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东危机失控可能导致美国直接参战

子龙

知名会员
注册
2004-04-14
消息
1,634
荣誉分数
1
声望点数
146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11:1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21日电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如果目前的中东危机失控,美国政府和其武装部队将面临先前未预料到的战略过度扩张的危险。
  在过去一周里,以色列对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对以色列北部地区的火箭弹袭击作出了强硬回应:以军飞机对黎巴嫩纵深地区实施了轰炸,以色列还严词指责伊朗和叙利亚是真主党和哈马斯的主要盟友和保护者,它们应为火箭弹袭击事件负责。
  毫无疑问,伊朗、叙利亚与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确实存在这种密切的联系。但以色列经验不足的奥尔默特总理和刚刚出任国防部长的佩雷茨的直率言论和行动与以色列前总理更为克制和专注的行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巴勒斯坦第二次起义期间,当恐怖分子对以色列平民发动恐怖袭击后,沙龙置国际社会的批评于不顾毫不迟疑地派以军对巴勒斯坦城市发动破坏性的报复。但是他总是极力避免发生更大规模的冲突,更大规模的冲突可能会使以色列的邻国埃及、叙利亚或黎巴嫩卷入其中。
  正如以色列官员上周所强调的那样,哈马斯过去一年向以色列领土发射了850多枚短程卡秋莎火箭弹。在这样高强度的袭击事件中,一些火箭弹袭击事件将肯定会给以色列造成重大平民伤亡或者击中如化学和石油设施这样的关键设施。这都是事实。不过,到目前为止,卡秋莎火箭造成的实际伤亡还不到自杀式袭击者给以色列造成伤亡的百分之一。在2001年至2005年的第二次巴勒斯坦起义行动中,哈马斯和其他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共炸死了1000多名以色列平民。
  真主党的13000门火箭发射装置和大炮对以色列构成了潜在的更大威胁,但是到目前为止,真主党袭击行动给以色列造成的伤亡一直很低。但沙龙在五年的总理任期内从未试图将以军行动升级至黎巴嫩领土,或者冒着将叙利亚或伊朗或者将两国都卷入一场大规模的冲突之中的风险。
  如果目前的冲突继续升级,美国政府和武装部队将面临这样的可能性:以色列和它四周的敌人爆发全面战争,以色列将与哈马斯、真主党、它们身后的叙利亚和伊朗爆发全面战争。
  在以色列1982年与叙利亚军队发生短暂对峙后,以色列还没有与任何一个邻国发生常规冲突。自1973年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也没有就阿拉伯或者地区穆斯林国家爆发过全面战争。因此,如果以色列和它的敌人发生全面战争,就存在着美国直接动用军事力量以保护和营救它的以色列盟友的可能性。如果真主党在黎巴嫩南部地区集结的13000门火箭和大炮成功地破坏以军在北部地区的有效部署,这一可能性会进一步增加。
  除了持强硬立场的伊朗总统内贾德之外,没有人看起来要让中东地区爆发国与国之间的全面战争。危险在于真主党火箭弹袭击和以色列进行报复活动的循环可能会失控,产生人们完全预料不到的灾难性后果。因此,目前的中东危机是自1973年中东战争以来最可能升级的危机,这并不是夸大言辞。
 
2006年7月18日

以色列外长表示愿意接受外交斡旋

【综合消息】以色列外交部长利夫尼18日说,在对黎巴嫩继续实施军事行动的同时,以色列愿意接受旨在解决以黎冲突的外交斡旋。

利夫尼当天上午会见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派遣的高级代表团。她在会谈后说,国际社会就如何结束危机达成的共识包括:无条件释放被真主党抓走的以军士兵,执行联合国安理会2004年通过的第1559号决议,即解除真主党的武装,此外还须确保伊朗和叙利亚不会继续在军事上支持真主党。

利夫尼还说,虽然以色列的最终目标是让黎巴嫩政府军在黎南部驻扎,但是由于黎政府可能无力实现这一目标,因此以色列也正在考虑其他的解决办法。

联合国代表团的中东问题特使拉尔森当天说,与利夫尼的会谈卓有成效,代表团向以色列方面传达了关于结束危机的“有力信息”。他说,有必要建立国际政治框架,为实现停火创造条件。

