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邓小平的人口政策不仅从当年的理论来说就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毛病,而胡耀邦又来这一套对汉族加以歧视的法律。
汉族相对来说不自己觉得自己是个民族,很少有“族”这个想法,对人对事都是如此,当自己是中国人。很多少数民族的族群认同感太强,在胡耀邦政策的鼓励下更是如此。 因为一系列少数民族的照顾政策,哪个家庭不希望自己孩子能靠少数民族政策的那加分进好大学呢?所以汉-少数民族结婚的孩子肯定全算少数民族。一旦人口变化太大,大乱必起。欧洲这些年的所有民族纠纷都是欧洲原住民成长率只在1%左右,远低于西亚和北非来的移民。去年法国的严重骚乱就是如此。
邓小平定的所有的国策都可以归为两个字---"短视" .
只要公民守法,就不要有兄弟姐妹了。 这种极端的计划生育政策让兄弟,姐妹在汉族都绝了种
更可笑的是还要说这是长期国策。上面两个,下面一个,这么个倒三角这样继续下去汉族的人口是0。
说那不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其实那就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而马尔萨斯那套歪理本来就是看起来似乎有理,实际上根本就被人类历史证明没有什么道理。欧洲的人口出生率低迷也伴随着经济增长(包括人均)的缓慢,因为人口的另一面,人多,想点子的多,技术进步也快,这一面失去了。用毛的话来说就是人多力量大。
===============================================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
本完成。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
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
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
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人,占总人口的9.44%。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355万人,增长了2.0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
七、受教育程度
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人口为15083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6735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40706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2193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74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746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4485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八、家庭户人口
全国共有家庭户3951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369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3人;集体户人口为6934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31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7人,农村为3.27人。
注:
1、本公报为根据调查结果的初步推算数。
2、调查登记标准时间为2005年11月1日零时,调查登记对象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的常住人口。
3、全国总人口数未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省人口数。
4、经事后质量抽查,总人口的净漏登率为1.72%。全国人口中已包括据此计算的漏登人口数。
邓小平的人口政策不仅从当年的理论来说就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毛病,而胡耀邦又来这一套对汉族加以歧视的法律。
汉族相对来说不自己觉得自己是个民族,很少有“族”这个想法,对人对事都是如此,当自己是中国人。很多少数民族的族群认同感太强,在胡耀邦政策的鼓励下更是如此。 因为一系列少数民族的照顾政策,哪个家庭不希望自己孩子能靠少数民族政策的那加分进好大学呢?所以汉-少数民族结婚的孩子肯定全算少数民族。一旦人口变化太大,大乱必起。欧洲这些年的所有民族纠纷都是欧洲原住民成长率只在1%左右,远低于西亚和北非来的移民。去年法国的严重骚乱就是如此。
邓小平定的所有的国策都可以归为两个字---"短视" .
只要公民守法,就不要有兄弟姐妹了。 这种极端的计划生育政策让兄弟,姐妹在汉族都绝了种
更可笑的是还要说这是长期国策。上面两个,下面一个,这么个倒三角这样继续下去汉族的人口是0。
说那不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其实那就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而马尔萨斯那套歪理本来就是看起来似乎有理,实际上根本就被人类历史证明没有什么道理。欧洲的人口出生率低迷也伴随着经济增长(包括人均)的缓慢,因为人口的另一面,人多,想点子的多,技术进步也快,这一面失去了。用毛的话来说就是人多力量大。
===============================================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
本完成。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
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
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
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人,占总人口的9.44%。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355万人,增长了2.0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
七、受教育程度
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人口为15083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6735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40706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2193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74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746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4485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八、家庭户人口
全国共有家庭户3951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369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3人;集体户人口为6934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31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7人,农村为3.27人。
注:
1、本公报为根据调查结果的初步推算数。
2、调查登记标准时间为2005年11月1日零时,调查登记对象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的常住人口。
3、全国总人口数未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省人口数。
4、经事后质量抽查,总人口的净漏登率为1.72%。全国人口中已包括据此计算的漏登人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