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代需要更多的思想者

ZhiZuChangLe

常乐仙子
VIP
注册
2009-05-21
消息
3,914
荣誉分数
281
声望点数
93
所在地
Ottawa
王辉耀

近日,美国著名的《外交政策》杂志选出本年度全球100名顶尖思想者(thinker),指他们的思想塑造了2009年的世界。其中伯南克、奥巴马位居前两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位列第九,大陆媒体人胡舒立、华裔学者裴敏欣也入选。思想是一种力量,能用思想影响世界,是知识者的最高诉求。任何评选自有其标准,但思想和思想者本身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什么样的思想才能影响世界?首先真正的思想才能影响世界。真思想绝不是策略、谋略,更不是与人竞争、勾心斗角的技巧。我们的时代充斥着各种所谓的思想,企业管理有思想、炒股票房产有思想、美容化妆也有思想,无处不“思想”,而多数不过是用于追名逐利的谋略和技巧,好像任何领域只要前缀冠以“思想”二字就有了可以发挥和炒作的深度。个人认为真正的思想是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产品,是独特的、有建设意义的人文精神。独特性是真思想的重要因素。冷静地反思、批判、重建是真思想出现的过程,不人云亦云,真理和理性是最高标准。能影响世界的思想除了是独有的真思想外,其次应具有影响力。影响力源自行动力,“哲学家的任务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造世界。”就连哲学这种聚集思想力度的领域都以改变世界为任务,行动力是思想最终的表现形式,走出象牙塔,将思想转化为行动力才能影响世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位居这一思想者排名榜首,理由是其实施数千亿美元救市计划,大举干预金融市场,防止美国经济崩溃,堪称近年知识分子最伟大成就之一。奥巴马因为“重塑美国全球角色”名列第二。他们都将思想转换为行动力从而对世界产生影响。最后,在这个全球化的今天,不再是孔子与苏格拉底各自在东西方遥远辉映的时代,影响世界的思想一定是辐射全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思想。中国人过去很少在类似排名中上榜,而近年随着中国地位的提升,中国思想者开始越发深刻地影响世界。周小川上榜的理由是“警醒国际不应再倚赖美元”并提出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取代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在全球经济危机中发出中国声音。其他上榜者如第四名鲁比尼提出的经济思想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第五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帕乔里的思想涉及全球气候政策。可见他们思想影响的不再限于一个国家和地区,而是辐射全球,影响全世界的。

什么样的人才能提出这样的思想?首先要有独立的人格。陈寅恪那句“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总结了知识者、思想者的基本精神。真正的思想者永远以独立地价值判断生产精神产品,摆脱权力依赖和物质的诱惑才能产生客观且有意义的思想,从而影响人类进程。其次,要影响世界,与思想者的领域相关。这个时代是经典与“灵光”逐渐消失的时代,过去我们说到思想家言必称孔子、苏格拉底之类的哲学家,或者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样的文学家。而当下这个时代经济、政治前所未有的占据了信息的主要空间,最最深刻的影响着时代和个体。本次上榜名单中几乎无不与经济、外交、军事领域相关,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经济学家、政治家占据了2009年思想者名单的顶端。如今我们说提出影响世界思想的人更多针对人类当下切身利益攸关领域发言的思想者。当然,那些距离现实较远领域的思想者,影响世界的作用是间接而缓慢的。个人认为,在全球化的时代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思想者才能提出影响世界的思想。全球政治、经济利益休戚相关,思想者不仅需要有深度更要有全球广度,他们多是对全球发言,视野全球化。比如奥巴马,他本身拥有复杂的国际化背景,对外政策也倾向于全球多方利益对话。最后,纵观历史挥发现思想者必须具有深刻的人文精神产生的思想才能深远地影响世界。

“思想”对中国社会有些奢侈,我们这个民族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理性的,历史上过早成熟的封建社会体系,使得伦理道德成为意识领域的正统。有体系的思想较少,谋略策略却很多。在国庆六十周年之际,我所在的“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曾组织中国思想界的专家们讨论了“什么是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国际思想”。其中有专家质疑:中国社会历来人与人之间周旋的谋略太多,真正的思想在哪里。