拉尔森还将与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举行会谈。

黎巴嫩真主党18日继续向以色列北部城镇塞费德、纳哈里亚和什洛米等地发射火箭弹,但没有造成严重伤亡。

【时事点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以色列“愿意接受”旨在解决以黎冲突的外交斡旋当然是好事,然而,问题在于以色列的“愿意接受”到底有多大的“诚意”。

●以色列早就“引经据典地”准备好了国际社会进行斡旋的“门槛”

请大家注意这段文字,原文是:以色列外交部长在会见了安南派遣的高级代表团之后说:国际社会就如何结束危机达成的共识包括:无条件释放被真主党抓走的以军士兵,执行联合国安理会2004年通过的第1559号决议,即解除真主党的武装,此外还须确保伊朗和叙利亚不会继续在军事上支持真主党。

显然,难过这段文字,我们不难看出,愿意接受国际社会斡旋的以色列,早就“引经据典地”准备好了国际社会进行斡旋的“门槛”。

东方评论员认为,既然以色列“引经据典地”的“门槛”中提到了“联合国安理会第1559号决议”,那么,我们也不妨看看相关的背景资料。之后,时事评论员将继续我们的讨论。


背景资料:联合国安理会第1559号决议

【东方档字NO.200409010203】2004年9月1日,美法两国不顾黎巴嫩政府的强烈反对,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一项要求叙利亚尊重黎巴嫩的政治独立并立即从黎撤出所有军队的决议草案。2日,安理会以9票赞成、6票弃权的表决结果勉强通过了这项决议案,即联合国安理会第1559号决议。该决议通过后遭到黎巴嫩和叙利亚的强烈反对。

决议呼吁尊重黎巴嫩的主权和政治独立,并要求包括叙利亚在内的所有外国军队从黎巴嫩撤出。决议重申应完全尊重黎巴嫩的主权、领土完整、统一和政治独立;支持黎巴嫩根据不受外来干预和影响制定的宪法,自由、公正地举行总统选举。决议还呼吁解散黎境内的所有民兵组织;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决议通过后的30天内,就决议的执行情况提交报告。根据决议,安理会将为促进决议的落实,考虑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时事点评】显然,对比1559号决议主要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决议所重申的“应完全尊重黎巴嫩的主权、领土完整、统一和政治独立”,早就在以色列的飞机、大炮下被炸得粉碎,可以肯定,以色列是“不会喜欢”“这一条”的;而以色列之所以“愿意强调”“执行1559号决议”,就在“看中了”决议中也有“呼吁解散黎境内所有民兵组织”的文字。

●1559号决议的背后,体现了“中欧俄美”在黎巴嫩真主党的问题上也“曾经有过”共同利益

如此一来,从“后者”中引申出的“解除真主党的武装”就成了以色列开出的“斡旋价码”中最具正当性的一条,要知道,有如“谁都不希望伊朗拥有核武器”一般,在当时“谁都没有举手反对” 1559号决议的背后,体现了“中欧俄美”在黎巴嫩真主党的问题上,也“曾经有过”共同利益。

●通过1559号决议的“背景”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安理会当时通过1559号决议的“背景”,一是美国在伊拉克的日子已经开始难过,二是“中欧俄”、特别是欧盟在布什政府日益需要联合国介入伊拉克政治重建进程的“愿望”下,开始“尝试”用“中东和平进程”来兑换“伊拉克政治重建进程”。

●通过1559号决议的“实质”

因此,通过1559号决议的实质,是“国际社会”为挤压巴勒斯坦的主要支持者--叙利亚、从而提出并实施“中东和平路线图”创造一个令“巴以”可以相互妥协的外部条件。

事实上,就在1559号决议通过两个月后,被“美以”公开视为实施“中东和平路线图”的最大障碍--阿拉法特、就突然因病去世,从而一度令许多人觉得,“中东和平路线图”前景光明。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这一点上,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欧盟首脑会议在阿拉法特健康恶化的情况下,连续发表声明,表示“将与巴勒斯坦人民站在一起”,并重申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是解决中东问题的有效途径。

