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家长热点议题(21)——你希望子女从事什么职业? 2009-08-19 15:50:49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中国人把择业和择偶放在了人生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大多数华人家长最操心的也是子女的“入行”和“嫁郎”。
那么,作为家长,你希望子女从事什么职业呢?
其 实这个问题是瞎操心,现在的孩子们有自已的想法,各种新兴的职业更是五花八门,而且,个人的择业也要看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旁人无法刻意安排。但是我们 的传统文化又使得家长往往不自觉的越俎代庖,现在的年轻人虽然比较叛逆,但是多数人在择业时还是愿意听取父母的意见。(据淮阴师范学院07年的一项调查, 该校有91%的学生在择业时愿意听从父母意见)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又该如何给子女提出积极的意见呢?21世纪职业种类之多,又从何入手呢?本文将以几个华人传统上热衷的职业为例,提供一些个人的看法并以0-5的推荐指数给各行打分,供大家参考。
首先,让我们排除艺术类的专业。如今,希望成为影视明星,主持人,从事音乐舞蹈绘画的学生和家长们趋之若鹜,这些相应院校也是门庭若市,每年为争取几个有限名额打破头的事时有所闻,至于各类“潜规则”就不提也罢。
我们必须认识到,投身艺术行业,必须具备相应的艺术天赋,否则单单为了名利,到头来不但得不到功名,自己也不会快乐,可谓得不偿失。普通人把艺术作为一种爱好,作为生活中的调剂以增加修养,陶冶情操方为上策。
其次,我们应该懂得择业的原则是以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基础,让自己最大限度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满足和快乐。经济收入当然是一个指标,但不应该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指标,金钱的数量和快乐指数不是呈绝对正比的。
据一项针对大学生的网络就业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人还是把和经济收入相关的指标作为择业的标准,而个人的兴趣爱好只占13.19%。
在选择职业时你主要考虑下面哪些因素?
资料来源:问卷星(www.Sojump.com)
从 这点上来看,华人子女和家长在择业上的观念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名利优先于个人兴趣。一项名为《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一半以上公众 (53%)认为科学研究人员的职业声望最高,而他们最希望后代从事的职业则是医生。由此说明华人在择业时非常务实,选择医生是因为这种职业既受人尊重又有 相当不错的经济收入。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医生的。医生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但是医生每天面临的是疾病和痛苦, 他们固然有拯救生命的成就感,但更多的是面对死亡的无奈和伤感。尤其是临床心理医生,每天接触大量的各类心理疾患,看到的都是人类心灵深处的创伤和丑恶, 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一个人如果没有对生命崇高的敬意,对病人博大的关怀和爱护是不能在医生的岗位上尽心尽责的。所以国外医学院招生时往往不但要看报名者的 学业成绩,更要看相关的各种背景,如为医院、社区作义工的经历和面试时考查做医生的基本心理素质等等。
医生职业的压力之大,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是为什么广东省的一项调查显示有90%的医生不希望子承父业,虽然自己是医生,但却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子女从医。推荐指数:3。
医 生除外,华人家长最希望子女从事的职业是律师。律师之所以吃香,也是金钱和地位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律师赚钱是毫无疑问的,可是在我看来并没有必要把律师和 什么高尚的职业挂钩。在西方社会,律师是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象征。中国的律师业起步很晚,到目前也没有真正走上正轨,所以除了部分大牌律师能挣大钱之 外,律师在中国也就是一个普通职业罢了。律师的职能说到底是为客户在法律范围内争取最大的权益,律师可以为无辜者辩护,也可以为罪犯辩护,所以 律师是什么“戴着荆棘的王冠而来,握着正义的宝剑而来”完全是诗人的臆想。
