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绰
知名会员
- 注册
- 2003-11-09
- 消息
- 7,269
- 荣誉分数
- 29
- 声望点数
- 158
在开始作案人完全不清楚的情况下 就整出了这么篇文章~~
这个人语文绝对是1流……
――――――――――――――――――――
喝狼奶长大的孩子总有危害社会的一天――美国枪击案反思
点五
“当一个人的心中充满黑暗的时候,他就会去犯罪,有罪的不是犯罪的人,而是制造黑暗的人!”这是维克多R26;雨果写在《悲惨世界》扉页上的一段话。
当地时间16日7点15分(北京时间19点15分),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两起校园枪击案,共造成三十三人死亡。鉴于美国联邦调查局将与中国公共安全专家部和上海警方、护照颁发机构共同调查枪手身份,而且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17日在记者会上已代表中国go-vern-ment对美国校园枪击案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这名24岁的“亚裔男子”当为中国学生,应该是没有异议的。
悲剧本身带给人们总是沉痛的教训,对此,我们既要反思悲剧本身,更要反思制造悲剧的背后原因。
当美国民众还沉浸在悲哀之中的时候,当大多数人还在众说纷纭的时候,中国专家已在最短时间内分析出了美国校园枪击案,是暴力文化和G-U-N泛滥“两大原因”。
据他们解释:“这起枪击事件又是美国频繁发生的校园枪击案中的一例罢了”,专家分析认为,“暴力内容充斥美国传媒是造成枪杀案层出不穷的一个深层的原因,其对青少年的危害尤甚”,与此同时,G-U-N泛滥是另一大“幽灵”,并强调,如果上述条件不变,“凶杀惨剧在美国还会不断上演”。
我同意G-U-N泛滥是造成这件恶性事件的一个原因,但一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暴力文化”中生活了多久?竟能沾染上这么强烈的暴力倾向?如果美国的暴力文化有这么大的杀伤力,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想见:美国肯定比伊拉克还热闹,因为美国是“全民皆兵”,然而事实好像并不如此。
当然,专家分析指出的“文化成因论”,是有道理的,但形成中国学生暴力倾向的应该不是美国文化,而是中国文化,因为这个24岁的青年学生是中国自己培养输送出去的人,与美国文化即使有干系,也可忽略不计。
从年龄上看,这个24岁的枪手正是中国人眼里的“80后”,也就是在中国的黄金年代――改革开放里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最后竟然走上了这样一条极其残忍的犯罪之路,难道我们就不需要反思自己的“文化成因”吗?
2006年10月16日,上海大学历史系朱学勤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国历史教科书扭曲历史,读这种书长大的小孩,是喝狼奶长大的。朱学勤教授的“狼奶论”,引发了中国学术界关于中国学生要不要“换奶”的巨大争论。
曾看到一个80后为此撰文:我们是喝着狼奶在改革开放后成长的一代,日益开放的青春捧着陈腐的教科书长大,现实和阅读的矛盾在脑海中激烈战斗:结果我们不再相信书籍,或者我们不再去关心世界、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未来;当我们回过头来,发现自己竟是恐惧、迷茫、愤世嫉俗.....的愤青。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多灾多难,曾极大了助长了中国人的排外心理,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但是把排外情绪上升为反帝反M的主流意识形态,“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则属于中国特色。殃视就是一个无可否认的鲜活例子:全世界公认的KB分子,在殃视里居然成为“武装分子”甚至“反美武装”。
仇恨只能蒙蔽人们的眼睛,“狼奶教育”的最后结果可就是如同伏尔泰所说,会让“个人手持自己心目中圣贤的大旗愉快地走向罪恶”。不独朱学勤教授,其实,很多人都已预见到了这一天:喝狼奶长大的孩子,总有危害社会的一天。善良的人们只是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沉重、这么惨无人性。
在传统社会,总是习惯于这样归因:把个人的成长归因于组织,把问题归结于个人。但这样做的唯一结果,只会让同样的悲剧一再发生。
当枪手的身份和家庭背景查清楚之后,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深深反思的是:是什么样的原因,酿造出了这样的年轻人?我们的教育,在向孩子灌输狼奶的同时,是不是也要搀和一点人奶或牛奶?我们的go-vern-ment,面对这样的恶性事件,道歉之外是否还可做一点有益于孩子成长的事情?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不幸遇难者特别是孩子的灵魂在天国得以安息!
