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中国人挣100元要存下46元 究竟为何爱存钱

dragon's heir

新手上路
VIP
注册
2005-02-08
消息
967
荣誉分数
28
声望点数
0
最近有两组数据耐人寻味,一是去年中国的储蓄率为46%,挣100元存下46元;另一个是美国人的储蓄率为-0.5%,也就是每挣100元要花掉100.5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中国人很负责任而美国人不顾明天死活只顾今天享受?



这里,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金融发达或不发达对家庭消费决策的影响,另一个原因是整个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高低。但,金融发展的意义远不止此。在相当程度上,由于中国金融的不发达,人们在消费决策时是根据已实现到手的收入决定消费多少,由“过去的收入”决定今天该花多少。而美国人是根据未来的收入决定今天该花多少钱。也就是说,对于中国人来说,个人的消费预算取决于当年以及过去已到手储蓄的收入,等收入到手才花,甚至到手了有46%还留到今后花。相比之下,美国人的消费预算由当年和未来收入的总折现值来决定,未来各种收入的折现值实际上是个人财富在今天的总值,这样一来,即使今年的可支配收入低,但只要未来的收入期望增加得足够多,财富的增长照样可以让你不仅把今年的收入都花费掉,而且还敢借钱花,提前消费。

以2005年为例,中国新增储蓄1.8万亿元,存款总余额为14万亿元(大约1.75万亿美元),存钱很多。而同年美国人没存钱,总体上还借钱。可是,美国私人资产的年终总价值为51万亿美元,净增5万亿美元(是中国存款总余额的2.8倍),人均财富存量净增约2万美元,这些私人资产包括私人房地产、生产性资产、证券和基金,还不包括个人的人力资本的增值部分。美国人没存下一分钱新收入,可他们的财富存量却照样上涨5万亿美元。换句话说,如果个人消费预算的基础不仅包括当年的收入,而且包括个人资产的增值部分,那么美国人去年可以消费的人均金额约为5万美元,因此,虽然他们把当年3万美元的收入全部花完,但实际上还存了2万美元,占可花费金额的40%。所以,他们还是在存钱,只不过存的不是当年的收入,而是资产增值部分。

当然,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注意到美国人花钱时会把收入和财富增值放到一起来算,而中国人可能只考虑实际收入的多少,不能提前花未来的收入。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土地价值、房产以及其他资产价值不是也升值了吗?为什么中国人不能更有信心地消费呢?答案在于三方面:所有制、市场化程度和金融发展程度。

财产国有还是私有,决定人们的财富感

对于多数美国家庭来说,他们最重要的流动性财富或说资产是其私人拥有的土地和房产,财产的私有使每个人很具体地感觉到这是自己的财富,有非常具体的财富感。相比之下,在中国,土地是国有或者集体所有,没有任何中国人会因为某块土地的升值而感到自己“更富了”,原因是那些土地实际上不属于任何人,所以在人们考虑到底可以多花还是少花钱时,不会受到土地升值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今天中国城市的房产终于是私有了,中国人的财富感得到了一种本质上的变革,房价的涨跌和租金的升降终于进入越来越多家庭的消费预算中。按照同样的道理,美国的企业都是私有的,这些企业价值的涨跌当然直接反映到众多家庭的消费预算上。中国却不然,许多企业还是国有,中石油、中国电信、国家电力公司等等企业的价值是上涨还是下跌,利润是100亿元还是1000亿元,对中国家庭的财富感没有影响。

因此,国有制占一国经济的程度越高,老百姓就越是只能根据实际收入决定消费的高低。反之,在像美国那样的国家里,人们的消费水平就越可以跟土地等资产价值的涨跌挂钩。

发展金融业减少储蓄压力

当然,即使实现土地等资产的私有,并且也放开实物资产交易,可能还是无法完全把中国老百姓的财富变成他们消费预算的一部分。毕竟,除了土地、房产这些实物资产外,其他诸如人力资本这样的资产或说财富是无形的,不便于直接交易。比如,张三刚读完博士并找到了工作,那么他的主要财富可能不是土地或房产,而是他未来年复一年的工作收入流,这些收入流今天的总折现值即为他的人力资本价值。

