村人拿着土特产来到城市看亲戚,恰好外国朋友在场,亲戚觉得农村亲戚土特产丢人,非要领外国朋友去吃西餐。你说这外国朋友就真这么得意你这个中不中洋不洋的西餐吗?
中国这些年和世界接轨,很多音像娱乐都是舶来品。这些影像无一不改变着人们的自我思维。五十年前,中国人认为的女性美是“琴棋书画”,如今则是“玉体横陈”。这都是受到了西方乃至日本的世界观的影响。中国这百年来的经济政治落后,更让国人产生了一种自卑感。认为本文化的东西很多是土的,而认为西方日本的则是一种时尚的美。很多人都认为之前奥运会设计的一系列卡通形象都好过中国的,仿佛中国设计的是垃圾中的垃圾。我还真不太明白,谁规定的这套审美观世界观呢?至少我没看出2000年悉尼的有什么美丽之处。当然,我觉得福娃的数目有点过多。弄得跟出去打群架一样,过去五个城市派个团出来才能跟我们打个平手。不过有关部门考虑问题不可能是从一方面来考虑的,就算是多卖几个增加下收入也未尝不可。
还有人认为福娃的个性不鲜明,内容太过于复杂。还有人担心“老外记不住含义”。其实根绝我个人经验,老外无论你弄得多么简单基本都不会记住这内中含义的。很多人支持的孙悟空,老外看到肯定不会理解什么好勇斗狠火眼金睛的。
再就是很多评论提到了福娃代表的“北京欢迎你”这几个字。其实各个奥运城市都是用“城市名,欢迎你”来宣传的。我就看过“亚特兰大欢迎你“,还真没看谁说过“美国欢迎你”。我觉得如果真像很多人提议的那样说成“中国欢迎你”,那才会贻笑大方。固然,北京的奥运是全中国合力,不像其他国家是城市自己的财力。可是在国际上,你争论什么用北京还是用中国呢?你自己国人尚且能分清一下,大部分老外眼里,北京就是中国。什么沈阳大连宁波合肥等等,老外根本不知道。在他们眼里,“北京欢迎你”的意思就是“中国欢迎你”。只有我们自己在这里叽叽喳喳个不休。
福娃肯定不是完美的。他们的外形在一些方面确实有待商榷,他们的数量过多也肯定被人诟病。这里我想说的是,福娃虽然有着各种毛病,但是还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作为形象代言人还是基本称职的。很多人云亦云,仿佛不反叛点什么就不舒服了。从经济利益,国外认可度,内在含义几个方面说,我认为福娃完全是合格的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