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教师三年挖煤助贫困生 自己天天吃咸菜[组图]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wgg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wgg

新手上路
注册
2005-12-13
消息
223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5-12/15/content_3925189.htm
www.XINHUANET.com  2005年12月15日 14:35:52  来源:综合

xin_19212021718524371145762.jpg

出井后,刘老师美美地抽上一口烟(12月10日摄)。 最近三年,每逢假期,重庆市开县郭家镇北斗村小学老师刘念友都会到镇上煤矿下井挖煤。直到今年,人们才偶然知道,他挖煤挣的钱除了供儿女上大学外,还给自己班上的贫困生交学费、买学习用品、买新衣服,但他自己却天天吃白开水泡饭和咸菜。刘念友从教28年来,坚持资助自己班上的贫困学生,班上从来都没有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学生。新华社发


新华网重庆频道讯 据重庆晚报报道,最近三年,每逢假期,开县郭家镇北斗村小老师刘念友都会到镇上煤矿下井挖煤。直到今年7月,北斗村中心校校长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才知道,他挖煤挣的钱除了供儿女上大学外,就给自己班上的贫困生交学费、买学习用品、买新衣服,但他自己却天天吃白开水泡饭和咸菜。

而在这之前,从1977年开始,刘念友从教28年,每年都在资助自己班上的贫困学生,班上从来都没有因为钱而辍学的学生。

到底资助了多少贫困生,刘念友自己也数不清,反正能叫出名字的就有40多个:李小艳、谢光祥、李林学、谢步祥、刘池军……这些孩子都在刘念友资助下,没花一分钱学费,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学业。

误解1 工友:以为他供儿女读大学 误解2 学生:刘老师领工资他有钱

下井一次要呆9小时

12月10日,星期六,清晨7时,开县郭家镇麒龙煤矿主井。

天还没亮,48岁的刘念友便和工友一道背着电瓶、顶着矿灯,行进在狭长的主井甬道中。头顶不断淌下的水滴很快将衣服淋湿,空气也越来越差,鼓风机巨大的轰鸣声在井下回响。

20多分钟后,记者随着他们来到距洞口1500米处的东大巷掘井口。掘井口空间矮,要猫着身子才能活动,地上堆满先前凿下的原煤,被水泡得黝亮,潮湿闷热的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原煤气味和汗味。

在昏暗的矿灯照射下,刘念友麻利地躺在地上,娴熟地用凿子凿着头顶上方的煤层。煤块松动,煤碴掉在净是汗水的脸上,他用手抹了一把,再凿。20分钟左右,他就地休息两分钟,继续。

8时不到,记者已感头昏脑胀,仿佛有窒息的感觉,赶紧退出。而刘念友直到下午4时才和工友一道出井。此时,他从头至脚已变成一块“煤炭”,连鼻孔里都塞满煤灰,惟有眼仁和牙齿显出白色。

山里风大,刘念友湿漉漉的身子不停地打冷颤,赶紧洗个热水澡后,才在矿上的食堂开始他的午饭:两碗干饭和一份炒洋芋。

xin_39212021514345152307155.jpg

挖煤无怨无悔

  寝室一张凉席38个洞

9日中午,记者来到北斗村小刘念友的办公室。这其实是间闲置的教室,部分学生眼中挺有钱的刘老师的办公室、寝室、厨房都在这间屋里,穿着一件劳保棉衣的刘念友正在用一个小小的电饭锅烧开水,他的容貌明显比实际年龄偏大。

寝室简陋得像民工房,一块木板就是床,谷草和棕垫上甩着张千疮百孔的凉席,仔细一数,竟有38个洞,其中两个有巴掌大。见记者拍照,刘念友赶紧红着脸用手将破洞捂住:“见笑了!老婆住在中心校,我一个人用不着讲究。”

厨房只有一袋米,一把面,一包盐,一桶散装白酒,连油都没有。

记者还在刘念友的电话本上发现这样一页――“吴成艮2600元、周贤坤4600元……”一共9个人,总计15000元。“这是我的欠账本,最久的已5年多了,我会还的。”

在常人眼中,刘念友资助的钱并不多,每次只有10元、20元,但对刘念友来说,10元就够他花上两周,20元就足够他家里吃一个月的肉。

刘念友的家在北斗中心校,这其实只是个8平米方的楼梯间,除了两张床没有任何家具。一个纸箱子就是衣柜。一张课桌上摆了一小碗肥肉,李云菊说这碗肉要管半个月。

“我们有七八年没买过新衣服了,上学期有人说他的衣着有损老师形象,他才狠心花25元买了双皮鞋。”面对丈夫,李云菊眼中没有埋怨,只有欣赏。


xin_19212021718525932139363.jpg

重庆市开县郭家镇北斗村小学老师刘念友在给孩子们上课(12月10日摄)。 最近三年,每逢假期,重庆市开县郭家镇北斗村小学老师刘念友都会到镇上煤矿下井挖煤。直到今年,人们才偶然知道,他挖煤挣的钱除了供儿女上大学外,还给自己班上的贫困生交学费、买学习用品、买新衣服,但他自己却天天吃白开水泡饭和咸菜。刘念友从教28年来,坚持资助自己班上的贫困学生,班上从来都没有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学生。 新华社发

