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转贴] 弱智后现代之英雄新衣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oread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这可是部老片子啦。同样是个悲剧,但没有活着那样震撼人心。贱贱看过几乎没有什么印象。:blowzy:
张艺谋另一部好片是我的父亲母亲。迷人的秋日白桦林,红头巾,青花瓷碗。。。歌也很好听。
当年的张子仪还有点小姑娘样。两个小辫子晃来晃去还蛮可爱的。:)

最初由 visitor 发布

另外一部震撼人心的中国电影是<本命年>,大家有什么评论?
 
最初由 小贱贱 发布
这可是部老片子啦。同样是个悲剧,但没有活着那样震撼人心。贱贱看过几乎没有什么印象。:blowzy:
张艺谋另一部好片是我的父亲母亲。迷人的秋日白桦林,红头巾,青花瓷碗。。。歌也很好听。
当年的张子仪还有点小姑娘样。两个小辫子晃来晃去还蛮可爱的。:)


我的父亲母亲看过,可没留下多少映象:(
 
为什么说找葛优是败笔呢? 我认为活着不是一部喜剧片, 里的笑到底是给后面的哭做铺垫的, 是让你笑了以后哭得更凶, 如美丽人生(la vita e' bella).

因为影片中福贵本来是个小人物, 而小葛已经是公认的丑星和笑星. 观众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 关注都集中到演员身上而非电影本身, 而且他的形象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有点想笑, 冲淡了太多的悲剧气氛. 尤其文革的几场戏, 给人的感觉是滑稽多于沉重,把一场政治浩劫图解成了闹剧. 觉得<<霸王别姬>>在这一点上比<<活着>>表现得更有深度. 当然,如COBRA所说, 葛优表演了他演过的最好的正剧角色. 但观众对演员风格的思维定式决定了整个片子给人的感受不如原作带给人的那种无助无望的感觉及心灵的震撼.

同样的例子是改编于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贫嘴张大民>>(电视剧)和<<没事儿偷着乐>>(电影), 前者是由观众不熟悉的北京人艺的粱冠华主演(新排话剧<<茶馆>>中饰王掌柜), 后者用的是著名笑星冯巩. 虽然电视剧也有许多弱点, 电影还特地用了天津话来表现小老百姓的市井人情, 但给人的感染力电视剧明显超过了电影.

至于巩丽, 你不提我还忘了她也在电影里, 可能她的戏不重, 表演也没什么出彩之出, 她是沾了张导的光, 只有<<秋菊打官司>>一片让我对她刮目相看.
 
不明白当初我党枪毙<<活着>>的理由(放在台面上的),谁能讲讲?

反动? 黄色? ......
 
最初由 xiaomage 发布
为什么说找葛优是败笔呢? 我认为活着不是一部喜剧片, 里的笑到底是给后面的哭做铺垫的, 是让你笑了以后哭得更凶, 如美丽人生(la vita e' bella).

因为影片中福贵本来是个小人物, 而小葛已经是公认的丑星和笑星. 观众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 关注都集中到演员身上而非电影本身, 而且他的形象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有点想笑, 冲淡了太多的悲剧气氛. 尤其文革的几场戏, 给人的感觉是滑稽多于沉重,把一场政治浩劫图解成了闹剧. 觉得<<霸王别姬>>在这一点上比<<活着>>表现得更有深度. 当然,如COBRA所说, 葛优表演了他演过的最好的正剧角色. 但观众对演员风格的思维定式决定了整个片子给人的感受不如原作带给人的那种无助无望的感觉及心灵的震撼.

同样的例子是改编于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贫嘴张大民>>(电视剧)和<<没事儿偷着乐>>(电影), 前者是由观众不熟悉的北京人艺的粱冠华主演(新排话剧<<茶馆>>中饰王掌柜), 后者用的是著名笑星冯巩. 虽然电视剧也有许多弱点, 电影还特地用了天津话来表现小老百姓的市井人情, 但给人的感染力电视剧明显超过了电影.

至于巩丽, 你不提我还忘了她也在电影里, 可能她的戏不重, 表演也没什么出彩之出, 她是沾了张导的光, 只有<<秋菊打官司>>一片让我对她刮目相看.