这个人语文绝对是1流……
――――――――――――――――――――
喝狼奶长大的孩子总有危害社会的一天――美国枪击案反思
点五
“当一个人的心中充满黑暗的时候,他就会去犯罪,有罪的不是犯罪的人,而是制造黑暗的人!”这是维克多R26;雨果写在《悲惨世界》扉页上的一段话。
当地时间16日7点15分(北京时间19点15分),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两起校园枪击案,共造成三十三人死亡。鉴于美国联邦调查局将与中国公共安全专家部和上海警方、护照颁发机构共同调查枪手身份,而且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17日在记者会上已代表中国go-vern-ment对美国校园枪击案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这名24岁的“亚裔男子”当为中国学生,应该是没有异议的。
悲剧本身带给人们总是沉痛的教训,对此,我们既要反思悲剧本身,更要反思制造悲剧的背后原因。
当美国民众还沉浸在悲哀之中的时候,当大多数人还在众说纷纭的时候,中国专家已在最短时间内分析出了美国校园枪击案,是暴力文化和G-U-N泛滥“两大原因”。
据他们解释:“这起枪击事件又是美国频繁发生的校园枪击案中的一例罢了”,专家分析认为,“暴力内容充斥美国传媒是造成枪杀案层出不穷的一个深层的原因,其对青少年的危害尤甚”,与此同时,G-U-N泛滥是另一大“幽灵”,并强调,如果上述条件不变,“凶杀惨剧在美国还会不断上演”。
我同意G-U-N泛滥是造成这件恶性事件的一个原因,但一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暴力文化”中生活了多久?竟能沾染上这么强烈的暴力倾向?如果美国的暴力文化有这么大的杀伤力,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想见:美国肯定比伊拉克还热闹,因为美国是“全民皆兵”,然而事实好像并不如此。
当然,专家分析指出的“文化成因论”,是有道理的,但形成中国学生暴力倾向的应该不是美国文化,而是中国文化,因为这个24岁的青年学生是中国自己培养输送出去的人,与美国文化即使有干系,也可忽略不计。
从年龄上看,这个24岁的枪手正是中国人眼里的“80后”,也就是在中国的黄金年代――改革开放里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最后竟然走上了这样一条极其残忍的犯罪之路,难道我们就不需要反思自己的“文化成因”吗?
2006年10月16日,上海大学历史系朱学勤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国历史教科书扭曲历史,读这种书长大的小孩,是喝狼奶长大的。朱学勤教授的“狼奶论”,引发了中国学术界关于中国学生要不要“换奶”的巨大争论。
曾看到一个80后为此撰文:我们是喝着狼奶在改革开放后成长的一代,日益开放的青春捧着陈腐的教科书长大,现实和阅读的矛盾在脑海中激烈战斗:结果我们不再相信书籍,或者我们不再去关心世界、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未来;当我们回过头来,发现自己竟是恐惧、迷茫、愤世嫉俗.....的愤青。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多灾多难,曾极大了助长了中国人的排外心理,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但是把排外情绪上升为反帝反M的主流意识形态,“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则属于中国特色。殃视就是一个无可否认的鲜活例子:全世界公认的KB分子,在殃视里居然成为“武装分子”甚至“反美武装”。
仇恨只能蒙蔽人们的眼睛,“狼奶教育”的最后结果可就是如同伏尔泰所说,会让“个人手持自己心目中圣贤的大旗愉快地走向罪恶”。不独朱学勤教授,其实,很多人都已预见到了这一天:喝狼奶长大的孩子,总有危害社会的一天。善良的人们只是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沉重、这么惨无人性。
在传统社会,总是习惯于这样归因:把个人的成长归因于组织,把问题归结于个人。但这样做的唯一结果,只会让同样的悲剧一再发生。
当枪手的身份和家庭背景查清楚之后,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深深反思的是:是什么样的原因,酿造出了这样的年轻人?我们的教育,在向孩子灌输狼奶的同时,是不是也要搀和一点人奶或牛奶?我们的go-vern-ment,面对这样的恶性事件,道歉之外是否还可做一点有益于孩子成长的事情?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不幸遇难者特别是孩子的灵魂在天国得以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