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海外写作断想

笑言

早期用户
管理成员
VIP
注册
2002-01-16
消息
5,925
荣誉分数
18,522
声望点数
1,393
海外写作断想
——《天涯风》2009年第2期卷首语​


1、无功利写作
  海外华人写作者多有一份赖以谋生的职业,从而宣布自己无功利写作。问题是,无功利你就一定写得好吗?

2、移民文学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文学一直都是移民文学,所以移民文学并不新鲜。不过,华人移民文学确有其特殊性,那就是它的不可延伸性。

3、不可延伸性
  海外华人写作缺乏延伸性,一代作家写完,便自然消亡,他们的后代不再认识汉字,更不会再以汉语写作。新一代海外作家又从国内匆匆赶来,重复前人的移民体验。周而复始,却不螺旋上升,这样造就了海外文学在经历方面的不可延伸性。他们只能永远描述移民这一特定阶段,再往后的融入与发展就交给了当地语言。

4、人性与社会性
  有人说写作不分地域,因为不论写白人黑人还是黄人,写的都是人性。而事实上,作家的作品是十分个人的写作结果,作家的经历、思想和生活环境无不为其作品打上独特的烙印。如此说来,人性与社会性无法割离。

5、叙述语言的尴尬
  海外华文写作者的语言:远离本土,于是日渐陈旧;无法借鉴:所以持续虚弱。因此,有国内学者批评,海外作家使用国内10年甚至20年以前的语言写作。写作需要了解国内语言动态,也需要经常阅读西方文学作品,从而为自己的文字注入西方语言背后的思维,又与国内语境相去不至太远。

6、国人对海外的预设定位
  许多国人以为所有海外华人都是那种很压抑很奋斗的人,而忽略了那些悠闲而享受生活的海外华人。许多国人还以为海外就是很乱很自由的地方,殊不知国内的某些自由已经大大超越海外。

7、虚构与写实
  海外作家不必虚构,仅以海外风情便可赚足眼球。而国内作家单靠写实难以为继,必须虚构出声音拥有颜色之类的东西才有出路。另一方面讲,海外作家大多不是科班出身,写实的问题往往还解决不了,遑论虚构?

8、力度
  由于功底有限、先天不足,海外作家的写作往往缺乏力度。浅表的生活描写与情感表达比较充分,但没有能力写入更深刻的层次。因而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

       笑言
     2009-02-15
       渥太华
http://www.xiaoyan.com/magazine/mag.cfm
 
:cool::cool::cool::cool:

老大的断想
力度大
写得实
定位准确
毫不尴尬
有社会性
可以延伸
很移民
与功利无关 :D:D
 
无功利写作?

“无利”也许是真的。因为毕竟并不靠此谋生。“无功”就未必吧。如果真的淡泊明志,无欲无求的话,那就不用发表了;写写日记自娱就行了。
 
无功利写作?

“无利”也许是真的。因为毕竟并不靠此谋生。“无功”就未必吧。如果真的淡泊明志,无欲无求的话,那就不用发表了;写写日记自娱就行了。

也未必吧。写出东西来,可以当礼物送与朋友们分享。带着油墨香的copy是作为礼物的精美包装。:)
 
无功利写作?

“无利”也许是真的。因为毕竟并不靠此谋生。“无功”就未必吧。如果真的淡泊明志,无欲无求的话,那就不用发表了;写写日记自娱就行了。

那说的不就是咱们吗。:blowzy:
 
那说的不就是咱们吗。:blowzy:

不是所有的人写出来的东西都能用出版作为精美包装送人的。比如我涂的文字吧,也就散乱地扔在一个烂folder里了。
 
笑老大是“高处不胜寒”。总结出我们还无法达到的境界-海外中文写作八大难处。

“1、无功利写作-问题是,无功利你就一定写得好吗?” 答案不知道,但是反命题是肯定的-为功利写作是写不出传世之作。想想司马迁,曹雪芹。。。

“3、不可延伸性
  海外华人写作缺乏延伸性,一代作家写完,便自然消亡,他们的后代不再认识汉字,更不会再以汉语写作。新一代海外作家又从国内匆匆赶来,重复前人的移民体验。周而复始,却不螺旋上升,这样造就了海外文学在经历方面的不可延伸性。他们只能永远描述移民这一特定阶段,再往后的融入与发展就交给了当地语言。” - 看来海外作家不但应该写,也该从事些翻译,把当地人写出的溶入社会后移民生活译成中文,传给国内。

其他几条都很深刻,值得思考。
 
笑言老大费思想了,先赞一下。:cool:

对“无功利写作”有些个人看法:

首先“无功利写作”的定义和程度是一个值得斟酌的问题。

司马迁《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看这“功利”本身是个有着目的、方向、主客观、和互动因素牵扯的复杂问题。真正的无功利写作应该是指写作动机里不含赚钱与出名的直接目的,是针对作者主观而言,不是针对读者与社会反馈的客观而言。

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如果作者为写而写,完全不准备让人看,当日记留着,就成全了 “绝对”意义上的无功利写作。也就是书生回帖里讲到的发表不发表的问题,作品即没人买,又没人读,这个“功” 与“利”就根本无法实现。但这并不是笑言文中提到的“写作者”。

