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博士的死主要是家庭原因 (作者不详)
送交者: prn 2006年7月26日21:03:16 于 [儿童成长]
回 答: 基本上,蒋博士是被他那个祸害老婆给逼死的。 由 一点感想 于 2006年7月26日10:12:34:
基本上,蒋博士是被他那个祸害老婆给逼死的。
送交者: 一点感想 2006年7月26日10:12:34 于 [儿童成长]
人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看,娶了这么一个祸害才叫真正倒霉呢!
ZT。蒋博士为何走绝路?
蒋博士走上不归路,抛下年幼的孩子和高堂,无人不为之动容。
看了一些介绍蒋家的报道,我认为蒋博士主要是家庭原因,走上绝路。
蒋博士的家庭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
蒋博士虽然出身贫寒,但以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蒋博士在择偶上,没有选择同学或官宦子弟。蒋太太是蒋博士同村高中同学的妹妹,年龄小他7岁。蒋太太既没有显赫的学历(报道说是自费西安外语学院毕业),也没有出众的容貌(从照片看)
蒋博士是一个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以他太太的经历和年龄,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当年的追求无论是谁采取的主动,当发生冲突时,面对着小7岁的妹妹,蒋博士只能采取忍让。
蒋太太主导着家中的事务:移民加拿大,买房。因为这都不是蒋博士愿意做的。
蒋太太选择移民加拿大有她自己的考虑。本人在97年出国前也在清华混了两年。对清华的情况略知一二。以硕士的学历是不大可能在清华解决家属的户口问题的。如果不读博士的话也不大可能在学术上有太大发展。
2000年时,北美(对不起,美国的部分华人,我用了北美这个词了)的经济已经进入衰退,找工作十分困难。这时回国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像蒋博士这样的土生土长的清华人,有拥有美国的学位,在清华是绝对受到重用的。我一个有类似经历的朋友回到清华后也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撕掉移民纸的蒋博士,归国半年之后又来到了加拿大。我想是为了家庭吧。
说蒋博士不能吃苦和忍耐是不对的。能干半年的油漆工,还有什么苦不能吃?关键是蒋博士心中的苦又有几人能知?
离婚是不可能的选项。父母那关就过不了。更何况村里人会挫脊梁骨的。
其实,蒋博士还可以再等待,多大的化工博士,在加拿大的西部是很容易找到工作的。买房是压垮蒋博士的最后一根稻草!
蒋博士半夜不归,做太太能安然入睡。呜呼,蒋博士是娶了不该娶的人,蒋太太嫁了不该嫁的人。
蒋博士一路走好!
1. 蒋博士2000年回国前全家已办好加拿大移民,蒋的J-1身份以无约束力。
2. 蒋博士回国还是回的清华,并且清华也让其任教研组副主任。
3. 蒋如果对原来系里没有信心或关系不好, 1,2 不太会发生。
4. 蒋的第二个博士导师上列出蒋读博三年中有4篇Journal论文,三篇会议文章。蒋的科研能力在清华生存下去应该不是问题。
5. 蒋二次出国后曾做油漆工换取低微报酬。
以上五条可以说明蒋博士是为了家庭二次出国,并做好牺牲/辛苦的思想准备的。
6. 半年油漆工, 五千加元,在蒋心中, 打工只是读博前的过场; 在蒋妻眼里, 这是蒋挣钱无门。
7. 蒋在读博期间一定和妻子一起憧憬过将来美好的生活。
8. 事实上看不到美好的将来在那里。
9. 蒋失去在家中应有(或曾有)的尊敬。
10. 蒋妻做的并不太过分, 但显然也不属于贤妻。蒋失去对妻子曾有的美好感觉,再奋斗的动力。
11. 蒋博士替孩子想的少了, 缺少变通, 理想主义化。
12. 不幸的,不走运的好人。
今天午饭时候,和同事聊起蒋国兵的事。说起蒋的真正死因,没想到几个人竟然不谋而合。
说实话,我知道过多的议论,是对死者的不敬,对他的家属也可能有失公允,但有些话还是不得不说,因为生活中还有千千万万个蒋国兵。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因此我也来个大胆假设小心应证。
我们先看看自杀的蒋国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PERSONALITY真的差到轻生的地步吗?
亲友眼中的蒋国兵:
朋友王铁:他绝对不是个不负责任的人。蒋国兵的朋友王铁和蒋国兵相识多年,曾在一个房子里住过一段时间。在王铁的记忆中,蒋国兵是个相当朴实和稳重的人,在做人以及做学问上相当积极。“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人。他是一个好父亲,也是一个好丈夫。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很有原则。”王铁称,在蒋国兵出事后,网上有很多人骂他不负责任。王铁则称,他选择走这条路,固然有生活压力方面的原因,但是也还有一些其他此时不可言及的个人原因。
这个不可言及的原因是什么呢?
