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太华果真是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吗?

老华侨

资深人士
VIP
注册
2005-10-31
消息
3,519
荣誉分数
553
声望点数
273
最近,渥太华有被评为加拿大最适合居住的城市(the Best City to Live)。评选的依据主要是气候、房屋价格、犯罪率、城市繁荣程度、和医疗保健等因素。排在第二、三名的分别是Kingston、和Burlington。详情请见:http://www.moneysense.ca/2010/04/30/best-places-to-live-2010/

但渥太华果真是加拿大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吗?我看未必,因为这个评选忽视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一、城市交通状况。
渥太华是一个只有90万人口的城市,但堵车却非常严重。

Queensway(417)是渥太华唯一的主干高速公路(416只是城外的、通往外地的连接线;174只是一条短小的延伸;而且这两个枝杈不仅不能对417分流,还加重417负担)。只要是上下班高峰时间,417就没有不堵的。

市区与417平行的还有其它几条道路:Carling、Baseline、和Hunt Club。但这三条东西向的平行线都没有立交桥,流量有限。都不能对417进行有效分流、或替补。当417堵车时,其它东西向的道路往往也堵。尤其是当417有车祸而关闭时,其它道路简直就是噩梦。

近些年,由于Barrhaven、和Riverside South发展很快,渥太华南北向的交通流量也迅猛增加。这同时又使上述三条东西向道路的部分路口的负担加重。最典型的就是Hunt Club。它在Riverside的路口更是堵得严重。

本人住在渥太华西区的Kanata。开车去Downtown也就20多公里,但高峰时间一般都得近一小时(这还是指好天气的时候)。多伦多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交通堵车自然也很有名。但高峰时间从东区的Scarborough到西区的Mississauga一般也就一小时左右的时间。

本人曾经有一周需要到渥太华东南面靠近St. Laurent的Walkley上班。那一周碰巧天气都不好,不是下雪,就是雪在清理中。我每天早上的开车时间是:
第一天我走Hunt Club,花了3小时;
第二天我走417(从东边的Walkley路口折回),花了2.5小时;
第三天我走Baseline,花了2小时;
第四天我走Carling,花了2.5小时;
第五天我再走Baseline,又是2小时。

堵车的时候,我的强烈感觉就是:渥太华简直就是一座死城!整个城市都动不了,这个城市还谈什么效率!

我曾经还找到本区的市议员(Marianne Wilkinson),提出我的关于改造道路的建议。我认为,目前的轻轨项目虽然将会缓解一部分交通,但人们需要开车的还得开车,不会明显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效果最显著的是全程加宽417,但那难度太大,成本也太高,根本不现实。我给市议员的建议是改造Hunt Club。

Hunt Club很宽敞,本来应该起到417的很好分流作用,充当东西向的动脉之一,但它的几个大的路口不仅堵住了南北向的交通,自己也流动不起来。现在第一步,可在Riverside和Woodroffe建立交桥;然后逐步完成Greenbank、Merivale、和Prince of Wales的立交;将来再完成和Kanata的过渡联系。这样不仅做活了东西向,也改善了南北向,而且花费相比起来不算太大。

可惜,这位市议员给我的回答是:“你不懂。你不知道有很多困难和制约因素”。
她可能是看我花白的头发、长衫马褂,太老、太土了。

第二、市政府的运作效率。
市政府的运作效率,不仅关乎到市政建设(包括上述的交通),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它的开支情况、即市民的税负情况。

渥太华只有90万人口,可居然有23位议员(即23个选区)!这些市议员权大无比,无论什么P事都得议员讨论。而这些议员又都代表各自的选区,眼睛主要盯着自己选区的利益。一个对某选区有利的项目,肯定会受到其它选区议员的反对。久议不决、反反复复是常有的事。
市长的权力受到过度制约。任何有全局性、前瞻性的决策都很难得到实施。现任市长竞选时的”Zero Means Zero”自然也是空话。

市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市政府的雇员约17000人,大小P是还得找咨询公司。按照惯例花钱可以(不管花多少),按照现实情况省钱就不行。

本人前不久去了一趟美国加州的圣荷塞(San Jose)市。真是不比不知道!
圣荷塞有102万人口,是美国硅谷的中心(渥太华也曾经号称是“北硅谷”)。圣荷塞的市议会共有11名议员;市政府雇员是7000人!
市政建设井井有条,上下班也很少有堵车现象。
人口:90万vs 102万;议员:23 vs 11;雇员:17000 vs 7000 !--这差异也太邪乎了!

