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emice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8-01-17
- 消息
- 364
- 荣誉分数
- 11
- 声望点数
- 0
《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 王树军
对于达赖集团在中国西藏和境外发动的一系列暴力事件,有不少舆论认为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有某些国际背景。
3月26日,香港《亚洲时报》记者理查德·M·贝内特在《西藏、“大阴谋”和中情局》一文中分析称:“考虑到中情局一直与‘自由西藏运动’等‘藏独’组织保持联系,并且出钱资助,出人参与培训‘藏独分子’,中情局的特工不可能不事先知道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甚至还很有可能是事先获得中情局秘密行动处的同意。因为达赖与美国情报部门已密切合作了50多年。”(注:十四世达赖,1940年举行坐床仪式,1959年叛逃印度。)
那么,中情局与达赖之间是怎么合作的呢?看看中情局老特工罗杰·E·麦卡锡的所作所为吧……
打造“西藏特遣队”
麦卡锡,1955年加入中情局,那年他才25岁。这个生长在内华达沙漠地区的年轻人,之所以被中情局选中,是因为他当时在美国特种部队中表现出色,不仅有丰富的特种作战经验,而且“反共意志坚定”。
加入中情局两年后的一天,麦卡锡突然接到一项密令:立即与在西藏活动的“藏独”分子取得联系,为他们训练一支“西藏游击队”。
为什么要训练“西藏游击队”?麦卡锡在他1997年出版的《莲花泪》一书中,详细透露了背景:“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里,美国从来没有公开放弃过西藏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然而1955年12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授权中情局开展秘密行动,以颠覆‘国际共产主义’。他认为,西藏问题有宣传上的感召力,中国人的行为可以被看成是共产党想统治世界的证据。”
1957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派出密使,游说西藏地方政府请求美国提供援助。然而,西藏方面并没有理会美国密使。在尴尬的等待中,艾森豪威尔决定孤注一掷,密令中情局直接插手西藏事务,为“西藏游击队”提供援助,包括训练叛乱人员和空投武器装备。
麦卡锡接到密令后,立即同在西藏活动的“藏独”分子取得了联系。
当时,“藏独”势力的高层决定将阿塔、洛才、旺堆等6人送给中情局训练。在一切谋划妥当后,1957年3月21日晚,夜幕下,达赖集团的一名高层成员亲自驾车,将6名“藏独”分子悄悄送到边境。随后,6人打扮成锡克人的模样,潜入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的达卡。
两天后又一个漆黑的夜晚,在达卡,麦卡锡焦急地等在一架飞机旁。当6名“藏独”分子走过来时,他才松了一口气。
麦卡锡看着眼前的这6个西藏人,眼神里流露出一丝不屑——他们从未见过飞机,看到这个“怪物”时甚至有些恐惧;当他们被告知将被送往太平洋上的塞班岛时,他们接连问塞班岛是个什么地方,他们要到那里干什么……但老牌中情局特工麦卡锡,就是看中了他们的这种无知。
在书中,麦卡锡回忆道:“受训的藏人旺堆刚见面就告诉我:‘我活着就是为了杀汉人。我们的期望非常高,真应该给我们超级炸弹,那样的话一次就能炸死成百上千的汉人!’中情局当然不会把超级炸弹给西藏人,但我发现,他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他们很快就成了迫击炮和爆破专家。”
此前,中情局从未培训过西藏人,也没人通晓藏语。怎样才能将6名“藏独”分子培训成“精英”呢?麦卡锡绞尽脑汁,从一些学术研究机构请来专家给他们上课,最终教会了他们英语会话、使用无线电、识别地图及组织游击队等。这些“初级课程”完成后,麦卡锡又亲自带着他们,赶往日本冲绳,进行跳伞训练。
1957年9月中旬,麦卡锡终于完成了对6名“藏独”分子的训练,随后又悄悄把他们带到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开始实施代号为“守门人”的秘密行动计划——按照麦卡锡的要求,中情局在台湾的一家掩护公司,派一架“处理过的”B-17运输机飞到了菲律宾。这架运输机卸掉了所有武器,铲掉了所有标识,并将整机漆成黑色,发动机上也装了消音装置。10月的一个夜晚,麦卡锡与“藏独”分子阿塔和洛才,悄然登上这架运输机,飞抵东巴基斯坦达卡郊外的一个秘密基地。随后,在麦卡锡的目送下,两个“藏独”分子又坐着这架飞机,向西藏飞去……
