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遇到的歧视和对策(男人卷)
一 是否被人歧视过?
歧视这个词儿英文叫区别对待。
随着全球一体化,大家都成了是地球人,来自哪里不重要。
无论是否有意避讳,现实总归是现实,持中国护照,黄皮肤在国际上总会受到一些特殊待遇。
作为一个中国男性在德国屈指算来也有些年头儿了,下面说说我在这儿的感受。
亚裔男子这四个字在西方或许首先给人的印象是瘦弱,矮小,精神上带着几分委琐,作为一个中国的男人,虽然总不自觉地把自己和东南亚小国弱民划开界限,但实际上,不可避免也属于亚裔男子的一员,在欧洲人眼里,他们分不请你到底来自哪里。
每当在大街上看到一些亚洲男子委委琐琐的站在地铁出口偷偷摸摸出售一些不知什么样的东西的时候,心底总是泛起一阵厌恶。
想起自己跟他们有着一样的外貌,总不禁把腰板挺得更直一些,否则别人也把我给看猥琐了。
第一次感受到人在屋檐下,其实不是在欧洲,倒是在香港,入境的时候,海关一小女子,看了一眼我的护照,满脸的不屑,胡乱盖个戳,扔给了我,连头都没抬一眼。
在香港的大街上商店里,也是如此,很多人听不懂国语,要讲英语才会对你另眼相看。香港割让给人多年,就像一只猫给人养了多年,现在抱回来,有点儿不认识主人了,我心里好生感慨---谁让自己穷呢---我一直觉得一些人象猫,一些人象狗,常言道“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
猫可不是这样,谁家有好吃的爱去谁家。还有就是它要你常常爱抚它跟它亲近,否则时间长就疏远你了,成了野猫。在我的眼里男人比较象狗-忠诚可靠讲义气。
刚到德国的时候是感受不到歧视的,满眼都是新奇,跟国内比简直人人都是雷锋,太nette 了。时间久了有时候才能体味出一些不同。
印象深的一次是在 柏林 Kaufhaus Der Westen 对面的一个德意志银行里,里面有俩个等待线,不仔细看的话以为就一个,有一次我站在里面的那条线在等,等办完手续的出来的时候,一个在外面等待的中年女子先是叫住了我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中国,她脸色一变用吵架一般语调和音调冲着我的脸嚷了一通,大概就是说不懂得排队的规矩等等。
排队的人很多,我给弄了个措手不及,加上本来就笨口拙舌,只好哑巴吃黄连。
第二次是在外国人管理局,有一个老太,在她字典里估计根本不存在对人尊重这两个字。去签证的时候,她那脸色好像我欠她二斤隔年黑豆。
简直是莫名其妙。难怪在我之前的从她那里刚出来的人都只摇头。人在屋檐下啊。
我怪不了别人,只怪老爹给我的姓不好,分到了她的名下。
经过一番实践,我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在德国跟那些40-5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打交道要小心,她们对你的不屑是写在脸上的。
三四十岁的女的处在一个变化阶段,一二十岁的女孩子一般好一些,我在想也许不是她们更尊重你,而是或许她们很在意自己的形象,或者她们希望从每个人那里都得到好评。对待四五十岁左右的女人,我一般尽力避开,不去跟她们打交道,如果避不开的话我基本上不去看她们,不和她们保持视线接触,以免热脸贴她的冷屁股。比如去问事处咨询之类的,有两个人,我基本上不去看那个四五十岁的。
如果免不了一定要打交道,我会从第一刻眼神接起,紧她的眼睛。正眼看着她说话。
我也常常分析四五十岁女人的心态,试着用她的眼光解读自己。这个年龄基本上接近更年期,几十年的情场路上风风雨雨,阅男无数,现在对爱和性的兴趣越来越淡。生活中能提得起她的兴趣的事情不多了。
性冷淡伴随的就是对人的冷淡,严厉,变态一样的苛刻。(在这一点上我想起国内大学里女生宿舍楼的看门儿老太。)更何况站在她眼里的是一个亚洲男人!身材矮,骨架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其他东西也大不到哪儿去。那不屑是打心眼儿里来的。
一 是否被人歧视过?