因为经济崛起,今天的中国成为世界舞台的焦点。世界上的各大论坛,无论官方还是非官方的,关于中国的议题一定必谈。但是,今天的中国令世界印象深刻的,是有十三亿人口、万里长城、经济奇迹,是出口的服装、电视机,最多是航天等正在发展的高科技、军事产业、以及由此联想到海外经常提出的“中国威胁”。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中国成不了超级大国,因为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最终影响世界的大国和文明应该是精神文化的奇迹,是国际感染力的理论和思想观念。未来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不仅是电视机和硬实力,还必须拥有大脑和思想;未来中国输出的不仅是出口的升级产品和对外投资,更应是有普遍认同性的思想观念。同时,一个民族要不断提出影响世界的思想观念,创新是最大的动力和源头。形成独立思考的氛围,从观念束缚中走出,思想才能创新求变。继续解放思想,为真正有思想的人提供介入公共领域发言的机会,使他们的思想能够有机会影响世界。

一个民族若能将思想财富和精神遗产看的重于物质实力,顶尖思想者将不断涌出。

□ 一读者推荐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4660
 
另一种恐怖——消灭思想
齐家贞

2009年圣诞节,一个恐怖主义分子在底特律上空引爆自杀炸弹,企图炸死机上289名乘客,制造机毁人亡的恐怖事件。

幸好他的阴谋没有得逞。

恐怖分子挑选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杀人,挑选无人可以幸免的飞机爆炸杀死尽可能多的人,以消灭人的肉体来制造恐怖。

几乎是同一天,北京当局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刘晓波十一年徒刑。它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消灭人的思想来制造恐怖。

一个是消灭人的肉体,一个是消灭人的思想,目的都是制造恐怖。

刘晓波有什么罪?

他不过一介书生,只说了几句话,写了几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他只是做了符合“世界人权宣言”,符合中国根本大法承诺的最基本权利的事情。这样的人,居然判重刑,天理何在!?

网上有不少人说,这次北京敢于重判刘晓波,是因为中国这些年经济上去了,自以为崛起了,腰杆子硬了,敢于和西方人叫板了。

我的看法正好相反。

记得早些年,政府镇压政治犯都一定要大肆宣传家喻户晓,报纸报导有关消息,登载死囚照片。文革期间,召开万人公审大会,然后是一辆接一辆的卡车载着五花大绑的囚徒游街示众,许多地方还允许群众观看枪毙。甚至摘取死囚器官,他们也不避公众,医院的汽车等在一边……即使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们还敢电视直播公审江青四人帮的情景,尽管中间已经做了许多手脚。

再看看,这次在所谓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刘晓波一案,接近于一场秘密审判。媒体不能去,外国使、领馆人员不能去,刘晓波的家属亲友不能去,绝大多数的中国老百姓几乎没听说这件事。我打电话去国内亲友询问,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在审判刘晓波!

这只能证明,北京政府很胆小、虚弱、不自信。它知道这样做不得人心,它怕引起众怒,怕引起社会不安定,怕火上浇油。这样的政府还有什么合法性,又能维持多久,它的宪法是一纸空文而已。

三十多年前,捷克的独立知识分子哈维尔等人,在七七宪章中提到,政府应该遵从他们签订的国际协定。人除了应该具有包括言论自由的基本权利外,特别强调人有“免于恐惧的自由”。如果一个人因为看法与官方不同,就有可能失去职业和福利的恒长恐惧,经常遭受形形色色歧视并受政府或社团的排斥,被剥夺了任何自辩的机会,甚至被判处劳役,这就剥夺了“免于恐惧的自由”。

上述情况,砸饭碗、受歧视受排斥、剥夺自辩权、判处劳役,加上三、五个人守在你家附近不让出门,被旅游,被喝茶,被谈心,这样的事情在中国时时、处处都在发生,恐怖无处不存在,而重判刘晓波是国家制造恐怖,剥夺“免于恐惧的自由”最典型的表现。

这是一种国家恐怖主义。它消灭思想,消灭独立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比炸飞机,比绑人肉炸弹更可怕,后果更严重!

