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联新沙皇觊觎珍宝岛由来已久,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不断制造事端。中国人民忍无可忍,毛泽东发出号召:“要准备打仗”
中苏两国20世纪60年代末在珍宝岛进行的那场边境武装冲突不是偶然的。它是沙俄帝国强加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埋下的祸根,是苏联当局大国沙文主义侵略扩张野心膨胀的反映,是中苏两国意识形态、国家利益之争的必然结果。
沙俄帝国强加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是引发中苏边界武装冲突的祸根。中苏两国边界领土之争源于17世纪。17世纪中叶,沙俄利用中国明清两朝交替、清军入关的时机,武装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占领尼布楚、雅克萨等地。1840年鸦片战争后,俄国对中国领土开始大规模侵占。1858年5月,俄国方面提出《中俄瑷珲条约》并迫使中国清朝政府驻黑龙江将军奕山签字,强行割去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末期,沙俄利用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之机,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11月14日在北京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占为己有。1862年至1864年,中俄双方两次进行谈判,迫使中国清朝政府签订了《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强行割去中国西部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1881年,沙俄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又把7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入了沙皇俄国的版图。这样,在短短的半个世纪中,俄国从中国强行割去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相当于3个法国或12个捷克斯洛伐克。
对于沙俄帝国对中国领土的侵占,列宁指出:“沙皇政府在中国的政策是一种犯罪的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郑重宣布,“以前俄国历届政府同中国订立的一切条约全部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一切俄国租界,并将沙皇政府和俄国资产阶级从中国夺取的一切,都无偿地永久地归还中国。”由于列宁过早地逝世和其他多种原因,列宁的这个无产阶级政策没有实现。
中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极大地刺伤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他们没有屈服,组织起来反抗沙俄的侵略,中俄之间不断爆发占领反占领的斗争,由此也埋下了中苏边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纷争的祸根。新中国成立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中苏两国的关系是友好的,因而中苏两国的边界也是安宁的。但是,1958年之后,中苏两党开始在意识形态上产生分歧和对立,并进而波及到中苏两国边界的安宁。
1958年以前,赫鲁晓夫认为他的地位还不够稳固,而且又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需要争取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国家共产党的支持,他本人也希望得到毛泽东的支持,因而与中国党和国家的关系还是友好的。1958年以后,他在国内的政治地位比较巩固了,苏联又制造了洲际导弹,中国这个棋子在他的国际棋盘上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因此,他就开始了和中国共产党以及毛泽东的“磨擦”。毛泽东说:“事实上同苏联闹翻是1958年,他们要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我们不干。”
中苏两国20世纪60年代末在珍宝岛进行的那场边境武装冲突不是偶然的。它是沙俄帝国强加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埋下的祸根,是苏联当局大国沙文主义侵略扩张野心膨胀的反映,是中苏两国意识形态、国家利益之争的必然结果。
沙俄帝国强加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是引发中苏边界武装冲突的祸根。中苏两国边界领土之争源于17世纪。17世纪中叶,沙俄利用中国明清两朝交替、清军入关的时机,武装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占领尼布楚、雅克萨等地。1840年鸦片战争后,俄国对中国领土开始大规模侵占。1858年5月,俄国方面提出《中俄瑷珲条约》并迫使中国清朝政府驻黑龙江将军奕山签字,强行割去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末期,沙俄利用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之机,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11月14日在北京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占为己有。1862年至1864年,中俄双方两次进行谈判,迫使中国清朝政府签订了《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强行割去中国西部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1881年,沙俄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又把7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入了沙皇俄国的版图。这样,在短短的半个世纪中,俄国从中国强行割去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相当于3个法国或12个捷克斯洛伐克。
对于沙俄帝国对中国领土的侵占,列宁指出:“沙皇政府在中国的政策是一种犯罪的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郑重宣布,“以前俄国历届政府同中国订立的一切条约全部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一切俄国租界,并将沙皇政府和俄国资产阶级从中国夺取的一切,都无偿地永久地归还中国。”由于列宁过早地逝世和其他多种原因,列宁的这个无产阶级政策没有实现。
中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极大地刺伤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他们没有屈服,组织起来反抗沙俄的侵略,中俄之间不断爆发占领反占领的斗争,由此也埋下了中苏边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纷争的祸根。新中国成立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中苏两国的关系是友好的,因而中苏两国的边界也是安宁的。但是,1958年之后,中苏两党开始在意识形态上产生分歧和对立,并进而波及到中苏两国边界的安宁。
1958年以前,赫鲁晓夫认为他的地位还不够稳固,而且又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需要争取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国家共产党的支持,他本人也希望得到毛泽东的支持,因而与中国党和国家的关系还是友好的。1958年以后,他在国内的政治地位比较巩固了,苏联又制造了洲际导弹,中国这个棋子在他的国际棋盘上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因此,他就开始了和中国共产党以及毛泽东的“磨擦”。毛泽东说:“事实上同苏联闹翻是1958年,他们要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我们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