律师为了生存,可以看在金钱的份上出庭辩护,这无可非议。OJ 辛普森的案子咸鱼翻生是律师的功劳,可地球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如果你是律师,拿到了厚厚的支票,如果心安理得,也没啥,如果晚上睡不着觉,最好别当律 师。当然,在西方社会,律师可以昧着良心赚钱,可中国社会法制本身就不健全,党还在所有律师事务所建立了支部或者派驻了指导员或联络员,实行党对律师的 “全覆盖”领导,律师一不小心就从辩护人变成了罪犯,这样的职业如果连钱都赚不到,岂不太可怜甚至可悲吗?推荐指数:0。
IT行业这几年 虽有波折,但总体平稳,仍然非常热门。许多学生走入这门行当,多少有些盲目,起初只是出于自己对电脑的痴迷。其实IT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竞争激烈,更新频 繁,从业者要不断的学习提高才能跟上步伐。再者,如果在IT行业中只是担当一个普通的程序员或网络维护,不会有太多的新鲜感和快乐,时间一久便会感到单调 从而形成压力。我觉得,如果工作的对象总是机器,缺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有不少负面影响。《中国互联网从业人员健康状况 调查》显示,61.48%的从业者出现了手腕/颈椎及腰肌劳损等疾患;有43%的从业人员认为长期使用网络会产生于现实的分离感,容易产生抑郁。推荐指 数:2。
会计师等经济类职业也是热门,在海外的华人就业市场尤其看好,这也许是相对比较容易入门的职业,无需太多的技能。可是我不知道整 天通过电脑程序和数字打交道能有多少乐趣,当然对于心细温和的女孩子来说,会计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从经济角度看,会计师的收入是比较可观的。推荐 指数:3。
工商管理或经商。MBA曾经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但据说眼下并不十分景气,也许和全球的经济气候有关。无论如何,理财从商也 和搞艺术一样,在很大程度上要有一定的天赋,同时又和个人的性格和社交能力有关。不少聪明的人对做生意天生一窍不通,甚至对金钱没有感念也不会理财,这样 的人即使拿了名校的MBA,也不会在商场上有所作为。老板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天生的,MBA只是一个现代职场上光鲜的标签,有管理头脑,会经商的人在拿学位 时更注重建立一个庞大有效的关系网,而不是仅仅拘泥于书本上的理论。这个行业只适合少数人,切勿盲从。推荐指数:2。
中小学教师终于从传 统上的“臭老九”变成了香饽饽,近年来在中国国内也一直在最受欢迎的职业排行榜上名列前3-5位。我一直崇尚教师这个职业,没有其他任何的职业可以让一代 人的思想和灵魂发生质的变化。一个合格的优秀教师,会在学生的一生中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会因此让学生惦念一辈子。我至今仍对几十年前的几位老师的音容笑貌 记忆犹新,虽然他们有几位已经作古。一个教师看着一群孩子在自己手下慢慢成长起来,走向社会,有什么东西能比这一件件的“作品”更叫人欣慰呢?当然,成为 一个合格的教师,自己必须喜欢孩子,热爱教育事业。一个缺乏耐心,性格暴躁的人还是不要选择作教师,以免误人子弟。推荐指数:5。
建筑师 可能是我最向往的职业,如果我还可能选择的话。这个行业简直是艺术和科学完美的结合。建筑师的工作成就,不但是一件实用的产品,更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不管是一座桥梁还是高楼大厦。最叫人羡慕的是,建筑师的作品不用刻意向人推销,它永远矗立在人们眼前,不管你想看还是不想看。当然,做任何事都要认认真真 兢兢业业,建筑师的作品应该给人带来舒适和享受,而不是像“大裤衩”那样的视觉垃圾,给世人留下骂名。推荐指数:5
总之,我衡量一个职业 是否能“引人入胜”的标准有两条:一是每天的工作是没有人际交流的重复性的机械操作还是有人际交流有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去面对;二是是否可以看见自己的工 作产生了可以触见的结果或某件物品或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如建筑师、医生、教师等)。如果你和我的看法一致,不妨用此这两条标准衡量一下自 己所期望的职业,不但对你的子女,即使对自己都会有所裨益。因为择业完全不同于择偶,即使入错了行,还有很多机会去重新选择,只要你愿意学习,愿意接受挑 战。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中国人把择业和择偶放在了人生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大多数华人家长最操心的也是子女的“入行”和“嫁郎”。
那么,作为家长,你希望子女从事什么职业呢?