蒋国兵的大伯蒋在祥:国兵这孩子非常懂礼貌,虽然是清华大学毕业,而且还是美国的博士,但是回到家乡,在父老面前依旧非常谦逊,见到什么人非常热情地打招呼。
蒋国兵的父亲蒋在堂:儿子绝对不会自杀的。蒋国兵性格开朗,热爱生活,对前途充满信心,而且他非常爱他的两个孩子(儿子14岁,女儿2岁)。而且他在这之前没有任何征兆。
蒋国兵的母亲:“国兵是有勇气的人,是能够吃苦的人,是坚强的人,是碰到困难不叫苦的人,他怎么会自杀呢?”
蒋在普渡大学的朋友:我很喜欢蒋,觉得他是我认识的人中少有的具有"solid integrity"的人。真正的正直。
多大教授M. Kawaji:蒋国兵是一个专业上非常优秀的人才,并先后发表多篇研究论文。今年春季,蒋国兵获得多伦多大学博士之后,在怀雅逊大学(Ryerson University)与多伦多大学的合作的一个研究基金项目中从事博士后研究。
蒋国兵的妻子卢彩蓉:"我的丈夫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一生都在为自己的事业奋斗。总有一天,我会向社会证明这一点。现在只希望大家不要再猜测他的死因,我们夫妻感情没有问题,请不要再打扰他和他的家人,让他安静地走吧。"
以上是蒋国兵的亲友对蒋国兵的印象,可以看出,蒋是一个能吃苦,经历丰富,不会被困难吓倒的人。也是一个谦逊有礼,乐观正直的人。
他不是一个自私的人,也不是一个脆弱的人,但是他却做了自私而脆弱的终结,为什么?
蒋国兵自杀后,舆论哗然,人们指责他不负责任,不顾一家老小一死了之;人们指责中国的教育制度,培养高智商低情商的所谓傻博;人们指责加拿大移民制度,诅咒这个社会没有给蒋国兵应有的位置,仿佛蒋国兵是郁郁不得志羞愧之极无颜苟活而寻了短见。
但是我不这样认为,蒋的经历人品决定了,他绝不可能经不起这些生活压力而逃避。
那么到底为什么?
这些天我一直注意关于蒋国兵的新闻报道,蒋妻卢彩蓉从一开始就引起我的疑心,这几天她的表现更令我反感。我觉得真正能让蒋走上绝路的,只有卢彩蓉。
卢是蒋的同学的妹妹,比蒋小七岁,蒋很早就对这个妹妹情有独衷,他们的恋情可以说两小无猜。
作为省状元加清华高材生,蒋娶卢可以说是亏了,但是卢虽然读书不多,但有一条很厉害,那就是够强悍,生存能力强。所以尽管蒋不愿意移民加拿大,甚至把移民纸撕掉,卢还是单枪匹马闯来了,并且找到会计工作,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
我知道有人会说这个女人真辛苦,真不幸,我也承认,但是,她是怎么引起我的怀疑和反感的呢?
在我看的第一篇报道中,卢彩蓉担忧的是,如何将这一不幸消息告诉丈夫的父母。当时我觉得很触动,一个女人遭遇这种不幸还得去安慰老人。但接着卢彩蓉变味儿了,她不断的借助媒体向大众求援:我们家买了房就所剩无几了,我工资不高,又有病。。。。
开始觉得没什么,这个女人确实不容易,而且社会大众也在为她家筹款,她家的困难一定能够过去。但是接下来的事就让人想不通了。事情发生了这么久,卢彩蓉竟然从未与蒋的父母通过话,却要借助媒体传达她对家人的安慰:“爸爸妈妈,我一直都是你们的最爱。在这个时候,希望你们能够坚强,你们的坚强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也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你们保护好你们的身体,我就能挺下去。“就在社区为她家已经筹措两万元的当儿,她在记者会上还是语音哽咽地说:“看见我这么可爱的女儿,我想跟天下的父亲说:‘伸出你们援助的手,给我女儿一份父爱,这是我给不了的’……谢谢大家!”
这个女人的所做所为让我生厌,一,为什么不直接跟蒋的父母通话,而是要借助媒体?二,一再博同情没什么,但让人觉得太为钱。三,很会作秀。
这样一个女人说她从未给先生压力,先生找不到工作也尽量不提这件事,有谁能相信?
一个男人,最沉重的打击不是失业,不是穷困,而是女人的轻蔑。这个女人和他同样出自农村,所不同的,他是农村的状元,而她什么也不是,但他却要靠她养活。
当一个男人在自己的女人面前抬不起头,这是多么大的羞辱!而这种羞辱,更与何人说?
我知道这篇东西贴出来会被人骂死,但我还是要说,男人活得不易,女人,别太爱钱,DON’T BE TOO PUSHY.
