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ead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1-24
- 消息
- 20,272
- 荣誉分数
- 16
- 声望点数
- 0
http://www.comefromchina.com/newbbs/showthread.php?s=&forumid=27&threadid=63364
笑言
发表时间:2003-01-21 00:37:06
1
胡刚又看了一眼纸片上的门牌号码,揿响了门铃。今天真是好日子,正是加拿大国庆节的晚上。
门开处,露出女人年轻的脸,天蓝色的眼珠镶嵌在浓黑的眼影之中,脸上堆满了灿烂的笑。他闪进门,女人弯腰把他脱下来的皮鞋码在鞋架上,脸上灿烂依然:“你先冲个淋浴,出来把这浴巾裹上。你看上去会非常性感!亲爱的,我在卧室里等你!”
从那扇门走出来的时候,胡刚兜里少了250加元。陈荷下葬后,他第二次光顾这种地方。
2
人事部的解职信摆在桌上。陈荷四下环顾,周围已经被裁得没几位同事了。2002年加拿大经济继续衰退,电信行业被冲得支离破碎,公司股票一落千丈。人心浮动,流言四起,员工被裁只是早晚的差别。公司里的打印机,这一阵子格外繁忙,一会冒出一张私自打印的员工简历。起先大家还遮遮掩掩,后来就谁也不避讳谁了。真是人人如惊弓之鸟,个个似漏网之鱼。陈荷早已将私人物品拾掇起来,随时准备走人。
陈荷悄悄发出去十几份简历,居然连一个面试通知都没有。一个人的自信这么轻易被瓦解是她始料未及的。虽说被宣判比等待一个宣判轻松得多,但她还是一个人到洗手间躲了好久才出去办离职手续。她打小要强惯了,人家出国,她也要出国。当时胡刚就不赞成出来,毕竟一个学中文的,跟她出国等于自断生路。还好出来没多久她就找到了工作,衣食无忧。几年下来,胡刚断断续续打过一点零工,后来就干脆呆在家里不出门了,反正陈荷一个人的工资已经足够维持这个家。年纪大了,要强的毛病却没改。人家买房子她也买,面积还不能小,地段还不能差。终于搬进新房子的时候,他们在银行按揭了20万加元,25年还清。
工作一丢,捉襟见肘。面对每月必须要付的账单,陈荷心事重重,脾气也坏起来。
“我找到工作了,明天去超市推小车。”吃过晚饭,胡刚没头没脑对陈荷说。
“不是我还有四个月的补偿金和失业保险嘛,急什么?”陈荷勉强挤出一丝笑意。
半年在陈荷的焦急和胡刚的劳碌中很快过去了,陈荷发出去上百封简历,参加了好几个劳务洽谈会,换了三家猎头公司,还是没有找到工作。他们不得不考虑卖掉住了不到一年的新房子。房子的一砖一瓦都是陈荷亲自选定的,胡刚还记得搬入新居那天,她抚摸着旋转楼梯的扶手,喃喃自语:“我们的房子啊,我们终于有自己的房子了!家里带楼梯的房子。真是死也甘心了!”
房产市场不再像原来那样火爆,广告打出去很久都没有动静。陈荷找了中介公司,这才开始有人来看房子。每逢一件新家具被低价卖出去,胡刚夜里就会被陈荷的长吁短叹弄醒。房子卖出去那天,她仔仔细细打扫了每一个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隐忍着眼泪,盯着天花板醒了一夜。
3
“身为版主,你怎么可以不来论坛!”黄蓓蓓在网络上声讨胡刚,每句话后面都带着两三个表情符号。胡刚不必朝九晚五去上班,应邀在渥太华华人网的文学论坛做了一年的版主。他不时写几篇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赚取网民尤其是小留学生的眼泪。他也因此招致了不少非议,很多人指责他把文学论坛搞成了鸳鸯蝴蝶派的沙龙。
渥太华华人网站下设十几个论坛,胡刚的文学论坛不过是其中之一,本是个可有可无的小论坛,但由于胡刚的介入,小论坛变得很热闹。这个网站与一般网站不大一样。站长经常组织网友活动,什么烧烤啊、舞会啊、露营啊、比赛啊,兼有社团性质,因此许多网友彼此都见过面。胡刚作为老版主之一,早已为很多人所认识。黄蓓蓓在文学论坛发的贴子活泼机敏,深受大家喜爱,但她却总写不出像样的文章,见到胡刚她自然不肯放过当面求教的机会。胡刚出国前是自由撰稿人,出国后一边在论坛写写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一边还给国内的报刊杂志写点介绍加拿大情况的实用短文。他的文章时不时在国内的文学类刊物、生活类刊物和时尚类刊物发表。大家称他为渥京知名文人,他却自嘲:文人?就是一文不名之人吧。
态度谦和的胡刚中等个头,说话不紧不慢。他面色苍白,略为泛青,很配合他忧郁的气质。他一直是某类女生喜欢的对象,偏巧心高气傲的黄蓓蓓恰好属于这种类型。黄蓓蓓高中毕业那年来渥太华读大学预科,是大学里有名的美女。后来小留学生越来越多,黄蓓蓓的明星效应才不像初来时那么耀眼,不过她那辆凌志SC跑车始终抢眼。
笑言
发表时间:2003-01-21 00:37:06
1
胡刚又看了一眼纸片上的门牌号码,揿响了门铃。今天真是好日子,正是加拿大国庆节的晚上。
门开处,露出女人年轻的脸,天蓝色的眼珠镶嵌在浓黑的眼影之中,脸上堆满了灿烂的笑。他闪进门,女人弯腰把他脱下来的皮鞋码在鞋架上,脸上灿烂依然:“你先冲个淋浴,出来把这浴巾裹上。你看上去会非常性感!亲爱的,我在卧室里等你!”
