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孙立人一生:从“台湾王牌”到蒋介石的囚徒

TVSALE

新手上路
注册
2009-12-28
消息
90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简要内容:上个世纪40年代末,经过三年内战,国民党军队惨败后退守台湾。郭廷亮承认“共谍”并写下自白书后,黄伯度携案卷至孙立人的官邸,交与孙阅读。当孙立人的丧礼在台中殡仪馆举行时,郭廷亮自绿岛返台参加,并率领昔年弟兄祭拜。

  黄埔系眼中的“杂牌”
  上个世纪40年代末,经过三年内战,国民党军队惨败后退守台湾。60年来,台湾当局之所以能够在台湾坚持,固然有很多因素,而1949年冬守住金门、阻挡解放军渡过厦金海峡,这无疑是其他因素存在的先决条件。孙立人当时虽然没有参加这场战役,但经他亲手训练的部队却在这次战役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国民党撤往台湾初期(1947—1949),孙立人曾经先后担任陆军训练司令、台湾防卫司令、台湾防卫总司令、陆军副总司令兼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等要职。他在清华大学是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对于建构防卫工程非常在行。在担任台湾防卫总司令期间,经过他的努力,台湾沿岸的防御工事体系很快就建立起来。
  孙立人一直努力向蒋介石表示忠诚。1949年,当蒋家逃难到台湾的时候,蒋介石见到孙的第一句话就是:“台湾安全吗?”孙回答:“有我在,绝对安全。”
  即便如此,得到的依旧是蒋介石的不信任与排挤。蒋不断调换他的职务,削弱他的兵权。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其一,孙不是黄埔学生出身;其二,也是最致命的,是因为美国人喜欢孙立人,经常直接与孙立人打交道。
  假“共谍”释兵权
  在退守台湾之后,蒋介石认为,在部队中和社会上有太多“共谍”渗透,他下令在各地尤其是部队展开肃清“共谍”的工作。蒋经国秉持父命,领导整个情治与政工系统积极推动。当年,到处流传有“隔墙有耳”、“匪谍就在你身边”等语。所以,以“共谍”的名义来抓人,是“戡乱”时期情治系统办案最容易不过的方法。
  1950年蒋介石“复出”后,立即重新进行人事安排,将孙立人明升暗降,让他担任陆军总司令。他担任陆军总司令期间,只负训练之责,既没有指挥权,也没有人事权。即便这样,孙还是很卖力地尽责。然而,从这一年开始,孙周围的许多亲信开始被清理,其罪名都是“共谍”。
  蒋介石对孙的第一次打压是逮捕孙所领导的女干部。孙的英文秘书黄正及其姊黄珏,这一对姊妹花第一批因“共谍”罪在6月被捕,被关了十年。
  紧接着是对孙的第二次打压。孙立人设法将原国民党新一军散落在大陆的部将接到台湾。这些人当中,有享有“东方蒙哥马利”之称的李鸿,以及陈鸣人、彭克立等人。李鸿由大陆到台湾后,由孙立人陪同去见蒋介石。见面时,蒋介石表示有意要李鸿担任陆军官校校长。没想到,才过了两三个月,李不但没有当上校长,反而以“共谍”罪被逮捕入狱,一关就是25年。其妻马贞一也受连累入狱,在狱中生下儿子李定安。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从1949年到 1950年,台湾当局对孙立人的态度有很大转变:1949年,蒋家政权的命运依赖台湾,台湾的防卫依赖孙立人;而到了1950年,蒋家政权在台湾的地位相对稳固下来,孙立人的重要性也随之降低,蒋介石便开始解决孙的问题了。为什么会这样?据推测,孙立人由于个性耿直,时常为公事与重要官员(如蒋经国)、重要将领(如周至柔)公开争吵,对核心人物(如彭孟缉)不假辞色,而他本人又受美国青睐,这对蒋介石在台湾重新构建权力核心形成了威胁。
  因此,蒋一面将孙升任陆军总司令,使其有责无权;一面将他的一些重要部下陆续送进监狱,而且都以同样的名义——“共谍”。这也是蒋介石多年来解决异己的基本方法。
  而孙立人为人处世的原则一直是本着“诚”与“拙”。这一点,在《孙立人言论选集》中尤其可以看出。孙立人一直强调做人要脚踏实地、要诚恳,不要有小聪明。他可能做到了“诚”与“拙”,但“诚”、“拙”是否管用呢?蒋介石对他“信”吗?从上述两批人的被捕可见一斑。
  力主“诚”、“拙”的孙立人,眼见自己千方百计从大陆带到台湾来的亲密战友、得力助手连遭秘密逮捕,音讯全无,自己却无法代为申冤,并没有激烈地反抗,仍旧认真做自己分内的事。同时,继续与包括蒋经国在内的国民党高级官员与将领,就相关议题公开争吵。在旁人看,孙立人能做事但是不贴心;从蒋家看来,敢当面争吵似表示有反意;孙立人自己也向美国人吐苦水,甚至流露出表示要采取激烈行动。孙的这种态度,进一步促使台湾当局“解决”孙立人。经过重组的情治与政工系统,以“共谍”罪名来对付孙立人的部下,几乎无往不利。
  当时,只要“孙系”军人一有风吹草动,情治人员一定马上报告上级。在这种情形下,第三次整肃孙立人部下的行动,于1955年展开。
