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tseason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5-09-10
- 消息
- 1,38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
2005/11/28
香港《经济导报》
曾经为国内经济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美国汽车工业时下正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的通用汽车丢失把持已久的老大宝座已成必然,市场也频繁传出见证美国经济成长历史的福特公司将紧随通用之后走向破产不归路的声音。美国汽车工业事实上走到了应该深刻反省和绸缪未来的生死关口。
凄凉的整车市场
无论是通用还是福特,抑或是戴姆勒-克莱斯勒─这些在全球汽车行业中如雷贯耳的美国“汽车三巨头”已经很难再现昔日的威风。
据美国汽车资料公司日前公布的资料显示,今年1~10月,美国的汽车销量仅比去年同期增长约4%,而且10月份汽车销量降到了七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通用汽车公司的销量同比下降26%,福特汽车公司下降26%,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下降了3%。
在欧洲,一直控制着当地13%市场份额的通用和福特也在整个2005年同时丢城失地。1~10月份,福特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从11.1%降至 10.8%,而通用汽车在则从10.7%降至10.6%。并且两公司在欧洲的新车市场占有率出现了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首次双双下降的格局。
市场业绩的损失诱导着公司财务指标的反转。资料表明,2005年前十个月,通用在北美总共亏损38亿美元,而全年巨亏40亿美元以上已成定局。无独有偶,福特公司首三季度北美市场巨亏14.9亿美元残酷现实仍然让自己不寒而栗。
日前,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已将通用从本已处于垃圾级别的评级再次下调两级,从Ba2降至B1,评级前景为负面;标准普尔也提前将通用汽车从垃圾级的长期信贷评级再降至BB-。同样,福特也被标准普尔一直挂在“负面观察名单”上,这意味着已经处于“垃圾堆”的福特企业信贷评级可能进一步滑向深处。
目前,通用与福特的股指均刷廿三年以来的新低,有市场人士由此预言两公司将在六到十二个月内宣布破产。
传染悲情的汽配商
为了更有力地参与全球竞争,从1990年代末开始,通用、福特等先后将旗下零部件商德尔福和伟世通剥离出去。根据分离时与美国汽车联合工会(UAW)达成的协议,德尔福与伟世通不仅从母公司手中接受了成千上万名的UAW会员,而且还答应按照整车厂的待遇来安置这些员工,即使关闭亏损企业,也要为工人付工资。问题的关键在于,UAW成员的待遇是全美所有行业中最高的,而且在近年来UAW高调继续要求其成员薪酬逐年增高,企业的利润由此被大量侵蚀。以致前不久德尔福在向美国法院提出了破产保护的申请。
德尔福的申请破产保护之举对于通用来说绝对算不上是好消息。如果德尔福破产保护申请一旦被法院批准,将会使通用陷入高达90亿美元的养老金和卫生保健费用的困境之中。不仅如此,由于德尔福申请破产保护,其配件供应有可能中断,并因此给通用造成120亿美元的损失。
与福尔特相比,福特将斥资16~18亿美元,回购伟世通公司位于美国和墨西哥的24家工厂及1.74万名员工。虽然伟世通在福特的搭救之下有可能获得新生,但在未来两年内,福特公司因为自己的“义举”将直接形成4.25亿美元的营业损失,除此之外,福特还要承担了在伟世通员工共计20亿美元的医疗保险和人寿保险费用。而所有这些资金对于眼下处于资金饥饿状态中的福特而言又无疑有抽筋剥皮之苦。
出自内外的病痛
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在最近几年表现出特别高昂的势头。包括曾经为美国独占的北美汽车市场也随着日本、韩国和欧洲汽车的快速进入呈现出了被在竞争中被肢解的格局。在目前美国市场上,欧洲的豪华品牌压倒了曾经风光无限的“凯迪拉克”和“林肯”,日本汽车制造商正在攻入利润丰厚的卡车市场,甚至那些曾经不起眼的韩国小汽车也提升了价值链,赢得了顾客的支持。结果是美国汽车制造商很受伤的时候,日韩欧的汽车巨头们都赚得钵满盆盈。
曾经的战略失误铸就今日的败局。无论是通用还是福特一样,在过去很长时间内都把大把钱财倾注到“大而全”的运动型多功能轿车上,而且由于缺少外国商家的竞争,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也一直享受着本土卡车市场的丰厚利润,而将那些看上去并不景气的把小汽车市场放弃给了进口品牌。但油价的持续飙升让美国车商普遍无法从自己制造的高能耗产品上脱身,相反那些节能、轻便的亚系车却赢得了难得的市场契机。
