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光:如果改革造成两极分化 改革就失败了

lostseason

新手上路
注册
2005-09-10
消息
1,38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www.cnfol.com 2005年11月25日 16:17 商务周刊 吴金勇

  ――访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


  “有人认为,现在尘埃已经落定,市场占了上风,计划不再时兴了。我不完
全这样看”


  10月25日,秋日晨光照在书桌上,82岁的刘国光正伏案思索。他时而疾书,
时而小心翼翼地用橡皮擦去刚写上的铅笔痕迹。由于过于专注,以至于记者来到
他的办公室好一会,他都没有发觉。在秘书的提醒下,刘国光放下笔,谈起了他
的公平经济思想。


  《商务周刊》:十四届三中全会时,中央提出了“效率优先”的说法,从去
年开始又不提了,对此您怎么看?


  刘国光: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提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一个时期
的说法,到了一定阶段,我们的生产力发展起来了,效率优先的负面作用就出来
了。社会上的一些人以效率优先、将“蛋糕”作大为借口,忽视公平,先富没有
带动后富。最终导致贫富差距在扩大,社会矛盾突出。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意味着把经济效率放在第一位,把社会公平放在第
二位,兼顾一下。这怎么也同更加重视社会公平搭不上界。这个提法顶多只适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某一段,不适用于初级阶段的整个时期。


  《商务周刊》:中国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与速度分不开的,中国的改革如
果不讲“效率”,是否会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刘国光:“效率优先”不是不可以讲,但应放到应该讲的地方去讲,而不应
放在分配领域。效率、效益、质量等一系列概念是与速度、投入、数量一系列概
念相对应的。我们现在转变增长方式的方针,要求把质量、效益、效率作为发展
的最主要因素,而把投入、数量和速度放在适当重要的地位。对生产领域来说,
可以讲“效率优先”,但不能主要靠拼投入、增数量来实现经济增长。这符合正
确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大道理。因为不是任何发展都是大道理,不讲效益、
质量的发展就不是大道理,照这样粗放地发展下去,其后果很令人担忧。


  而在分配领域,效率与公平原先人们设想的是Trade Off的关系,或此消彼长
的关系,即在一定范围内扩大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不利于提高效率,所以有优先和兼顾之说。但是后来大家研究,两者之间不单是
Trade Off的关系,而应当是辩证的矛盾统一的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收
入分配差距过大和过小都不利于提高效率,要辩证统一的考虑。


  《商务周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让一些人担心中国的改革是不是又回到
计划经济时期了。


  刘国光:绝不是。我主张更加重视社会公平、强调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就
有人说,我要回到计划经济。这真是笑话。主张更加注重公平,就要加大政府干
预的作用,这与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不矛盾。市场有好的一面,也有缺陷,如它
不能很好地解决社会公平的问题,所以要政府施加力量。怎么能说这是回到计划
经济呢?当然,政府必要的干预,同官僚主义、权力资本化的问题是不能混为一
谈的。


  在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目标时,我们也要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
个完整的概念,是不容割裂的有机统一体。在中国这样一个法治不完善的环境下
建立市场经济,如果不强调社会主义的公平精神和社会责任,如果忽视共同富裕
的方向,那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就必然是人们所称的权贵市场经济、两极分化的
市场经济。邓小平早就告诫我们,如果改革造成两极分化,改革就失败了。
 


如果,您早明白这道理,改革就成功了。

:blowzy: :blowzy: :blowzy: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