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宋体]慈济四川赈灾团第三团返台分享见闻 传递爱的力量[/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走在最前.做到最后」慈济基金会四川赈灾团第三团昨晚返抵国门后,今早(6/3)即在花莲本会静思精舍、台中慈济医院与台北人文志业中心进行三地视讯连线会议。团员分享所见所闻,并对未来慈济在当地的方向,提出建言。
图:当地受灾小朋友走出来加入志工行列,慈济志工把握机会传播慈济人文,带动他们认识慈济歌曲与学习手语![/FONT]
[FONT=宋体](摄影者:[/FONT][FONT=宋体]基金会宗教处提供[/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走在最前.做到最后」慈济基金会四川赈灾团第三团昨晚返抵国门后,今早(6/3)即在花莲本会静思精舍、台中慈济医院与台北人文志业中心进行三地视讯连线会议。团员分享所见所闻,并对未来慈济在当地的方向,提出建言。
自四川发生大地震后,慈济组成赈灾团前进灾区,一批批志工轮流上阵接力关怀与付出,搏得灾民的认同并口耳相传慈济的好。因此慈济在当地供应热食,或设立服务站等,经常可见到远从其他地方的灾民千里迢迢前来看诊,或取餐等。而在志工的行列当中,也能发现灾民、小朋友与当地法师的身影,来到现场做志工。
慈济志工吴启明在什邡市洛水镇洛水第二小学(或洛城小学)的定点服务站,负责总务工作。他分享一位高龄八十六岁的汤华法师,每天前来领取中晚餐,每餐都至少十个便当,却发现法师是自愿为帐篷区内每天忙于重建家园,或下田插秧播种的邻居打餐。当赈灾团即将回台时,法师特地写了一封信送给志工,当中写了一首诗,赞曰:「慈济布施胜过天,基金会人真佛仙,金铸情义救灾难,医崇情仪度险关。」并勉励慈济人一生都平安。
四川大地震发生至今已经超过三个星期,部份灾民陆续出现创伤症候群。团员之一慈济人医会医师纪邦杰曾参与过慈济九二一赈灾工作,这次他来到灾区亲身入苦,负责洛水镇的另一个服务据点永兴公园,他观察到灾民的痛,有三种表达方式,分别为不讲话、一直哭不停,还有人是心中充满对灾难发生的愤怒。
慈济勘灾团远从台湾出发,与大陆慈济志工会合,美国慈济人医会医师也到场参与。团员之一花莲慈济医学中心孙宗伯医师分享,自己在参与的整个过程中,心灵都充满激动。当他看到当地父母失去小孩,或爷爷奶奶失去孙子等,慈济志工前往关怀,虽然志工不是一群专业的人,但是在灾区现场肤慰的力量却十分大,帮助灾民以正向的心情面对灾情。
孙宗伯医师在永兴公园的服务站看诊时,曾遇到公园有一位唐先生忽然间晕倒,赶紧去急救,初步判断他是癫痫发作,随后协助送到当地的大医院华西医院。事后,经过志工关怀,得知唐先生竟是罹患脑瘤。而当地震发生时,唐先生所在的矿场现场有千人死亡,他是十几位幸存者中的幸运者,5月15日被人救出来。孙宗伯表示:「在灾区遇到的每一位灾民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一位唐先生才刚度过一个难关,现又面临另一个大难关。」
慈济赈灾团第三团,服务定点仍持续在罗江县金山镇、什邡市洛水镇的永兴公园与洛水第二小学。勘灾团总协志工陈金发分享,从第一团出发到现在第三团回来,团员都在互相勉励,提出建言。有志工描述慈济勘灾团第一团是「筚路蓝缕」、第二团是「承先启后」、第三团则是「发扬光大」。现在已经在灾区的第四团就要「深耕人文」,而未来的第五团将是「见证慈悲」。
「惊世的灾难要有警世的觉悟」,曾是天府之国的四川,历经不到一百秒的强震,山河变色、居民也受灾。慈济志工自动自发踏上四川的土地,秉持「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为灾民付出,也深获当地灾民的肯定。证严法师于今日勉励现场的每一人,慈济志工接力的爱,就如连锁砖,需要用心、用爱铺路走过来。[/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图说:慈济志工设置服务站吸引当地很多小朋友前来。志工并在现场带动有趣的游戏!最右图为慈院医护人员江国诚说故事给小朋友听。[/FONT]