歧视这个词儿英文叫区别对待。
随着全球一体化,大家都成了是地球人,来自哪里不重要。
无论是否有意避讳,现实总归是现实,持中国护照,黄皮肤在国际上总会受到一些特殊待遇。
作为一个中国男性在德国屈指算来也有些年头儿了,下面说说我在这儿的感受。
亚裔男子这四个字在西方或许首先给人的印象是瘦弱,矮小,精神上带着几分委琐,作为一个中国的男人,虽然总不自觉地把自己和东南亚小国弱民划开界限,但实际上,不可避免也属于亚裔男子的一员,在欧洲人眼里,他们分不请你到底来自哪里。
每当在大街上看到一些亚洲男子委委琐琐的站在地铁出口偷偷摸摸出售一些不知什么样的东西的时候,心底总是泛起一阵厌恶。
想起自己跟他们有着一样的外貌,总不禁把腰板挺得更直一些,否则别人也把我给看猥琐了。
第一次感受到人在屋檐下,其实不是在欧洲,倒是在香港,入境的时候,海关一小女子,看了一眼我的护照,满脸的不屑,胡乱盖个戳,扔给了我,连头都没抬一眼。
在香港的大街上商店里,也是如此,很多人听不懂国语,要讲英语才会对你另眼相看。香港割让给人多年,就像一只猫给人养了多年,现在抱回来,有点儿不认识主人了,我心里好生感慨---谁让自己穷呢---我一直觉得一些人象猫,一些人象狗,常言道“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
猫可不是这样,谁家有好吃的爱去谁家。还有就是它要你常常爱抚它跟它亲近,否则时间长就疏远你了,成了野猫。在我的眼里男人比较象狗-忠诚可靠讲义气。
刚到德国的时候是感受不到歧视的,满眼都是新奇,跟国内比简直人人都是雷锋,太nette 了。时间久了有时候才能体味出一些不同。
印象深的一次是在 柏林 Kaufhaus Der Westen 对面的一个德意志银行里,里面有俩个等待线,不仔细看的话以为就一个,有一次我站在里面的那条线在等,等办完手续的出来的时候,一个在外面等待的中年女子先是叫住了我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中国,她脸色一变用吵架一般语调和音调冲着我的脸嚷了一通,大概就是说不懂得排队的规矩等等。
排队的人很多,我给弄了个措手不及,加上本来就笨口拙舌,只好哑巴吃黄连。
第二次是在外国人管理局,有一个老太,在她字典里估计根本不存在对人尊重这两个字。去签证的时候,她那脸色好像我欠她二斤隔年黑豆。
简直是莫名其妙。难怪在我之前的从她那里刚出来的人都只摇头。人在屋檐下啊。
我怪不了别人,只怪老爹给我的姓不好,分到了她的名下。
经过一番实践,我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在德国跟那些40-5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打交道要小心,她们对你的不屑是写在脸上的。
三四十岁的女的处在一个变化阶段,一二十岁的女孩子一般好一些,我在想也许不是她们更尊重你,而是或许她们很在意自己的形象,或者她们希望从每个人那里都得到好评。对待四五十岁左右的女人,我一般尽力避开,不去跟她们打交道,如果避不开的话我基本上不去看她们,不和她们保持视线接触,以免热脸贴她的冷屁股。比如去问事处咨询之类的,有两个人,我基本上不去看那个四五十岁的。
如果免不了一定要打交道,我会从第一刻眼神接起,紧她的眼睛。正眼看着她说话。
我也常常分析四五十岁女人的心态,试着用她的眼光解读自己。这个年龄基本上接近更年期,几十年的情场路上风风雨雨,阅男无数,现在对爱和性的兴趣越来越淡。生活中能提得起她的兴趣的事情不多了。
性冷淡伴随的就是对人的冷淡,严厉,变态一样的苛刻。(在这一点上我想起国内大学里女生宿舍楼的看门儿老太。)更何况站在她眼里的是一个亚洲男人!身材矮,骨架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其他东西也大不到哪儿去。那不屑是打心眼儿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