空投两枚“棋子”
那架幽灵般的B-17运输机,很快就飞到了西藏上空。两个早已谙熟跳伞技巧的“藏独”分子,同样如同幽灵般从高空飘然坠地。为了防止被别人发现,全身“美国造”的他们,一落地就换上当地的衣服,并赶往藏南四水六岗军的驻地。
四水六岗军,是西藏和平解放后,由极少数不愿接受中央政府领导的商人纠集起来,企图以军事手段对抗中央的部队。两名“镀过金的‘藏独’分子”的到来,受到了四水六岗军的追捧。麦卡锡通过无线电台收到这一消息的一刹那,大喜过望。他知道,这意味着他在西藏的行动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他立即就将这些“一手资料”上报给白宫,并着手部署下一步的行动。1958年1月,在麦卡锡的指令下,两个“藏独”分子潜伏到达赖的夏宫罗布林卡,与达赖的管家接上了头……
麦卡锡连连得手,中情局高层“非常满意”。不久,中情局决定授予麦卡锡更大的权限,命其组建一支“西藏特遣队”——一个由“藏独”分子组成,受中情局培训,以争取“西藏独立”为目标的武装组织。
接到上级指令的麦卡锡立即采取行动。不久,潜伏在西藏的两个“棋子”,给他发了一份从四水六岗军及其他“藏独”分子中挑出的“高素质人才”名单。
几个月后,一群“藏独”分子出现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训练基地内。这里海拔约3000米,空气稀薄,植被低矮,环境与西藏非常相似。
麦卡锡再次当起了教官,开始对这群“藏独”分子进行“角斗士”般的严酷训练。训练结束时,麦卡锡亲自给每个“藏独”分子分发武器、无线电台以及被俘时自杀用的氰化物胶囊!
据不完全统计,麦卡锡先后训练了400余名“藏独”分子,其中40余名骨干被空降回西藏。
麦卡锡不仅向“藏独”组织空降“西藏特遣队”队员,还空投了大批武器。他在《莲花泪》一书中承认,在他1961年年底离开“西藏特遣队”训练基地之前,中情局在西藏上空进行了35-40次秘密空投行动,空投的武器包括英制来福枪、美制步枪、美制迫击炮、印度造滑膛枪、轻机枪、火箭炮、冲锋枪、手雷和炸药等。
挟达赖叛逃印度
麦卡锡将“西藏特遣队”成员空降到西藏后,搜集西藏及中国内地的情报,便成了中情局交给他们的首要任务。为了完成美国“老板”交给的任务,这些“藏独”分子频繁制造流血事件,并为中情局“挖”到了不少重要情报。
不过,这些对麦卡锡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他所做的最具轰动性的一件事,是指令“西藏特遣队”挟达赖叛逃印度。
1959年3月17日,达赖在叛乱失败后离开拉萨。麦卡锡最早安插在西藏大地上的两个“棋子”——阿塔和洛才,立即将这一情报报告给麦卡锡。麦卡锡意识到此事事关重大,马上致电华盛顿。华盛顿告诉麦卡锡:“让阿塔立即去见达赖”,转告美国“愿意提供帮助”。
正不知所措的达赖,就像见到救命稻草一般,接见了阿塔。他告诉阿塔,他想建立一个“临时政府”。阿塔立即通过电台向麦卡锡作了汇报。而麦卡锡又在第一时间让阿塔向达赖转达美国政府的意思:美国可以进一步在西藏组建游击组织网;如果达赖提出请求,美国愿意负责达赖的安全,甚至可以向西藏空降美军!美国政府还建议达赖与印度政府接触,以寻求避难。
在美国的怂恿下,达赖决定逃往印度。1959年3月18日午夜,白宫收到了这一情报,并当即通报了印度政府。时任印度总理的尼赫鲁立即决定接受达赖的避难请求。此时,达赖已接近中印边境;麦卡锡在此之前派往印度的两个密探,十万火急地迎上了达赖,告诉他印度方面已做好了一切准备,以打消达赖的顾虑。麦卡锡还授权最早潜伏在西藏的阿塔和洛才,拿出20万印度卢比给达赖一行。3月26日,达赖到达印度,开始了流亡生涯。
其间,麦卡锡还亲自出马,在边境地区,与四水六岗军总指挥贡布扎西会面,动员他也叛逃。4月28日,贡布扎西越过边界逃到印度。
幕后作祟数十年
1961年年底,“功成名就”的麦卡锡离开了“西藏特遣队”训练基地。但是,他对“西藏特遣队”的影响力和实际指导,却始终没有中断。1962年中印边境爆发战争后,麦卡锡向中情局建议:尽快与印度建立“伙伴关系”;与印度情报机构通力合作,训练和装备“西藏游击队”……同年,中情局认为“继续向西藏空降特工风险太大”之后,麦卡锡又建议:可在中国的邻国组建“游击训练营”。中情局果然言听计从,在尼泊尔建立了多个培训“藏独”分子的“游击训练营”,人数最多时曾达2000之众,对西藏的安全和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历史性的会面。此后,美国政府对“西藏特遣队”支持的热情开始降温。两年后,尼泊尔政府派兵包围了“游击训练营”,清剿了拒降的“藏独”分子……麦卡锡谋划的“西藏独立”企图受到了严重打击。