他挖煤瞒了我们3年

“他质朴得就像一块煤炭。”北斗中心校校长陈银山告诉记者,1977年刘念友工作以来,多次放弃到中心校的机会而辗转无数村小。哪里没人去,他就申请到哪里,越走越偏远。

陈校长称,中心校的老师都知道,从1977年开始,刘念友从教28年,每年都在资助自己班上的贫困学生,不管走到哪里,班上从来都没有因为钱而辍学的学生。但谁也不知道他其实穷得要去下井挖煤的地步,而且一挖就是3年。

“我们是在今年7月才知道的。”陈校长回忆,当时学校有急事让刘念友到中心校去一趟,可电话打了3个多小时,他才匆匆赶来,一脸疲惫。问他干什么去了,他支支吾吾说在走亲戚。

“我猛然发现他耳朵背后是黑黢黢的,再三追问下,他才不好意思地说自己在挖煤。我一下愣在那里许久说不出一句话。”

不能看着自己的学生辍学

北斗村是开县郭家镇北斗地区最偏远、最贫穷的山区,北斗村小距北斗中心校步行需两个多小时。在当地老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背了时都莫到北斗去。”去年,刘念友却主动申请到这个“鸟都不屙屎的地方”。整个学校就他一名教职工,要教一个三年级的所有学科,17名山里娃。

开学第一天,刘念友的心就被这群孩子深深震撼。“本以为开学这天,娃儿再穷也要穿得光光鲜鲜的,可他们一个个都像叫花儿。几乎所有孩子都穿着极不合身的衣服,有的衣服是用其他布料接成几截,有的能明显看出是大人的。大多数没有文具盒、文具,有的只带20块钱来交学费。”

刘念友当即从口袋里摸出仅有的200多元,帮几个学生交清学费。当天放学后,他又匆匆赶回家,从家里仅存的300多元中拿出150元为几个贫困生买文具、买衣服。“总不能眼看自己的学生因为没钱而辍学吧!”

这些钱,都是他在今年暑假下井挖煤挣的血汗钱。

“不瞒你说,我还搞过摩的。”刘念友说,1998年起,一对儿女跨入高中,花费大,再加上那年他同时承担了7名学生的学费,经济压力太大。为增收,他借钱买了辆摩托,课余时间搞起了摩的营运。

2002年6月,一次小小的事故让刘念友赔了300多元,他放弃了摩的营运。

“当时,两个孩子刚考上大学,教室里还有眼巴巴瞅着我的一双双渴求的眼睛,不找外快不得行。”刘念友便改行下井当矿工。从此,每个寒暑假,他都会悄悄来到附近麒龙煤矿下井挖煤。

采访中,刘念友多次说对不起妻儿。但他想得更多:“我孩子就快工作了,但还有很多孩子读不起书。这煤,我还得继续挖下去。”

误解1

工友:以为他供儿女读大学

“已经3年了,每逢假期他都会来,每月可挣千多元。”麒龙煤矿矿长黄烈兴和工友们都认为,刘老师下井挖煤是因为家里有对儿女读大学,花销大。没有想到他还资助了这么多山里孩子。

刘妻李云菊告诉记者:“他挖煤不仅仅是为了我和两个娃儿。跟他结婚20多年,再困难,他每月总要从工资中抠点出来资助给他班上的贫困生,买文具,买衣服,或存下作为他们下期学费。”

刘妻称,1978年在白羊坪村小,刘念友从前任老师手中接过8名极其贫困的学生,他们交不起每期5元的学费。刘念友当时的工资每月只有6.5元,但他竟将这8名学生每期的学费全部承包。有的娃娃离家较远,中午回不了家,他就让新婚妻子在家里给他们煮饭,不收1分钱。

善良的妻子给予他最大的支持:“其实都是些粗茶淡饭,洋芋白菜而已。”


误解2

学生:刘老师领工资他有钱

刘念友现在班上的17名学生中,有13名学生曾受过他资助。当记者问他们知不知道刘老师资助的钱从何而来时,几名贫困生却异口同声说:“他有钱,有工资得嘛!”

北斗村黄海艳的生母去世,继母残疾,父亲靠打点零工维持家用,实在拿不出每期140元的学费,多次提出让黄海艳辍学。“刘老师到我家里来过几次,说愿意帮我交学费,买文具,我爸爸才让我读书。他是天底下最好的老师。”

“其实刘老师比我们都吃得差。”住在学校附近的田雨雪同学说,他有好几次都看见刘老师一个人躲在寝室里吃白开水泡饭,最多下点咸菜。“还有几次,放学了,我看到他一个人坐在操场乒乓台上抽烟,一直坐到天黑,我想他肯定是一个人不好耍。”