如果作者的作品是可以供人阅读的,这种客观的“功利”就不可能不存在。因为作品只要有了一个读者,好与坏的评价就开始产生,“功利”就已经开始了实现的过程,这点不是以作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但是,客观造成的功利假象,不等于作者的写作状态已经包含了追求社会反馈的功利之心的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作者主观不以赚钱与出名为目标,社会的客观反馈给作者带来的功利只是客观存在,仍然可以算作“非功利写作”的范畴之内。

至于写作者写得好坏,不觉得与“无功利写作”直接挂钩,有无功利之心,都可能是好写手,也都可能不是好写手。
 
关于“不可延伸性”也不敢完全苟同。

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正在中国造就大批中英文都擅长的下一代。这一代人竞争实力强,强化摄入的中、英文功力都十分雄厚,文字的威力不可限量,加上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海外华文的传承完全可能由这代人甚至更后来的人带来良好的延续和海外华文的昌盛。

世界正在变小,中国人走出国门已经不再是件困难的事,国内国外来来往往也变得平常。所以老大提到的那种延伸虽然有可能无法在一个移民家庭内部传承,但完全可以在突破家庭之外,由从中国出来的更优秀的一代人继续传承。事实是我现在就认识一个
[FONT=&quot]9[/FONT]岁来加拿大的青年朋友,除了英文可以流利写作,也同时可以流利地写作优美中文,甚至对中国古典诗词有较深的顿悟,这类青年对家长那代人的理解和对自己这代人的理解都拥有直接的一手资料,他们继续出来的故事,由这样素质优良的第二代来继续用文字来传承,是很自然的事。而且这样强大的下一代现在在国内已经可以随处可见了。十年之后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的。
 
第二代的故事也可以由第一代移民代写出来,不过这中间的信任不容易。比如说,很希望有人来写陳偉群(Patrick Chan)的故事。
 
1、无功利写作
  海外华人写作者多有一份赖以谋生的职业,从而宣布自己无功利写作。问题是,无功利你就一定写得好吗?

2、移民文学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文学一直都是移民文学,所以移民文学并不新鲜。不过,华人移民文学确有其特殊性,那就是它的不可延伸性。

3、不可延伸性
  海外华人写作缺乏延伸性,一代作家写完,便自然消亡,他们的后代不再认识汉字,更不会再以汉语写作。新一代海外作家又从国内匆匆赶来,重复前人的移民体验。周而复始,却不螺旋上升,这样造就了海外文学在经历方面的不可延伸性。他们只能永远描述移民这一特定阶段,再往后的融入与发展就交给了当地语言。

4、人性与社会性
  有人说写作不分地域,因为不论写白人黑人还是黄人,写的都是人性。而事实上,作家的作品是十分个人的写作结果,作家的经历、思想和生活环境无不为其作品打上独特的烙印。如此说来,人性与社会性无法割离。

5、叙述语言的尴尬
  海外华文写作者的语言:远离本土,于是日渐陈旧;无法借鉴:所以持续虚弱。因此,有国内学者批评,海外作家使用国内10年甚至20年以前的语言写作。写作需要了解国内语言动态,也需要经常阅读西方文学作品,从而为自己的文字注入西方语言背后的思维,又与国内语境相去不至太远。

6、国人对海外的预设定位
  许多国人以为所有海外华人都是那种很压抑很奋斗的人,而忽略了那些悠闲而享受生活的海外华人。许多国人还以为海外就是很乱很自由的地方,殊不知国内的某些自由已经大大超越海外。

7、虚构与写实
  海外作家不必虚构,仅以海外风情便可赚足眼球。而国内作家单靠写实难以为继,必须虚构出声音拥有颜色之类的东西才有出路。另一方面讲,海外作家大多不是科班出身,写实的问题往往还解决不了,遑论虚构?

8、力度
  由于功底有限、先天不足,海外作家的写作往往缺乏力度。浅表的生活描写与情感表达比较充分,但没有能力写入更深刻的层次。因而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

1. 无功利写作: 可能的,写作对写作者来说,只不过是情感,或心灵压力的一种释放和缓解。就像在牧师面前忏悔后如释重负的感觉,不用担心牧师叫好或叫糟,有点精神疗法的意思。这样的写作者,他(她)根本不care作品有没人读,是否符合大众口味,是否政治正确,是否有社会责任感。。。 可能真的成名的作家容易这么牛,但无名小卒可能就只能被牛人们斥为“狂妄“了。

不过老大已经给了大家你的答案,因为后面的7点都是因为有功利性,才会产生的。

2. 移民文学:
看得出来,老大想改变以前移民文学中那些累勃工们的苦难移民形象,一直致力于表现技移们凭借一技之长在新的土地上站稳脚跟,融入当地社会的新生活,新面貌。但绝大多数新移民由于语言,文化,习俗等多方原因,即使衣食无忧,家道小康,但在当地社会仍然是属于边缘人群,他们的文化需求和社会地位的认同往往受多种因素限制,较难得到真正满足。希望老大能在今后的作品里能体现出这些矛盾,写出象影片”Crash"这样极具冲撞力的作品。

