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面对经济困难关键要有信心 政府不能救落后生产力

我本善良VII

新手上路
VIP
注册
2008-05-01
消息
1,843
荣誉分数
41
声望点数
0
转:
汪洋:面对经济困难关键要有信心 政府不能救落后生产力_资讯_凤凰网

前 昨(12 13日)两日,省委书记汪洋到湛江市进行专题调研。汪洋强调,受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影响,当前广东经济运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基本面是良好的。在困 难面前,关键是要有信心、沉住气,不要被各种各样的议论所动摇。有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积累的雄厚经济实力,有广东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锻炼出来的拼搏 能力和经验,加上中央和省出台的一系列拉动内需的重大举措,作为中国市场经济条件和氛围最好的行政区域之一,广东一定能战胜当前的困难!
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中央近日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 增长的十项措施,到2010年底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今年7月,我省率先启动新十大工程,安排重大项目222项、投资近2.3万亿元,近日省政府又出台 了16项措施推动经济发展,明年将投资1.3万亿元。
汪洋十分关心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和推进情况,一到湛江,就前往总投资32亿元的重点项目湛江龙腾物流有限公司球团项目建设工地考察。
工地上,数十台大型机械设备正在平整土地,工人们紧张施工,通水、通电、通路,到处热火朝天。
“这样的场面说明了什么?”汪洋给随行的同志抛出了这个问题,引发大家的深思。
随后,汪洋又考察了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听取了园区负责人的介绍后,汪洋说,现在大家都很关心广东经济遇到的困难,很 多人都在发表议论,让人有天塌了的感觉。比如,有人说,今年以来广东有5万多家企业倒掉了!数据是否真实另当别论,但大家要认真分析一下,现在倒闭的是什 么企业,有著名的大企业吗?没有!我判断,这些企业总体上讲,都是落后的生产能力。落后的生产能力被市场所 淘汰,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在起作用。30年前,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享受了市场经济带来的快速发展的快乐。今天,我们也要勇敢地面对市场周期性波动带来的痛 苦。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广东用一个姿势快跑了十多年,现在放缓了一些速度,调整一下姿势,提高一下长跑动作的技术含量,应当是很正常的事情。 今年3月,我在东莞调研时曾讲过,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现在我们正经历着这种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政府应该干什么?”汪洋说,各级政府关键要发挥社会保障职能,妥善安置下岗失业工人。但政府决不能去干市场经济不允许干的事情,不能去救落后的生产能力。
“要干这样的事!——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上先进的‘’!” 汪洋指着繁忙热闹的建设工地说,这些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政府部门、企业“舒心”的日子过惯了,现在遇到风浪,有些部门,有些业主缺乏思想准备, 有些手忙脚乱,是可以理解的。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关键是要有信心,沉住气。有信心,沉住气就是不要被各种各样议论所动摇,自己乱了阵脚。这样,反而影响 了克服困难的战斗力。我们要学会迎接市场周期性波动带来的挑战,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打好自主创新、体制创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等重 大战役,实现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推动广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汪洋要求湛江市在项目建设中要抓住后发优势,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做长产业链,特别要注意做好远景规划,妥善安置好征地拆迁农民的生活,让老百姓分享发展的成果。
12日下午,汪洋到南海舰队看 望慰问部队官兵并举行军地座谈会。汪洋认真听取了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南海舰队司令员苏士亮、广州军区副政委兼南海舰队政委黄嘉祥关于南海舰队的情况介绍。 对南海舰队长期以来对广东改革、发展、稳定给予的巨大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人民子弟兵在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台风等极端天气灾害和援助四川抗震救灾中所 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崇高敬意,并表示广东省委、省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南海舰队的各项建设。
调研期间,汪洋还考察了湛江珠江啤酒有限公司等。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龙云,省委常委、秘书长徐少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宁生,副省长佟星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有关活动,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市长阮日生等陪同调研。(来源:广州日报 胡键、岳宗)
 
那些完全靠剥削廉价劳动力, 大量消耗我国资源的企业, 不能拯救。
 
其实汪洋好傻。。。不是一般的蠢。。。。

中国沿海从最高级和最低级的产品都有,就看你出什么介钱. 只要不犯法,能让工人吃上饭,那就是好事。

各种层次各司其职有什么不好。。。 ?