原来我也这么想,但是现在觉得未尝不可。人生本身并非纯悲剧或纯闹剧或纯喜剧或纯正剧。象文革,当时或许是场悲剧,但是后来人隔了30年再看,就是场闹剧。即便是当时的人,在某个百无聊赖或无法调解的自嘲时刻也未尝不把它看成闹剧而苦笑。也许张导选葛优正是为了突出在大时代下一个小人物无可奈何的命运,和苦中做乐的心态,哪怕阿Q一样也要活着的那种顽强,令人有着哭笑不得啼笑皆非的感动。很适合改编后给人一点希望的这个版本,我觉得其效果并不太差,反而和美丽人生异曲同工。如果要完全采用原著,也许就不该用葛优来演了,因为原著的气氛过于悲观压抑,让人绝望。但我觉得剧本比原著更耐人寻味,因为实际的人生是没那么绝望的。人类的求生本能和生命力都很强。。其实美丽人生也是用这样一种喜剧形式表现悲剧,演员长得也很滑稽,让人笑过之后哭得更凶。。
 
最初由 whisper 发布


也许张导选葛优正是为了突出在大时代下一个小人物无可奈何的命运,和苦中做乐的心态,哪怕阿Q一样也要活着的那种顽强,令人有着啼笑皆非的感动。很适合改编后给人一点希望的这个版本,我觉得其效果并不太差,反而和美丽人生异曲同工。如果要完全采用原著,也许就不该用葛优来演了,因为原著的气氛过于悲观压抑,让人绝望。但我觉得剧本比原著更耐人寻味,因为实际的人生是没那么绝望的。人类的求生本能和生命力都很强。。

Wisper这段评论和老毒物的想法不谋而合,是的,人的生命力是极其强大的,小人物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是十分顽强的,老毒物活着看了已有多年,可依然忘不了葛优演译的福贵那傻呵呵的笑容。
 
呵,这里面好热闹。因为是转帖,以前一直没进来看。

小贱贱,你才这个帖子里的看法可以说全都跟我不谋而合。看到别人说出自己想说
的话,很爽快。

张艺谋最让我佩服的,是他敢于不断地尝试新的东西。从<黄土地>摄影上的探索,
<红高粱>的张扬,<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内敛,<秋菊打官司>的真实,<活着>的沉重,
<我的父亲母亲>的纯情,他在不断地试图超越自己,虽然不可能每次都出彩,但确
实都拍出了特点。不象陈凯歌,厚积薄发拍出了一部<霸王别姬>,而后来的片子(比
如<秦王>)只让人感到失望。

我不喜欢他之处在于他对早期一些电影题材的选择,特别是<菊豆>和<大红灯笼>,
就象蒋子龙的一部长篇小说专门写裹脚,总觉得有些病态的东西在里面。因为张艺
谋的影响,曾有不少导演甚至小说作者东施效颦,钻到祖宗的棺材里翻出些带着霉
味的、阴暗的东西给人看。幸好后来张艺谋在题材上也超越了自己。
 
张喜爱浓重的色彩:菊豆里的染坊,大红灯笼里三姨太的闺房都给贱贱留下深刻的印象。
还特别偏爱红色。有人说跟张出生在文革有关。
苏童也是个唯美主义者。他的文章充满死亡的气息。贱贱总觉得他象宝玉一样,错生为男儿郎。:p
 
最喜欢红高粱了。当年巩丽阿姨演的那个奶奶的形象穿个大红棉袄真的是土中带俏
 
最初由 叮叮铛铛 发布
最喜欢红高粱了。当年巩丽阿姨演的那个奶奶的形象穿个大红棉袄真的是土中带俏

最喜欢红高粱了。当年姜文阿姨演的那个爷爷的形象光个膀子真的是土中带威, 40年代的猛男形象...:cool: :cool:
 
最初由 木子 发布
最喜欢红高粱了。当年姜文阿姨演的那个爷爷的形象光个膀子真的是土中带
威, 40年代的猛男形象...:cool: :cool:

BTW, I love 张艺谋的菊花脸,特帅...
 
最初由 小贱贱 发布
张喜爱浓重的色彩:菊豆里的染坊,大红灯笼里三姨太的闺房都给贱贱留下深刻的印象。
还特别偏爱红色。有人说跟张出生在文革有关。
苏童也是个唯美主义者。他的文章充满死亡的气息。贱贱总觉得他象宝玉一样,错生为男儿郎。:p
张艺谋绝对是唯美的,在他早期作品中更突出,粗犷浓重的色彩非常有视觉冲击力,
在后来的一些作品中开始变得内敛。他很少营造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江南之美。

苏童的小说我翻看过,但没有完整读过一本,实在不喜欢。不喜欢他小说的内容,不喜欢他笔端透出的陈腐的气息。你说“他的文章充满死亡的气息”,真是太贴切
了;不管他有多少才气,让人看到的更是一个敏感到了病态的男人。真不明白他小小
年级怎么能贴切地描写那么遥远的年代,是不是因为我们对那个年代不够了解而特别
容易上当?张爱玲的文字也及尽铺陈缠绵,也有些陈腐的气息在里面,但更多的还
是给人以美感。苏童有类似的风格却走过了头。
 
