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加拿大 你适合吗?

Jean-Claude

新手上路
注册
2005-04-14
消息
416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这是来自北京青年报的文章。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4880992


一位中国老人谈技术移民在加拿大工作、生活的情况


一份工作几十个人来争已是司空见惯 失业危机感更是挥之不去的心理负担―――

  安大略省专业工程师协会董事马丁日前表示,加拿大的工程师需求早已饱和,以工程师为职业的专业人士,不应再盲目移民加国,否则只会令工程师就业更加困难。马丁指出,“移民部缺乏明确指引,加上某些移民顾问不负责任的吹嘘,还有那些从未做过调查研究的媒体的宣传,让许多专业人士抛弃他们原有的良好工作,来到加拿大面对残酷的现实。”

  而现实如马丁所说:“加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就业机会增长,都是呈一种缓步上升的趋势,但工程师类移民数量却是在迅速增加,其增加幅度是经济增长度和工作机会增加量的数倍。”加拿大人口毕竟只有3000多万,工作市场只有那么大。

  2004年下半年我和老伴去加拿大亚伯达省埃德蒙顿市探望女儿。女儿、女婿携外孙三年前是以技术移民身份赴加定居的。

  埃德蒙顿市是亚伯达省的省会,俗称爱明顿。它的位置在加拿大西部,在温哥华东北约700公里的地方,它是加拿大北部的最大城市,人口七八十万。

  据说爱明顿的就业形势比多伦多、温哥华等地都要好,然而所见所闻并非如此。这里就业仍相当困难,尤其最近两三年新来的技术移民较多,工程师数量早已超出实际需要,一份工作几十个人来争已是司空见惯。即使找一份体力活,如打短工、小时工也不容易,找一份技术工作更加困难,不少技术移民不得不自降身份,隐瞒本科、研究生学历去寻求初级的技术工作。加拿大不承认国外学历,为了找一份技术工作,国内博士不得不在此降格读硕士,硕士重读硕士,甚至重读本科、大专。在同一个班里,就有来自国内的博士、硕士、本科生,同学们戏称此种现象为“大洗牌”。

  我所接触过的技术移民,从面部表情上看,心情轻松,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为数较少;而心情沉重、愁眉不展,时刻担心被老板辞退,从而陷入生活困境的人为数甚多。许多人不得不不断地寻找工作机会,求职简历几十份成百份地寄往各个公司;有的虽有工作,或担心随时被炒,或不满目前薪酬,也不得不寻求新的工作机会。失业的危机感是很多技术移民心里挥之不去的沉重压力。

  下面是我见到过的几位技术移民在那里工作、生活的简单情况。

  ■为生计,生物硕士改学护士

  小G,来自河南郑州,国内双学士,生物硕士,有住房百十平方米。来加拿大后很长时间找不到工作,经常想回国,但无脸见江东父老,妻子坚持不回。生活先是靠学英语领到的补助每月900加元,孩子的奶金补助230加元,后来为了就业与维持生活改学护士专业(相当大本),现在实习阶段有些收入。像小G在国内拥有高学历到加拿大改学低学历的人为数还不少,每忆起郑州的情景,非常留恋。他的爱人在国内做财会工作,来加后先是打工,现在学习英语。

X女士,大本,来自国内某电力公司,决心来加开创美好前途。移民两年多,主要工作是为保险公司推销保险,推销对象是华人移民及探亲旅游者。她说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经常深入教堂广泛与华人移民接触,并很快接受了“洗礼”,她称是融入这个社会的速度较快者。丈夫是国内某大学的行政干部,开始不愿来,妻子说不来就离婚。丈夫来后打两份工,白天在加油站拆仪表,晚上到商场当搬运工(体力活每小时七八加元)。现在购买了一套18万加元的房子,为了交纳分期付款,夫妻俩不得不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她是义无反顾在加定居者之一。她说在加发财的可能性很小,但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维持生活。

  L先生,四十七八岁,清华大学环保专业博士,国内某大学教师。来加五年,经朋友推荐到爱城某大公司任水处理“准”工程师(干工程师的活,但无正式资格与任命),年薪五六万加元,已购住房(分期付款)。按说他在技术移民当中,算是工作稳定、薪酬较高者,但心里仍很不平衡,他的上司项目经理,加拿大人,36岁,大本学历,年薪十多万加元。他认为自己无论如何很难进入管理层,永远是打工一族,几年来每天午餐,仍独自一人进餐,很难融入白人圈内。再看国内同学,各方面进步都很快,自己却无可奈何,现在回国工作,和国内同志又差了一大截了。他说内心很憋得慌。