1995年,老迈的麦卡锡终于干不动了,他退休离开了中情局。不过,他并没有就此在“西藏问题”上收手,除了出书鼓吹“西藏独立”,他还频频发表演讲,鼓动一些所谓的民间机构出钱出力,支持“西藏独立”。
但麦卡锡也许心里最清楚,“西藏独立”跟他一样,正在一步步走向湮灭。
背景资料
美国政府拉拢达赖始末
1942年年初,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批准了代号为“FE-2”的行动计划。美国战略情报局(中央情报局前身)负责实施。行动的负责人是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孙子、美国陆军上校伊 利亚·托尔斯泰,主要任务是“穿越西藏,进入中国重庆,了解藏民态度;寻找朋友,发现敌人;绘出战略目标位置,对将来可能开展行动的藏区进行测量”。
托尔斯泰给达赖(十四世)带去了罗斯福的亲笔信、亲笔签名的总统照片以及一块昂贵的金表。达赖则回赠以他的亲笔信、一幅自己的画像,以及昂贵的宗教唐卡等。从此,美国与西藏高层交往不断,对日后美国与达赖的关系及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7年,一个西藏地方政府使团访美,寻求美国支持“西藏独立”,但遭到拒绝。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高层一些人认为,“美国应把西藏看成是独立国家”,以便把西藏当成“在亚洲抵御共产主义扩散的堡垒”。此后,美国官员频繁接触“藏独”分子包括达赖的兄长,磋商由美国提供“帮助”的问题。从1951年开始,中情局开始在中印边界印度一侧的阿尔莫地区培训西藏叛乱分子。
1951年夏,经中共中央争取,已跑到西藏与锡金交界处的达赖返回拉萨。但他的大哥(当采活佛)却已越境去了英国。1952年年初,当采活佛与中情局共同研究了一个用飞机接运达赖外逃的计划,随后给达赖寄了一封密信。但达赖在回信中表示不想出国。不过,他委托当采活佛保持与美国人的联系。
1959年,在中情局的帮助下,达赖叛逃到印度。此后,美国与达赖集团的关系逐渐公开化,美国多位总统相继公开接见达赖。而中情局则通过各种手段,为达赖提供财力和智力上的支持。
“记者无国界”组织头目梅纳德“藏独”的舆论吹鼓手
《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 崔向升
虽然麦卡锡等人已经老退,但美国中情局并没有中断在“西藏问题”的颠覆活动。它物色了一群新的“枪手”替它冲锋陷阵。“记者无国界”组织秘书长罗伯特·梅纳德就是其中的一名主力。
圣火采集仪式上的闹剧
3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正在雅典古奥林匹亚运动场举行,三名神秘的男子突然闯过安全警戒线,进入场内。其中一人拉开一面抗议旗帜,上面的奥运五环标志被画成了五副手铐。几乎与此同时,坐在贵宾席上的一个家伙也站起身来,扯起了一面黑旗。此人当即被安全人员逮捕并带离现场。
三个搅局的男子,正是“记者无国界”组织的成员,而贵宾席上闹事的家伙,则是其秘书长罗伯特·梅纳德。
事后,梅纳德厚颜无耻地宣称,以上发生的那一幕,是他们组织“精心策划”的;三个男子均是正式记者,都持有圣火采集仪式现场采访的合法证件;他们所打出的黑旗是通过“巧妙的方式”躲过现场安检的;他们在行动前还进行过多次彩排。闹剧发生后,众多西方媒体都进行了报道。知情者透露,不少媒体提前就得到了“线索”,而提供线索的人正是梅纳德。
实际上,早在2月8日,梅纳德就曾导演了一场反对北京奥运会的闹剧。当天,梅纳德指使手下一帮人在巴黎一家商场门口上方的电子显示板上,不停地播放反华短片和口号,并亲自到场进行鼓动。让人惊讶的是,这么一个规模不大的活动,竟然引来了大批西方主流媒体的记者。事后有记者透露,早在活动开始之前,他们就接到了“记者无国界”组织发出的“邀请函”。
靠虚假报道成名
梅纳德是何许人也,竟能闹出如此大的动静?了解“记者无国界”组织的人都说,他本来就不是个正派人。
梅纳德,1953年7月6日生于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其祖先是法国移民。9岁那年,梅纳德随父母迁回法国南部的阿韦龙省。在那里,他开始学习宗教,想当一名牧师。进入大学后,他还曾加入法国社会党。
1975年,年仅22岁的梅纳德创办了一家名为“波玛雷德”的电台,并自任“自由电波协会”主席。从那天起,他身上的官司就没断过——多半是他的不实甚至虚假报道所致,其中包括他的电台污蔑法国总统密特朗而引来的官司。结果,他自然是输家。“那没关系,”梅纳德多年后厚颜无耻地说:“虽然输了官司,但我一举成名了!”