  稀里糊涂成了“叛乱”主谋
  在1955年受到整肃的人当中,有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曾受到孙立人高度赏识与重用的少校郭廷亮。1944年,国民党新一军在一次反攻缅北的战役中,郭廷亮身受重伤,孙立人知道之后,立即派遣飞机,将郭载回后方医院急救。郭廷亮一直认为:他的命是孙立人救回来的。在孙立人的部队里,他一直表现很好。郭廷亮到台之后,由于身体壮硕,动作利落,为人豪迈,担任第四军官训练班示范营的营长,并且获准住在训练班正对面的诚正新村。当时的他,一心希望能够支持与拥护孙立人,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孙立人心直口快,想到什么,就直说什么,因此得罪了一些国民党重要人物,其中有汤恩伯、黄杰、蒋经国、彭孟缉。1949年以后,蒋经国与彭孟缉都是扶摇直上的人物。特别是蒋经国,更是如此。孙担任陆军总司令期间,常常为了争取陆军的利益,与曾经希望与其结为拜把兄弟的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当众“争吵”。蒋经国来拜年,他也不见。由于孙立人这些冲犯的行为,再加上他的旧部对孙1954年未能担任参谋总长表示不满,在私下相互联系,违反了不能自行集会结社的命令,1955年5月25日开始,包括郭廷亮在内的孙立人旧属受到第三波的整肃,并在8月牵动到孙本人。
  5月25日,郭廷亮被捕,受到刑讯逼供。后来在他的案卷中发现,5月27日至6月1日仅五天之中就有九封自白书及询问笔录。郭廷亮在要求平反的《陈情书》中提到,他连续十天受到刑讯,无法睡眠或休息。又根据1955年监察院五人调查小组的调查日记中提到,郭廷亮在自白书上签字时,竟然连“郭”字都不会写!他们由此判断:在签字时已经意识模糊的郭廷亮,很显然遭到了严厉的刑讯。另外还发现,郭在5月25日到6月底这段时间的口供,和7月14日以后的有很大不同。也就是说,7月14日之前,郭拒不承认是“共谍”。7月14日,保密局特勤室主任毛惕园献策,改用劝服软攻,搬出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先对郭予以肯定,再进一步说服,又经过大约21天,郭廷亮才终于承认为“共谍”。
  郭廷亮承认“共谍”并写下自白书后,黄伯度携案卷至孙立人的官邸,交与孙阅读。孙立人知道其中有诈,态度仍旧强硬。后来黄伯度通过原副总司令贾幼慧及孙的侄子孙克刚等转达高层(其实是蒋经国等人)坚决要整顿孙立人旧属的立场。言明若孙再不主动辞职,必将株连更广。孙立人眼见已无转圜可能,乃于8月3日写信给蒋介石,表示引咎辞职。蒋介石于8月20日批准,并将孙交由国防部随时查考,以观后效。发布当天,随即又命令陈诚等人成立九人调查委员会,查明真相。
  经过42天的调查,九人委员会于10月8日将《调查报告》呈给蒋介石。10月20日,当局正式公布,郭廷亮的罪行为“利用其与孙立人亲近之地位,资为掩护”,尤其是“利用孙立人所赋予,联络第四军官训练班毕业学员之任务,藉作号召,以展开其为匪作兵运之活动”;并称此种行动已经触犯《惩治叛乱条例》“以暴动窃据国土,颠覆政府,并已着手实行”。报告意在昭告天下:当局不得不准许孙立人下台,因为确有坚实的证据,证明其有叛乱的嫌疑;而蒋介石还是宽大为怀,不予追究,仅派人看守孙的住处,随时查考而已。两个月后,即1955年12月,蒋介石还曾召见孙立人,并询问其近况,以及读些什么书。孙表示近来常阅读《曾胡治兵语录》,特别是《曾文正公家书》。蒋表示赞同。
  从1956年开始,孙立人被迫在台中市向上路的住所开始了长达三十几年的幽居生活。孙立人外出,由国防部派车,国防部军情局派人做司机。另外还加派一部吉普车跟随。孙家里面,有副官常年驻扎把守;围墙之外,有军事情报局加盖的一栋三层楼的指挥中心,居高临下,随时监视孙家的一举一动;其大门对面,据说也有一幢用做监视的房屋。孙立人外出,要由副官向上申请;出国则不被允许。
  黯然走完33年囚徒生涯
  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在台中荣民总医院去世,享年90岁。弥留之际,嘴巴还念着:“我是冤枉的!”
  孙立人去世后,李登辉会同“行政院”院长郝柏村在11月27日颁发旌忠状。12月7日,在举行告别式上,李登辉会同郝柏村颁示褒扬令,并以军礼进行了国葬。这算是台湾当局对孙立人的最后一个“交代”。
  当孙立人的丧礼在台中殡仪馆举行时,郭廷亮自绿岛返台参加,并率领昔年弟兄祭拜。   孙立人去世之后,郭廷亮积极推动平反活动,从而使警总保安处处长胡世明,不得不派人紧密跟踪郭廷亮。在郭氏每次返台之后,即予严密监控。1991年11 月16日上午,为了吊祭孙立人,郭廷亮自绿岛返台,由警总接机。11时25分,郭廷亮自台北搭第109次复兴号至中坜。在中坜火车站,12时15分,火车开始滑行约30公尺时,郭氏突然被发现掉落在月台的第七、八车厢之间。经紧急送医,辗转进入省立桃园医院,当天凌晨又转往台北荣民总医院,数天后死亡。法医、检察官以“交通事故”、“跳车身亡”为由宣告结案。 <!--bodyend-->
 