  J先生,夫妻二人来自北京,均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已有十年工作经历,月收入六七千元人民币,且有自己的住房。来加后一心要找一个合适的技术工作,不肯打工,然而加国不承认国外学历和工作经验,于是只好去读硕士。为交学费贷款一万多加元。丈夫毕业后求职仍不敢说自己是硕士,找到一份工程概预算工作(初级技术工作,老板不用高学历者),小时工资13加元。半年后有了加拿大工作经历跳槽后小时工资22加元,跳槽时才说出研究生身份,但目前工作仍为初级技术工作。妻子现仍读研。孩子在幼儿园。工作、学习、照顾孩子压力都很大,生活水准远不如北京,他们比较苦恼,是留是回,很费斟酌。

■心态好,靠救济也凑合过

  D先生,华东某大学环保专业硕士,毕业后曾在某省会城市从事水处理工作十年。因嫌国内工资低,三年前移民加拿大,来后三个月即找到一份绘图员的工作,开始工资每小时12.5加元,现每小时18加元,从2003年开始在加国又重新读环保专业硕士,因加拿大不承认中国学历,现在是半工半读,十分劳累艰辛,工资也相应减少了3/5。妻子国内某财经学院毕业,来后经过一段专业培训,现在一家银行做录入员,小时工资11加元。夫妻二人性格开朗,都很乐观,工作学习不怕低就,不怕吃苦,身体也好,他们比较安心地在加国呆下去。有一小女,在读小学二年级。

  Y女士,江西人,没有正式学历,在国内月工资人民币400元左右。爱人是博士。四年前随丈夫移民加国,来加后生一子,后因家庭经济问题离婚,男人说我亦失业,无法给孩子供养。现母子二人生活主要靠政府和教会救济为生。补习英语政府每月给900加元的补助,孩子有230加元的奶金补助,住房靠政府提供的廉租房,每月只需200加元。到加拿大以后,基本上没有买过衣服,全靠救济,孩子上幼儿园也是申请免费,吃饭每月200加元左右,选买最廉价的菜,维持一个很低的生活水平。2003年还给国内父母寄去2000加元(目前1加元=6.8元人民币)。像她这样靠救济的人在中国技术移民中比较少见。她认为自己确实到了“天堂”,因为她在国内工资每月只四五百元人民币,父母退休金也不足千元人民币。目前她表示不愿找工作,有了工作收入很低,还要交税,取消了补助,还不如现在吃救济的生活水平。

  ■技术移民四个注意

  从以上几位技术移民工作和生活情况来看,有的人适合移民,有的人则不适合。适合不适合要考虑下面几个因素:

  一是年轻力壮身体好,不怕吃苦不怕累,能够胜任体力活。找不到技术工作在所难免,司空见惯。此时就要有一个好身体去打工。即便做技术工作,体力也要能一天兢兢业业坚持八小时,时刻不能松懈,老板的监督是很严的,虽然表面上很客气,但他可能随时$;$; 辞退你,事前并不给你任何教育和警示。如果年近40岁,或身体比较弱,一介书生,没干过体力活,受不了苦,就不适合选择技术移民这条路。

  二是心态要好,乐观,有克服困难处境的坚强毅力。遇到不公平甚至被歧视要能想得开,能较快地适应当地文化。加国法律规定种族歧视为非法,但对有色人种的就业歧视、学历歧视、职称歧视、工资待遇歧视等等,实际上是存在的。国内的工程师、高工、硕士甚至博士能找到一份绘图员、概预算员、电脑录入员、化验员等初级技术工作,就算很顺利了。否则,当杂工、清洁工、搬运工者也不鲜见。如想熬到工程师、项目管理人、公司中层管理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另据当地一份华文报载,移民工资比当地居民同样工作要低15%左右。面对此种处境,或者说是不同的文化观念,如无充分的思想准备,会是很痛苦的。如无法忍受,不适合技术移民。
三是英语要好,尤其听说方面要有较高水准。或者学习英语的能力要强,起码日常生活用语和技术工作用语要能顺利交流。英语不好,应聘面试这第一关就过不去,即便你有技术才能也没有机会展现;找到工作也可能很快被辞退。有的人原来基础太差,或者年龄偏大,经过一两年学习仍不能过关,在那里谋职就有更大困难。融入当地社会最大的障碍也是语言问题。如自己英语较差或学习语言的能力不强,最好不要去做技术移民。