劳动密集型解决了很多人的的饭碗。如果说这个产业没有用, 在社会不可能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的时候,他一定是有用的。农业本来是劳动密集型最好的产业,同时也可以实施机械化,人与人之间的配合涉及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但人为破坏了这个系统然后也没增加新的就业机会。

现在增加的什么铁路,公路的建设机会,其实才是短视的,工程难道可以持续100年吗?只有农业才是生生不息,永远需要的。

其实老外的IT公司严格的说也归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金融公司里给人做投资报告的一拨人。 只不过他们拿的是中国白送他们的钱,薪水高,以为自己是什么高级动物。。。。

中国发展这么多年找一个懂技术,会框架,能写代码的有经验,能做事的技术人员就这么难。。。。

什么东西跑中国其实都是劳动密集型。

难道公务员职位不是劳动密集型?

中国现在的很多技术水平,实话说都很低,其实和是否劳动密集没关系,跟踏实不踏实有关系。
 
"政府不能救落后生产力"! WTO 救就是落后生产力!
君不见:

JDSU Bookham当年将渥太华1.5万高科技工作岗位外包到深圳就是制造业的倒退。
 
汪洋的意思说白了是:
有油水的跟我走,油水被榨干的靠边站。
 
那些完全靠剥削廉价劳动力, 大量消耗我国资源的企业, 不能拯救。

脸红什么?精神焕发!

http://news.hsw.cn 2008年11月15日 07:21:12 

让我们现在回忆一下曾经脍炙人口的一段对话。

在《智取威虎山》里有这么几句台词,“脸红什么?”“精神焕发!”这事儿的发生时间是冬天,按照正常的思路那应该是冻得脸红,不过我们也知道这算是暗号,与实际情况未必相符。最近这种类似于暗号的话语经常出现在一些公开的场合,比如说前段时间江浙一带的领导就说了,他们那地方企业倒闭是有的,但新开张的企业超过了倒闭企业的数目;这两天广东省有官员又说了,他们那里的企业虽然倒闭了五万家,但其中没有一家著名企业。其实这些话的潜台词都是一个,就是金融危机其实没啥可怕的,那不是经济的冬天,倒闭这么多企业应该叫做“精神焕发”,而不是气候寒冷。

尤其是广东这位官员说,那些都是应该淘汰的企业。这更明白地说明了这确实是精神焕发,是一种新陈代谢旺盛的结果。

这话到底有多少人相信不得而知,反正我是不太相信的。我不相信的理由有常识的一面,比如说新开张的企业多过倒闭的企业这句话即使是真的,也可能只说明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因为他没说前些年的倒闭数量与新开的数量;再比如说从年初开始到现在就倒闭了五万家,即使是产业更新也不会这么快,这个电光火石的速度不是淘汰落后产业,而是洪水扫荡嘛。除了常识以外,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也告诉我,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目前这么厉害的金融风暴下谁说自己没怎么受影响,我就怀疑他是住在非洲草原上的原始部落。

说完这个“精神焕发”,我们接着说说下面那句“怎么又黄了?”“防冷涂的蜡”。逻辑上顺接精神焕发的是,关于企业倒闭是产业调整的结论,推导出一个设问句:“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政府应该干什么?”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这个现象不正常。但按照所有离谱的前提所能推出的不靠谱结论来说,某些话语就呼之欲出了:“各级政府关键要发掘社会保障职能,妥善安置下岗失业工人。但政府不能去干市场经济不允许干的事情,不能去救落后的生产能力。”这话为更大的企业倒闭风潮中的政府责任奠定了基础,而且只要你倒闭了可不是不救你,你算是落后的生产能力当中的一员。之所以说这是防冷涂的蜡,就是前面说不是因为天气冷,紧接着后面就涂了一层保护膜在脸上,反正说你是先进就是先进,说你是落后就是落后,就是间接承认天气寒冷导致过于精神焕发,我也马上涂上一层蜡,先推卸了责任再说。

