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一个年代的青春往事 -- 《山楂树》阅读札记

马哥好!琐事缠身,多为稻粱谋了,小说更是读得少了。这回是有人推荐,说这个是多么多么地感人,所以看完了,顺便表达一下心声。也许是老了,我不被感动。

阿文,好象不是老不老的问题,而是我们已经脱离了国内的那种土壤,根被拔出来久了,就不容易轻易被感动了。

比如我常常在当当上买书,开始的时候吧,老是去看那些不同的排行榜,买的都是国内的热门书,社科类的,文学类的,历史类的,结果发现买回来以后,大部分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很多书非但是看不下去,而且想把书扔了骂娘,小部分看完以后尚可,但也就像口香糖一样,很快就吐掉了。

国内电影也是,类似的什么贺岁片,名导片(三枪),群星片(大典),不管媒体造势吹的怎么天花乱坠,我现在都懒的再去碰一下,因为同样的经历,这类东西90%的感觉是庸,俗,虚,假,看了浑身不自在。

记得几年前有一次看一个纪录片,是记叙一个普通上海老三届的知青的人生轨迹,他上山下乡支边了,一生没过上什么好日子,好不容易回城了,还要为了儿女拼死拼活挣钱,最后一身是病,倒下来了,弥留之际,电视台特地把他以前的知青战友们召集起来去医院看他,大家尽量不提病情,都知道他不会好了,还是祝他早日康复,后来有人建议一起唱个歌,一个战友拉起了二胡,是《北京的金山上》,大家便一起唱了起来,“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我们的农奴心儿照亮,我们迈步走向,社会主义的大道上。" 那个病人忽然象孩子一样哭了,哭的好大声,周围的人劝也劝不住。 主持人就很煽情的说,他一定回想起他的那些青春岁月,战友的深情让他感动。 我看了先是心酸,听了他说就想骂娘,这TMD不是感动,而是绝望的伤心啊,这些人这个歌让他想起他的那些苦难的岁月,荒废的青春,有这么残忍地去折磨一个快死了的人嘛? 同样,我对这类小资风格的怀旧知青文学很反感,明明是受了委屈,却还含情脉脉地作陶醉状,男女主人公好象总是可以很超脱,很浪漫的去体会爱情,在前途一片漆黑一天劳累下来还有闲工夫去想那些风花雪月,真是毛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的紧啊。所以那个感动的button不管他怎么按,俺就是感动不起来。

我们国外待久了的老家伙们是不是完蛋了,好象老是踩不上国内的那些步点,理解不了国内主流的审美情趣和感觉了? 看来真成边缘人了。
 
谢谢爱米推荐,有空得看看这个大江东去。


山楂树之恋,我没觉得特别好看。纯粹是宣传攻势。
当然也可能是不对我胃口。
窝在这里,我推荐一部阿耐的小说,大江东去20年,很真实的记录78-98年我们经历的那部分时代。
谁教教我怎么贴视频?
 
看来马哥比我还愤。我有时想可能是我们今天处在这个环境中,不自觉地把真实当成了第一要素。而真实这两个字,恰恰是国内的名导也好名作也好不能面对的。大家都走虚浮和热闹一路,赶上读者也没文化,就互相追尾了。不过边缘也没什么不好,让人踏实些。



阿文,好象不是老不老的问题,而是我们已经脱离了国内的那种土壤,根被拔出来久了,就不容易轻易被感动了。

比如我常常在当当上买书,开始的时候吧,老是去看那些不同的排行榜,买的都是国内的热门书,社科类的,文学类的,历史类的,结果发现买回来以后,大部分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很多书非但是看不下去,而且想把书扔了骂娘,小部分看完以后尚可,但也就像口香糖一样,很快就吐掉了。

国内电影也是,类似的什么贺岁片,名导片(三枪),群星片(大典),不管媒体造势吹的怎么天花乱坠,我现在都懒的再去碰一下,因为同样的经历,这类东西90%的感觉是庸,俗,虚,假,看了浑身不自在。