□ 《观察》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4731
 
用思想的和用计谋的……
施化

大致上,爱动脑子的那一群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思想的,一类是用计谋的。或者说,一类偏爱思想,一类擅长计谋。古往今来,一向如此。虽然两者不是不兼容,但很难平均用力。我们在历史上见过的天才人物,或者善用思想,或者善用计谋,很少兼而有之。

偏爱思想的这类人,比较缺乏审时度势,观颜察色。他们只是歪着脖子,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过去未来,仔细反复地思考透彻,然后毫不顾计个人利害得失地说出来,引来一片嘘声。擅长计谋的这类人,可就乖巧多了。首先他们工于心计,知道现在的潮流是什么,公众的愿望是什么。所以一说出话来,就博得一片喝彩。这些人还有急智,能够随机应变,不顾自己先前的坚持,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坚持,随波逐流,借力打力。但得好处的多半是这类人。

可惜的是,中国民间一向以来,就大众心理而言,崇敬用计谋的多,羡慕用思想的少。这一价值取向,横贯了几千年。于是,到了今天,用计谋的人越来越多,用思想的人越来越少,因之构成了中国独有的“国情”。不论政治,商业还是学术,到处可见“斗智斗勇”。在这个国情下,几乎所有高智商的学者作家,都在忙着撰写怎样使自己快速致富,而使别人快速迷失的“指南”,“捷径”,“诀窍”,这类著作充斥着所有大中小城市购书中心的书架。旁观者清,想起美国公理会教士明恩溥(1845-1942)一部传世著作《中国人的素质》中提到这样一句,“但丁说过,搞清事情背后的缘由是一种快乐,但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却是自寻烦恼。”

诸葛亮是个善用计谋的大师,但是没有留下什么思想。所谓的“三分天下”不是什么思想,只是权宜之计。而“草船借箭”和“空城计”,却是地地道道的计谋,不是思想。由于善用计谋,诸葛亮活着的时候权倾一时。但由于没有留下思想,人一死,所有的“大业”都付诸东流。可是诸葛亮的后人从来不思考这种结果的根源是什么,却只迷恋他的技巧。

近代最善用权谋的无过于毛泽东。当很多人把充满权术的“毛泽东谋略”指鹿为马地称之为“毛泽东思想”的时候,就大致上知道中国人头脑中的“思想”是一样什么东西。不论毛的著作是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大量记述的都是不同时期的策略或战略,既没有对本国本民族本质的分析,也没有对人类未来的构想。全部的“思想”都可以归结为了夺取某个局部或全局的“胜利”。至于说这个胜利的含义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终极目的,一概不论。不错,毛用过很多“民主”之类的词汇,但目的是用来笼络知识人的。后来取天下的目的达到,“民主”就被一笔勾销。取而代之以“ 民主集中制”,也就是朕天下制。

那么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应该是有思想的了吧?你看他的演说里实实在在地说过“共和”。不敢苟同。至少我知道,当一个政治家思想成熟之后,是不会随意跳跃到另一个极端的。有人说,孙中山要是不犯晚年错误就好了,那样就不会把苏联共产主义引进中国。苏联的无产阶级革命,从本质上讲,与共和格格不入,也和民主格格不入。假如孙中山是有思想的,把这个相互关系搞透了,他怎么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倒向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难怪一个英国传记女作家把孙称为“头脑不清的政客”。

革命是一种手段,也就是一种谋略。提出革命或“民主革命”的人,并没有提出任何思想或有思想价值的东西。革命的定义和目的是什么?内涵和外延是什么?产生的影响后果、作用和副作用是什么?一个自认为坚定的革命者从来不思考这些问题。刘自立的“两种革命论”就是一个证明。刘先生把革命分为“正面推动历史进程的革命”和“推翻较坏的政权,建立更坏的政权的革命”,表现了作者的思维弱势。

