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包有時會被寫做割包,是福州小吃改良而來,早期台灣移民多來自福州,引進至今,是以長橢圓扁形麵 糰皮對折起來包覆餡料的食物,傳統上餡料通常是片狀五花肉、酸菜、花生粉及香菜。因從外形上看就好像老虎咬著一塊豬肉,所以又叫做「虎咬豬」,也有「台灣 人的漢堡」及「中國人的漢堡包」說法,
刈包外皮是由饅頭製成,內餡有滷肉及酸菜。一般刈包分為「瘦肉」和「焢肉」(五花肉),肉需經陳年滷汁熬煮數小時,等肉都變軟入味後,即是可口的內餡。
為平衡肉的油膩,於是搭配酸菜,新鮮酸菜切碎後下鍋炒過,把酸菜味提出,然後撒上花生粉和香菜,就是好吃的刈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