记得几年前有一次看一个纪录片,是记叙一个普通上海老三届的知青的人生轨迹,他上山下乡支边了,一生没过上什么好日子,好不容易回城了,还要为了儿女拼死拼活挣钱,最后一身是病,倒下来了,弥留之际,电视台特地把他以前的知青战友们召集起来去医院看他,大家尽量不提病情,都知道他不会好了,还是祝他早日康复,后来有人建议一起唱个歌,一个战友拉起了二胡,是《北京的金山上》,大家便一起唱了起来,“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我们的农奴心儿照亮,我们迈步走向,社会主义的大道上。" 那个病人忽然象孩子一样哭了,哭的好大声,周围的人劝也劝不住。 主持人就很煽情的说,他一定回想起他的那些青春岁月,战友的深情让他感动。 我看了先是心酸,听了他说就想骂娘,这TMD不是感动,而是绝望的伤心啊,这些人这个歌让他想起他的那些苦难的岁月,荒废的青春,有这么残忍地去折磨一个快死了的人嘛? 同样,我对这类小资风格的怀旧知青文学很反感,明明是受了委屈,却还含情脉脉地作陶醉状,男女主人公好象总是可以很超脱,很浪漫的去体会爱情,在前途一片漆黑一天劳累下来还有闲工夫去想那些风花雪月,真是毛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的紧啊。所以那个感动的button不管他怎么按,俺就是感动不起来。

我们国外待久了的老家伙们是不是完蛋了,好象老是踩不上国内的那些步点,理解不了国内主流的审美情趣和感觉了? 看来真成边缘人了。
 
阿文,好象不是老不老的问题,而是我们已经脱离了国内的那种土壤,根被拔出来久了,就不容易轻易被感动了。


我们国外待久了的老家伙们是不是完蛋了,好象老是踩不上国内的那些步点,理解不了国内主流的审美情趣和感觉了? 看来真成边缘人了。

我本身对边缘人的说法一直不会理解,应该是说不着边不着际的,但是我们是吗?乐观或者自我安慰地更高兴接受“我们是综合文化的一族”。

每次回国还是要买那些喜欢的作家的书,大包小包地背回来,但是确实如马哥所说--实在是读不下去,分析自己是不是太忙碌,是不是静不下心来,总还是希望等到退休了有大把的时间去重新感动于那些熟悉的字里行间,不知道还会不会。

对于那些热门的电视、电影,每次看时都会是无动于心地看,那确实是在看,象 是看个热闹,然后转身说“哦,原来是这样的。”

喜欢读马哥和老文的感想,很实在的感受。
 
原来以为唯天舒有此类感触,没想到马哥文兄安妮MM也有同感。 实乃 不是一村人,不进一村门。 欣慰。 来来来,踏只歌,沏壶酒,咱们一块握握手。
 
留在国内的人更不容易被感动吧。谁关心看客能不能被感动,炒的大,能赚钱是硬道理。
所谓的主流审美,基本上是虚伪的,而且是厚着脸皮,不予掩饰的虚伪。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宣传炒作,就是一片大火。不是没有人试图做一点点真诚的东西,但是到发行的时候,打击你个七零八落,只要赚不到钱,看你能真诚多久。

我贴不上。可能因为是土豆的视频。
[media]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2IZuz-09NI/isRenhe=1[/media]
 
留在国内的人更不容易被感动吧。谁关心看客能不能被感动,炒的大,能赚钱是硬道理。
所谓的主流审美,基本上是虚伪的,而且是厚着脸皮,不予掩饰的虚伪。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宣传炒作,就是一片大火。不是没有人试图做一点点真诚的东西,但是到发行的时候,打击你个七零八落,只要赚不到钱,看你能真诚多久。

没有群众基础的作品不是好作品。:D

应该说那一片土壤培植出那一片绿洲,我们还在国内的时候还是很真诚地欣赏那些文艺作品,因为是那一个环境下的欣赏口味。对祖国文化深厚底蕴的骄傲永远不会改变,只不过要等一些时候,象我同朋友讲:中国人会玩文字,外国人只会写文字。
 
原来以为唯天舒有此类感触,没想到马哥文兄安妮MM也有同感。 实乃 不是一村人,不进一村门。 欣慰。 来来来,踏只歌,沏壶酒,咱们一块握握手。

等有时间,一定会回村一起饮酒、作歌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