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坐飞机的桶子们注意了[闲聊]

穷凶极饿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7-15
消息
8,481
荣誉分数
5
声望点数
0
所在地
饿人谷
新华网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钱铮) 航班上的“隐形杀手”可不得了,近年来不时夺人性命于须臾之间。了解并制服这个凶手,刻不容缓。

  深藏不露的“罪犯”

  2001年,28岁的阿拉妮・威克乘坐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班机回英国伦敦与家人欢度圣诞
。在久坐不动后,她起来去飞机洗手间,猛然倒在地上。机上的工作人员立即对她进行了救治,但已回天无术。经医生鉴别,“罪犯”就是臭名昭著的“经济舱症候群”,学名叫做“深度静脉栓塞”。

  由于乘客在飞机上长时间保持相对固定的姿势,缺乏运动,腿部静脉血流变慢。加上飞机内湿度低、气压低,乘客体内的水分容易散失,致使血液变稠,一部分人就容易形成血栓。如果形成的血栓流到肺部,就会阻塞肺部血管,导致呼吸困难,严重的可造成死亡。

  德国洪堡大学儿科系的科学家经研究发现,人体内一个名为F2的基因发生突变,就容易得“经济舱症候群”。F2基因的功能是制造血凝素,血凝素是一种凝结的蛋白质,它可以释放大量蛋白质分子,形成血凝块。

  经济舱乘坐者的“专利”

  经济舱一般来说空间狭小,长时间挤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容易发病。20世纪80年代,英国医生递交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提出“经济舱症候群”的概念。报告称,在飞机上或是目的地的机场,乘客发生的暴毙事件中,有18%属于“经济舱症候群”。

  挑战“隐形杀手”要求我们以积极的姿态宣战。据医生建议:连续坐一两个小时飞机后就要站起来走动,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踮脚尖、抱小腿等;若机舱内活动空间小,则可以在座位上尽量伸展一下背部和腿部的肌肉,以保证血液循环的畅通;多喝一些水帮助稀释血液;飞行时应避免穿紧身衣并不要饮酒;若不幸形成血栓,应及时注射肝磷脂。患有慢性病的高龄者是“隐形杀手”的首先目标,因此出行时更应注意防范。(完)
 
看来以后都要买头等舱了,花钱买条命呀!
 
我回来的时候 一瓶水从渥太华喝到沈阳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