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牌子的VAN比较好?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YY...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给你推荐一个van...chrysler的t&c。。内饰比caravan好很多的。。

http://www.chrysler.com/en/2010/town_country/

而且安全性来说肯定比honda和toyota好。。。最好是等2011款。。有大改动。。不过现在的应该有很多折扣。。。。具体可以去www.carcostcanada.com买一个invoice price。。。。拿那个price去跟dealer谈。。。有时候能弄下来$8000 off。。。standard equipment比toyota多很多。。。

看上去是挺不错的,尤其是我喜欢那个座位可以旋转向后,这样如果出去旅行的时候小孩在车里一定不会boring了...
谢谢!
 
honda odyssey和toyota的安全性实在不敢恭维。。。

之前被honda odyssey追尾过。。我的车就裂了一个小缝。。。长度不到10厘米。。。。odyssey整个前bumper都凹进去了。。。。。30km/h最多了。。。

嗯,车头和车尾的硬度是不一样的,为了减少驾驶员和乘客受伤的可能,车头一般比较软,用于吸收相撞的能量。
看车辆安全性评级有专门网站,honda是五星的。

孩子可并排坐在中间,副驾驶座位的乘客和第三排的乘客可以很容易的帮助他们。

您要求的中间坐三人,还有走道去第三排,对minivan几乎是不可能的,没有这样的设计。除非fullsize van。

建议还是odyssey比较好:) 这车开好几年了,相当可靠。
 
给你推荐一个van...chrysler的t&c。。内饰比caravan好很多的。。

http://www.chrysler.com/en/2010/town_country/

而且安全性来说肯定比honda和toyota好。。。最好是等2011款。。有大改动。。不过现在的应该有很多折扣。。。。具体可以去www.carcostcanada.com买一个invoice price。。。。拿那个price去跟dealer谈。。。有时候能弄下来$8000 off。。。standard equipment比toyota多很多。。。

这种设计满新颖的:cool::cool:
 
honda odyssey和toyota的安全性实在不敢恭维。。。

之前被honda odyssey追尾过。。我的车就裂了一个小缝。。。长度不到10厘米。。。。odyssey整个前bumper都凹进去了。。。。。30km/h最多了。。。

这和安全性有屁关系?:D
 
嗯,车头和车尾的硬度是不一样的,为了减少驾驶员和乘客受伤的可能,车头一般比较软,用于吸收相撞的能量。
看车辆安全性评级有专门网站,honda是五星的。

孩子可并排坐在中间,副驾驶座位的乘客和第三排的乘客可以很容易的帮助他们。

您要求的中间坐三人,还有走道去第三排,对minivan几乎是不可能的,没有这样的设计。除非fullsize van。

建议还是odyssey比较好:) 这车开好几年了,相当可靠。

大家就讨论讨论。。。。我认识一老外开07的honda oddssey。。。。。去年吧。。。跟ford的escape撞了一下。。。转弯的时候车头对车头,对方bumper就是凹进去一点。。。。。他的车直接撞的看得见引擎。。。日本吸能的设计更多是减少成本作为卖点。。。安全性来说真正能保命的还是足够结实的钢材。。。。。

认识国内给toyota提供钢材的buddy。。。toyota要求的是最便宜基本的钢材,vw要求的是强力钢。。价格差了将近200%。。。。

安全性最不可靠的车而且开的人巨多的,烤肉,camery,civic, accord。。。。我国内的同学真的看过车头断掉。。。真的。。。是车头断掉的事情。。。。。

consumer report内部偏向toyota和honda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这和安全性有屁关系?:D

初中物理101。。。动能=速度和质量。。。你要抵消相对的动能要足够的材质强度。。。重点不是吸能而是强度。。。。安全测试是一个非常相对的情形下的测试。。。。in real world。。。。。。日本车吸能的设计更多是人会有伤亡。。。。

这个更多是设计理念。。我对日本车没有偏见。。。。只是以toyota代表的节约你看不见的部件成本。。。(很多是跟安全有关)。。。来换取利益。。。这点我实在无法认同。。。就近年toyota出现过活塞的连接金属断裂的情况。。。。导致整个引擎报废。。。。非正常加速的原因也是为了节约油门的设计成本。。。另外缺少brake override这个非常重要的系统。。。。
 
  公路上要撞了可全靠这玩意吸能救命了!
  
  一点不忽悠!
  
  日本车用这玩意的可老多了!


