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处决刘青山张子善的前夜 [贪官相关文章,不喜勿进]

promise

Banned
注册
2006-01-07
消息
361
荣誉分数
1
声望点数
0
2006年02月17日 10:41

字体:大 中 小

历史牢牢记住了这一天:1952 年2月9日,地点是河北省公安厅临时看守处。刘青
山、张子善分别被关押在两个小房间内。

一个人走进来了,走进关押张子善的小平房。

来人的身份是省委某负责人,代表河北省委,代表临时法庭,代表正义之剑,代
表广大党员和亿万人民群众。然而你可知道,张子善在两个多月以前,和来人还
是实实在在的“同志”关系,都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都在同一张会议桌上对某
些重大间题付诸表决呢。

小平房是暖和的,火护烧得很旺。但是张子善的身子仍止不住发抖,穿得再多也
没用。他刚刚坐下,又马上站起,泛青的下巴轻轻颤动着,牙齿“咯咯咯”磕得
很响。

他已经预感到,决定命运的时刻就在眼前,而且是凶多吉少。太年轻了,37 岁,
这是人生的正晌午时分呀!

他的神志是清楚的,小桌上面,还有他没写完的补充交待材料呢。他从被羁押之
后就不停地写呀写呀,写他那不堪回首的往事,以此保持心态的平衡。应该说,
张子善对于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还是有正视勇气的。

主审人肩负的担子是沉重的,不管怎么说,面前的这个人是自己的老熟人。“省
委、省委… … ”主审人坐在桌子的另一面说话忽然有点结巴巴。张子善的脸色
开始变化,热血似乎全涌了上来。但他还能控制住,咬住嘴唇说:“说吧,我…
…听着呢。”

“省委决定,华北局批准,开除你的党籍。”张子善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他对这
个决定早在意料之中了。如果说像他这样的人还能够留在党内,那共产党还叫作
共产党吗?

况且,既然是省委的决定,且经过华北局批准了,自己还能再说什么呢?

“我无意见。”张子善很快回答。

“还有,还有……… ”主审人的发音又开始堵塞。

“还有什么?”张子善两手紧抓住桌沿.“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主审人拼尽
全力,几乎喊叫起来。

“…… … ”张子善张大嘴巴,喘着粗气,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这是一种令人窒息般的沉寂,多少东西包含在这可怕的沉寂里,已经无法了解张
子善当时的真实思想了,但据可靠的史料记载,这个历史人物在神志正常之后,
对主审人断断续续留下了最后的遗言:

我对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无意见。这对党有好处,只有这祥做,才能教育全党。因
为我罪恶深重。

我无什么挂念.我xx 在村里任支部副书记,和区委宜传委员关系不好,这点请党
注意。

我毫无意见,请转告省委、华北局、中央,这样处理我很感激。第一不骂党,第
二不喊“共产党万岁”。

和省委说一下,处决我自己,留下青山。

和学生出身的张子善不同,长工出身、文化程度不高的刘青山,当年表示伏法是
另一种方式。当主审人向他宣布开除党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决定时,他除表
示伏法外,只提出一条:“我还有一句话,我的孩子上学问题。”

他得到的答复是什么?是这个曾经在敌人面前无愧英雄称号的大贪污犯所出乎意
料的:“你不用管,孩子是国家的。你想的还不如组织想的周到。你放心,你犯
了法,孩子未犯法。”

泪水,泪水,刘青山剩下的只有泪水.很难分解这泪水中所包含的复杂成分。但
从他在这以前回答法官的讯间中,可窥一斑:

……自己错了.省委快把材料整理整理处理算了… … 在反贪污浪费的今天,拿
我当典型,处理我算了,以教育全党。南方北方干部认识我的不少,把干部教育
一番,在历史上说也有用。

刘青山长得和张子善有些不同,高大粗实,更多一点当时通称的工农干部的味道
。这弃50 年代,是非常吃香的.刘青山自恃对革命确有功劳,故说话办事大大咧
咧,骂人训人时常有之。但他又是豪爽的, 很少拐弯抹角,要拿就拿,要吃就吃
。“老子拼死拼活打江山,享受点着什么”,这话他不仅表现在行动上,而且挂
在嘴边。最后一旦知错,认帐也就不再含糊。

“我没有求饶的必要! 死还要什么价值呢?"