“革命”(Revolution) 意为重大的改变或变革,只有一种,没有第二种。既不是中国人传统概念中的“汤武革命”,即一个政权推翻另一个政权;也不是中共农民领袖概念中的“杀头 ”,“割”掉另一个人的“命”。只要促进了重大改变,什么方式都可以采用,是否使用暴力可以完全忽略不计。我提出过的“革政”,用来翻译 Revolution可能比“革命”更接近该词原意。可是不思想的人看不出中间的奥妙。思想的一个很基本要求是定义准确。比如人们说“吃饭”就只有一个定义,用嘴把食物送进肚子,不可能有两种吃饭:一种吃饱肚子和一种吃饿肚子。当然会吃坏肚子但不会吃饿。如果定义不清或偷换了定义,你的提倡不是在害人吗?

提出《零八宪章》而只字不提革命的刘晓波先生,是现代中国极为罕见的一个善用思想而不懂计谋的学者。就是这样一个对于中国来说珍宝般的人物,近日由于六篇文章被判了十一年罪。平均每篇文章获罪近两年,这打破吉尼斯大全世界纪录。

我说刘晓波不懂计谋不是没有根据。当年他在香港对公众说,中国也应当像香港那样被殖民三百年,就完全没有算计个人的得失。尽管照本意理解,就是接受世界上比较领先的治理观念,但被公众理解为卖国。众所周知,香港被英国人殖民了近一百年,香港人成了世界知名的最文明的华人群体。如今在中国都说社会主义好,可人人都往香港跑。不顾个人名誉利害得失,坦然说出一个“皇帝新衣”般的基本事实,这就是一个坦诚的思想者而不是一个机智的谋略家的特质。

由刘晓波起草,国内外上万人签名的《零八宪章》,提出的正是完整的思想而不是谋略。这个宪章提出的众多目标,经得起世界所有先进思想的检验,对每一个中国人都将有益无害。未来某一天实现宪章的目标,会是某一种胜利,但一定不是哪一党哪一派的胜利,而是全体中国人的胜利。当然也是世界人的胜利。请每一个看懂或没有看懂《零八宪章》的同胞们深思。

——此文为于2009年12月25日被祭上十字架的刘晓波先生而作。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4725
 