2008/01/26 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國電視一台採訪陳光誠妻子受阻經過
標籤:
中國人權北京奧運與人權維權
張貼者:
taschen
  山東臨沂的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由於揭露地方計劃生育機關採用暴力手段強制節育,而遭到政治迫害,並以“故意破壞財產和聚眾擾亂交通罪”被判刑四年零三個月。目前陳光誠仍在獄中服刑。而德國電視一台採訪組昨天(1月24日)試圖採訪他的妻子袁偉靜女士,卻遭到不明身份人士的恐嚇威脅。下面是德國之聲記者為您撰寫的相關報導。

  陳光誠從事維權活動以來,其家人就不斷受到地方當局的騷擾和監視,他的妻子袁偉靜以及兩歲的女兒被軟禁家中。陳光誠入獄之後,袁偉靜試圖在每月一次的探訪日前去看望陳光誠,但被派來軟禁她的人強行攔阻。

  1月24日上午8點多鐘,一直關注陳光誠事件的德國電視一台製片人陳露及其採訪小組一行四人前往袁偉靜所在的山東臨沂市沂南縣東師古村,希望對她進行採訪,但是,卻遭到了不明身份人士的攔截。

  陳露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況,“在進入他們的村子,接近袁偉靜家還有20米左右的地方,馬上就有三個人看到我們,衝過來,叫著‘走,出去’,推推撞撞,有兩個人手里拿著很大的石頭,還有一個人手里拿著一塊磚,在那里揮舞,像是要砸攝影機。又有兩三個人加入一起推撞,一直把我們往村外推。這個時候我們只能被他們推著往回退,其中一個同事也被推倒兩次。”

  陳露表示,這些推撞記者的人始終沒有表明自己的身份,對於記者的解釋和聲辯也置若罔聞,在此期間,袁偉靜從家中走了出來試圖與採訪組接近,但也遭到了這些人的阻擋,“她一出來就馬上也被另外一兩個人往回拖。在我們被往外推,她被往里拉的期間,我們大概有20秒鐘彼此看見,但完全沒有對話。”

  中國政府曾經承諾在奧運會期間和此前的準備期內,外國媒體可以無需得到批准,自由進行採訪工作,但這次德國一台電視記者在山東臨沂的遭遇卻無疑表明,中央政府的政策未必會在地方得到切實的執行。儘管沒有證據表明,地方政府直接參與了幹擾記者工作的事件,但至少沒有盡到保護記者人身安全以及採訪自由的職責。其實,對於外國媒體及其採訪對象而言,受到恐嚇乃至暴力襲擊的事件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2006年5月,三峽移民維權人士傅先財在接受德國電視一台採訪之後,遭到“不明身份者”襲擊,受“頸椎骨折”的重傷,但當地警方的調查結果認定他是自己“摔傷”。
 