田雨雪的父亲田俊说,之前没有老师愿意到北斗村小来,“没老师,这些娃儿就只得到邻近学校读书,可这儿最近的学校都要爬两座山,过一条河,家长不放心,多亏了刘老师。”而最让他感动的是,刘老师常常家访,“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快,刘老师还把他们带得像城里娃儿了。”(记者 周立 陈寒星/文 周舸/图)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5-12/15/content_3925189.htm
 
刘老师的助人行为是可敬的。但是,就在我们身边,也有象刘老师一样可敬的人---她就是“魔鬼筋肉人”。

最初由 魔鬼筋肉人 发布
以“我们有限的资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生活的问题.”这句话来作幌子,然后无动于衷,实在是可耻下流,我每年捐5000加币,成效已经是很大了,every penny makes difference!我也是靠每年7万的工资过日子的,我可以不给我的车加好油,每个月少去几次餐馆,就可以把这份钱省出来。负之于行动的人对他们都尊敬相待,光说不练的人又有什么权力去"同情"他们?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我们不是在回避现实,我们是在改变现实!因为事实不容像楼猪这样没有素质的随便拿来践踏!再说一次!如果你不想改变现实,给他们起码的尊敬,因为他们不欠你任何事!!!!
http://www.comefromchina.com/newbbs/showthread.php?s=&threadid=434344&perpage=15&pagenumber=4
 
可敬可叹!

希望苍天有眼,好人长命,不要让刘老师成为童林。
 
《了凡四训》中有一则故事,有一个很穷困的村姑,她将自己仅有的两文钱送到寺里供养三宝,方丈和尚出来亲自为她作回向。世事多变,这位女子后来进宫做了皇后,就带著许多宫女再回到这个寺院, 这一次她布施了千金. 然而, 令她不解的是, 方丈和尚没有亲自主持,只让徒弟为她诵经回向。她觉得很奇怪,问老和尚:‘从前我很穷苦,布施两文钱,你亲自为我回向;今天我带这么多钱来供养,你怎么只让你的徒弟来为我回向?’老和尚说:‘那时的两文钱是你全部的财产,你是真诚心,我一定要替你回向;今天你做了皇后,拥有亿万财富,你拿的这点钱是九牛一毛,我的徒弟给你回向足够了。’

穷苦的人能够尽自己的力量来帮助别人,他的愿心是满的. 这个愿力很大,将来的福报也不可思议.
 
给这位老师鞠三个躬!!!!!!!!!!!!!!!!!!!!!!!!!!!!!!!
 
这世上还是有好人的啊,那么多年坚持下来实在太不容易了.
 
处长车补凭什么是农村教师工资的六倍

2005年12月20日 15:11 来源:珠江晚报


教育部拟将全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全额列入预算。这个数字有多大?按教育部
人事司副司长吕玉刚表示,中国农村小学教师有380万人,如果保证其每月500元
的收入,需要人民币232亿元;农村中学教师223万人,如果保证其每月800元收入
,总费用是214亿元。两项加起来是446亿元,占2002年全国财政总收入的2.3%。
(见昨日《第一财经日报》)

先来看看正在全国各地风风火火试行的公务员“车补”吧。据今年10月19日《经


参考报》报道,海南省澄迈县的标准是:正县级(正处)领导干部每月补助3200元
,正局级(正科)实职官员每月补助2200元,科员和办事员每月补助250元……

教育部许诺的农村小学教师的月工资500元,只是澄迈处级干部每月“车补”的1/
6,也就是说,澄迈县一位处长一个月的“车补”就是农村小学教师半年的工资了
。要知道这还只是“车补”,实际收入差多少倍,就不得而知了。这种收入,这
样的差距,能说政府为农村教师尽责了吗?能要求广大农村教师心平气和地接受
这个现实而安心工作吗?将心比心吧。

要保障600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基本收入,每年财政要支付446亿。而公车消费每
年花费3000多亿元人民币,(有关资料显示,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全国约有350万
辆公车)大大超过国防开支。即使全部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也约等15年前公
车消费的1/6!

又是一个1/6!这个1/6充分说明,只要我们的官员们稍微节约一下,少买几部
公车,就完全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改善农村教育严重落后的
局面,让更多穷人的孩子读得起,可以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从而改变整个中国的
面貌。

还有,每年过千亿的公款吃喝、每年四千亿的城建投入、过千亿元投入的奥运会
、几十亿的国家歌剧院、50多亿的央视新大楼……



作者:练洪洋
 
“以前在国内一直开父亲的丰田陆地巡洋舰”。。。

200512199710778.jpg
 
・品牌:丰田
 ・型号:丰田陆地巡洋舰4700(2003款)
 ・价格:71.25万


车型简介

Land Cruiser 是一辆4门8座的豪华多用途运动型汽车,只有一个型号,4X4。该系列的竞争对手包括宝马的 X5, 凌志的 LX 470以及奔驰的 M-Class。Land Cruiser 装备了一台V8 4.7升的引擎,输出马力达230匹,百公里油耗城市是21.7升,高速公路是17.6升,标准变速箱是4速自动的(含OD)。


http://auto.tom.com/model/740.html
 
穷人(刘老师)为什么穷?--是因为他“仇富”!
 
按现在的话: 刘老师没本事,是个loser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