1985年,梅纳德创建了“记者无国界”组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口口声声要捍卫记者权益和新闻自由的梅纳德,在谈到美国记者珀尔2003年遭“基地”组织恐怖分子斩首一事时,居然声称,在“某种情况下”,折磨和严刑拷打也是“合理合法的手段”。他的这一说法,立即遭到了全球的抗议。
中情局和台当局是后台老板
对于自己一手创建的“记者无国界”组织,梅纳德无论走到哪里都强调说,它是一个“民间的”、“非赢利的”、“非政府的”、“不带政治偏见”的组织。
事实又如何呢?
早就有国际媒体揭露,梅纳德的“记者无国界”组织,接受了“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资助,也接受其他一些国家政府的拨款。该组织的一些项目计划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
“记者无国界”组织的网站就露出这样的马脚——在该组织网站的一个页面上,有这么一行字:“感谢有关机构在这方面的捐助和支持。这个网站能建立,多亏财团法人‘台湾民主基金会’的协助……”
本刊对“台湾民主基金会”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这是一个带有强烈意识形态和政治色彩的“官方机构”——其多名成员是台湾当局高层官员;其捐助单位主要是台湾“外交部”和情报机构。
不过,“记者无国界”组织的最大“老板”则是美国中情局。2006年9月1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卢恰娜·伯内披露,梅纳德的“记者无国界”组织直接接受中情局的资助,它的记者蒙特内尔就是中情局的老特工。
本刊进一步的调查发现,“记者无国界”组织的多名成员都与中情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南加州WJAN电视台记者曼寥尔·曹,2006年曾从中情局领取1.04万美元的经费;美国《ElNuevo先驱报》记者奥列加·康内尔,自2001年起从中情局领取了7.1万美元的报酬。此外,还有8名“记者无国界”组织的成员拿着中情局的薪水。
美国政府的“打手”
有专家指出“记者无国界”组织以中情局为靠山,因此,没有人会对它在“西藏问题”上的所作所为感到意外。
在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中,西方媒体表现出三大鲜明特点:一、传播异常迅速;二、反华立场出奇一致;三、制造假新闻的手段十分离谱。据透露,这三点,正是梅纳德及“记者无国界”组织一手策划、推动起来的。
梅纳德曾得意地称,“记者无国界”组织如今在德国、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瑞典和瑞士都有分部,在曼谷、伦敦、纽约、东京和华盛顿都设有办事处。该组织与当地或地区性组织保持“紧密合作”,“维护新闻自由”。此外,它还在阿富汗、孟加拉国、缅甸、哥伦比亚、美国、巴基斯坦、秘鲁、俄罗斯、索马里和突尼斯等地发展了“网络成员”。正是借助这个庞大的组织,梅纳德接连导演出令人瞪目的反对北京奥运会、支持“藏独”的“新闻”。
对于梅纳德的所作所为,一些西方媒体的记者直言,梅纳德几乎将“导演新闻”和“推广新闻”做成了一种产业,从而使自己变成了中情局在世界舆论界安插的一个“打手”。
不过,梅纳德和他的两名手下即将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希腊政府已宣布以“冒犯国家象征和行为不端”罪起诉他们三人,并将于今年5月底进行审判。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4-30/1154498009.html)
对于达赖集团在中国西藏和境外发动的一系列暴力事件,有不少舆论认为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有某些国际背景。
3月26日,香港《亚洲时报》记者理查德·M·贝内特在《西藏、“大阴谋”和中情局》一文中分析称:“考虑到中情局一直与‘自由西藏运动’等‘藏独’组织保持联系,并且出钱资助,出人参与培训‘藏独分子’,中情局的特工不可能不事先知道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甚至还很有可能是事先获得中情局秘密行动处的同意。因为达赖与美国情报部门已密切合作了50多年。”(注:十四世达赖,1940年举行坐床仪式,1959年叛逃印度。)