Google最近有点烦……

by 李笑来 on 2009/06/26
in Google, 言论与八卦

地球人都知道Google……
google-logo-for-children.jpg

Google说它不作恶是它的DNA……
google-logo-dna.gif

Google只是平台,内容是用户生成的……
google-logo-self-drawing.gif

老大哥其实一直在盯着……
google-logo-watched.gif

其实,Google.cn早已经“嫣然”……
google-logo-cn.gif

可他们还是不想放过Google,哪怕它早已在漩涡之中……
google-logo-swirl.gif

他们控诉Google涉黄……
google-logo-porn.jpg

有人建议说,黄就黄吧,带套(tor)就行……
google-logo-condom.jpg

其实早有侦探发现Google是被诬陷……
google-logo-detective.gif

一时间群魔乱舞……
google-logo-ghost.gif

坊间传言说有一家公司特别高兴……
google-logo-baidu-tread.GIF

突然有一天晚上Google不见啦,Google Book也没了……
google-logo-book.gif

没一会儿Google就又回来了,可是人们还是非常害怕……
google-logo-scared.png

难道有一天我们要用摩斯码看Google?
google-logo-morse-code.gif

还是我们要用布雷码?
google-logo-braille.gif

哦,想起来了,其实我们早就变成了青蛙,会翻墙……
google-logo-jump-over.gif

难道Google真的在沦陷?
google-logo-iceburg.gif

还是早晚只剩下尸骨残骸?
google-logo-fossil.gif

马丁路德金有的我也有……
google-logo-i-have-a-dream.gif

到我老的时候还是能用Google……
google-logo-elders.gif

我们总是或者总会能看到我们想看到的……
google-logo-earthday.gif
 
Google总部对中国政府的2010新策略

来源:http://jiblog.jiruan.net/?p=2462

英文原文来自Google官方博客,翻译首先用Google翻译自动生成,然后在推友@number5的倡议下由多人一同协作修改的版本
感谢Google,在这个新十年中的开头。
�下为译文�
2010年1月12号下午3点00分00秒
和 许多其他著名组织类似,我们每天都会面对持续不断、程度不同的网络攻击。去年12月中旬,我们发现许多来自中国的针对我们公司许多基础设施的非常复杂,并 且有针对性的攻击,并窃取了一部分属于公司的智慧财产。然而,我们很快地意识到,这些起初被认为是单纯的安全事件――尽管很严重――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首先,这些袭击的对象并不仅仅是Google。作为我们调查的一部分,我们发现,至少有20多家企业――其业务范围广泛――包括互联网,金融,技术,媒体和化工等领域――也都成为了攻击目标。我们目前还在通知这些公司的过程中,我们也与美国有关当局的工作。
第 二,我们有证据表明,攻击者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访问的中国人权活动家的Gmail帐户。根据我们到目前为止的调查,我们确信他们的进攻并没有达成这一目标。 只有两个Gmail帐户似乎已被访问,而这些活动也仅限于帐户信息(如帐户的创建日期)和主题行,而不是具体的电子邮件内容。
第三,独立于针对谷歌攻击的调查显示,有几十个位于美国、中国和欧洲的、倡导中国人权的Gmail用户的账户经常会被第三方访问。 这些帐户目前还没有被通过任何Google的安全漏洞访问过,但这些用户的电脑上很可能已经存在钓鱼或恶意软件。
通 过对这次袭击所进行的调查所获得的信息,我们已经对我们的基础设施和架构进行了改进,以改善Google和我们的用户的安全性。在个人用户方面,我们会建 议人们在电脑上部署知名反病毒和反间谍软件程序,安装操作系统补丁,并更新其网络浏览器。在使用即时消息和电子邮件时应保持警惕,特别是在点击其中的链接 或输入个人信息如密码的时候。您可以看这里了解我们的网络安全的建议。如果想要了解这些类型的攻击更可以阅读这份美国政府的报告(PDF格式), 纳尔特维伦纽夫的博客以及这里对GhostNet间谍事件的介绍。
我 们已采取非同寻常的步骤来和广大的受众共享这些攻击的信息,不只是因为我们所发掘的对安全和人权的影响,而且还因为这些信息关系到了一个更大的关于全球言 论自由辩论的核心。在过去二十年里,中国的经济改革计划和公民的企业精神已经使亿万中华儿女脱离了贫困。事实上,这个伟大的国家处在现代快速经济进步和发 展的核心。
我们在2006年1月推出Google.cn,基于这样的信念,让中国人民更容易接触到信息以及一个更加开放的互联网的益处超过了同意审查某些结果所引起的不适。当时,我们明确表示,"我们将密切注视中国的情况,包括新的法律和其他对我们服务的限制。如果我们确定无法达到这些既定的目标,我们将毫不犹豫地重新考虑对中国的策略。"
这 些袭击以及通过它们所发现的监视行为�结合在过去一年进一步限制网上言论自由的企图�使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应该重新考虑在中国业务的可行性。我们已 经决定,我们不再愿意继续在Google.cn审查和过滤搜索结果,所以在未来的几周里,我们将与中国政府讨论可以在法律范围内运作的未经过滤的搜索引擎 的基础,如果有可能的话。 我们认识到,这很可能意味着必须关闭Google.cn,并有可能关闭我们在中国的办事处。
决定重新考虑我们的中国业务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知道这将可能有深远的影响。我们要明确的是,这一举措是由我们美国的管理人员在那些努力工作成就Google.cn今天成功的中国员工并不知情或参与的情况下作出的。我们正致力于负责任地解决所导致的困难问题。


发布者:大卫德鲁蒙德,高级副总裁,企业发展和首席法律官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