●“鸡生蛋、或是蛋生鸡”的“中东僵局”

然而,就如我们之前一再强调的那样,华盛顿弄出“中东和平路线图”,为的是“骗取”中欧俄、特别欧盟帮助美国完成“伊拉克重建进程”。在东评论员看来,事实就是,由于华盛顿直到今天都不肯交出伊拉克事务的主导权,因此,巴以和平进程的主导权当然也在“拒交”之列。

如此一来,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也就一起“看了一出”不知是“中欧俄”不让联合国帮助美国完成“伊拉克重建进程”在先、还是美国不让“中东和平路线图”取得实质性突破在后的“鸡生蛋、或是蛋生鸡”的“中东僵局”。

●不然的话......真主党“今天哪会有机会”去抓以色列的那两个士兵?

真实的情况是,就在这种僵局中,曾经对赖斯提出的“外交转型”颇有期望、从而有意用“支持美国重建伊拉克”去换取“中东和平进程”、从而用“中东和平计划”去与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竞争中东的欧盟,在美国“外交转型”的本质不过是“只想离间“中欧俄”、不肯放弃哪怕是一点点儿的中东事务主导权”的残酷现实下,东方评论员注意到,得曾经“强烈主张”强制叙利亚执行1559号决议的欧洲人、也开始对这份自己曾经积极举手、努力推动的决议案,不愿意再提起。不然的话,真主党“今天哪会有机会”去抓以色列的那两个士兵?

●1559号决议案通过以来,中东局势的最大一个变化

从1559号决议案通过的那一天开始,又过去了近两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伊核危机”被“中欧俄”“正式引入了”伊拉克问题和巴以问题为代表的“中东僵局”之中,由此,因伊核危机的因素,“时间”对华盛顿似乎更加紧迫。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美国人当时答应“中东和平路线图”的真实心情不过是“因伊拉克而有点心烦”、而“中欧俄”同意1559号决议的原因可能是“信心不足”的话,那么,在华盛顿“现在的心情”已经因伊拉克的拖累而“有点儿绝望”,被伊核危机催得心虚,“中欧俄”却因主导伊核危机而开始“信心爆棚”的新形势下,“中欧俄美”在如何看待1559号决议案的“心情”上,自然会产生一种“全面换位”的本质变化。

●以色列“拯救大兵”的实质,是“美以”“单方面强行执行”1559号决议案的情况下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华盛顿提供“剧本”,以色列倾情演出,指望借以士兵被抓事件,通过一出“拯救大兵”的“剧本”、准备堂而皇之地“武力解除”真主党的武装、从而“单方面强行执行”1559号决议案的情况下,中东局势的严重程度、一如阿盟秘书长所指出的那样:“中东和平进程已经死亡”。

因此,我们认为,假设这个时候联合国再来一次对“1559号决议”的表决,我们认为,恐怕“中欧俄美”就很难坐到一条板凳上、中法英俄美的联合国大使根本不可能一个声音说话。

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将“1559号决议”捞出来、且根据自己的好恶对1559号决议进行一番“挑肥拣瘦”之后,作为接受外交斡旋的门槛摆在“中欧俄”的面前,恐怕“太不合时宜”了。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以色列政府果真是这样想,并“最终坚持”这样做的话,那么,通过这轮除了美国人之外,没有任何大国公开支持的军事行动,以色列现政府想“打”到手的“好处”中,除了在以色列社会面前通过重演“拯救大兵”的“老剧本”捞得名声之外,还想一举解决几十年来打打杀杀都没有能彻底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比如说,“让黎巴嫩政府军在黎南部驻扎”的问题,彻底“解除真主党的武装”的问题,特别是“确保叙利亚不会继续在军事上支持真主党”的问题。