准确地说,孙立人是中国军队王牌,抗日名将


孙立人(1900-1990),抗日名将,字仲伦,安徽庐江人。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西点军校。抗战时期,参加“一·二八”淞沪之战和“八·一三”淞沪战役;一九四三年率军远征缅甸打击日寇。孙立人在对日作战中立下不少战功,美国顾问史迪威将军认为他是最出色的国民党将领。
第二次缅甸战役开始,孙立人指挥新三十八师如下山猛虎般扑向胡康河谷。10月29日占领新平洋,12月29日攻占于邦。当日军俘虏被带到孙立人的面前时,孙立人厌恶地皱皱眉头,不加思索地命令参谋:“这些狗杂种!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今后都这样办。”命令被迅速执行。日军第十八师团曾在中国战场上犯下累累罪行,这些俘虏手上沾满中国人的鲜血,当然在劫难逃。 
孙立人,率领三十八师(新一军)在印度兰加接受全副美式装备以及训练,战斗力极强,后入缅甸与日军作战,新一军在历时两年的第二次缅战中,共击毙日军3个联队长以下3万3千余人,伤日军7万5千余人,俘虏大尉以下323人。缴获大炮186座,战车67台,汽车552台,攻取公路646英里。新一军伤亡1万7千人。没有任何其他一个中国军级战斗编制的战绩能和新一军相比。 
1937年10月,孙立人率部参加凇沪抗战。在蕴藻浜一线的阻击战中身先士卒,负伤十三处。次年伤愈后又率部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战斗,两次立下战功,从此便在军界崭露头角。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财政部成重组税警总团,孙立人晋级少将总团长,率部迁移到贵州都匀练兵。经过两年严格的训练,这支非正规部队成为国民党最精锐部队之一。1941年12月,税警总团改编为新三十八师,隶属于第六十六军,孙立人任少将师长。 
1942年2月,中国组成远征军,下辖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4月,孙立人率新三十八师于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4月17日,西线英军步兵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孙立人奉史迪威之命亲率113团星夜驰援,18日凌晨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至午即攻克日军阵地,歼敌一个大队,解除了七千英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五百余人。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不满一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十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之后,蒋介石给他颁发了四等云麾勋章。罗斯福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帝国司令”勋章,孙立人是第一个获得这种勋章的外籍将领。 
仁安羌战后,新三十八师掩护英军撤退。4月下旬,英军撤过曼德勒后继续向西逃往印度。中国远征军副司令官杜聿明拒绝了战区参谋长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命令,决定率军向北撤回云南。孙立人奉命率新三十八师为第五军殿后。5月9日,杜聿明见滇缅公路上的密支那已被日军占领,急令各部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云南,并要新三十八师继续殿后。孙立人当即表示反对,认为绕过密支拿经野人山路途较远,且道路艰难,渺无人烟,给养样困难。而目前远征军尚有四个师,不如集中兵力,趁敌立足未稳,夺回密支拿,沿滇缅公路回国。杜聿明不听。孙立人便拒绝服从杜的命令,而按照史迪威和司令官罗卓英的命令,率新三十八师向西撤往印度。撤退途中,他亲自端起冲锋枪率领士兵冲锋陷阵,打垮日军多次阻击。部队装备不但没有损失,还收容了数以千计的难民和英印散兵。 
5月底,孙立人率新三十八师到达印度边境。不料英驻印边防军竟要中国军队解除武装,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孙立人见英国佬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顿时怒火填膺,下令部队准备战斗。刚巧,被新三十八师在仁安羌解救过的英军第一师师长正在该地医院治病,闻知情况后,警告当地英军将领说:“这支中国军是能打仗的,不信你去看看再说吧!”英军将领将信将疑来到新三十八师营地,孙立人拉出一支仪仗队,在营门口迎接。200名精壮士兵,往营门口一站,就是一堵墙。士兵们军装是破了点,但枪支雪亮,个头是矮了点,但精神饱满。仪仗队前头,摆着2门小钢炮,4挺重机枪。英军将领大为惊异,他见过从缅甸败退回来的英军,为保老命,不用说枪炮,连衣服裤子都扔掉了,只穿件裤衩跑了回来。而中国士兵硬把钢炮和重机枪都扛了过来,真是不可思议。英军将领问中国机枪手是如何把重机强扛过来的?中国兵立正大声回答:“武器是我们的生命。人在武器在。”英国佬听后,明白了个中道理:武器是中国士兵的生命,你要缴他的枪,能答应吗?孙立人接着领英国人参观营房,并安排了军事表演。英军将领看完后肃然起敬,态度为之一变。第二天,新三十八师军容整齐地开进印度。英军仪仗队列队奏乐,鸣炮十响以表欢迎。
