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华裔护士病故遗爱洒人间:30万房产捐中国助学

假农民工

新手上路
注册
2006-05-18
消息
941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


xinsrc_2620903180850390104336.jpg

谭若怡生前照片



加拿大一名去年因癌病去世的华裔护士谭若怡遗爱在人间,把最主要的遗产――一间价值30万加元的房屋捐予加拿大福慧基金会,这笔款项每年可提供60个奖、助学金额,给中国贫困落后地区的中、大学生继续获得教育的机会,其善举令人敬佩,更是树立了好榜样。

据加拿大明报报道,加拿大福慧基金会会长关保卫9月15日表示,感谢谭若怡的善举,该会会把这笔善款以“谭若怡”名义设立每个1万加元共30个“福慧永久奖助学金”。

而该会会把这笔30万加元的善款交给具有规模的投资公司代为运作投资,预计每年从中可获得1.5万加元回报,相当于约人民币10万元,估计10万元人民币每年可设立60个奖助学金,给贫穷的中、大学生。

他说,在谭若怡逝世周年之际,公布她的伟大善举,更具意义。

加拿大福慧基金会副会长王昆明称,谭若怡从好友所参加的“加慧社”中认识了福慧基金会,后来她进一步了解福慧基金会的服务宗旨及运作,最后决定把房屋遗产捐赠给福慧基金会。而负责把这房屋出售的地产经纪郭叠云和关威廉,也把佣金全部捐出不收分文。

加拿大福慧基金会财务投资委员会主席阮启刚表示,在加拿大法院执行遗产转受一般要等3年时间,以弄清当事人生前是否有债务须偿还。由于时间过长,该会从事律师工作的秘理黄乐琪,多次向法庭解释福慧基金会承受这遗产的急切性,终使法官破例在极短时间内批准房屋的承受。

关保卫表示,该会将于下周启程进行第三次“福慧助学之旅”,前往中国的四川、云南、成都4所大学及1所高中,还会到凉山探访当地近百名孤儿,为当地贫穷学生颁发奖、助学金。
 
明报: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希望工程基金被挪用违规投资

博讯2002年2月28日:明报接获举报,被视为内地慈善公益事业「一面旗帜」的「希望工程」,存在严重的挪用基金投资股票、房产及高风险企业的情况,过去几年间,在负责希望工程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简称「青基会」)的法人代表徐永光的操作下,有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基金被挪用于投资不同项目,涉及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不少投资项目以「回报少、效益低」告终。

如果以每个希望工程援助的小学生1年受到300元(人民币,下同)帮助计,这笔钱可让50万贫困学生读1年书。希望工程自1989年诞生以来,在内地和世界各地募集资金至少20多亿,其中仅本港热心人士捐款就超过5亿元,事件令人关注。

xxx事件引起中南海关注

据来自北京和本港人士的举报指出,希望工程基金被挪用事件已引起中南海的关注,并对有关人物及帐目作了深入调查,但当局不想影响希望工程的声誉,希望以较低调的方法清理帐目,解决问题。迄今为止,青基会拒绝接受本报的查证采访。

曾经在青基会工作、熟悉其财务运作的人士,对本报记者出示大量青基会内部文件,显示被挪用的希望工程基金,投资范围包括房地产、高科技、农业、医疗、证券等多个项目,时间横跨整个90年代,投资地点包括广东、广西、浙江、北京、江苏、四川、辽宁等十多个地方,投资性质包括股票、房地产,也包括从农业、运输、医疗、饭店到高科技企业的股权投资。这些投资,据消息人士形容,不少「损失惨重」,而且,把慈善用途的基金作高风险的投资,基金会的核数师也认为不符合有关法规(详见另稿)。

xxx 投资失利用后来捐款补洞

更为严重的是,青基会法人代表徐永光为了应付审计部门的审计及上级的检查,「拆东墙补西墙」,用后来的捐款补洞,又以高息回报承诺,促使各省的地方希望工程组织上缴捐款,使其继续有钱投资。据本报取得的资料显示,虽然希望工程已于2000年停止接受捐款,其投资活动至2001年7月时,帐面上尚有6300万元股权投资未变现收回,分散于15个不同项目。

xxx 每年善款开支不过7000万

本报获得的文件显示,1996年底,青基会的股权投资达5877万元,委托金融机构投资及贷款为3447万元,房地产投资为1109万元,另有深圳欧密大厦、展望办公室、德养殖场、广西钦州糖厂等「其他」投资项目1103万元,投资总额已达逾1.1亿元,基金会1年的资助开支总额不过7000万元。

据悉,青基会的多项投资中,失败的包括投向广西北海房地产项目(3000万元),投向苏州一家医院某特别治疗仪器(160多万元),投在大连某种植园(1000万元),以及投在深圳欧密大厦的股权(800万元)等。资料显示,青基会曾动用80多万元款项,购置住房给某些领导人居住,亦曾动用投资项目的资金,支付领导人欧游考察旅费。

虽然青基会的所做作为早已引起知情者的不满,也有媒体对此做了追踪采访,但是,鉴于希望工程在内地的「旗帜效应」,有关人士和部门未免投鼠忌器,没有揭发青基会的问题。明报记者
 
a nice woman!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