丰田 锐志的前保险杠里面全部是泡沫---胶带粘的!这车可不便宜,二三十万


他们说这技术是疯田公司发明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技术主要是日本车在大规模使用


本田雅阁也有!也得二三十万


泡沫板用来吸能,咋我就想不到呢?

这玩意保护我们,会不会玄乎了点?
 

附件

  • m-1.jpg
    m-1.jpg
    42.9 KB · 查看: 330
  • m.jpg
    m.jpg
    79.2 KB · 查看: 334
  • m-2.jpg
    m-2.jpg
    47.2 KB · 查看: 333
  • m-3.jpg
    m-3.jpg
    58.1 KB · 查看: 327
  • m-4.jpg
    m-4.jpg
    41 KB · 查看: 328
大家就讨论讨论。。。。我认识一老外开07的honda oddssey。。。。。去年吧。。。跟ford的escape撞了一下。。。转弯的时候车头对车头,对方bumper就是凹进去一点。。。。。他的车直接撞的看得见引擎。。。日本吸能的设计更多是减少成本作为卖点。。。安全性来说真正能保命的还是足够结实的钢材。。。。。

认识国内给toyota提供钢材的buddy。。。toyota要求的是最便宜基本的钢材,vw要求的是强力钢。。价格差了将近200%。。。。

安全性最不可靠的车而且开的人巨多的,烤肉,camery,civic, accord。。。。我国内的同学真的看过车头断掉。。。真的。。。是车头断掉的事情。。。。。

consumer report内部偏向toyota和honda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好,可以说对撞时odyssey吃亏。但你想过没有,如果两辆硬车对撞时,人受的伤害有多大?或者,在撞坚硬物体如墙时,如果没有吸能设计,驾驶员所受的冲击量是十分巨大的。
安全测试是以对模拟驾驶员各部伤害作为评分标准的,不会过于偏向谁,如果你看过录像就知道了,丰田本田车前部变形巨大,但靠近驾驶员的头部胸部及腿部的车结构部件均未变形。我想这是为什么他们评分比较高的原因。:)

泡沫部分是bumper,不是用于安全保护作用。
 
初中物理101。。。动能=速度和质量。。。你要抵消相对的动能要足够的材质强度。。。重点不是吸能而是强度。。。。安全测试是一个非常相对的情形下的测试。。。。in real world。。。。。。日本车吸能的设计更多是人会有伤亡。。。

这个更多是设计理念。。我对日本车没有偏见。。。。只是以toyota代表的节约你看不见的部件成本。。。(很多是跟安全有关)。。。来换取利益。。。这点我实在无法认同。。。就近年toyota出现过活塞的连接金属断裂的情况。。。。导致整个引擎报废。。。。非正常加速的原因也是为了节约油门的设计成本。。。另外缺少brake override这个非常重要的系统。。。。

初中物力没学好吧,布鲁:D

动能=
质量x速度的二次方,动量=质量x速度(Kg*m/s),这说明最终能量的变化是相同的,所谓吸能是要减小单位时间内能量的变化,而不是比谁硬。
试想如果车辆从相撞到静止,没有任何前部收缩,那么车从60KM/H瞬间降速到0KM/H,其动量单位时间变化为(质量*速度差/时间)相当大,这对于人的伤害也极其巨大,头部将向原运动方向猛摔,造成颈骨破裂。

如果车是吸能设计,前部收缩,将能大大延长从60KM/H到0KM/H的时间,其单位时间的动量变化也大为减小。

至于brake override这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其实是个多余的功能,正常其况下有谁同时踩油门和刹车哪,丰田的情况的确特殊,还不好说是车载电脑的软件问题或油门踏板的机械问题,但这决不是正常的车应有的状态。
 
好,可以说对撞时odyssey吃亏。但你想过没有,如果两辆硬车对撞时,人受的伤害有多大?或者,在撞坚硬物体如墙时,如果没有吸能设计,驾驶员所受的冲击量是十分巨大的。
安全测试是以对模拟驾驶员各部伤害作为评分标准的,不会过于偏向谁,如果你看过录像就知道了,丰田本田车前部变形巨大,但靠近驾驶员的头部胸部及腿部的车结构部件均未变形。我想这是为什么他们评分比较高的原因。:)

泡沫部分是bumper,不是用于安全保护作用。

大家讨论一下。。。

我对安全测试是这么看的。。。一般是60km/h hit wall。。。问题是。。墙是不动的。。。一般的高速车祸。。。>80km/h。。。。存在一个车的质量和动量问题。。。