“告诉我弟弟x xx ,把尸首起走。津市局(指刘青山本人在天津的住处? 笔者
注)有大小皮包,亦是党的财产,交给党。”这是刘青山在听完死刑判决词、失
声痛哭之后留下的遗言… …

罪大该死,死而无怨,这就是两个特大贪污犯临刑前的心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关
押和教育,他们对被判处极刑已有了心理准备。且不说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党
中央处理“刘、张案件”怎样由衷拥护,从罪犯本身亦能感觉到这一断然措施的
绝对必要性。

1952 年2 月10 日下午1 时许,在河北省保定市东关大校场上,“砰砰”响起两
声石破天惊的枪声。两口事先准备好的紫红色棺木做了刘、张二犯的最后归宿,
而处理该案所形成的强烈的冲击波却不可能随同入土。

文章来源: 搜狐历史考古
 
目击处决王守信 贪官高喊无罪"为真理而死"(图) 几曾回首


1980年2月8日,轰动海内外的“建国以来最大的贪污犯”――原黑龙江省燃料公司党支部书记王守信在哈尔滨伏法。

1980年2月8日,轰动海内外的“建国以来最大的贪污犯”王守信一案,经过一段时间的立案调查审讯,进入最后判决阶段。

当时,我在《黑龙江日报》任摄影记者,参加采访了审判和处决王守信的全过程,并以手中的照相机记录下这些历史性的镜头。

1980年2月8日,宣判大会在松花江边的哈尔滨工人体育馆举行,近五千人的座席早已坐满了各界群众代表。这些人中间有部分人曾在前一阶段的法庭审判中见过王守信其人,更多的人前来参加公判大会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识一下这位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随着审判长的高声宣布:把大贪污犯王守信带上来!体育馆侧廊里响起了铁链撞击地面的叮当声,接着两名女法警押着脚带重镣、五花大绑的王守信走进场内。按照预定绕场一周的路线,缓缓向审判台前走来。王守信面对这座大型体育馆里黑压压的数千人,一边用力扭动着被捆绑在身后的双臂,一边向上蹦跳着高呼:“我是无罪的!你们才有罪!”“我要为真理而斗争!”她脚上的铁镣在蹦跳时不断撞击着木质地板,发出很大的声响。她的这一举动,是人们事先没有料到的,一些法警迅速围拢上去,制止她叫喊,并临时改变了绕场一周的路线,急速将她押到审判台前。



lm2006021646_9279.jpg

法警命令王守信面朝土堆跪下

宣判开始,审判长宣读判决书时,王守信被两名女法警押着站在那里静听。当审判长宣判到“判处大贪污犯王守信死刑,立即执行”时,她立刻又蹦跳着高喊:“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我是为真理而死!”“你们都是修正主义分子,我死也不服你们!……”这时,会场上出现了一片嘈杂的议论声。三名法警疾步上前制止她。两人在她身后重新把绑绳勒紧,一人在前面用手掐住她的喉咙,不让她喊出声音来。

由于我离她很近,所以还能听到她喉咙里断断续续发出一些微弱的听不清楚的呼喊声。

宣判之后,立即把王守信押上了刑车,在摩托车队的警戒押送下沿街示众。记者们的采访车紧随其后,在车上我们议论着王守信刚才呼喊的那些口号,都认为“十分可笑”。这一天特别冷,由市区到刑场的路又相当远,作为刑车的敞蓬大卡车在寒风中疾驶,我们看到刑车上的法警们把本来围在王守信脖子上的方格头巾给她戴到头上,以抵御刺骨的寒风。

