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话的法国人[推荐]

coffeeman

欢乐贴图斑竹
注册
2002-01-25
消息
4,47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法国人的?唆,从他们的数字就能看出来。七十不是七十,是六十加十,八十则是四个二十,九十是四个二十加十。他们报电话号码,不是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报,而是两个一组。所以听听他们报电话号码:六十加十六,四个二十加十二,四个二十加八――作家迈克说他们简直象在做诗呢。他们邻国的比利时人不胜其烦,发明了septante, octante, nonante,也就是七十,八十和九十。法国人不但不屑用,还要笑比利时人是乡巴佬――在法国人眼里,比利时人简直是傻人傻事代表,讥刺比利时人的笑话层出不穷,都赶得上关于金发女郎的笑话了。

  法语本身是很繁琐的一门语言,时态和变位就不用说了,那些乱七八糟的dont, duquel, où,que,qui之类的连词,让你可以很容易地就把一个句子拉到无限长,和中文的简洁之美恰是两个极端。如果说语言反映文化,或者说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的话,那么他们语言的特色多多少少也反映了他们的民族性:细腻,精准,优雅,但冗长。所以每个法国人作文都爱长句,说话演讲时用长句也毫不费力。这是他们从小练就了的。倘若长句能更好地传情达意也就罢了,可大多数时候我总觉得它们长得让我在一堆定语宾语从句中晕头转向,象潜入了词语的深海中难以呼吸。

  法语里有个词叫pipeau,专门形容法国人造废话的本事。这是个在字典里找不到,但在学校里大家却天天挂在嘴边的词。如果一门课或一份报告pipeau,就是指它没什么内容,只是夸夸其谈。如果说一个老师只会pipeauter,那你大可以不用选他的课了。我的法国同学们pipeau本领如此高强,以至于考试的时候老师们常常要限定字数,请大家言简意赅说到要点就好。有一次上台做口头报告,我的一位同学指着一张幻灯足足讲了二十分钟还滔滔不绝收不了口,台下的同学们一脸迷茫抓不住他的重点在哪里,老师最后不得不打断他说:这位同学,请你控制你的发言时间,不然咱们课间休息以后回来再讨论?

  法国人那么能说,在我看来,一是和语言本身有关,二是环境所致。想想看吧,如果电视上主持人和嘉宾天天都在神聊磨嘴皮子,如果你周围的亲朋好友说话都是??唆唆巨细无遗,你想不受影响,容易吗?

  法国不收费的电视台有五个。你要是在晚上的黄金时间打开电视,把每个台轮一遍,就会发现到处都是谈话节目,无一例外。法国人对谈话如此痴迷,小至天气大至战争,他们对任何事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是一个综艺晚会,他们也不会痛痛快快地一首歌一支舞地进行,而是请一些嘉宾来在节目之间神侃一通。通常他们发表的高见,比一首歌的时间还要长。所以有时我简直弄不清这是一个综艺节目穿插了些谈话,还是谈话节目点缀了些歌舞。

  这还不是最糟的,更糟的是我有一个室友小黑,是多话的法国人的典型代表。和他一起看电视,那是双重折磨:电视里的人絮絮叨叨,电视外的他也要不停地插嘴补充,发表他的观感。连每个广告他都要批评一气。我心情好的时候,就和他针锋相对辩论一番,心情不好,就觉得自己何其无辜,简直象那大话西游里那个被唐僧折磨的小妖啊。

  当年我刚开始和法国人做同事的时候,很不习惯的就是每个星期一大家聊天,法国人会把这个周末干了什么原原本本地说给你听。本来这也没什么,可是如果这种叙述详细到从周五晚上开始他去了哪个酒吧见到哪些人,周六上午懒觉睡到几点,一直到周日晚上吃了什么餐馆的什么菜,就不由得你不翻白眼。不过,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这样的闲聊不无好处:一是大大增进彼此的感情,二是很轻易地便消磨了时间―如果你有很多时间可消磨的话。

  因此每次法国朋友办聚会,中国人总是哈欠连天最早告辞,而法国人们一杯红酒在手,聊到凌晨两三点钟也是常事。看他们道别更是一绝,从宣称要走开始,到真正走出门为止,总还得要半个多小时吧。

  我疑心这?唆的习惯是会传染的,如今和法国好友打电话,我也会自自然然地把近况一一详细汇报。所以有时我有一种可怕的担心:自己正在向一个废话篓子的标准靠近。

  不过,在巴黎的时候,偶尔和二三好友相约到咖啡馆里闲坐,也是很惬意的事:下午那么长,阳光那么好,咖啡那么香,气氛那么慵懒,这个时候,该做什么呢?让我们聊天吧。

  最后想说的是,和法国人相处这么久,不可能没有一些观感和体会,我想陆陆续续地写出来。但是,说一个地方和一个民族的人如何如何,到头来总免不了有些以偏概全的味道,因为任何的总结都有例外。如果说法国人多话,小黑是个中代表,那他的大哥就是最好的反面代表,有时我简直不敢相信他们是一母所生。他的大哥搞物理研究,平时就沉默寡言,惜语如金,一天不说一句话也不稀奇。有一年,他们俩开车在意大利玩,一路上大哥都不怎么说话,可想而知小黑憋坏了。最后他愤怒地找大哥谈判:要么你多和我交流交流,要么咱就回家。他的大哥盯着他看了半天,然后有力地说:

  咱们回家吧。


  克鲁克山
  2003-02-09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