  四是在国内后进地区,如西北、东北等地工作,工资很低者,移民加拿大后感觉良好,此种情况比较适合移民。否则如在上海、北京等先进地区工作,有自己的住房,每月家庭收入在两三千元人民币以上者,则不适合移民。在加国月工资虽能挣两三千加元,折合人民币一万多元以上。但那里物价昂贵,尤其是房租、蔬菜、水果。如西红柿每磅(9两)1.99加元,最贵时卖到5.99加元,一杯豆浆1.49加元。在北京每斤西红柿只卖1元人民币,一杯豆浆不过1元人民币。实际生活水平,在加国月工资两三千加元和在北京两三千元人民币,大体上是相当的。在北京家庭收入每月在四五千元人民币以上者,要比在加生活宽裕多了。有些人想多挣些加元回国内消费,这是相当困难的事。除非把生活水平降到比国内低很多(加国税收很高),否则是剩不下几个加元的。

  总之,我个人认为:具有同等学历、同等工作能力者,留在国内工作比技术移民加拿大更有发展、更有前途,精神上更加愉快。

  ■前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2003年去多伦多的唐人街与普通市民会面,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当地华裔或中国人的支持和欢迎。由于加拿大市场有限,而近些年来高科技类工程师移民数量却在迅速增加,其增加幅度是经济增长度和工作机会增加量的数倍,造成许多高科技人才就业更加困难。
 
个人感觉:中国来的移民(第一代)绝大多数为生存而奔波。有点象中国城市里的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相对城里人来说,只挣得很少的一份钱。在第一代移民中,好一点的自己开店做买卖,只有为数极少的部分人做着“白领”工作,即便是在这为数极少的“白领”中,还只是更为极少的人才具有较为固定的职位(主要是研发与教授)。

另外,加拿大的福利是好,可是光靠福利过日子,这日子能好吗?正如LZ所言,如在国内不算好的话,移民肯定合算。
 
楼上 这话说得实在

对一个快要饿死的人来说 有个窝头 一碗凉水来说 就已经是幸福生活了。

对一个顿顿山珍海味的人来说 你让他每顿大鱼大肉 人家才不稀罕呢。
 
最初由 小子 发布
楼上 这话说得实在

对一个快要饿死的人来说 有个窝头 一碗凉水来说 就已经是幸福生活了。

对一个顿顿山珍海味的人来说 你让他每顿大鱼大肉 人家才不稀罕呢。
嗯。加拿大是地大物博中国是人多地薄。互通有无。
 
"总之,我个人认为:具有同等学历、同等工作能力者,留在国内工作比技术移民加拿大更有发展、更有前途,精神上更加愉快。"

Really? 一个来探亲的老人的话???
 
最初由 Jingle 发布
\"总之,我个人认为:具有同等学历、同等工作能力者,留在国内工作比技术移民加拿大更有发展、更有前途,精神上更加愉快。\"
B]


这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能移民加拿大的移民 相对来说都是经过层层移民条例筛选下来的 在众多的移民申请人当中也算是佼佼者 但是这个标准拿到加拿大来与本地人比 移民的自身优势就不复存在了。学历工作经验不承认 经济形式不好的时候国内价学历工作经验价值基本等于零 语言不如本地人 移民时候的语言优势是相对在国内来说的 到了加拿大之后语言优势到变成了劣势。招工面试的时候 就算雇主不计较你的中国学历和工作经验 空有你有再大的本事 你说不出来 老板不明白你的意思也是白搭。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能力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人生观和价值观 ...


最初由 小子 发布


这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能移民加拿大的移民 相对来说都是经过层层移民条例筛选下来的 在众多的移民申请人当中也算是佼佼者 但是这个标准拿到加拿大来与本地人比 移民的自身优势就不复存在了。学历工作经验不承认 经济形式不好的时候国内价学历工作经验价值基本等于零 语言不如本地人 移民时候的语言优势是相对在国内来说的 到了加拿大之后语言优势到变成了劣势。招工面试的时候 就算雇主不计较你的中国学历和工作经验 空有你有再大的本事 你说不出来 老板不明白你的意思也是白搭。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