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tseason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5-09-10
- 消息
- 1,38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国际先驱导报
传统门客的回归虽还没有形成很大的规模,但是这个阶层的重生却在悄悄进
行
在北京东城的一处四合院中,李骋觉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在记者到达他的
住处时,他正在教一只八哥说话。他穿着一件丝质的褂子,慢悠悠地对记者说:
“我没有什么收入,但是并不缺钱,我的房子是一个朋友的,钱也是他给的。
李骋觉在北京确实有些名气,他的真名一直不肯透露给我,但是他告诉记者
,他的身份是一位企业家的朋友,而自己主要是替他看风水,看相并算命。在记
者目及之处,李的屋子里密布风水书籍,没有几本是普通人可以看懂的,这也隐
隐显示了他作为门客的价值。
从算命先生到门客
李骋觉的故事很具有传奇色彩。
3年前,他的就业地点还位于湖南衡山脚下,那时候,凭借自己家的祖传手艺
,李骋觉也算是远近有点名气的李半仙,当时的李,每次算命都能收个10元到100元
不等,他告诉记者:“那时候一天大概也能挣个三四百。”
后来,李骋觉现在的朋友兼东家――A到衡山游玩,在山脚下等人的时候,一
时兴起,来到李的算命摊前,要求他算一卦,结果,李一举算出了这位老板当时
的心事,“我当时跟他说了以后,还告诉他,回去把他们家原来朝南的大门堵上
,然后在西边重新开一个门,这样事情就能迎刃而解,他当时愣住了,对我说,
难道你还会看风水?我先信你一回。”
三个月后的一天,那天是中秋节,李骋觉照例来到衡山脚下摆摊,刚坐定不
久,就见远处A带着老婆兴冲冲而来,直说他是一个活神仙,要求他跟随自己回到
京城,帮助自己实现事业的突围。
李骋觉本是一个江湖人,至今仍然未婚,自小父母双亡,也就跟着回了京城
,被安顿在北京东城的一处小四合院里,自此开始了自己的门客生涯。
回到北京后,A给李配备了一部三菱越野车,并给了他一些钱,以保证他的生
活质量,而李骋觉告诉记者,他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人,很少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在这里,一来不用为了生活继续奔波,二来也为了报答A的知遇之恩。”
据李骋觉自己介绍,他给A提供的服务主要是看楼盘风水,在A拿地的时候,
帮助把好风水关,而在楼盘整体规划出来后,他则会给出自己的风水建议,“比
如说 A去年在南方某城市的一个楼盘,刚开始设计的是四幢楼中间围着一个花园
,但我告诉他,还是错落有致比较好,因为这样的包围之势,使得整个楼盘的地
气被分割,会造成财源被截,很难卖得好,后来A根据我的建议进行了修改,那个
楼盘也帮他赚了一大笔钱。”
但李骋觉也承认,自己平时也会帮助A友情客串,“他有很多朋友都在政府部
门任职,有时候那些官员要买房子的时候,我也会去帮助他们看风水,他们的孩
子结婚生子、升学就业,我也会去帮他们看命,这些东西主要是替A在外面挣一些
面子,从来都不收费的。”
武门客
熟悉李骋觉的人告诉记者,李确实深得A的喜爱,据说他少有算卦失手的时候
,即使没有算准,李也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李还曾经被
A请往山西,为A的一个煤老板朋友的煤矿看风水,但不巧的是,该老板的煤矿后
来还是发生了一些事故,但是李认为那是因为当时这位煤老板没有向他透露全部
细节。
像李这样的门客,现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现实社会中,一些三教九流的
所谓“能人”,开始重新以帮忙他人的事业和生活为生,这同时也意味着,门客
――这个中国古老的职业的回归。
除了李骋觉这样的文门客外,武门客也同样深受欢迎。一位在山西经营煤矿
的老板B就请了两个武门客,以提高自己煤矿的“经营秩序”。该老板在一次和记