其实我估计中小企业也没真指望能得到援助,多少次的经验已经证明,真出了事情的话,“市场经济”总是一个解脱政府责任的好理由。但这些话对于老百姓来说,另有其危害之处。

一般来说,我们这里说生活特别好的时候,基本上实际意思是大家大致还可以,要是说到还可以的时候,基本上就快掉沟里了。这与很多真正的市场经济国家是不甚相同的。人家那里是还没掉沟里就说出沟的危险性,我们这里是在沟里还在仰望蓝天说胡话。
这种“走夜路唱歌——— 给自己壮胆”的事情不是不能做,而是总这么做的话,误导了老百姓对于形势的判断,最终由于这种误判而买单的还是这些被忽悠了的老百姓。房市如此、股市如此,现在全世界都在搬沙包抵抗洪水的时候,您非说这是“南水北调”,这有个啥意思呢?问题是老百姓也是不好忽悠的,总是说“狼来了”没人相信,总是喊“那不是狼,是我们家哈巴狗”也不是什么好品行吧?“覆巢之下”的典故还是很有些人知道的。

所以,这种没谱的话还是留待异日再说吧,把真实情况告诉大众,让大众明白自己面对的到底是什么,政府是如何应对的,恐怕才能真正建立起对抗风险的信心。 (作者系知名网评人)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广东本位主义中央很不满意

21/11/2008


今次全球金融海啸,内地各省中,广东首当其,大量企业倒闭和工人失业,但广东应对措施却相当本位主义,对企业倒闭麻木不仁,引起各方非议。

日前,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称倒闭的中小企业是「落後的生产力,被市场所淘汰」,他认为,面对经济困难,关键要有信心,政府不能挽救落後生产力。此话一出,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了很多商家和打工者的非议。不久,温家宝南下珠三角调查时,明确要求「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度」,变相否定了汪洋的说法。

温家宝和汪洋各吹各的号,关键是两个人的站位不一样,考虑和关心的问题亦不一样。汪洋作为地方首长,将今次金融海啸当作广东调整产业结构的难得机遇,希望借助市场的力量,将劳动密集型、环境污染性、高能耗的企业逐出珠三角。

汪洋日前曾明确表示,家具造、皮革造、小五金造、服装鞋帽造等八大劳动密集型行业,它们占用了广东土地的四分之一,但只贡献了百分之八的生产总值。

汪洋接任广东省委书记後的政治理念,一直是要广东叫板新加坡,最终超越新加坡,而要达到这目的,产业提升势在必行。但如单纯利用行政命令进行产业升级,或者迁移污染性企业,政府必然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同样的,趁金融海啸时机,利用市场行为对这些企业进行淘汰,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高昂的。

立场不同思维各异

但问题是,如果珠三角这个世界工厂的中小企业大倒闭,势必要形成失业潮。失业潮涌动的结果就是社会动乱,尤其是珠三角的农民工,大都是来自内陆省份,很容易就将骚乱蔓延到这些省市。

在经济低迷的时候,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是中央考虑的头等大事。事实上,当局近日调高出口退税、叫停调高最低工资,都是为保住就业,有就业就有稳定。

汪洋对金融海啸影响的说法、做法,相当於是向其他省份输出不稳定因素,这自然令中央不满意。汪洋站在广东的角度,算的是经济帐,而温家宝站在全国的角度,算的是政治帐,这是两人最根本的区别。

面对中央的压力,广东至今虽然没有明言反对,但却表现得相当不以为然。温家宝走後,广东的媒体反应相当平淡,并没有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广东当局只是不断否定当地出现倒闭潮,表面看是为了提振民众的信心,但更重要的是为应付中央的指摘。

汪洋被外界视为中共的明日之星,甚至一度被视为总理接班人选之一,但今次风波暴露出汪洋经济能力强、而政治敏感性弱的特点,这多多少少会对其今後的仕途产生影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