日本车总体偏轻,钢板很薄。。。不管多能吸能。。。。这时候主要看的是safety cage。。。很不幸。。。。toyota和honda为首的safety cage一般都不是很结实。。。因为real world。。。相对安全的司机。。。(抛开自己开车问题)。。。但是碰到车祸。。一般日本车死亡率都相对比较高。。。。之前innes上我亲眼看到一辆civic还是烤肉整个车的宽度少了1/2。。。应该是变线不安全被后面的suv侧撞。。。驾驶员估计是over了。。。。

我觉得不要被什么吸能给迷惑。。。。每次去toyota车行。。。agent都要打开车盖。。。跟我大力描述引擎吸能设计。。。。说实在的。。。如果出车祸。。。日本车那脆弱的钢板。。。您信么????
 
大家讨论一下。。。

我对安全测试是这么看的。。。一般是60km/h hit wall。。。问题是。。墙是不动的。。。一般的高速车祸。。。>80km/h。。。。存在一个车的质量和动量问题。。。

日本车总体偏轻,钢板很薄。。。不管多能吸能。。。。这时候主要看的是safety cage。。。很不幸。。。。toyota和honda为首的safety cage一般都不是很结实。。。因为real world。。。相对安全的司机。。。(抛开自己开车问题)。。。但是碰到车祸。。一般日本车死亡率都相对比较高。。。。之前innes上我亲眼看到一辆civic还是烤肉整个车的宽度少了1/2。。。应该是变线不安全被后面的suv侧撞。。。驾驶员估计是over了。。。。

我觉得不要被什么吸能给迷惑。。。。每次去toyota车行。。。agent都要打开车盖。。。跟我大力描述引擎吸能设计。。。。说实在的。。。如果出车祸。。。日本车那脆弱的钢板。。。您信么????

我喜欢跟人讨论:) 看图片,看到那些红色的mark了吗,那是由于甩动造成的碰撞。驾驶室结构并未变形。

Odyssey safety test

<table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width="624"><tbody><tr style="margin-bottom: 10px;"><td valign="top"><table style=""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tbody><tr><td>
IIHS%5Cgallery%5C233_1.jpg
</td></tr><tr><td class="c">Action shot taken during the frontal offset crash test.</td></tr></tbody></table></td><td width="10px">
</td><td valign="top"><table style=""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tbody><tr><td>
IIHS%5Cgallery%5C233_2.jpg
</td></tr><tr><td class="c">The dummy's position in relation to the steering wheel and instrument panel after the crash test indicates that the driver's survival space was maintained well.</td></tr></tbody></table></td><td width="130px">
</td></tr><tr style="margin-bottom: 10px;"><td valign="top"><table style=""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tbody><tr><td>
IIHS%5Cgallery%5C233_3.jpg
</td></tr><tr><td class="c">The frontal airbag and both side airbags inflated for the driver dummy. Smeared greasepaint indicates where the dummy's head contacted the side curtain airbag and the head restraint during rebound.</td></tr></tbody></table></td><td width="10px">
</td><td valign="top"><table style=""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tbody><tr><td>
IIHS%5Cgallery%5C233_4.jpg
</td></tr><tr><td class="c">Intrusion into the driver's space was minimal, and all leg and foot injury measures were low.</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下面的是 town country的safety test, it is only acceptable.



<table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width="624"><tbody><tr style="margin-bottom: 10px;"><td valign="top"><table style=""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tbody><tr><td>
IIHS%5Cgallery%5C8_1.jpg
</td></tr><tr><td class="c">Action shot taken during the last of three frontal offset crash tests.</td></tr></tbody></table></td><td width="10px">
</td><td valign="top"><table style=""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tbody><tr><td>
IIHS%5Cgallery%5C8_2.jpg
</td></tr><tr><td class="c">The driver's survival space was maintained reasonably well, as indicated by the dummy's position in relation to the steering wheel and instrument panel after the third crash test.</td></tr></tbody></table></td><td width="130px">
</td></tr><tr style="margin-bottom: 10px;"><td valign="top"><table style=""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tbody><tr><td>
IIHS%5Cgallery%5C8_3.jpg
</td></tr><tr><td class="c">The dummy's head bottomed out the airbag and hit the steering wheel in the first two tests. In the second test (pictured), there also was too much upward movement of the steering wheel.</td></tr></tbody></table></td><td width="10px">
</td><td valign="top"><table style=""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tbody><tr><td>
IIHS%5Cgallery%5C8_4.jpg
</td></tr><tr><td class="c">Forces on the right leg were high enough to indicate the likelihood of lower leg or foot injuries in all three tests (third test pictured). </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初中物力没学好吧,布鲁:D