1998年之后,中国先在50个大中城市推出住房按揭贷款,近两年又推出汽车贷款,这些当然缓和了城市家庭的部分储蓄压力,让他们的消费预算大大拓宽,能够将一部分人力资本提前变现,并能很快买到房子、汽车,也能有更多的现金让小孩上更好的学校等等。但到目前,这些金融品种对广大小城、乡镇和农村是不开放的,他们没办法提前享受到人力资本的好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北京等大城市的储蓄率远低于全国46%的平均水平。

美国的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市场非常发达,不管在城市还是乡村,美国人都可用土地、房产、汽车作质押将未来的收入流变现。任何个人和企业的稳定收入流也可用来作质押贷款。美国有一亿多人拥有信用卡,而且不用先交钱就能使用。此外,企业股票上市也很容易,没有行政审批限制,美国工业产值80%以上是由上市公司生产的。所有这些发达的金融证券市场使美国的各种资产具有充分的流通性,使几乎所有的资产都能很快地变现。在这种社会里,人们在决定要花多少钱的时候,没有理由只根据当年的收入多少来计划,他们当然应该把其资产的升值部分考虑进去。

资产运营市场化与证券化促进消费

我们中国人只花今天和过去的钱,而且还花得不情愿,花得心惊胆颤,总想到省钱。美国人正好相反,他们不仅把今天挣的花掉,还把未来的收入借过来花。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在中国医疗保险、退休养老、失业保险、社会保障、消费者金融品种等等都还很欠缺,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敢不多存钱。在美国则是另一幅图景,其金融、保险都很发达。

另一方面,中国的生产性资产仍然以公有制为主,土地是国有的,甚至连人力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单位所有。在众多管制下,许多资产不能在市场上自由交易,生产资料的市场化程度仍很低,这些制度安排使人们无法从资产升值中感受到好处,人们的财富感觉里不可能包含任何土地、国有企业等国有资产的成分,这些资产的升值自然不会影响老百姓的消费倾向或储蓄倾向。在美国,几乎所有资产和土地都是私有的,而且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能像商品一样自由交易。特别是通过资产票据化、证券化的交易,而不是实物交易,美国的证券与金融市场让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具有很高的流通性,这不仅使美国家庭的财富感很“活”,各种财富都不是“死”的,而且使他们感到更富,所以就更愿意提前消费。

(中国证券报 文/陈志武)
 
Chinese save money because they are not sure or
confident about the future. In the Chinese history
there were many disasters. The people need money
for unexpected events since they can not get enough
helps from the government or kings. Americans
spend(often invest) money while they do not think
they have the same problem.
 
Re: Re: [转贴] 中国人挣100元要存下46元 究竟为何爱存钱

最初由 newer 发布
Chinese save money because they are not sure or
confident about the future. In the Chinese history
there were many disasters. The people need money
for unexpected events since they can not get enough
helps from the government or kings. Americans
spend(often invest) money while they do not think
they have the same problem.

痴人啊!
 
Re: Re: Re: [转贴] 中国人挣100元要存下46元 究竟为何爱存钱

最初由 CFC10E6 发布


痴人啊!

P! 人家说的很对
 
飓风来的时候 他们倒是得到不少政府的帮助啊。
胡扯 楼上的还说对呢。

问题是中国的保险业还太不成气候,而且没有诚心度。中国人投保的意识也很薄弱。
洋人真正困难的时候,也没看到政府有什么作用,纯属胡扯。
 
整体教育程度不如美国高,也是一个因数
 
中国人还喜欢攒钱给子孙后代
 
我觉得攒钱留给后代没什么不对的

如果是我创造了自己的基业,我可不愿意一下就交给国家,哪怕去上那个遗产税,我也要留给自己的孩子
 
right. but why not spend money to make your life more enjoyable?
if you earn $100, save maybe $10
 
经济课上说 SAVE可以加速经济增长。。。。
 
最初由 justinli 发布
经济课上说 SAVE可以加速经济增长。。。。
你的经济课上到一半吧?save 不能太多,当 save 和 investment 相同的时候,才能达到最高发展速度
 
听说一些北欧国家的遗产税高达95%。

最初由 无敌小妖精 发布
我觉得攒钱留给后代没什么不对的

如果是我创造了自己的基业,我可不愿意一下就交给国家,哪怕去上那个遗产税,我也要留给自己的孩子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