那么,中情局与达赖之间是怎么合作的呢?看看中情局老特工罗杰·E·麦卡锡的所作所为吧……
打造“西藏特遣队”
麦卡锡,1955年加入中情局,那年他才25岁。这个生长在内华达沙漠地区的年轻人,之所以被中情局选中,是因为他当时在美国特种部队中表现出色,不仅有丰富的特种作战经验,而且“反共意志坚定”。
加入中情局两年后的一天,麦卡锡突然接到一项密令:立即与在西藏活动的“藏独”分子取得联系,为他们训练一支“西藏游击队”。
为什么要训练“西藏游击队”?麦卡锡在他1997年出版的《莲花泪》一书中,详细透露了背景:“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里,美国从来没有公开放弃过西藏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然而1955年12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授权中情局开展秘密行动,以颠覆‘国际共产主义’。他认为,西藏问题有宣传上的感召力,中国人的行为可以被看成是共产党想统治世界的证据。”
1957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派出密使,游说西藏地方政府请求美国提供援助。然而,西藏方面并没有理会美国密使。在尴尬的等待中,艾森豪威尔决定孤注一掷,密令中情局直接插手西藏事务,为“西藏游击队”提供援助,包括训练叛乱人员和空投武器装备。
麦卡锡接到密令后,立即同在西藏活动的“藏独”分子取得了联系。
当时,“藏独”势力的高层决定将阿塔、洛才、旺堆等6人送给中情局训练。在一切谋划妥当后,1957年3月21日晚,夜幕下,达赖集团的一名高层成员亲自驾车,将6名“藏独”分子悄悄送到边境。随后,6人打扮成锡克人的模样,潜入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的达卡。
两天后又一个漆黑的夜晚,在达卡,麦卡锡焦急地等在一架飞机旁。当6名“藏独”分子走过来时,他才松了一口气。
麦卡锡看着眼前的这6个西藏人,眼神里流露出一丝不屑——他们从未见过飞机,看到这个“怪物”时甚至有些恐惧;当他们被告知将被送往太平洋上的塞班岛时,他们接连问塞班岛是个什么地方,他们要到那里干什么……但老牌中情局特工麦卡锡,就是看中了他们的这种无知。
在书中,麦卡锡回忆道:“受训的藏人旺堆刚见面就告诉我:‘我活着就是为了杀汉人。我们的期望非常高,真应该给我们超级炸弹,那样的话一次就能炸死成百上千的汉人!’中情局当然不会把超级炸弹给西藏人,但我发现,他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他们很快就成了迫击炮和爆破专家。”
此前,中情局从未培训过西藏人,也没人通晓藏语。怎样才能将6名“藏独”分子培训成“精英”呢?麦卡锡绞尽脑汁,从一些学术研究机构请来专家给他们上课,最终教会了他们英语会话、使用无线电、识别地图及组织游击队等。这些“初级课程”完成后,麦卡锡又亲自带着他们,赶往日本冲绳,进行跳伞训练。
1957年9月中旬,麦卡锡终于完成了对6名“藏独”分子的训练,随后又悄悄把他们带到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开始实施代号为“守门人”的秘密行动计划——按照麦卡锡的要求,中情局在台湾的一家掩护公司,派一架“处理过的”B-17运输机飞到了菲律宾。这架运输机卸掉了所有武器,铲掉了所有标识,并将整机漆成黑色,发动机上也装了消音装置。10月的一个夜晚,麦卡锡与“藏独”分子阿塔和洛才,悄然登上这架运输机,飞抵东巴基斯坦达卡郊外的一个秘密基地。随后,在麦卡锡的目送下,两个“藏独”分子又坐着这架飞机,向西藏飞去……
空投两枚“棋子”
那架幽灵般的B-17运输机,很快就飞到了西藏上空。两个早已谙熟跳伞技巧的“藏独”分子,同样如同幽灵般从高空飘然坠地。为了防止被别人发现,全身“美国造”的他们,一落地就换上当地的衣服,并赶往藏南四水六岗军的驻地。