3.不可延伸性 和 5. 叙述语言的尴尬
移民文学有一定时代性,和当地移民政策的变化息息相关。移民的主体类型一直在变化。老一代移民,偷渡,苦力为主,到后来开餐馆,做小买卖为主,到血卡民运人士,到开放留学续留,到高科技泡沫移民,在到现在投资工作移民,他们的生活轨迹和人生经历往往有所不同。谁知道今后移民的方向呢?至于今后的下一代以至下下一代的生活,可能要留待后人续写,也许是用其他文字,再翻回中文,也许将来中国成为一流强国,文化也成为强势文化以至中国成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

至于是否是符合国内人的阅读口味,和国内的语境合拍,我认为有点杞人忧天了。国内现在的很多的东西,不就是照抄国外的以前或现在的流派吗,有一段时间国内流行所谓言必称后现代,难道后现代的概念,是中国的那些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吗?笑话!现在有人会来指责狄更斯小说不具现代人的语言习惯,海明威的小说文采不够,或是三国演义有太多的古文充斥期间,红楼梦诗词太多,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不知所云等等。这些原本不该是作家要多去揣摩的东西也竟然是国内评判作品的一个主要标准,无疑是文学艺术界的悲哀。

4. 人性和社会性:
基本同意,但有时人性和社会性的冲突是小说的很好的题材,相对而言,我人喜欢人性比重超过社会性的作品。什么主旋律,什么社会责任感,都不应该是写作者考虑的因素。

6. 国人对海外的预设定位:
国内很多人对海外生活不了解或道听途说,所以很多海外作家常常写点猎奇新鲜的topics,以赚取国内curious的眼球。国内人民也比较喜欢阅读那些平凡的中国人如何在海外成功的作品,当然,对很多人来讲成功就是暴富啦,房子,车子,马子,至于你要批评一下母国,尤其是政治问题,或借洋贬中,估计你会死得比较难看的。

7. 虚构与写实:
海外风情题材总有一天会不再流行,因为当中国人走出国门,他们会亲眼目睹,亲身体会。海外的移民的生活,往往也会被生活丰富多彩的国人不屑一顾为”单调乏味,苦行僧流放“。所以猎奇就变成平凡了,但生活还是要继续,有冲突,有矛盾,有波折,那就得靠真本事来打动读者了。。

8. 力度:
同意,海外作家专职写作的微乎其微,所以往往是本职外兼顾写作。吃吃老本,或写写猎奇,闭门造车比较容易。由于华人移民因为不自信,生活经历单一,不了解当地文化,很难跳出自己的圈子去体验,去积累,这些交流不单单限于本族群,也要涉足其他族群吸取营养。小说写的都是活生生的人的生活,作家应该更多地很人打交道,交朋友,而不是关在家里凭想象和互联网上的信息写作。只有和各类族群,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各种性格的男人女人多接触,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才能写出令人震撼的作品。


以上为有感而发,欢迎大家砸砖,欢迎老大指正,如有不敬之处,老大定能海涵。
 
当代人敲字文化
我没什么高深的学问,只发表我一点点肤浅的看法。
生活在被全球互联网一网打尽的当代世界,面对一张屏幕,一方键盘,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实在变化很大。其中很大一样是敲字的人(不是写作)越来越多了。
任何内容、任何主题、以任何方式、任何表现手法的博客、日志、记录在你一打开电脑的那一刻便劈头盖脸朝你泼过来。
这些或记录自己心路历程的日志,或实用资讯的分享,或轻松愉快的幽默笑料,或严肃话题的分析讨论,是当代人生活和互相交流的一种方式,根本不能用以前的文学标准去衡量。只能说,以前只有少数人从事的写作文学,现在已经变成了所有人从事的敲字游戏,如果谈不上文化的话。
当然,高水准的作品,因为没有了以前出版的限制,应该说比以前多得多。识马的伯乐不会望洋兴叹。
而且,因为经常浏览字,经常敲字,普通人的文字水准应该是比以前大大提高了。前段时间新血来潮,google到我以前就读的中学的论坛。我不得不承认,这些在网络里长大的小孩儿比我们那时候能写多了!他们看得多,交流得多,练习得也更多,而且方式也自由得多。
虽生活在海外,但出不了网络佛的手掌心。我们看的,读的,交流的不可能只局限在大洋彼岸。所以,现在“大陆文学”、“海外文学”、“港台文学”也不再泾渭分明。
当然,因年龄而造成的差距总是存在。这也可以说是在文字表达上的“代沟”吧。我非常喜欢读少年作家的作品,觉得他们丰富的想像、有点狂妄的表现手法,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旺盛生命力,都是我所望尘莫及的。
再者,前面已经提到,当代敲字文化已经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海外游子,在艰难的生存发展过程中,想用文字表达出心中的酸甜苦辣,他们所宣泄出来的,是这个时代和地域的最真实反映。他们没有义务去力求达到前人的文学标准。谁知道呢,几百年后,海外华人的作品将形成一个独特流派,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也未可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