● 种种因素,令中东“军事超强”的国民始终无法获得一种彻底的安全感

然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中东这一块,以色列的军事力量虽然很强,但是,以色列国家太小,犹太人口太少,以色列的经济规模也不足,且处于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之中,出于国家安全也好、经济上的需要也罢,以色列必须与外界保持某种必然联系,这些都令处于阿拉伯国家包围中的以色列人、始终没有因为自己在中东的军事超强、而获得一种彻底的安全感。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已经说过,黎巴嫩真主党“敢于”在黎以边境地区向“强硬得已经无以复加的”、且因展开“夏雨”行动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以军发动军事袭击,成功地抓捕了两名以军士兵、并打死七名以军士兵、击毁了以色列军的坦克,这不仅令以色列现政府陷入一种“政治与军事上的双重尴尬”,也实际上令其遭遇了“政治、军事上的双重失败”。

●以色列现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以色列现政府的首要任务、不是别的,而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将自己从“遭受双重失败”、陷入“双重尴尬”的困境中解救出来。

对此,我们的观点就是,以色列现政府对黎巴嫩真主党发动持续不断的军事打击,与其说是为了“拯救被抓大兵的性命”、还不如说是为了“拯救现政府的政治性命”。

●“三个条件”证明以色列人的胃口“实在是太大”

显然,需要借“拯救大兵”来“拯救自己政治性命”的以色列现政府,竟然开出了上述那些“愿意接受”外交斡旋的“价码”,我们的感觉有二,第一,就是感觉以色列人的胃口“实在是太大”;

第二,就是以色列在中东并非没有对手,而且这个对手就是将华盛顿弄得极其被动的伊朗。事实上,以色列外长“三个条件”之一的所谓“伊朗支持真主党的问题”、事实上是以色列捞出“1559号决议”的另一个意图,就是按照决议文本,“硬套出来的一个问题”。

只是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中欧俄”、特别是对从来就对“1559号决议”兴趣不大的“中俄”而言,这种“生搬硬套”一没有什么说服力,二也不想听。显然,既然以色列认为真主党是个问题,且不是已经在拿“让黎巴嫩倒退50年的大棒”去解决真主党的问题吗?那就应该有能力承担为之必须承担的相应的代价。

显然,我们认为,“叙利亚、伊朗支持真主党”正是以色列“必须付出代价”的一部分,因此,也请以色列自己解决好了。因此,在以色列对黎巴嫩打在兴头上时,对叙利亚、伊朗只是在口头威胁时,在华盛顿只是支持以色列,而没有亲自参与动手时,“中欧俄”的做法,最好就是对有叙利亚、伊朗支持的黎巴嫩局势,在表导上积极同情,为今后开口说话“准备支点”;而在具体层面,则冷眼旁观,但是,这种对黎巴嫩局势的“冷眼旁观”,绝不应该妨碍对介入黎巴嫩局势的叙利亚、伊朗的实质性支持。

●在中东角力的“非美势力”,其上上之策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巴以问题上,既然美国人又让以色列做代理人、针对伊核危机的被动局面进行反扑,有意抽掉哈马斯这块令“中欧俄”长袖善舞的跳板,并顺势以“中东失控”的可能性来要挟“中欧俄”,特别是以色列出于自己的利益也愿意当这个代理人,那么,在中东角力的“非美势力”,其上上之策,自然也是确立、并以各种方式支持自己的中东代理人,从而达成两个目的:

第一,借机全面消耗、并择机打击以色列这个美国代理人的气焰、从而顺势实现“快速压缩”美国的中东话语权的目的;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在华盛顿决策层已经亮出“不怕打乱中东”的底牌、从而“将剑直指”叙利亚、伊朗的时候,靠拨弄“伊核”这根琴弦赢得主动权的中欧俄,自然也得“择机”亮出敢于在中东玩一场“代理人战争”的底牌。只有这样,才可能让华盛顿知难而退。

