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不到来自西藏的留学生或移民?

我当导游的时候,有七八年跑西藏,这几年也不时带朋友过去寻幽探密。从那曲的安多到日喀则的定日,从昌都、林芝到阿里的狮泉河,纵横西藏的东南西北,无论是藏民家里还是汽车里,挂毛泽东的画像是很普遍的,而且都是自发的。可以说,尽管近三十年毛泽东在内地被精英们抹黑得很厉害,但是翻身农奴没有忘记毛泽东。
真难得有你这位西藏通,有空时可否多聊些西藏好玩的地方?很想去看看。
 
好啊,你喜欢怎么玩?我现在最喜欢自驾车去,四条入藏线路我都烂熟。
 
只听说有一个哥们儿很牛掰的骑那种带柴油机带蓄电的机动自行车去西藏了。。。

然后我在心里给他静静写上了一个神字。。。
 
就我所知,不少藏民下青藏高原后有低原反应。现在各地能经常看到的藏民基本上是跑到印度几十年的,或者是住在川西的
 
西藏的视频有没有普通话版的?
 
很欣赏你的签名,只要自己喜欢,为了风为了云而漂洋过海也可以。
能不能进加拿大,是加拿大移民局的决定。来不来,如果自费,那是自己的决定;如果公费,那是中国政府和机关的决定。渥太华是个好地方,我可以跟来自东北的朋友谈东北的事情,跟海南的朋友谈南方的事情,跟来自印度的谈印度的事情,跟来自伊朗伊拉克的谈谈中东的事情。但是,就是没有机会跟来自的西藏的朋友谈谈西藏的事情。所以,有这一问。即使大家也没有答案,我也懒得写信问加拿大移民局。自己继续纳闷吧。
但是,我期待也能够有几个西藏的朋友,不一定为了加拿大的好山好水好生活,跟你一样,只是为了风,为了云,到渥太华来走走看看。

谢谢。这个为了风和云过海的原话,出自作家张小娴的一篇散文,我也比较喜欢这句话。当时我的QQ签名是自己写的“笑看春花秋雨,尤爱风里放歌。管他天涯路,一舟飘然钓烟波。”那时比较年轻,现在我还有为了风和云可以到处走走的心境,但是已经没有风里放歌的豪情了,岁月总是会磨掉人的棱角的,呵呵

我也喜欢看看其他地方的人文地理,看看他们的风俗和习惯。但是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比如谈到中国,你看论坛里人的发言,你怎么能知道中国是什么样的,只有自己亲眼去看到,才是自己的感受。 藏区的藏民,世代居住在他们自己的地理和文化的独特区域,如果没有新文化入侵的话,他们是不可能愿意出来留学移民的,这是我个人的想法。所以你遇到的少,也不奇怪。相反的,现在在境外的,大部分是当初的被共产党赶走的喇嘛和地主,或者是追随达赖出来的信众,所以按照比例来说,遇到藏独比藏民的几率要大十倍都不止。 渥太华有一个地方,是藏传佛教的寺庙,供奉藏教的佛陀,如果你想认识一下,我可以帮你问问地址。

有一天,我也要去西藏看看
 
[FONT=&quot]豪[/FONT]观秋枫冬雪,最爱[FONT=&quot]寒中取乐。他日[/FONT][FONT=&quot]赴藏都[/FONT]一路飘然踏银河。
 
谢谢。这个为了风和云过海的原话,出自作家张小娴的一篇散文,我也比较喜欢这句话。当时我的QQ签名是自己写的“笑看春花秋雨,尤爱风里放歌。管他天涯路,一舟飘然钓烟波。”那时比较年轻,现在我还有为了风和云可以到处走走的心境,但是已经没有风里放歌的豪情了,岁月总是会磨掉人的棱角的,呵呵

我也喜欢看看其他地方的人文地理,看看他们的风俗和习惯。但是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比如谈到中国,你看论坛里人的发言,你怎么能知道中国是什么样的,只有自己亲眼去看到,才是自己的感受。 藏区的藏民,世代居住在他们自己的地理和文化的独特区域,如果没有新文化入侵的话,他们是不可能愿意出来留学移民的,这是我个人的想法。所以你遇到的少,也不奇怪。相反的,现在在境外的,大部分是当初的被共产党赶走的喇嘛和地主,或者是追随达赖出来的信众,所以按照比例来说,遇到藏独比藏民的几率要大十倍都不止。 渥太华有一个地方,是藏传佛教的寺庙,供奉藏教的佛陀,如果你想认识一下,我可以帮你问问地址。

有一天,我也要去西藏看看

我知道渥太华有禅宗的佛光山,有净宗的兄弟姐妹聚会所,却不知道也有藏传佛教的寺庙。虽然不一定专程拜访,顺便看看也是好的。如果不太麻烦,谢谢转告。
说到你曾经风里放歌,我是不会放歌,却的确有雨中狼嚎的过去。见笑。
 
[FONT=&quot]豪[/FONT]观秋枫冬雪,最爱[FONT=&quot]寒中取乐。他日[/FONT][FONT=&quot]赴藏都[/FONT]一路飘然踏银河。

好对联。
但是,最爱的爱字,至少应该改为喜欢的喜字。因为爱字已经被逆风用过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