四水六岗军,是西藏和平解放后,由极少数不愿接受中央政府领导的商人纠集起来,企图以军事手段对抗中央的部队。两名“镀过金的‘藏独’分子”的到来,受到了四水六岗军的追捧。麦卡锡通过无线电台收到这一消息的一刹那,大喜过望。他知道,这意味着他在西藏的行动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他立即就将这些“一手资料”上报给白宫,并着手部署下一步的行动。1958年1月,在麦卡锡的指令下,两个“藏独”分子潜伏到达赖的夏宫罗布林卡,与达赖的管家接上了头……
麦卡锡连连得手,中情局高层“非常满意”。不久,中情局决定授予麦卡锡更大的权限,命其组建一支“西藏特遣队”——一个由“藏独”分子组成,受中情局培训,以争取“西藏独立”为目标的武装组织。
接到上级指令的麦卡锡立即采取行动。不久,潜伏在西藏的两个“棋子”,给他发了一份从四水六岗军及其他“藏独”分子中挑出的“高素质人才”名单。
几个月后,一群“藏独”分子出现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训练基地内。这里海拔约3000米,空气稀薄,植被低矮,环境与西藏非常相似。
麦卡锡再次当起了教官,开始对这群“藏独”分子进行“角斗士”般的严酷训练。训练结束时,麦卡锡亲自给每个“藏独”分子分发武器、无线电台以及被俘时自杀用的氰化物胶囊!
据不完全统计,麦卡锡先后训练了400余名“藏独”分子,其中40余名骨干被空降回西藏。
麦卡锡不仅向“藏独”组织空降“西藏特遣队”队员,还空投了大批武器。他在《莲花泪》一书中承认,在他1961年年底离开“西藏特遣队”训练基地之前,中情局在西藏上空进行了35-40次秘密空投行动,空投的武器包括英制来福枪、美制步枪、美制迫击炮、印度造滑膛枪、轻机枪、火箭炮、冲锋枪、手雷和炸药等。
挟达赖叛逃印度
麦卡锡将“西藏特遣队”成员空降到西藏后,搜集西藏及中国内地的情报,便成了中情局交给他们的首要任务。为了完成美国“老板”交给的任务,这些“藏独”分子频繁制造流血事件,并为中情局“挖”到了不少重要情报。
不过,这些对麦卡锡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他所做的最具轰动性的一件事,是指令“西藏特遣队”挟达赖叛逃印度。
1959年3月17日,达赖在叛乱失败后离开拉萨。麦卡锡最早安插在西藏大地上的两个“棋子”——阿塔和洛才,立即将这一情报报告给麦卡锡。麦卡锡意识到此事事关重大,马上致电华盛顿。华盛顿告诉麦卡锡:“让阿塔立即去见达赖”,转告美国“愿意提供帮助”。
正不知所措的达赖,就像见到救命稻草一般,接见了阿塔。他告诉阿塔,他想建立一个“临时政府”。阿塔立即通过电台向麦卡锡作了汇报。而麦卡锡又在第一时间让阿塔向达赖转达美国政府的意思:美国可以进一步在西藏组建游击组织网;如果达赖提出请求,美国愿意负责达赖的安全,甚至可以向西藏空降美军!美国政府还建议达赖与印度政府接触,以寻求避难。
在美国的怂恿下,达赖决定逃往印度。1959年3月18日午夜,白宫收到了这一情报,并当即通报了印度政府。时任印度总理的尼赫鲁立即决定接受达赖的避难请求。此时,达赖已接近中印边境;麦卡锡在此之前派往印度的两个密探,十万火急地迎上了达赖,告诉他印度方面已做好了一切准备,以打消达赖的顾虑。麦卡锡还授权最早潜伏在西藏的阿塔和洛才,拿出20万印度卢比给达赖一行。3月26日,达赖到达印度,开始了流亡生涯。
其间,麦卡锡还亲自出马,在边境地区,与四水六岗军总指挥贡布扎西会面,动员他也叛逃。4月28日,贡布扎西越过边界逃到印度。
幕后作祟数十年
1961年年底,“功成名就”的麦卡锡离开了“西藏特遣队”训练基地。但是,他对“西藏特遣队”的影响力和实际指导,却始终没有中断。1962年中印边境爆发战争后,麦卡锡向中情局建议:尽快与印度建立“伙伴关系”;与印度情报机构通力合作,训练和装备“西藏游击队”……同年,中情局认为“继续向西藏空降特工风险太大”之后,麦卡锡又建议:可在中国的邻国组建“游击训练营”。中情局果然言听计从,在尼泊尔建立了多个培训“藏独”分子的“游击训练营”,人数最多时曾达2000之众,对西藏的安全和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历史性的会面。此后,美国政府对“西藏特遣队”支持的热情开始降温。两年后,尼泊尔政府派兵包围了“游击训练营”,清剿了拒降的“藏独”分子……麦卡锡谋划的“西藏独立”企图受到了严重打击。
1995年,老迈的麦卡锡终于干不动了,他退休离开了中情局。不过,他并没有就此在“西藏问题”上收手,除了出书鼓吹“西藏独立”,他还频频发表演讲,鼓动一些所谓的民间机构出钱出力,支持“西藏独立”。