从那扇门走出来的时候,胡刚兜里少了250加元。陈荷下葬后,他第二次光顾这种地方。
2
人事部的解职信摆在桌上。陈荷四下环顾,周围已经被裁得没几位同事了。2002年加拿大经济继续衰退,电信行业被冲得支离破碎,公司股票一落千丈。人心浮动,流言四起,员工被裁只是早晚的差别。公司里的打印机,这一阵子格外繁忙,一会冒出一张私自打印的员工简历。起先大家还遮遮掩掩,后来就谁也不避讳谁了。真是人人如惊弓之鸟,个个似漏网之鱼。陈荷早已将私人物品拾掇起来,随时准备走人。
陈荷悄悄发出去十几份简历,居然连一个面试通知都没有。一个人的自信这么轻易被瓦解是她始料未及的。虽说被宣判比等待一个宣判轻松得多,但她还是一个人到洗手间躲了好久才出去办离职手续。她打小要强惯了,人家出国,她也要出国。当时胡刚就不赞成出来,毕竟一个学中文的,跟她出国等于自断生路。还好出来没多久她就找到了工作,衣食无忧。几年下来,胡刚断断续续打过一点零工,后来就干脆呆在家里不出门了,反正陈荷一个人的工资已经足够维持这个家。年纪大了,要强的毛病却没改。人家买房子她也买,面积还不能小,地段还不能差。终于搬进新房子的时候,他们在银行按揭了20万加元,25年还清。
工作一丢,捉襟见肘。面对每月必须要付的账单,陈荷心事重重,脾气也坏起来。
“我找到工作了,明天去超市推小车。”吃过晚饭,胡刚没头没脑对陈荷说。
“不是我还有四个月的补偿金和失业保险嘛,急什么?”陈荷勉强挤出一丝笑意。
半年在陈荷的焦急和胡刚的劳碌中很快过去了,陈荷发出去上百封简历,参加了好几个劳务洽谈会,换了三家猎头公司,还是没有找到工作。他们不得不考虑卖掉住了不到一年的新房子。房子的一砖一瓦都是陈荷亲自选定的,胡刚还记得搬入新居那天,她抚摸着旋转楼梯的扶手,喃喃自语:“我们的房子啊,我们终于有自己的房子了!家里带楼梯的房子。真是死也甘心了!”
房产市场不再像原来那样火爆,广告打出去很久都没有动静。陈荷找了中介公司,这才开始有人来看房子。每逢一件新家具被低价卖出去,胡刚夜里就会被陈荷的长吁短叹弄醒。房子卖出去那天,她仔仔细细打扫了每一个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隐忍着眼泪,盯着天花板醒了一夜。
3
“身为版主,你怎么可以不来论坛!”黄蓓蓓在网络上声讨胡刚,每句话后面都带着两三个表情符号。胡刚不必朝九晚五去上班,应邀在渥太华华人网的文学论坛做了一年的版主。他不时写几篇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赚取网民尤其是小留学生的眼泪。他也因此招致了不少非议,很多人指责他把文学论坛搞成了鸳鸯蝴蝶派的沙龙。
渥太华华人网站下设十几个论坛,胡刚的文学论坛不过是其中之一,本是个可有可无的小论坛,但由于胡刚的介入,小论坛变得很热闹。这个网站与一般网站不大一样。站长经常组织网友活动,什么烧烤啊、舞会啊、露营啊、比赛啊,兼有社团性质,因此许多网友彼此都见过面。胡刚作为老版主之一,早已为很多人所认识。黄蓓蓓在文学论坛发的贴子活泼机敏,深受大家喜爱,但她却总写不出像样的文章,见到胡刚她自然不肯放过当面求教的机会。胡刚出国前是自由撰稿人,出国后一边在论坛写写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一边还给国内的报刊杂志写点介绍加拿大情况的实用短文。他的文章时不时在国内的文学类刊物、生活类刊物和时尚类刊物发表。大家称他为渥京知名文人,他却自嘲:文人?就是一文不名之人吧。
态度谦和的胡刚中等个头,说话不紧不慢。他面色苍白,略为泛青,很配合他忧郁的气质。他一直是某类女生喜欢的对象,偏巧心高气傲的黄蓓蓓恰好属于这种类型。黄蓓蓓高中毕业那年来渥太华读大学预科,是大学里有名的美女。后来小留学生越来越多,黄蓓蓓的明星效应才不像初来时那么耀眼,不过她那辆凌志SC跑车始终抢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