其 实这个问题是瞎操心,现在的孩子们有自已的想法,各种新兴的职业更是五花八门,而且,个人的择业也要看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旁人无法刻意安排。但是我们 的传统文化又使得家长往往不自觉的越俎代庖,现在的年轻人虽然比较叛逆,但是多数人在择业时还是愿意听取父母的意见。(据淮阴师范学院07年的一项调查, 该校有91%的学生在择业时愿意听从父母意见)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又该如何给子女提出积极的意见呢?21世纪职业种类之多,又从何入手呢?本文将以几个华人传统上热衷的职业为例,提供一些个人的看法并以0-5的推荐指数给各行打分,供大家参考。
首先,让我们排除艺术类的专业。如今,希望成为影视明星,主持人,从事音乐舞蹈绘画的学生和家长们趋之若鹜,这些相应院校也是门庭若市,每年为争取几个有限名额打破头的事时有所闻,至于各类“潜规则”就不提也罢。
我们必须认识到,投身艺术行业,必须具备相应的艺术天赋,否则单单为了名利,到头来不但得不到功名,自己也不会快乐,可谓得不偿失。普通人把艺术作为一种爱好,作为生活中的调剂以增加修养,陶冶情操方为上策。
其次,我们应该懂得择业的原则是以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基础,让自己最大限度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满足和快乐。经济收入当然是一个指标,但不应该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指标,金钱的数量和快乐指数不是呈绝对正比的。
据一项针对大学生的网络就业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人还是把和经济收入相关的指标作为择业的标准,而个人的兴趣爱好只占13.19%。
在选择职业时你主要考虑下面哪些因素?

资料来源:问卷星(www.Sojump.com)
从 这点上来看,华人子女和家长在择业上的观念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名利优先于个人兴趣。一项名为《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一半以上公众 (53%)认为科学研究人员的职业声望最高,而他们最希望后代从事的职业则是医生。由此说明华人在择业时非常务实,选择医生是因为这种职业既受人尊重又有 相当不错的经济收入。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医生的。医生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但是医生每天面临的是疾病和痛苦, 他们固然有拯救生命的成就感,但更多的是面对死亡的无奈和伤感。尤其是临床心理医生,每天接触大量的各类心理疾患,看到的都是人类心灵深处的创伤和丑恶, 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一个人如果没有对生命崇高的敬意,对病人博大的关怀和爱护是不能在医生的岗位上尽心尽责的。所以国外医学院招生时往往不但要看报名者的 学业成绩,更要看相关的各种背景,如为医院、社区作义工的经历和面试时考查做医生的基本心理素质等等。
医生职业的压力之大,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是为什么广东省的一项调查显示有90%的医生不希望子承父业,虽然自己是医生,但却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子女从医。推荐指数:3。
医 生除外,华人家长最希望子女从事的职业是律师。律师之所以吃香,也是金钱和地位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律师赚钱是毫无疑问的,可是在我看来并没有必要把律师和 什么高尚的职业挂钩。在西方社会,律师是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象征。中国的律师业起步很晚,到目前也没有真正走上正轨,所以除了部分大牌律师能挣大钱之 外,律师在中国也就是一个普通职业罢了。律师的职能说到底是为客户在法律范围内争取最大的权益,律师可以为无辜者辩护,也可以为罪犯辩护,所以 律师是什么“戴着荆棘的王冠而来,握着正义的宝剑而来”完全是诗人的臆想。