如果我要竞选渥太华的市长,我的竞选口号将是CCC – “Cut, Cut, Cut!”
首先,努力做通各方面工作,合并选区,把议员人数Cut掉一半;进一步,使得议员的权力Cut掉一半;然后,把市政府的雇员人数Cut掉一半。
只有这样,市政府的工作效率才能上得去,开支才能降下来。市民的地税可暂不忙Cut ,盈余的钱,可用于改善交通、改善投资环境(包括种优惠措施),恢复昔日的“北硅谷”。


按现在的状况,说渥太华是“最适合居住的城市”,简直是自欺欺人。
 
:cool:Support! Wish to see a Chinese mayor here :D
 
市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市政府的雇员约17000人,大小P是还得找咨询公司。按照惯例花钱可以(不管花多少),按照现实情况省钱就不行。

本人前不久去了一趟美国加州的圣荷塞(San Jose)市。真是不比不知道!
圣荷塞有102万人口,是美国硅谷的中心(渥太华也曾经号称是“北硅谷”)。圣荷塞的市议会共有11名议员;市政府雇员是7000人!
市政建设井井有条,上下班也很少有堵车现象。
人口:90万vs 102万;议员:23 vs 11;雇员:17000 vs 7000 !--这差异也太邪乎了!

如果我要竞选渥太华的市长,我的竞选口号将是CCC – “Cut, Cut, Cut!”
首先,努力做通各方面工作,合并选区,把议员人数Cut掉一半;进一步,使得议员的权力Cut掉一半;然后,把市政府的雇员人数Cut掉一半。
只有这样,市政府的工作效率才能上得去,开支才能降下来。市民的地税可暂不忙Cut ,盈余的钱,可用于改善交通、改善投资环境(包括种优惠措施),恢复昔日的“北硅谷”。

按现在的状况,说渥太华是“最适合居住的城市”,简直是自欺欺人。

如果你参选, 咱一定投您的票,还帮您拉票.

Ottawa是公务员的天堂, 纳税人的地狱
 
如果我要竞选渥太华的市长,我的竞选口号将是CCC – “Cut, Cut, Cut!”
首先,努力做通各方面工作,合并选区,把议员人数Cut掉一半;进一步,使得议员的权力Cut掉一半;然后,把市政府的雇员人数Cut掉一半。

就你这口号,我赌你永远当不了市长。:D
要当市长,先要当骗子。
 
市政府的运作效率是最大的问题.现在的税负已经相当高了,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再加的空间.很多钱都浪费掉了. 人浮于事的另一个后果就是造成人员专业素质低下和普遍没有责任感.我在政府部门见到的太多了.
Recession今年才刚刚在Ottawa开始.大家都自求多福吧.
 
cut 议员的权力,增加市长独裁的权力,在目前的权力分配规则下,需要市长和议员一人一票表决通过,你想想,就算你当上市长,没“改革”前你就一票的权力,这个 法案能通过吗?通不过还不是跟老市长一样,空口说白话。

假设万一真的想办法搞到市长独裁权力[在西方体制下几乎不可能],那情况会更糟,为什么你能决定 Riverside和Woodroffe建立交桥,而不是在St Laurent或者Orlean 建,我看那里也挺堵的,就因为你市长大人家住那附近,Businness在那附近,所以Riverside和Woodroffe优先?更可怕的是,我们 St Laurent和Orlean的市议员连反对的机会也没有,权力被市长收走了,你以为渥太华市跟北京市一样?