返回顶端
送交者: prn 2006年7月26日21:03:16 于 [儿童成长]
回 答: 基本上,蒋博士是被他那个祸害老婆给逼死的。 由 一点感想 于 2006年7月26日10:12:34:
基本上,蒋博士是被他那个祸害老婆给逼死的。
送交者: 一点感想 2006年7月26日10:12:34 于 [儿童成长]
人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看,娶了这么一个祸害才叫真正倒霉呢!
ZT。蒋博士为何走绝路?
蒋博士走上不归路,抛下年幼的孩子和高堂,无人不为之动容。
看了一些介绍蒋家的报道,我认为蒋博士主要是家庭原因,走上绝路。
蒋博士的家庭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
蒋博士虽然出身贫寒,但以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蒋博士在择偶上,没有选择同学或官宦子弟。蒋太太是蒋博士同村高中同学的妹妹,年龄小他7岁。蒋太太既没有显赫的学历(报道说是自费西安外语学院毕业),也没有出众的容貌(从照片看)
蒋博士是一个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以他太太的经历和年龄,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当年的追求无论是谁采取的主动,当发生冲突时,面对着小7岁的妹妹,蒋博士只能采取忍让。
蒋太太主导着家中的事务:移民加拿大,买房。因为这都不是蒋博士愿意做的。
蒋太太选择移民加拿大有她自己的考虑。本人在97年出国前也在清华混了两年。对清华的情况略知一二。以硕士的学历是不大可能在清华解决家属的户口问题的。如果不读博士的话也不大可能在学术上有太大发展。
2000年时,北美(对不起,美国的部分华人,我用了北美这个词了)的经济已经进入衰退,找工作十分困难。这时回国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像蒋博士这样的土生土长的清华人,有拥有美国的学位,在清华是绝对受到重用的。我一个有类似经历的朋友回到清华后也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撕掉移民纸的蒋博士,归国半年之后又来到了加拿大。我想是为了家庭吧。
说蒋博士不能吃苦和忍耐是不对的。能干半年的油漆工,还有什么苦不能吃?关键是蒋博士心中的苦又有几人能知?
离婚是不可能的选项。父母那关就过不了。更何况村里人会挫脊梁骨的。
其实,蒋博士还可以再等待,多大的化工博士,在加拿大的西部是很容易找到工作的。买房是压垮蒋博士的最后一根稻草!
蒋博士半夜不归,做太太能安然入睡。呜呼,蒋博士是娶了不该娶的人,蒋太太嫁了不该嫁的人。
蒋博士一路走好!
1. 蒋博士2000年回国前全家已办好加拿大移民,蒋的J-1身份以无约束力。
2. 蒋博士回国还是回的清华,并且清华也让其任教研组副主任。
3. 蒋如果对原来系里没有信心或关系不好, 1,2 不太会发生。
4. 蒋的第二个博士导师上列出蒋读博三年中有4篇Journal论文,三篇会议文章。蒋的科研能力在清华生存下去应该不是问题。
5. 蒋二次出国后曾做油漆工换取低微报酬。
以上五条可以说明蒋博士是为了家庭二次出国,并做好牺牲/辛苦的思想准备的。
6. 半年油漆工, 五千加元,在蒋心中, 打工只是读博前的过场; 在蒋妻眼里, 这是蒋挣钱无门。
7. 蒋在读博期间一定和妻子一起憧憬过将来美好的生活。
8. 事实上看不到美好的将来在那里。
9. 蒋失去在家中应有(或曾有)的尊敬。
10. 蒋妻做的并不太过分, 但显然也不属于贤妻。蒋失去对妻子曾有的美好感觉,再奋斗的动力。
11. 蒋博士替孩子想的少了, 缺少变通, 理想主义化。
12. 不幸的,不走运的好人。
今天午饭时候,和同事聊起蒋国兵的事。说起蒋的真正死因,没想到几个人竟然不谋而合。
说实话,我知道过多的议论,是对死者的不敬,对他的家属也可能有失公允,但有些话还是不得不说,因为生活中还有千千万万个蒋国兵。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因此我也来个大胆假设小心应证。
我们先看看自杀的蒋国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PERSONALITY真的差到轻生的地步吗?
亲友眼中的蒋国兵:
朋友王铁:他绝对不是个不负责任的人。蒋国兵的朋友王铁和蒋国兵相识多年,曾在一个房子里住过一段时间。在王铁的记忆中,蒋国兵是个相当朴实和稳重的人,在做人以及做学问上相当积极。“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人。他是一个好父亲,也是一个好丈夫。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很有原则。”王铁称,在蒋国兵出事后,网上有很多人骂他不负责任。王铁则称,他选择走这条路,固然有生活压力方面的原因,但是也还有一些其他此时不可言及的个人原因。
这个不可言及的原因是什么呢?