显然,在这个过程中、有硬实力的“中俄”、其“如何表态”将至关重要,在亮牌时机的选择上,也至关重要。这些,我们将在今后的讨论中、继续展开。

下面,在一起听听吉尔吉斯政府今天针对华盛顿发表的一份公开讲话之后,东方评论员将开始今天中亚部分。
 
2006.7.19

赖斯:“条件成熟”以黎即可停火

【华盛顿消息】美国国务卿赖斯19日说,美国认为只有在条件有利于达成停火协议的情况下,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武装才能尽快实现停火。 赖斯是在和到访的埃及外长阿布•盖特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做出上述表示的。她解释说,这些有利于停火的条件包括全面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黎巴嫩问题的第1559号决议,以及在冲突地区部署强大的维和部队等。 安理会2004年通过了关于黎巴嫩问题的第1559号决议。但目前,还有黎巴嫩境内所有民兵组织的武装、以及将黎政府的控制权扩展到黎巴嫩全境等一些决议内容尚未得到全面执行。 埃及外长盖特表示,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停火是十分紧迫的。各方必须采取行动促成双方尽快达成停火协议。 赖斯还表示,在条件合适并且有必要的情况下,她才会出访中东地区。 美国国务院17日曾宣布,赖斯将出访中东,协助平息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武装冲突。但其出访的时间表迟迟没有公布。当地媒体认为美国政府在有意拖延赖斯出访中东地区的时间。


【时事点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就在这么短短的一小段新闻中,“可以展开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们首先想请大家注意的倒不是赖斯所说的“条件成熟以黎即可停火” 这句话本身,而是赖斯说这番话的时机。

●赖斯替以色列准备了“一箩筐停火条件”

其实,新闻中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赖斯是在与到访的埃及外长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时、做出上述表示的。

众所周知,埃及美国在阿拉伯世界中非常重要的一位盟友,然而,赖斯当着国际社会的面,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同样作为美国的盟友、同样一年都拿几十亿美元的美国援助,但是,阿拉伯的埃及与犹太人的以色列,在华盛顿的战略天平中份量大不一样。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埃及在以色列对黎巴嫩的狂轰滥炸中,让自己的外长带着阿拉伯国家的“态度”、千里迢迢赶到华盛顿并明确提出“以色列和真主党武装停火是十分紧迫”的情况下,赖斯不仅一口回绝了埃及这个盟友带来的“阿拉伯态度”、更是替以色列这个盟友精心准备了“一箩筐的停火条件”、让埃及外长顺便捎带回去,这本身就说明两个问题:

●赖斯这一句“条件成熟以黎即可停火”,“不打自招地”证明了这么一点

第一,表面上看,这一轮“中东武装冲突”都是因以色列士兵被抓引起的;而以色列先打巴勒斯坦、再打黎巴嫩,表面上也都是为了“拯救大兵”。

 然而,东方评论员认为,赖斯这一句“条件成熟以黎即可停火”,可以说不打自招地证明了这么一点,那就是:以色列为什么打?如何打?打多久?等这一系列问题,实际上都是华盛顿“说了才算”的问题;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以“以色列为什么打”的问题为例,表面上是哈马斯、真主党在主动挑事,但是,我们不禁要问,在哈马斯、真主党主动挑事之前,在“中欧俄”和阿拉伯国家都认为“为了中东的和平,应该给民主选举上台的哈马斯一个机会”的强烈呼吁下,“美以”又做了些什么呢?

●在“高人”的指点下、哈马斯在“提前减压”

显然,“美以”做的事情虽然“不一而足”,施展的手段也是“林林总总”,但是这些事情与手段的“标准”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决心从经济上去困死哈马斯、决心在政治上去封杀哈马斯,就是尽一切手段去“搞垮”哈马斯。

眼看着哈马斯政府在“美以”的经济制裁下度日如年,之前,出于对中东和平路线图的期待而受到的约束,在援助哈马斯问题上一直遮遮掩掩的欧盟与阿拉伯国家,不久前终于不顾华盛顿的脸色紧急向巴勒斯坦提供了大笔经援,为的就是防止哈马斯没有被美以用军事手段吓垮、打垮、却被经济手段饿垮、逼疯。