所以啊~

:cool::cool::cool:

这个市府的运作,确实效率不高,但是总是在市东、市西、市南、当烫这几个地区居民[和相应市议员]协调妥协中运行,基本保证不使任何地区出现不平衡[获得更多利益或者利益受到侵害],也许现在的规则是最好的运作方法。所以,人家说

大概确实如此,跟你的马褂没关系。。。

凡事都得讲究平衡。
市长的权力太大了不行,但市长若没有权力也不行。现在市长的权力就是太小。

现在渥太华市政府运作非常低效,根本原因就是议员人数太多、以及议员权力太大。
任何意见一旦在议会讨论,就争吵不休,很难快速通过。再加上,每个议员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问题的讨论就更加困难。
如果能大幅减少议员人数(象San Jose那样),就容易各个击破,就容易快速达成共识。

我说的Cut议员人数,当然不是指简单由“市长和议员一人一票表决”。这里面,市长肯定要做细致的前期工作,甚至在全市形成一种气氛和共识。届时,造成议员不同意都不行的氛围。


另外,我没有提及本区的市议员Marianne Wilkinson的关于“你不知道有很多困难和制约因素”的后续解释。实际上,她所说的“制约因素”并不是LS所理解的。她指的是修立交桥征地的困难!
她实际上是在搪塞和撒谎!
肯定是需要征地,但Hunt Club的征地应该是相对较容易的。一则它相对较空旷;二则,它沿线又很多是NCC、和农业部的国有土地。比起其它道路改造的征地,不知要容易多少倍!
实际上,她的兴趣点,就是打通Kanata的Terry Fox。那一样是需要征地(应该早已征完了),但那直接关系到她选区内的利益,所以她就不是问题了。
至于建设远在Woodroffe的立交桥,那本来就是她要反对的!!
 
堵车的时候,我的强烈感觉就是:渥太华简直就是一座死城!整个城市都动不了,这个城市还谈什么效率!

现在渥太华市政府运作非常低效,根本原因就是议员人数太多、以及议员权力太大。
任何意见一旦在议会讨论,就争吵不休,很难快速通过。再加上,每个议员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问题的讨论就更加困难。

她实际上是在搪塞和撒谎!
:cool::cool::cool:

"渥太华简直就是一座死城" - 死就死呗. Who care.

混吧, 都在混. Who care.
政府雇员混, no pressure, 不在乎downtown堵车. 政府雇员希望永远维持这样.
Hi-Tech公司雇员也在混, 已经混死了Nortel, JDS, etc.
Hi-Tech公司雇员不进downtown, 更不在乎堵车. 死就死呗. 继续,继续,继续...
 
人家都不在乎(Hi-Tech公司雇员在乎? 政府雇员在乎? 市长在乎? 议员在乎?),
老华侨, 你这么老了, 在乎啥呀?!
你能改变主流文化?
 
:cool::cool::cool:

政府雇员混, no pressure, 不在乎downtown堵车. 政府雇员希望永远维持这样.
Hi-Tech公司雇员不进downtown, 更不在乎堵车. 死就死呗. 继续,继续,继续...


没错,大雪天够堵吧?加上公交车罢工,堵上加堵,好勒,2点下班了,干吗啊,堵车得早走啊,接孩子更得早走啊,有人那是相当地高兴。
 
开玩笑地说,老华侨从思虑抄袭的中华民族到思考交通不便的渥太华,从提倡逻辑化到不买日本车都那么的疏而不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心装的是半个世界。不管您老参选个啥,俺也要投上一票,敬仰您的这种精神。:)
 
越堵车, 公交车越罢工, ccc生意越兴隆.
 
同意

开玩笑地说,老华侨从思虑抄袭的中华民族到思考交通不便的渥太华,从提倡逻辑化到不买日本车都那么的疏而不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心装的是半个世界。不管您老参选个啥,俺也要投上一票,敬仰您的这种精神。:)

同意rain tree。 老华侨可能是个mayor料。 去掉“老”,好好搏一搏。:cool:
 
在最近的10年, Ottawa就没有建成大的市政工程.

小打小闹,看得见的就是
-417从bayshore到kanata拓宽了.
-Woodroff 从baseline到fellowfield加了一条lane.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