者的谈话中直言:“你别看我挣的钱多,但现在的工人很难管理,动辄就跟我‘
闹事’。”
一年前,B老板从老家带来了两个门客,此二人均是退伍军人,原先在家做点
小生意,与B老板有一些往来,后来B老板见二人的生意每况愈下,就将他们接到
山西,包吃包住,让他们带领一队保安,维持煤矿秩序。
据B老板回忆,此二人刚到山西不久,矿上的一部分工人就开始聚众要求加薪
,“当时矿上的保安队伍还很不成形,这二人二话不说,上去就‘制服’了领头
的几个工人,其他人立即就老实了。”
现代师爷
当记者想深入与B老板聊聊他的门客时,B老板摇头认为,自己的两个门客算
不上什么,他在浙江一位老板家里见到过一群门客。这位老板虽然出身农家,但
是甚为喜欢看历史书籍,为此吸引了大批当地和外地的人才在家,充当门客,这
其中既有一些大学毕业的所谓智囊,又有一些农村的壮劳力和当地的地痞充当打
手。
据B老板向记者介绍,那些文人墨客现在都被该老板安插在自己的家族公司中
,担任各种职务,有专门替他写材料的,有为他提供咨询的,也有一些当地的下
海官员为他进行公关工作,做各种各样的游说工作,争取政策,疏通关系。
但是B老板也向记者指出:“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互相瞧不起,而且有许多
人根本没有能力,完全是在混事,但照样拿着公司的高薪,住着公司的房子,基
本上处于游手好闲的地步。”
有意思的是,这位浙江老板的公司离中国有名的“师爷之乡”绍兴不远,而
这个公司的“现代师爷”们也有好多是来自绍兴。
一位来自江苏,做建材生意的C老板对记者说:“许多江苏浙江的老板也开始
注意仿效古人,吸收门客,但是现在仍然停留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没有形成
规模,不过这个阶层的队伍也正在逐渐壮大之中。”
有趣的是,一些先富起来的江浙老板还吸引了一些艺术鉴赏方面的专家,来
为自己的收藏爱好出谋划策。C老板去年在国内的一个大型拍卖会上购买了一件艺
术珍品,据他介绍,就是他请的首席艺术鉴赏家亲自坐镇,最后以较为合理的价
格购回。
C老板对记者说,他准备在这个首席艺术鉴赏家的帮助下,逐步完善自己的私
人博物馆,为此,还准备再请几个在艺术上有造诣的人,来充当他的艺术门客。
传统门客的回归虽还没有形成很大的规模,但是这个阶层的重生却在悄悄进
行
在北京东城的一处四合院中,李骋觉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在记者到达他的
住处时,他正在教一只八哥说话。他穿着一件丝质的褂子,慢悠悠地对记者说:
“我没有什么收入,但是并不缺钱,我的房子是一个朋友的,钱也是他给的。
李骋觉在北京确实有些名气,他的真名一直不肯透露给我,但是他告诉记者
,他的身份是一位企业家的朋友,而自己主要是替他看风水,看相并算命。在记
者目及之处,李的屋子里密布风水书籍,没有几本是普通人可以看懂的,这也隐
隐显示了他作为门客的价值。
从算命先生到门客
李骋觉的故事很具有传奇色彩。
3年前,他的就业地点还位于湖南衡山脚下,那时候,凭借自己家的祖传手艺
,李骋觉也算是远近有点名气的李半仙,当时的李,每次算命都能收个10元到100元
不等,他告诉记者:“那时候一天大概也能挣个三四百。”
后来,李骋觉现在的朋友兼东家――A到衡山游玩,在山脚下等人的时候,一
时兴起,来到李的算命摊前,要求他算一卦,结果,李一举算出了这位老板当时
的心事,“我当时跟他说了以后,还告诉他,回去把他们家原来朝南的大门堵上
,然后在西边重新开一个门,这样事情就能迎刃而解,他当时愣住了,对我说,
难道你还会看风水?我先信你一回。”
三个月后的一天,那天是中秋节,李骋觉照例来到衡山脚下摆摊,刚坐定不
久,就见远处A带着老婆兴冲冲而来,直说他是一个活神仙,要求他跟随自己回到
京城,帮助自己实现事业的突围。
李骋觉本是一个江湖人,至今仍然未婚,自小父母双亡,也就跟着回了京城
,被安顿在北京东城的一处小四合院里,自此开始了自己的门客生涯。
回到北京后,A给李配备了一部三菱越野车,并给了他一些钱,以保证他的生