最初由 花心客 发布
张艺谋绝对是唯美的,在他早期作品中更突出,粗犷浓重的色彩非常有视觉冲击力,在后来的一些作品中开始变得内敛。他很少营造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江南之美。苏童的小说我翻看过,但没有完整读过一本,实在不喜欢。不喜欢他小说的内容,不喜欢他笔端透出的陈腐的气息。你说“他的文章充满死亡的气息”,真是太贴切了;不管他有多少才气,让人看到的更是一个敏感到了病态的男人。真不明白他小小年级怎么能贴切地描写那么遥远的年代,是不是因为我们对那个年代不够了解而特别容易上当?张爱玲的文字也及尽铺陈缠绵,也有些陈腐的气息在里面,但更多的还是给人以美感。苏童有类似的风格却走过了头。

个个木字. :cool:
 
老谋子,〈活着〉,〈霸王别姬〉和〈白鹿原〉

- .老谋子

老谋子菊花脸一张虽不美, 但的的确确是中国人,乃至华人中顶天立地的一位英雄式的电影伟人。

看看老谋子的电影路,天透过这条路反观其人,可以用以下概括:
弄潮者俊,不失志者雄,冷眼面看世界, 扬弃自然于衷肠。

弄潮者俊:张艺谋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艺术创作者,他能顺应市场,给投资者以良好的市场回馈,而又在艺术上不失特色,保持自己的风格,这实在是天造其人。能够作到这样的人,不但要有游刃有余进行艺术创作的水平,还要有相当的知名度。 庆幸的是,盛名之利在电影界纷纷不顾一切地向市场靠拢的时候,老谋子已经完成了他的累计,而积累了相当的资本可以劝驾这呼啸迩来,颇有碾碎一切的钱的战车。 如果把电影界看作是战国时代的中原,老谋子则是顺天而生的一代俊杰。

不失志者雄,很难有人把他浅薄地归于带有某种政治倾向的导演,这恰恰是老谋子的雄气。 从〈红高粱〉(甚至更早的〈老井〉)被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国人骂,到〈活着〉被禁;从〈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黑豹突击队〉,到奥运会的宣传片; 任何的来自一隅的声音,在他面前,似乎都浅薄。老谋子大喝着说:“我的名字叫张艺谋,我的作品叫张艺谋,我的思想叫张艺谋,我就叫张艺谋。” 多维的思想,构成了他的作品集因为他的作品(虽然有不成功的),你说他反映国人的丑陋,说他反映平凡生命的意义,说他附势于西方的审美口味,说他宏扬民族文化的精髓,说他屈尊于政治的迂腐,说他敢于不羁的思想,等等,张艺谋是张艺谋,他为自己的灵魂创作导演,他的作品后面是一个丰富的,有血肉的,新鲜的,多维的,有生命力的灵魂在支撑着他。 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英雄,可以骂,可以恨,可以杀,但是不可辱的英雄。

冷眼面看世界,张艺谋的成功来自于他对这个造就他,烦恼他,诱惑他,使他畏惧的世界。 面对世界,他的心是清醒的,他小心翼翼面对这个世界,鲜花和欢呼没有淹没他的思想;诋毁和咒骂没有扼杀他的激情;利益和机会没有让他迷失在漫长的道路,风险和危机没有挡住他探索的脚步,无论是背负盛名或是默默无名的张艺谋,他是小心翼翼的,勇敢的,向前爬行着,他冷眼看着世界回馈给他的一切,因为他从来都是行走在大漠中,孤独的人,到达驿站的人们奉献的奶茶,鲜花和姑娘,在下个旅行开始的时候,他又能带走什么呢?

扬弃自然于衷肠:老谋子富有激情,严峻的外表,苛求的作风,是一层硬硬的壳,保护着他的创作激情和热热衷肠。 张艺谋盛名之下,无名之时都有自知之明。善于汲取会聚不同的文化因子,又牢固立足于民族的文化土壤,这是老谋子的自信,也是他的自知之明,更是他扬弃的艺术。从红高粱的摄影,立意,到后期《图兰多》的艺术导演, 能够充分体现他积极汲取不同文化的大气,在《秋菊打官司》,《活着》和奥运会宣传片的制作中,又能反现他将中国文化的传统能演绎地如此新鲜,震撼。
 
英雄呢就未必. 说张是位严肃的艺术家倒不为过. :)
他也拍过商业片, 比如什么黑豹突击队, 不喜欢.
图兰朵也是商业气息过重. 其炒作成分更在其艺术成分之上.
看过张拍片的花絮: 他会花大量时间"想"戏, 甚至在最细微的情节方面也吹毛求疵, 不惜精益求精. 这是贱贱敬佩及欣赏张的根本原因. 此外他拍的戏真是"好看", 为视觉上极大的享受. :p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