车到刑场,打开后箱板,地上放一个方凳,王守信在法警的搀扶下自己踏着方凳下了车。然后在法警押解下拖着沉重的脚镣大步流星地走向处决地点。法警长命令她面朝一个土坡跪下,最初她还想挣扎不肯跪下,几名法警用力把她往地上一按,她就势跪到地上,没有再挣扎反抗。一名法警上前将戴在她头上的围巾解开,散披在她的肩上。此刻刑场上一片寂静,除少数摄影记者外,其他人一律退到警戒线以外。

紧接着,法警长发出指令,一个行刑法警从汽车里走下来,持枪走到指定位置。法警长向他发放一颗子弹装入枪膛;法警长举起了发令旗,行刑法警迅速举枪,向着跪在十五米开外的王守信瞄准;这时我按动了快门,拍摄下准备射击的瞬间。当我卷过胶片正想再拍一张时,法警长用力向下挥动发令旗,枪声响了。伴着枪声的震颤,我也按下了快门,拍摄了这个空前绝后的瞬间:王守信的头部被子弹穿透,脑浆迸裂的热气与寒冷空气接触,立即形成一股白色的汽雾,身体倾斜着正朝前方倒下去。

在场的几位摄影记者抢步上前拍摄处决后的场面。当记者们拍完之后,法警长拔出手枪,观察是否需要再补一枪,由于行刑法警的子弹命中要害,王守信已经毙命,不需要再补枪了。法警们走上来,从尸体上取下手铐和脚镣,法医手持检验工具先对犯人脑后中弹部位进行检查,接着又把尸体掀翻过来仰面朝天,对脑门上的出弹孔进行检验,并在入弹孔和出弹孔旁边分别放上比例尺标记,由法警摄影员拍摄照片备案。至此,处决王守信的过程全部结束。

最后,早已等候多时的火葬场的几个身穿白大褂、口戴大口罩、手戴白手套的女青年,以熟练的动作把王守信的尸体装进长长的白色塑料袋里,扎上口,扔上汽车。

汽车冒着白色的尾气,扬长而去……

(李振盛文)
 
(纯属学术探讨,但也挡不住有人自己来对号入座。)
_
不买最好的,专买最贵的。(牛克思主义中的剩余价值和剥削解释)
  
   马克思主义中关于剩余价值和剥削的解释被很多人所熟知,也被很多左翼政党作为理论基础。牛克思主义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必然无可逃避地解释剥削的问题,剩余价值的问题。根据当今社会的情况预测未来社会体制的走向,唯有如此才能担当起结果马克思主义未竟社会体制创新任务,把人类社会推向更高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解释说,剩余价值是在刨除了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资料成本以后剩余的价值。并且进一步说,剥削发生于资本家全部占有剩余价值,并且尽量压低工人的工资,降低劳动力力成本。这在西方国家18,19世纪是很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在制衡失效的社会体制和情况下,这是必然发生的现象,不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社会。在这种情况下,阶级斗争将趋于激化。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基于这种现象地解释。然后马克思试图以全部采用公有制来克制剥削。这是一种极端性的方法,在其他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失败。
  
   在生产关系,制衡相对健全的的法制社会下,剩余价值的剥削和劳动力成本的压缩会被尽量减少,剥削是可以被克制的。举例来说,失业者有失业保险,老人有养老基金,残疾人有保障基金等,最低工资,工伤保护条例,退休基金。这些生产关系机制的资金都来自于剩余价值。生产关系可以反过来作用于生产力,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的解释,而马克思忽略了这一点能发挥的作用。这就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不看好的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在制衡健全的体制和生产关系下,会产生另外一种剥削,那就是有劳动能力的人,但不去劳动,而以群体政治效应,无偿享受制衡产生的社会福利,剥削剩余价值。这在完全的公有制和部分的公有制机构内,甚至表现为消极怠工,以消极方式试图扩大自己对别人的剥削。道德高尚的无产阶级理论就失败于这里。这是暗藏于当前生产关系的另外一种剥削。是当前生产关系不健全的一个表现。
  