但麦卡锡也许心里最清楚,“西藏独立”跟他一样,正在一步步走向湮灭。
背景资料
美国政府拉拢达赖始末
1942年年初,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批准了代号为“FE-2”的行动计划。美国战略情报局(中央情报局前身)负责实施。行动的负责人是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孙子、美国陆军上校伊 利亚·托尔斯泰,主要任务是“穿越西藏,进入中国重庆,了解藏民态度;寻找朋友,发现敌人;绘出战略目标位置,对将来可能开展行动的藏区进行测量”。
托尔斯泰给达赖(十四世)带去了罗斯福的亲笔信、亲笔签名的总统照片以及一块昂贵的金表。达赖则回赠以他的亲笔信、一幅自己的画像,以及昂贵的宗教唐卡等。从此,美国与西藏高层交往不断,对日后美国与达赖的关系及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7年,一个西藏地方政府使团访美,寻求美国支持“西藏独立”,但遭到拒绝。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高层一些人认为,“美国应把西藏看成是独立国家”,以便把西藏当成“在亚洲抵御共产主义扩散的堡垒”。此后,美国官员频繁接触“藏独”分子包括达赖的兄长,磋商由美国提供“帮助”的问题。从1951年开始,中情局开始在中印边界印度一侧的阿尔莫地区培训西藏叛乱分子。
1951年夏,经中共中央争取,已跑到西藏与锡金交界处的达赖返回拉萨。但他的大哥(当采活佛)却已越境去了英国。1952年年初,当采活佛与中情局共同研究了一个用飞机接运达赖外逃的计划,随后给达赖寄了一封密信。但达赖在回信中表示不想出国。不过,他委托当采活佛保持与美国人的联系。
1959年,在中情局的帮助下,达赖叛逃到印度。此后,美国与达赖集团的关系逐渐公开化,美国多位总统相继公开接见达赖。而中情局则通过各种手段,为达赖提供财力和智力上的支持。
“记者无国界”组织头目梅纳德“藏独”的舆论吹鼓手
《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 崔向升
虽然麦卡锡等人已经老退,但美国中情局并没有中断在“西藏问题”的颠覆活动。它物色了一群新的“枪手”替它冲锋陷阵。“记者无国界”组织秘书长罗伯特·梅纳德就是其中的一名主力。
圣火采集仪式上的闹剧
3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正在雅典古奥林匹亚运动场举行,三名神秘的男子突然闯过安全警戒线,进入场内。其中一人拉开一面抗议旗帜,上面的奥运五环标志被画成了五副手铐。几乎与此同时,坐在贵宾席上的一个家伙也站起身来,扯起了一面黑旗。此人当即被安全人员逮捕并带离现场。
三个搅局的男子,正是“记者无国界”组织的成员,而贵宾席上闹事的家伙,则是其秘书长罗伯特·梅纳德。
事后,梅纳德厚颜无耻地宣称,以上发生的那一幕,是他们组织“精心策划”的;三个男子均是正式记者,都持有圣火采集仪式现场采访的合法证件;他们所打出的黑旗是通过“巧妙的方式”躲过现场安检的;他们在行动前还进行过多次彩排。闹剧发生后,众多西方媒体都进行了报道。知情者透露,不少媒体提前就得到了“线索”,而提供线索的人正是梅纳德。
实际上,早在2月8日,梅纳德就曾导演了一场反对北京奥运会的闹剧。当天,梅纳德指使手下一帮人在巴黎一家商场门口上方的电子显示板上,不停地播放反华短片和口号,并亲自到场进行鼓动。让人惊讶的是,这么一个规模不大的活动,竟然引来了大批西方主流媒体的记者。事后有记者透露,早在活动开始之前,他们就接到了“记者无国界”组织发出的“邀请函”。
靠虚假报道成名
梅纳德是何许人也,竟能闹出如此大的动静?了解“记者无国界”组织的人都说,他本来就不是个正派人。
梅纳德,1953年7月6日生于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其祖先是法国移民。9岁那年,梅纳德随父母迁回法国南部的阿韦龙省。在那里,他开始学习宗教,想当一名牧师。进入大学后,他还曾加入法国社会党。
1975年,年仅22岁的梅纳德创办了一家名为“波玛雷德”的电台,并自任“自由电波协会”主席。从那天起,他身上的官司就没断过——多半是他的不实甚至虚假报道所致,其中包括他的电台污蔑法国总统密特朗而引来的官司。结果,他自然是输家。“那没关系,”梅纳德多年后厚颜无耻地说:“虽然输了官司,但我一举成名了!”