动能=
质量x速度的二次方,动量=质量x速度(Kg*m/s),这说明最终能量的变化是相同的,所谓吸能是要减小单位时间内能量的变化,而不是比谁硬。
试想如果车辆从相撞到静止,没有任何前部收缩,那么车从60KM/H瞬间降速到0KM/H,其动量单位时间变化为(质量*速度差/时间)相当大,这对于人的伤害也极其巨大,头部将向原运动方向猛摔,造成颈骨破裂。

如果车是吸能设计,前部收缩,将能大大延长从60KM/H到0KM/H的时间,其单位时间的动量变化也大为减小。

至于brake override这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其实是个多余的功能,正常其况下有谁同时踩油门和刹车哪,丰田的情况的确特殊,还不好说是车载电脑的软件问题或油门踏板的机械问题,但这决不是正常的车应有的状态。
关于吸能。。。我曾经见过corrola/civic真实车祸。。。也就50-60km/h。。。。基本车前引擎就已经扁了一半了。。。如果100-150km/h?我是觉得驾驶员生存的几率不太大。。。。。您是想说日本车真好,吸能,撞车绝对没事,人巨安全。。。。可是事实的确是。。。高速碰撞。。日本车驾驶员死亡几率要大很多。。。而且很多是被超出。。。60km/h的吸能设计。。。惨一点的有被引擎直接冲破a柱被方向盘插死的。。。而且一句话。。。日本车那轻薄的钢板。。。。连safety cage的钢材都是能省则省。。。真实世界里的车祸。。。您信日本车。。。以烤肉和civic代表。。能救你一命。。。你信么????


第二个。。。关于brake override。。。这个。。。我不排挤日本车。。。但是我觉得要用事实说话。。。toyota问题出在。。。。拿安全性节约成本。。。。你说toyota情况特殊。。但是问题是。。。它的车的确出了问题。。而且出了问题的确死不认错。。。而且是在政府介入的情况下才强制recall。。。这点美国的厂商相对来说对车的安全性负责很多。。。。克莱斯勒被daimler收购以后因为管理问题内饰烂的不得了。。。可是安全性上第一克莱斯勒会主动对产品的安全进行检测,出现问题会主动召回。。。gm, ford都是如此。。。

brake override其实也就20-40美金成本的东西。。。但是5万的lexus也没有。。。。
 
关于吸能。。。我曾经见过corrola/civic真实车祸。。。也就50-60km/h。。。。基本车前引擎就已经扁了一半了。。。如果100-150km/h?我是觉得驾驶员生存的几率不太大。。。。。您是想说日本车真好,吸能,撞车绝对没事,人巨安全。。。。可是事实的确是。。。高速碰撞。。日本车驾驶员死亡几率要大很多。。。而且很多是被超出。。。60km/h的吸能设计。。。惨一点的有被引擎直接冲破a柱被方向盘插死的。。。而且一句话。。。日本车那轻薄的钢板。。。。连safety cage的钢材都是能省则省。。。真实世界里的车祸。。。您信日本车。。。以烤肉和civic代表。。能救你一命。。。你信么????


第二个。。。关于brake override。。。这个。。。我不排挤日本车。。。但是我觉得要用事实说话。。。toyota问题出在。。。。拿安全性节约成本。。。。你说toyota情况特殊。。但是问题是。。。它的车的确出了问题。。而且出了问题的确死不认错。。。而且是在政府介入的情况下才强制recall。。。这点美国的厂商相对来说对车的安全性负责很多。。。。克莱斯勒被daimler收购以后因为管理问题内饰烂的不得了。。。可是安全性上第一克莱斯勒会主动对产品的安全进行检测,出现问题会主动召回。。。gm, ford都是如此。。。

brake override其实也就20-40美金成本的东西。。。但是5万的lexus也没有。。。。

布鲁,在120KM下碰撞,除非你开坦克,否则,开什么都会造成严重伤害。:D 60KM/H有test数据,还是可以相信的
brake override 是很好,我同意你的观点,毕竟在极端情况下可以救人一命:)
 
我不是迷信日车,但试过后,日车的感觉确比美车要好一点。粪青们,请小心轻砸:D:D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