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西比河岸岩画是郑和船队到达美洲的佐证

tulip Festival

新手上路
注册
2005-05-15
消息
196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zhxxy/907602.htm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7 月05 日 | 文章来源:新华网

正在南京参加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的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马克・尼克勒斯及其同事提出,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奥顿镇已失岩画“皮艾萨”,实际上是中国的双龙图案,其创作时间也与郑和下西洋的年代吻合,是郑和到过美洲的佐证。

“皮艾萨”最早由法国神父皮埃尔・马凯特等西方探险者发现。1673年,他们在密西西比河谷即现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奥顿镇一块高耸的临河峭壁上,发现了两个巨大的兽物。

按照这位神父的记述,“兽物的大小如同牛犊,头上长有鹿角似的角,红色的眼睛,很可怕。脸像人,有着老虎般的胡须。全身布满鳞片,长长的尾部缠绕着身体,越过头部,直至腿间。尾巴呈鱼尾状。全画由绿色、红色和黑色组成。”

1847年,奥顿镇为了建一座石灰厂,“皮艾萨”岩画最终被毁掉了。而马凯特神父的临摹图早已丢失,“皮艾萨”岩画就成了一个未解之谜。马克・尼克勒斯则认为,马凯特神父的描述符合所有中国龙的特征。在美国画家亨利・卢维斯1854年出版的书中,保存着现今唯一能见的关于“皮艾萨”的画,画中一直被误传为“大鸟”的怪兽有5个脚趾的爪子。“印第安人画家通晓自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只有中国龙才有5个脚趾。”

马克和他的同事们请教了权威的印第安伊利诺伊部落语言学者,得知“皮艾萨” 一词原意是指“来自密西西比河上的体形矮小的人”。马克说:“可见‘皮艾萨’并非指该岩画本身或画中的兽物,而是指画的作者。当地印第安人身材高大,而明代中国人的平均身高估计在一米六五左右。‘皮艾萨’遭受过当地印第安人的长期反复枪击,也说明不可能是当地印第安人自己的创作。”

马克在他们的论文中指出,“皮艾萨”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其涉及的掘凿用的金属工具,修整岩石表面的技术和绘画的技巧都是当地美洲印第安人不可能做到的。

这些分析都让他们相信,英国学者孟席斯在《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中的判断是正确的。“‘皮艾萨’证明郑和的船队曾经到达过美洲中部的伊利诺伊的奥顿。他们在密西西比河岸边巨大的岩石上刻画上高耸的中国龙,绘上帝国特征的颜色,以宣告他们的伟大成就,将中国的国威传至天涯海角。” (记者 玉洁)
 
是谁最先掀起" 大航海时代", 是谁最先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船队发现北美?

是谁,是我们---" 龙的后代"!

龙翔西洋!
 
早就听说阿拉斯加是由上海人发现的 (搞笑)

上海人经常说“阿拉兹嘎”。说不定阿拉斯加还真是由上海人发现的。据说郑和船队曾经就是从上海附近的太仓或什么地方出发的。
 
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20050714/12482653.html

郑和下西洋 中国曾错失作为海上强国崛起的机会
2005-07-14 12:08:25  

何亮亮
  
  7月11日已经被定为中国的航海日,这是中国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的一部分,是大陆首次设立航海日。黑格尔曾经说过“中国人把头转过去,背向海洋。”现在中国人重新开始面向海洋。
  
  郑和下西洋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事件。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事件,假设另外一种发展的可能性,也是总结郑和下西洋历史意义的启示。
  
  15世纪初曾为中国提供机遇
  
  15世纪初的世界,欧州还没有完全走出中世纪,文艺复兴的进程刚刚开始,人们都被马可孛罗笔下富裕的东方所吸引。奥斯曼帝国还没有成型。而在东方,一支世界最大的远洋海军联合舰队,在郑和的率领下,从中国南部沿海港口出发,多次远航,为中国人走向世界,为全球化开辟了航道。
  
  

  郑和

  虚拟:中国作为海上强国崛起
  
  郑和是全球化的先驱,既是伟大的海军统帅,又是文明融合的使者。郑和是阿拉伯人或者中亚其他民族的后裔,作为中国的回族,自然是穆斯林,他又是明成祖最亲信的近臣,受命担任联合舰队的最高统帅;明成祖废弃了不合时宜的海禁,通过郑和下西洋这一壮举,向世界宣布了中国作为海上强国的崛起。
  
  郑和舰队掌握了马六甲,使印度洋成为中国的内海;整个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和东非都在郑和舰队的控制之下。华人移民台湾与海外,不再被视为非法,而得到中国政府保护。南洋诸国受到郑和舰队带来的先进文明的影响,成为大明帝国的保护国。在东亚,朝鲜半岛和日本也同样受到郑和舰队的感召,东亚维持着和平与稳定发展的局面,外来强敌无法侵入。
  
  虚拟:中国成为全球化的推动者
  
  大明帝国通过郑和下西洋,获得海上的通路,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为后盾,成为亚洲和印度洋地区的第一强国,对外通商促进了中国从农耕文明向农耕/商业文明的转化,完成了从陆地强国向海洋强国的转化;中国开始发展相应的法制,各地区享有充分的自治,中央政府通过税收调节各地的发展不均衡问题,并且掌握着全国的外交和国防,周边的小国纷纷要求加入。这种比较先进的体制,使中国的四大发明形成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和奥斯曼帝国与西方列强的交往中处于主动的进取的态势。中国成为全球化的推动者发动机。
  
  真实:中国错失黄金机遇
  
  读者或者以为笔者是在痴人说梦。英国学者佛古森(Niall Ferguson)1997年出版的《虚拟历史》(Virtual History),就虚构了这样一些情景:没有克伦威尔的英国;如果没有发生独立战争,北美的历史进程甚至英国的历史进程都会完全不同;假如1914年面对德国皇帝的欧州同盟,英国袖手旁观,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爆发,欧州的历史就是另一种面貌。作者也假设了纳粹德国成功入侵英国和打败苏联的可能情景。对于当代历史,作者虚拟了甘?迪王朝延续下的美国以及没有戈尔巴乔夫的苏联。鞣窖д卟皇煜ざ?嚼?罚??悦挥行槟庵泄?睦?罚?收呓杓湍钪:拖挛餮?00周年之机,勾勒一个虚拟的历史大纲,读者当能理解,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错失黄金机遇,现在再也不能重蹈覆辙了。(香港文汇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