律师为了生存,可以看在金钱的份上出庭辩护,这无可非议。OJ 辛普森的案子咸鱼翻生是律师的功劳,可地球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如果你是律师,拿到了厚厚的支票,如果心安理得,也没啥,如果晚上睡不着觉,最好别当律 师。当然,在西方社会,律师可以昧着良心赚钱,可中国社会法制本身就不健全,党还在所有律师事务所建立了支部或者派驻了指导员或联络员,实行党对律师的 “全覆盖”领导,律师一不小心就从辩护人变成了罪犯,这样的职业如果连钱都赚不到,岂不太可怜甚至可悲吗?推荐指数:0。
IT行业这几年 虽有波折,但总体平稳,仍然非常热门。许多学生走入这门行当,多少有些盲目,起初只是出于自己对电脑的痴迷。其实IT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竞争激烈,更新频 繁,从业者要不断的学习提高才能跟上步伐。再者,如果在IT行业中只是担当一个普通的程序员或网络维护,不会有太多的新鲜感和快乐,时间一久便会感到单调 从而形成压力。我觉得,如果工作的对象总是机器,缺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有不少负面影响。《中国互联网从业人员健康状况 调查》显示,61.48%的从业者出现了手腕/颈椎及腰肌劳损等疾患;有43%的从业人员认为长期使用网络会产生于现实的分离感,容易产生抑郁。推荐指 数:2。
会计师等经济类职业也是热门,在海外的华人就业市场尤其看好,这也许是相对比较容易入门的职业,无需太多的技能。可是我不知道整 天通过电脑程序和数字打交道能有多少乐趣,当然对于心细温和的女孩子来说,会计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从经济角度看,会计师的收入是比较可观的。推荐 指数:3。
工商管理或经商。MBA曾经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但据说眼下并不十分景气,也许和全球的经济气候有关。无论如何,理财从商也 和搞艺术一样,在很大程度上要有一定的天赋,同时又和个人的性格和社交能力有关。不少聪明的人对做生意天生一窍不通,甚至对金钱没有感念也不会理财,这样 的人即使拿了名校的MBA,也不会在商场上有所作为。老板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天生的,MBA只是一个现代职场上光鲜的标签,有管理头脑,会经商的人在拿学位 时更注重建立一个庞大有效的关系网,而不是仅仅拘泥于书本上的理论。这个行业只适合少数人,切勿盲从。推荐指数:2。
中小学教师终于从传 统上的“臭老九”变成了香饽饽,近年来在中国国内也一直在最受欢迎的职业排行榜上名列前3-5位。我一直崇尚教师这个职业,没有其他任何的职业可以让一代 人的思想和灵魂发生质的变化。一个合格的优秀教师,会在学生的一生中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会因此让学生惦念一辈子。我至今仍对几十年前的几位老师的音容笑貌 记忆犹新,虽然他们有几位已经作古。一个教师看着一群孩子在自己手下慢慢成长起来,走向社会,有什么东西能比这一件件的“作品”更叫人欣慰呢?当然,成为 一个合格的教师,自己必须喜欢孩子,热爱教育事业。一个缺乏耐心,性格暴躁的人还是不要选择作教师,以免误人子弟。推荐指数:5。
建筑师 可能是我最向往的职业,如果我还可能选择的话。这个行业简直是艺术和科学完美的结合。建筑师的工作成就,不但是一件实用的产品,更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不管是一座桥梁还是高楼大厦。最叫人羡慕的是,建筑师的作品不用刻意向人推销,它永远矗立在人们眼前,不管你想看还是不想看。当然,做任何事都要认认真真 兢兢业业,建筑师的作品应该给人带来舒适和享受,而不是像“大裤衩”那样的视觉垃圾,给世人留下骂名。推荐指数:5
总之,我衡量一个职业 是否能“引人入胜”的标准有两条:一是每天的工作是没有人际交流的重复性的机械操作还是有人际交流有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去面对;二是是否可以看见自己的工 作产生了可以触见的结果或某件物品或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如建筑师、医生、教师等)。如果你和我的看法一致,不妨用此这两条标准衡量一下自 己所期望的职业,不但对你的子女,即使对自己都会有所裨益。因为择业完全不同于择偶,即使入错了行,还有很多机会去重新选择,只要你愿意学习,愿意接受挑 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