活质量,而李骋觉告诉记者,他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人,很少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在这里,一来不用为了生活继续奔波,二来也为了报答A的知遇之恩。”
据李骋觉自己介绍,他给A提供的服务主要是看楼盘风水,在A拿地的时候,
帮助把好风水关,而在楼盘整体规划出来后,他则会给出自己的风水建议,“比
如说 A去年在南方某城市的一个楼盘,刚开始设计的是四幢楼中间围着一个花园
,但我告诉他,还是错落有致比较好,因为这样的包围之势,使得整个楼盘的地
气被分割,会造成财源被截,很难卖得好,后来A根据我的建议进行了修改,那个
楼盘也帮他赚了一大笔钱。”
但李骋觉也承认,自己平时也会帮助A友情客串,“他有很多朋友都在政府部
门任职,有时候那些官员要买房子的时候,我也会去帮助他们看风水,他们的孩
子结婚生子、升学就业,我也会去帮他们看命,这些东西主要是替A在外面挣一些
面子,从来都不收费的。”
武门客
熟悉李骋觉的人告诉记者,李确实深得A的喜爱,据说他少有算卦失手的时候
,即使没有算准,李也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李还曾经被
A请往山西,为A的一个煤老板朋友的煤矿看风水,但不巧的是,该老板的煤矿后
来还是发生了一些事故,但是李认为那是因为当时这位煤老板没有向他透露全部
细节。
像李这样的门客,现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现实社会中,一些三教九流的
所谓“能人”,开始重新以帮忙他人的事业和生活为生,这同时也意味着,门客
――这个中国古老的职业的回归。
除了李骋觉这样的文门客外,武门客也同样深受欢迎。一位在山西经营煤矿
的老板B就请了两个武门客,以提高自己煤矿的“经营秩序”。该老板在一次和记
者的谈话中直言:“你别看我挣的钱多,但现在的工人很难管理,动辄就跟我‘
闹事’。”
一年前,B老板从老家带来了两个门客,此二人均是退伍军人,原先在家做点
小生意,与B老板有一些往来,后来B老板见二人的生意每况愈下,就将他们接到
山西,包吃包住,让他们带领一队保安,维持煤矿秩序。
据B老板回忆,此二人刚到山西不久,矿上的一部分工人就开始聚众要求加薪
,“当时矿上的保安队伍还很不成形,这二人二话不说,上去就‘制服’了领头
的几个工人,其他人立即就老实了。”
现代师爷
当记者想深入与B老板聊聊他的门客时,B老板摇头认为,自己的两个门客算
不上什么,他在浙江一位老板家里见到过一群门客。这位老板虽然出身农家,但
是甚为喜欢看历史书籍,为此吸引了大批当地和外地的人才在家,充当门客,这
其中既有一些大学毕业的所谓智囊,又有一些农村的壮劳力和当地的地痞充当打
手。
据B老板向记者介绍,那些文人墨客现在都被该老板安插在自己的家族公司中
,担任各种职务,有专门替他写材料的,有为他提供咨询的,也有一些当地的下
海官员为他进行公关工作,做各种各样的游说工作,争取政策,疏通关系。
但是B老板也向记者指出:“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互相瞧不起,而且有许多
人根本没有能力,完全是在混事,但照样拿着公司的高薪,住着公司的房子,基
本上处于游手好闲的地步。”
有意思的是,这位浙江老板的公司离中国有名的“师爷之乡”绍兴不远,而
这个公司的“现代师爷”们也有好多是来自绍兴。
一位来自江苏,做建材生意的C老板对记者说:“许多江苏浙江的老板也开始
注意仿效古人,吸收门客,但是现在仍然停留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没有形成
规模,不过这个阶层的队伍也正在逐渐壮大之中。”
有趣的是,一些先富起来的江浙老板还吸引了一些艺术鉴赏方面的专家,来
为自己的收藏爱好出谋划策。C老板去年在国内的一个大型拍卖会上购买了一件艺
术珍品,据他介绍,就是他请的首席艺术鉴赏家亲自坐镇,最后以较为合理的价
格购回。
C老板对记者说,他准备在这个首席艺术鉴赏家的帮助下,逐步完善自己的私
人博物馆,为此,还准备再请几个在艺术上有造诣的人,来充当他的艺术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