 因此,在“如何评判”哈马斯“主动挑事”引发以色列“全面报复”的问题上,东方评论员认为,与其说是哈马斯“一不小心”引火烧身,倒不如说是哈马斯在“高人”的指点下、借伊核危机又到关键之时、在“中欧俄美”难以弥合的中东利益缝隙中“提前减压”、寻求突围来得精确。

●华盛顿决心搞垮哈马斯的两层用心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指出,华盛顿之所以决心搞垮哈马斯,一层用心在于抽掉“非美势力”跳进巴以和平进程的这块跳板,另一层用心、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全力防止“中欧俄”在拥有了“伊朗问题”这个插手中东事务的“根据地”之后,再将“巴以问题”打造成攻击华盛顿中东事务主导权的“前进基地”。
在我们看来,中东的伊拉克重建进程,伊核进程、巴以和平进程,因为以色列的因素,这“三大进程”中,现在还能让华盛顿感觉到“自己说了就算”的唯一进程,就是巴以和平进程了。

因此,东方评论员认为,尽管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黎巴嫩的大打出手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但是,本质上而言,以色列的这些攻击行为,不论是攻击形式、攻击时间、攻击规模,特别是攻击方向,全都在华盛顿的“全盘算计”之中。
在我们继续讨论之前,再来看一则消息。


中东将爆大规模战争 其它国家或参战

  【莫斯科消息】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前总理、著名的中东问题专家叶甫盖尼-普里马科夫认为,以色列与黎巴嫩之间“将要爆发真正的战争”,而其它国家也可能参与这场战争。

  普里马科夫指出,目前西方国家纷纷从黎巴嫩境内撤出自己的公民非常令人担忧。他强调称:“这说明所有的人都在期待着大规模战争的爆发,否则西方国家也不会大批从黎巴嫩撤出公民。”

  这位俄专家称:“以色列的行动目前已超出了反恐行动所允许的范围,我担心,其它国家卷入这场战争。以色列破坏的不是真主党的机构,而是黎巴嫩的设施和机构,目前已有约200名平民在军事行动中死亡,这其中只有10名真主党游击队武装分子。”

  与此同时,普里马科夫认为,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此前的言论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因为布什认为世界应该谴责真主党和叙利亚,同时继续孤立伊朗。普里马科夫指出,联合国维和部队进入该地区将可以避免双方冲突升级。

  普里马科夫表示,以色列领导人在通过与哈马斯和真主党代表接触政治调节双方关系上缺乏耐心。他透露,在哈马斯组织代表团访问莫斯科期间,该组织代表曾宣布不排除就中东和平路线图举行会谈。在谈到真主党时,普里马科夫指出,军事组织早在1992年就脱离了这一运动,真主党目前还是一个党派。

  此外,普里马科夫认为,真主党的行动不是受叙利亚和伊朗方面的挑唆。他指出,真主党确实与叙利亚和伊朗有联系,但目前伊朗由于核问题处境不容乐观,不适宜开辟“第二战线”,而叙利亚任何时候都不愿意一对一与以色列对抗,因此真主党绑架以士兵的行动并不是受叙利亚和伊朗的指使。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普里马科夫指出,目前西方国家纷纷从黎巴嫩境内撤出自己的公民非常令人担忧。他强调称:“这说明所有的人都在期待着大规模战争的爆发,否则西方国家也不会大批从黎巴嫩撤出公民。”

●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的这番话堪称“经典”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坦率地讲,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的这番话,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媒体上从知名人士嘴巴中掏出来的、针对这一轮中东冲突的“又一经典”,它不仅是对所谓“西方”撤侨动机的准确提炼,也是对“所有大国”心思的精确抽取。

事实上,纷纷从黎巴嫩境内撤出自己的公民,不仅仅是普里马科夫所强调的西方,就是东方的中国、俄罗斯、又有哪一家不是“大张旗鼓”地“正在进行中”呢?