事实上,为了开发海外潜在市场,日欧韩汽车商近几年不惜大把撒钱用于新品的开发和设计。以丰田为例,其每年花在产品研发上的资金却高达160亿美元之巨。而与丰田相比,通用在研发上的投资只有80亿美元,而福特也不过70亿美元。当然,如此的寒碜并不是说美国汽车商并不想在研发设计上投资花钱。其根本原因是囊中羞涩。由于美国汽车工会的原因,美国汽车公司既不能解雇多余的工人,还要支付非美国本土汽车公司不需要支付的巨额健康保险和工人退休津贴。显然,美国汽车产业困局的背后是人口老龄化、固定福利退休计划的复杂矛盾,这个矛盾很可能成为美国汽车业前行的巨大拖累。
寻找“救命稻草”
对于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来说,眼下的燃眉之急是重建市场信心,力挽狂澜。
作为降低成本的最见效手段,通用和福特日前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大规模裁员的道路。据最新消息称,通用希望在2008年前关闭一系列工厂,裁减北美地区约四分之一的工人。而福特将从今年年底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万人,其中在北美地区削减员工约4000人。
与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的谈判是汽车生产商营造轻松环境的不二法宝。而且通用已经与UAW达成了将员工医疗保健债务减少150亿美元的协定,这一协定的达成无疑为福特从UAW手中赢得同样的权利提供了版本。但专业人士反复强调,美国汽车业的问题不是仅仅靠减少劳动力成本就可以解决的,要想走出目前的危机,更需降低在零配件采购和新产品研发上的成本,并生产更多适应市场潮流的车型。
不过,也许是为了能在短期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与美国汽车商已经久违的价格策略如今被搬了出来。通用汽车在日前推出“红色标签”折扣计划。根据该计划,经销商将对大多数2005~2006年产的别克、雪佛龙、通用商用车降价至少3,000 美元。而紧步通用汽车降价的后尘,福特也推出新一轮英文名为“Keep It Simple”的折扣促销计划,并将持续至明年1月3日。
从营销角度分析,美国汽车制造商应当提高对购车大户的关注度,例如出租汽车公司和政府机构的销售。尽管通用公司在10月份的整体销量下滑,但购车大户仍然占了其销售量的32个百分点,而在福特公司10月份全线下降的指标系列中,也惟独大户销售一枝独秀。因此,能否争取到更多的销售大户就成为了扭转目前市场危局的一张得力之牌。
2005/11/28
香港《经济导报》
曾经为国内经济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美国汽车工业时下正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的通用汽车丢失把持已久的老大宝座已成必然,市场也频繁传出见证美国经济成长历史的福特公司将紧随通用之后走向破产不归路的声音。美国汽车工业事实上走到了应该深刻反省和绸缪未来的生死关口。
凄凉的整车市场
无论是通用还是福特,抑或是戴姆勒-克莱斯勒─这些在全球汽车行业中如雷贯耳的美国“汽车三巨头”已经很难再现昔日的威风。
据美国汽车资料公司日前公布的资料显示,今年1~10月,美国的汽车销量仅比去年同期增长约4%,而且10月份汽车销量降到了七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通用汽车公司的销量同比下降26%,福特汽车公司下降26%,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下降了3%。
在欧洲,一直控制着当地13%市场份额的通用和福特也在整个2005年同时丢城失地。1~10月份,福特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从11.1%降至 10.8%,而通用汽车在则从10.7%降至10.6%。并且两公司在欧洲的新车市场占有率出现了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首次双双下降的格局。
市场业绩的损失诱导着公司财务指标的反转。资料表明,2005年前十个月,通用在北美总共亏损38亿美元,而全年巨亏40亿美元以上已成定局。无独有偶,福特公司首三季度北美市场巨亏14.9亿美元残酷现实仍然让自己不寒而栗。
日前,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已将通用从本已处于垃圾级别的评级再次下调两级,从Ba2降至B1,评级前景为负面;标准普尔也提前将通用汽车从垃圾级的长期信贷评级再降至BB-。同样,福特也被标准普尔一直挂在“负面观察名单”上,这意味着已经处于“垃圾堆”的福特企业信贷评级可能进一步滑向深处。
目前,通用与福特的股指均刷廿三年以来的新低,有市场人士由此预言两公司将在六到十二个月内宣布破产。