   为此,当前中国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制衡的时候不牺牲效率。而当前西方国家要解决的是如何消灭制衡机制伴生的剥削,也就是如何提高效率。在完美的平衡点,达成同时解决中国等发展国家的问题,也解决西方国家的问题,克服国家内部的阶级剥削也克服掉了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剥削,那就是属于未来的社会体制,更先进的民主体制,在当前生产力下的制衡和效率的综合最大。这不是简单地用大政府小政府高税收和低税收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简单地用全部公有制或者依靠道德高尚的无产阶级就能解决的问题。
  
   世界上的国家机构都是由私有制变成公有制的,既帝王和贵族私有变成了人民大众公有。任何不直接创造产值的国家机构均被认为是依靠社会生产的剩余价值来维持运转。其中的工作人员也存在劳动生产率问题,存在劳动力成本。大大低于社会平均生产率的部分,即可被认为是对社会生产的剩余价值进行了恶劣占用和对社会上的劳动者进行了剥削。相对于富有者的挥霍所表现出的剥削是个人原因造成的,这里却是由于体制不健全造成的,不是个人原因。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都没有解决好这个体制问题。
  
   拥有劳动能力,却躲避劳动恶意占用税收享受福利的情况,政府机构人员用腐败来更多占用剩余价值的情况,则既是体制原因也是个人原因。
  
   腐败问题和消极怠工一样,被归入在生产关系内试图更多占有剩余价值来进行剥削。不论是西方体制还是中国体制,都面临这个问题。西方体制内还多一个有劳动能力但是拒绝劳动,而宁愿享受福利的剥削群体。中国体制内存在的资本直接剥削,因为制衡机制不健全,是比较严重的。中西,有区别点,也有共同点。
  
   在充分的制衡体制下,在大多数情况下,某种工作的劳动力成本约=每个人的税后收入,维持劳动力再生产包括住宿,食物,教育,体育,休闲,艺术享受等。税收可以被认为全部由剩余价值产生,由雇主从剩余价值中预付。国家总体剩余价值约=国家全部税收+扩大再生产资金+极端富有的人不健康挥霍的资金和消费。
  
  剥削的四个表现如下:
  1,在税收供养下的政府和公有制部门出现的腐败。
  2,具有劳动能力没到退休年龄而不劳动,宁愿享受福利占用税收。
  3,公有制部门形成的消极和效率低下。
  4,极端富有者的挥霍消费资金来源。
  
  
   即牛克思主义中,不单纯以资本来定性剥削,而以对剩余价值的占用情况来定性剥削。
   对于极端富有者,投入资本市场,股票基金,银行存款和生产资料的资金,不算对剩余价值的不合理占用。另外在一定程度上富有者也有劳动力再生产成本,例如投入教育,抚育子女,住宿,食物,艺术欣赏,体育休闲等。虽然其中的程度不好判断,但其中必然有挥霍现象存在。挥霍的程度,和人的修养程度,教育水平,世界观,都是有关系的。最终的恶劣挥霍才构成对剩余价值的实际恶劣占用,构成剥削。简单来说剥削是什么。剥削的一种表现就是不买最好的,专买最贵的。
 
觉得对那些贪官污吏就应该公审,游街,然后枪决示众.这样才能有威慑力!否则那些人都不知道害怕了.
 
最初由 千人共舞 发布
觉得对那些贪官污吏就应该公审,游街,然后枪决示众.这样才能有威慑力!否则那些人都不知道害怕了.

你咋不知道啥叫“宽容”呢?--谁没有“年少轻狂”?
 
最初由 promise 发布


你咋不知道啥叫“宽容”呢?--谁没有“年少轻狂”?

are they 年少轻狂?
 
All of them could save their lives if they were tried today.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