1942年8月,先后到达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进驻印度兰姆珈训练基地,番号改为中国驻印军。开始装备美械和训练。10月,中国驻印部队改编成新一军,郑洞国任军长,下辖孙立人新三十八师和廖耀湘新二十二师。1943年10月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向缅北大举反攻。 
第二次缅甸战役开始,孙立人指挥新三十八师如下山猛虎般扑向胡康河谷。10月29日占领新平洋,12月29日攻占于邦。当日军俘虏被带到孙立人的面前时,孙立人厌恶地皱皱眉头,不加思索地命令参谋:“这些狗杂种!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今后都这样办。”命令被迅速执行。日军第十八师团曾在中国战场上犯下累累罪行,这些俘虏手上沾满中国人的鲜血,当然在劫难逃。 
占领于邦后,孙立人攻势不减,于1944年2月1日攻克太白加,3月4日与廖耀湘新二十二师两路夹击攻克孟关。3月9日,孙师113团与美军突击队联手攻占瓦鲁班。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十八师团死伤过半,狼狈逃出胡康河谷。据日军战史记载:“在九州编成,转战中国,素有把握的第十八师团,与中国军战斗最自信,岂料胡康河谷的中国军队,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技术,都完全改变了面貌,……使我军损失惨重……全军不禁为之愕然。” 
驻印军攻占胡康河谷后,3月14日乘胜向孟拱河谷进攻。新三十八师113团从左翼翻山越岭迂回到坚布山后方,和新二十二师两面夹击,29日攻占坚布山天险,扣开了孟拱河谷的大门。4月24日,按史迪威的计划,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分别向孟拱和加迈攻击前进。5月下旬,孙立人从缴获的日军信件中获知:由于日军第十八师团主力在索卡道被新二十二师包围,加迈城内兵力极为空虚,师团长田中新一坐守空城,惊恐万状。孙立人见机而行,不拘泥于原定计划,以112团秘密渡过南高江,向加迈南面的西通迂回,切断加迈日军的后路;以113团向西进取加迈;以114团向南对孟拱实施大纵深穿插。6月16日,113团与新二十二师会师加迈,日第十八师团团长田中新一率1500余残兵仓皇南逃。6月25日,孙师114团攻克孟拱。8月3日,中美联军克复密支那。至此,反攻缅北的第一期战斗结束。中国驻印军给日军王牌第十八师团等部以毁灭性打击,歼灭日军2万多人,一雪两年前兵败缅甸的耻辱。史迪威称此战为“中国历史上对第一流敌人的第一次持久进攻战”。 
中国驻印军攻克密支那后,部队进行休整扩编,由新一军扩编成两个军,即新一军和新六军。孙立人任新一军中将军长,下辖新三十八师和新三十师(后廖耀湘新六军回国增援国内抗战,其五十师编入新一军)。 
1944年10月,反攻缅北的第二期战斗开始。中国驻印军由密支那、孟拱分两路继续向南进攻。孙立人率新一军为东路,沿密支那至八莫的公路向南进攻,连续攻取八莫、南坎。1945年1月27日,新一军与滇西中国远征军联合攻克中国境内的芒友,打通了滇缅公路。随后,孙立人指挥新一军各师团继续猛进,3月8日攻占腊戍,3月23占领南图,24日占领细胞,27日攻克猛岩,胜利结束第二次缅甸战役。 
孙立人和他的新三十八师、新一军,在远征缅甸,协同盟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东征西讨,迭克强敌屡建战功,其运用的战术、显示的战力为国内外各方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当时的国际舆论界赞誉孙立人为“东方的隆美尔”。 
1945年7月,孙立人率新一军返抵广西南宁,准备反攻广州。同月,应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之邀,孙立人赴欧考察欧洲战场。8月15日,侵华日军投降。9月7日,孙立人率军进入进入广州,接受日军第二十三军投降。嗣后,新一军进行了休整和扩充,成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号称“天下第一军”。10月,美国请中国派出一支由5万人组成的军队,协助盟国占领日本,并特别希望派遣孙立人的新一军去。然而,此时蒋介石正准备把新一军派往东北打内战,不愿分军占领日本。 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