因此,我们认为,将普里马科夫的这段话改成“所有的大国都在纷纷从黎巴嫩境内撤出自己的公民,这说明所有的人都在期待着大规模战争的爆发”才更加符合事实。其实,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普里马科夫的“原意”本就如此。

●英国外交大臣的“这句话”也堪称“经典”

大家也许还记得,在一周前的《东方时事解读》中,在中东部分,我们曾经针对英国外交大臣的一句“没有人会希望这个地区的局势进一步紧张化”给出过自己的观点。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与普里马科夫的这番话一般,英国外交大臣的“这句话”也堪称“经典”,但它只是对“大国”心思的一种“点到为止”,

●“大国们”的心思

在我们看来,如果想更准确地表述“大国们”的心思话,那么,应该这样说才更加准确:

第一,没有人“不希望”局势“进一步紧张化”;第二,没有人“希望”局势“完全失控”。显然,这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别”就在于:“所有人”都清楚局势进一的步紧张与局势全面失控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角力中东的大国,无一不对上述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拿?得非常精准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大国”都在努力地撤侨,且大有一种比试着谁撤得更快、谁撤更彻底的气氛,这本身就证明了这么一点,那就是,角力中东的大国,无一不对上述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拿?得非常精准。

因此,在行家的眼里,以色列打到哪了,是否越过黎巴嫩边境,是否有攻击叙利亚的口风,是否有大国警告以色列、或者警告风口浪尖中的叙利亚、更或是伊朗,撤侨的进程如何,等等,都将不过是大国手中的“道具”,用来“努力表现得”“局势有进一步紧张的必要”,从而努力地向“对方”证明着什么“道具”。

●如何看赖斯的两句话?

如果我们在这种心理因素下、去看赖斯的那句“条件成熟”以黎即可停火 ,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她不过就是在努力地证明:美国觉得局势有进一步紧张的必要!显然,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黎巴嫩的大打出手,其攻击形式、攻击时间、攻击规模,特别是攻击方向,都是华盛顿一手准备清除哈马斯、真主党,一手在证明“局势有进一步紧张的必要!”

然而,“局势一旦紧张得过头、继而出现全面失控”,东方评论员认为,所有大国似乎又都承担不起“局势全面失控”的严重后果。

如果我们在这种心理因素下、去看赖斯的那句“在条件合适并且有必要的情况下,她才会出访中东地区”,我们同样也不难看出,她这是在努力地强调:如果“事??那么,她才会出访中东。

●“中俄”都是只顾撤侨、不知斡旋,大有一种“赖斯愿去不去与我何干”的样子

根据我们的观察,东方评论员觉得有意思的是,在美国“觉得”局势有进一步紧张的必要、赖斯当着埃及的面高调强调“现在不是时候去中东”的同时,除了欧盟这个只有软实力的伊核问题“协调人”派了大队人马在黎巴嫩、叙利亚、以色列之间积极斡旋之外,“中欧俄”中具硬实力、且与叙利亚、伊朗有军事合作项目的“中俄”,都是只顾撤侨、不知斡旋,大有一种“赖斯愿去不去与我何干”的样子。

●“中欧俄美”已经达成了一个“危险的共识”

显然,“大国”相互间“听不懂话”的事实表明,“中欧俄美”已经达成了一个“危险的共识”,那就是:巴以、黎以冲突的局势、还有进一步紧张的必要!就算是局面全面失控也没有什么!

●中俄如要亮牌,多半会选择在远离美国中东的火力点--以色列的地方

只是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只要伊核问题在手,那么,对手握“上海合作组织”的“中俄”而言,在巴以和平进程的问题上,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在等待局势进一步紧张的过程中、有的是亮牌的机会。可以相信的是,中俄如要亮牌,多半会选择在远离美国中东的火力点--以色列的地方,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第一,根本就不用去理睬“美国的代理人”,从而可以用“自己的代理人”直接将美国人请上前台。比如说,处于上海合作组织(包括伊朗、巴基斯坦)包围中的阿富汗、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亮牌点”。

事实上,这几天,阿富汗方向确实传来了不一样的声音。在一则译自bbc的消息片段之后,东方时事评论员、军事评论员将开始今天的中亚部分、讨论阿富汗的最新形势。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