蒋国兵的大伯蒋在祥:国兵这孩子非常懂礼貌,虽然是清华大学毕业,而且还是美国的博士,但是回到家乡,在父老面前依旧非常谦逊,见到什么人非常热情地打招呼。
蒋国兵的父亲蒋在堂:儿子绝对不会自杀的。蒋国兵性格开朗,热爱生活,对前途充满信心,而且他非常爱他的两个孩子(儿子14岁,女儿2岁)。而且他在这之前没有任何征兆。
蒋国兵的母亲:“国兵是有勇气的人,是能够吃苦的人,是坚强的人,是碰到困难不叫苦的人,他怎么会自杀呢?”
蒋在普渡大学的朋友:我很喜欢蒋,觉得他是我认识的人中少有的具有"solid integrity"的人。真正的正直。
多大教授M. Kawaji:蒋国兵是一个专业上非常优秀的人才,并先后发表多篇研究论文。今年春季,蒋国兵获得多伦多大学博士之后,在怀雅逊大学(Ryerson University)与多伦多大学的合作的一个研究基金项目中从事博士后研究。
蒋国兵的妻子卢彩蓉:"我的丈夫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一生都在为自己的事业奋斗。总有一天,我会向社会证明这一点。现在只希望大家不要再猜测他的死因,我们夫妻感情没有问题,请不要再打扰他和他的家人,让他安静地走吧。"
以上是蒋国兵的亲友对蒋国兵的印象,可以看出,蒋是一个能吃苦,经历丰富,不会被困难吓倒的人。也是一个谦逊有礼,乐观正直的人。
他不是一个自私的人,也不是一个脆弱的人,但是他却做了自私而脆弱的终结,为什么?
蒋国兵自杀后,舆论哗然,人们指责他不负责任,不顾一家老小一死了之;人们指责中国的教育制度,培养高智商低情商的所谓傻博;人们指责加拿大移民制度,诅咒这个社会没有给蒋国兵应有的位置,仿佛蒋国兵是郁郁不得志羞愧之极无颜苟活而寻了短见。
但是我不这样认为,蒋的经历人品决定了,他绝不可能经不起这些生活压力而逃避。
那么到底为什么?
这些天我一直注意关于蒋国兵的新闻报道,蒋妻卢彩蓉从一开始就引起我的疑心,这几天她的表现更令我反感。我觉得真正能让蒋走上绝路的,只有卢彩蓉。
卢是蒋的同学的妹妹,比蒋小七岁,蒋很早就对这个妹妹情有独衷,他们的恋情可以说两小无猜。
作为省状元加清华高材生,蒋娶卢可以说是亏了,但是卢虽然读书不多,但有一条很厉害,那就是够强悍,生存能力强。所以尽管蒋不愿意移民加拿大,甚至把移民纸撕掉,卢还是单枪匹马闯来了,并且找到会计工作,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
我知道有人会说这个女人真辛苦,真不幸,我也承认,但是,她是怎么引起我的怀疑和反感的呢?
在我看的第一篇报道中,卢彩蓉担忧的是,如何将这一不幸消息告诉丈夫的父母。当时我觉得很触动,一个女人遭遇这种不幸还得去安慰老人。但接着卢彩蓉变味儿了,她不断的借助媒体向大众求援:我们家买了房就所剩无几了,我工资不高,又有病。。。。
开始觉得没什么,这个女人确实不容易,而且社会大众也在为她家筹款,她家的困难一定能够过去。但是接下来的事就让人想不通了。事情发生了这么久,卢彩蓉竟然从未与蒋的父母通过话,却要借助媒体传达她对家人的安慰:“爸爸妈妈,我一直都是你们的最爱。在这个时候,希望你们能够坚强,你们的坚强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也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你们保护好你们的身体,我就能挺下去。“就在社区为她家已经筹措两万元的当儿,她在记者会上还是语音哽咽地说:“看见我这么可爱的女儿,我想跟天下的父亲说:‘伸出你们援助的手,给我女儿一份父爱,这是我给不了的’……谢谢大家!”
这个女人的所做所为让我生厌,一,为什么不直接跟蒋的父母通话,而是要借助媒体?二,一再博同情没什么,但让人觉得太为钱。三,很会作秀。
这样一个女人说她从未给先生压力,先生找不到工作也尽量不提这件事,有谁能相信?
一个男人,最沉重的打击不是失业,不是穷困,而是女人的轻蔑。这个女人和他同样出自农村,所不同的,他是农村的状元,而她什么也不是,但他却要靠她养活。
当一个男人在自己的女人面前抬不起头,这是多么大的羞辱!而这种羞辱,更与何人说?
我知道这篇东西贴出来会被人骂死,但我还是要说,男人活得不易,女人,别太爱钱,DON’T BE TOO PUSHY.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