1985年,梅纳德创建了“记者无国界”组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口口声声要捍卫记者权益和新闻自由的梅纳德,在谈到美国记者珀尔2003年遭“基地”组织恐怖分子斩首一事时,居然声称,在“某种情况下”,折磨和严刑拷打也是“合理合法的手段”。他的这一说法,立即遭到了全球的抗议。
中情局和台当局是后台老板
对于自己一手创建的“记者无国界”组织,梅纳德无论走到哪里都强调说,它是一个“民间的”、“非赢利的”、“非政府的”、“不带政治偏见”的组织。
事实又如何呢?
早就有国际媒体揭露,梅纳德的“记者无国界”组织,接受了“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资助,也接受其他一些国家政府的拨款。该组织的一些项目计划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
“记者无国界”组织的网站就露出这样的马脚——在该组织网站的一个页面上,有这么一行字:“感谢有关机构在这方面的捐助和支持。这个网站能建立,多亏财团法人‘台湾民主基金会’的协助……”
本刊对“台湾民主基金会”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这是一个带有强烈意识形态和政治色彩的“官方机构”——其多名成员是台湾当局高层官员;其捐助单位主要是台湾“外交部”和情报机构。
不过,“记者无国界”组织的最大“老板”则是美国中情局。2006年9月1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卢恰娜·伯内披露,梅纳德的“记者无国界”组织直接接受中情局的资助,它的记者蒙特内尔就是中情局的老特工。
本刊进一步的调查发现,“记者无国界”组织的多名成员都与中情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南加州WJAN电视台记者曼寥尔·曹,2006年曾从中情局领取1.04万美元的经费;美国《ElNuevo先驱报》记者奥列加·康内尔,自2001年起从中情局领取了7.1万美元的报酬。此外,还有8名“记者无国界”组织的成员拿着中情局的薪水。
美国政府的“打手”
有专家指出“记者无国界”组织以中情局为靠山,因此,没有人会对它在“西藏问题”上的所作所为感到意外。
在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中,西方媒体表现出三大鲜明特点:一、传播异常迅速;二、反华立场出奇一致;三、制造假新闻的手段十分离谱。据透露,这三点,正是梅纳德及“记者无国界”组织一手策划、推动起来的。
梅纳德曾得意地称,“记者无国界”组织如今在德国、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瑞典和瑞士都有分部,在曼谷、伦敦、纽约、东京和华盛顿都设有办事处。该组织与当地或地区性组织保持“紧密合作”,“维护新闻自由”。此外,它还在阿富汗、孟加拉国、缅甸、哥伦比亚、美国、巴基斯坦、秘鲁、俄罗斯、索马里和突尼斯等地发展了“网络成员”。正是借助这个庞大的组织,梅纳德接连导演出令人瞪目的反对北京奥运会、支持“藏独”的“新闻”。
对于梅纳德的所作所为,一些西方媒体的记者直言,梅纳德几乎将“导演新闻”和“推广新闻”做成了一种产业,从而使自己变成了中情局在世界舆论界安插的一个“打手”。
不过,梅纳德和他的两名手下即将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希腊政府已宣布以“冒犯国家象征和行为不端”罪起诉他们三人,并将于今年5月底进行审判。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4-30/1154498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