[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刘星妤[/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综合[/FONT][FONT=宋体]报导[/FONT]




图:当地受灾小朋友走出来加入志工行列,慈济志工把握机会传播慈济人文,带动他们认识慈济歌曲与学习手语![/FONT]
[FONT=宋体](摄影者:[/FONT][FONT=宋体]基金会宗教处提供[/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走在最前.做到最后」慈济基金会四川赈灾团第三团昨晚返抵国门后,今早(6/3)即在花莲本会静思精舍、台中慈济医院与台北人文志业中心进行三地视讯连线会议。团员分享所见所闻,并对未来慈济在当地的方向,提出建言。
自四川发生大地震后,慈济组成赈灾团前进灾区,一批批志工轮流上阵接力关怀与付出,搏得灾民的认同并口耳相传慈济的好。因此慈济在当地供应热食,或设立服务站等,经常可见到远从其他地方的灾民千里迢迢前来看诊,或取餐等。而在志工的行列当中,也能发现灾民、小朋友与当地法师的身影,来到现场做志工。
慈济志工吴启明在什邡市洛水镇洛水第二小学(或洛城小学)的定点服务站,负责总务工作。他分享一位高龄八十六岁的汤华法师,每天前来领取中晚餐,每餐都至少十个便当,却发现法师是自愿为帐篷区内每天忙于重建家园,或下田插秧播种的邻居打餐。当赈灾团即将回台时,法师特地写了一封信送给志工,当中写了一首诗,赞曰:「慈济布施胜过天,基金会人真佛仙,金铸情义救灾难,医崇情仪度险关。」并勉励慈济人一生都平安。
四川大地震发生至今已经超过三个星期,部份灾民陆续出现创伤症候群。团员之一慈济人医会医师纪邦杰曾参与过慈济九二一赈灾工作,这次他来到灾区亲身入苦,负责洛水镇的另一个服务据点永兴公园,他观察到灾民的痛,有三种表达方式,分别为不讲话、一直哭不停,还有人是心中充满对灾难发生的愤怒。
慈济勘灾团远从台湾出发,与大陆慈济志工会合,美国慈济人医会医师也到场参与。团员之一花莲慈济医学中心孙宗伯医师分享,自己在参与的整个过程中,心灵都充满激动。当他看到当地父母失去小孩,或爷爷奶奶失去孙子等,慈济志工前往关怀,虽然志工不是一群专业的人,但是在灾区现场肤慰的力量却十分大,帮助灾民以正向的心情面对灾情。
孙宗伯医师在永兴公园的服务站看诊时,曾遇到公园有一位唐先生忽然间晕倒,赶紧去急救,初步判断他是癫痫发作,随后协助送到当地的大医院华西医院。事后,经过志工关怀,得知唐先生竟是罹患脑瘤。而当地震发生时,唐先生所在的矿场现场有千人死亡,他是十几位幸存者中的幸运者,5月15日被人救出来。孙宗伯表示:「在灾区遇到的每一位灾民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一位唐先生才刚度过一个难关,现又面临另一个大难关。」
慈济赈灾团第三团,服务定点仍持续在罗江县金山镇、什邡市洛水镇的永兴公园与洛水第二小学。勘灾团总协志工陈金发分享,从第一团出发到现在第三团回来,团员都在互相勉励,提出建言。有志工描述慈济勘灾团第一团是「筚路蓝缕」、第二团是「承先启后」、第三团则是「发扬光大」。现在已经在灾区的第四团就要「深耕人文」,而未来的第五团将是「见证慈悲」。
「惊世的灾难要有警世的觉悟」,曾是天府之国的四川,历经不到一百秒的强震,山河变色、居民也受灾。慈济志工自动自发踏上四川的土地,秉持「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为灾民付出,也深获当地灾民的肯定。证严法师于今日勉励现场的每一人,慈济志工接力的爱,就如连锁砖,需要用心、用爱铺路走过来。[/FONT]
[FONT=宋体]图说:慈济志工设置服务站吸引当地很多小朋友前来。志工并在现场带动有趣的游戏!最右图为慈院医护人员江国诚说故事给小朋友听。[/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