传染悲情的汽配商
为了更有力地参与全球竞争,从1990年代末开始,通用、福特等先后将旗下零部件商德尔福和伟世通剥离出去。根据分离时与美国汽车联合工会(UAW)达成的协议,德尔福与伟世通不仅从母公司手中接受了成千上万名的UAW会员,而且还答应按照整车厂的待遇来安置这些员工,即使关闭亏损企业,也要为工人付工资。问题的关键在于,UAW成员的待遇是全美所有行业中最高的,而且在近年来UAW高调继续要求其成员薪酬逐年增高,企业的利润由此被大量侵蚀。以致前不久德尔福在向美国法院提出了破产保护的申请。
德尔福的申请破产保护之举对于通用来说绝对算不上是好消息。如果德尔福破产保护申请一旦被法院批准,将会使通用陷入高达90亿美元的养老金和卫生保健费用的困境之中。不仅如此,由于德尔福申请破产保护,其配件供应有可能中断,并因此给通用造成120亿美元的损失。
与福尔特相比,福特将斥资16~18亿美元,回购伟世通公司位于美国和墨西哥的24家工厂及1.74万名员工。虽然伟世通在福特的搭救之下有可能获得新生,但在未来两年内,福特公司因为自己的“义举”将直接形成4.25亿美元的营业损失,除此之外,福特还要承担了在伟世通员工共计20亿美元的医疗保险和人寿保险费用。而所有这些资金对于眼下处于资金饥饿状态中的福特而言又无疑有抽筋剥皮之苦。
出自内外的病痛
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在最近几年表现出特别高昂的势头。包括曾经为美国独占的北美汽车市场也随着日本、韩国和欧洲汽车的快速进入呈现出了被在竞争中被肢解的格局。在目前美国市场上,欧洲的豪华品牌压倒了曾经风光无限的“凯迪拉克”和“林肯”,日本汽车制造商正在攻入利润丰厚的卡车市场,甚至那些曾经不起眼的韩国小汽车也提升了价值链,赢得了顾客的支持。结果是美国汽车制造商很受伤的时候,日韩欧的汽车巨头们都赚得钵满盆盈。
曾经的战略失误铸就今日的败局。无论是通用还是福特一样,在过去很长时间内都把大把钱财倾注到“大而全”的运动型多功能轿车上,而且由于缺少外国商家的竞争,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也一直享受着本土卡车市场的丰厚利润,而将那些看上去并不景气的把小汽车市场放弃给了进口品牌。但油价的持续飙升让美国车商普遍无法从自己制造的高能耗产品上脱身,相反那些节能、轻便的亚系车却赢得了难得的市场契机。
事实上,为了开发海外潜在市场,日欧韩汽车商近几年不惜大把撒钱用于新品的开发和设计。以丰田为例,其每年花在产品研发上的资金却高达160亿美元之巨。而与丰田相比,通用在研发上的投资只有80亿美元,而福特也不过70亿美元。当然,如此的寒碜并不是说美国汽车商并不想在研发设计上投资花钱。其根本原因是囊中羞涩。由于美国汽车工会的原因,美国汽车公司既不能解雇多余的工人,还要支付非美国本土汽车公司不需要支付的巨额健康保险和工人退休津贴。显然,美国汽车产业困局的背后是人口老龄化、固定福利退休计划的复杂矛盾,这个矛盾很可能成为美国汽车业前行的巨大拖累。
寻找“救命稻草”
对于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来说,眼下的燃眉之急是重建市场信心,力挽狂澜。
作为降低成本的最见效手段,通用和福特日前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大规模裁员的道路。据最新消息称,通用希望在2008年前关闭一系列工厂,裁减北美地区约四分之一的工人。而福特将从今年年底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万人,其中在北美地区削减员工约4000人。
与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的谈判是汽车生产商营造轻松环境的不二法宝。而且通用已经与UAW达成了将员工医疗保健债务减少150亿美元的协定,这一协定的达成无疑为福特从UAW手中赢得同样的权利提供了版本。但专业人士反复强调,美国汽车业的问题不是仅仅靠减少劳动力成本就可以解决的,要想走出目前的危机,更需降低在零配件采购和新产品研发上的成本,并生产更多适应市场潮流的车型。
不过,也许是为了能在短期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与美国汽车商已经久违的价格策略如今被搬了出来。通用汽车在日前推出“红色标签”折扣计划。根据该计划,经销商将对大多数2005~2006年产的别克、雪佛龙、通用商用车降价至少3,000 美元。而紧步通用汽车降价的后尘,福特也推出新一轮英文名为“Keep It Simple”的折扣促销计划,并将持续至明年1月3日。
从营销角度分析,美国汽车制造商应当提高对购车大户的关注度,例如出租汽车公司和政府机构的销售。尽管通用公司在10月份的整体销量下滑,但购车大户仍然占了其销售量的32个百分点,而在福特公司10月份全线下降的指标系列中,也惟独大户销售一枝独秀。因此,能否争取到更多的销售大户就成为了扭转目前市场危局的一张得力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