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戒
Moderator
- 注册
- 2002-04-10
- 消息
- 30,130
- 荣誉分数
- 32
- 声望点数
- 228
3月27日上午11点,凤凰网根据昨天和闾丘露薇约定的时间拨通了她在巴格达的电
话,我们听到了电话那头传来的闾丘疲惫的声音,半个小时的采访就这样开始了
。
我不敢脱衣睡觉
凤凰网:巴格达现在是什么时间?
闾丘:现在是早上六点半。
凤凰网:晚上睡得好吗?
闾丘:来到这里后每天晚上几乎都不能睡,因为不停的有轰炸,我们大概隔一个
小时、半个小时就得起床,一听到轰炸的声音就要起床,而且不敢脱衣服睡,怕
有什么事情发生,随时要做好准备,如果有很大规模轰炸的话,大家还要进行拍
摄。
凤凰网:拍摄工作可以保证正常进行吗?
闾丘:这里管的很严。在马路上你还不能随便拍摄。伊拉克基本上对于采访是采
取一个统一管理措施,所以说你首先要拿到记者证,要拿到许可,比方说你要去
轰炸的地方、医院,那你要得到政府的许可,管理的比较严。
凤凰网:那你们的安全问题,当地政府是不是也负一定责任?
闾丘:他不管。
凤凰网:那你和小江是不是也做好准备,你们要准备防毒面具之类的?
闾丘:对,我们来的时候…因为之前郑浩走的时候把防毒面具和防弹衣都留了下
来,所以我们手头有这些东西。
巴格达民众保卫国家情绪很高
凤凰网:你是不是也经常和一些西方媒体交谈,你们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
闾丘:其实我们还是关心这场仗到底什么时候打完,到底巴格达目前的战况进行
的怎么样,对于我自己来说,像我们(这样)的媒体来说,我觉得如果你呆在巴
格达城内的话,你所得到的战况进展可能只有伊拉克政府一方面的说法,我想我
们关注更多的是伊拉克民众,尤其是在轰炸当中,在这场战争当中,伊拉克民众
到底怎么想,在轰炸当中伊拉克民众他们到底受到什么影响。
凤凰网:那么你们现在在巴格达是不是(想)获得外电的一些报道很困难?
闾丘:还可以,如果在新闻中心的话,可以看到BBC,这些都可以收到,问题是新
闻中心不是二十四小时开,他只能从当地时间早上八点到晚上的五点钟,然后所
有人都要离开新闻中心,电话只能在新闻中心使用,在我们住的地方,像你打电
话打过来都非常困难,我也打不过去,然后看伊拉克电视台的报道,因为我们也
不懂当地的语言,所以这一点就有比较大的困难,有时候要靠翻译跟你讲一讲当
时的情况是怎么样。
凤凰网:现在巴格达的市民你们还能够接触到吗?
闾丘:市民没有问题,因为接触市民是非常自由、非常方便的。
凤凰网:那你有没有问过他们,就是他们在防护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萨达姆可能
会使用生化武器,他们会担心这个吗?
闾丘:这个我有跟他们聊过,他们都觉得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问他们
有没有准备(防毒)面具这些,他说从来没有想过,很多人都说从来没有想过这
些事情,而且他们跟我说,虽然很多人对于萨达姆的统治可能有的人表示支持,
有的人表示反对,但是因为现在一开战之后,有绝大部分人从心理面就升起一股
要保卫自己国家的感情,这样一来的话,就连那些平时不太支持萨达姆的人现在
变成要站在他这一边了,所以他们说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萨达姆会对他们使用这样
一种武器。
凤凰网:前几天也有报道说巴士拉的人民在起义,你所接触的这些伊拉克人,他
们相信这种报道吗?
闾丘:因为巴士拉是在南部的一个大城市,其实昨天伊拉克政府就澄清,他说巴
士拉并不像美国报道的这样,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像美
国在指责伊拉克政府的宣传口径是在说谎,伊拉克政府不断指责西方媒体在夸大
这个战果,在向世界撒谎,所以到底情况怎么样,我想比较正确的一个看法就是
把两边的报道拿出来相互进行一下比较,所以从我在巴格达这边得到的消息是巴
士拉目前根本没有被联军控制,从我这边看到的一些报道来说,当地的民众也是
跟巴格达的民众一样,他们也是要准备好进行战斗。
老人、妇女和孩子是最大受害者
凤凰网:你在那边能够接触到他们的军人吗?
闾丘:其实他们的很多官员都是军人,所以说接触他们还是有机会,还有一个接
触到的就是在街上巡逻的士兵,但是交谈的机会不多。
凤凰网:像共和国卫队、精锐部队你看到了吗?
闾丘:这些看到了,因为在重要的政府机构的周围,还有在一些比较主要道路,
再通往巴格达郊外的主要道路上都能够看到共和国卫队在那里守卫着。
凤凰网:你能采访共和国卫队的军人吗?
闾丘:这些不行,这些一定要得到政府的许可。
凤凰网:到现在为止,伊拉克政府安排你们的采访进行了哪几个项目?
闾丘:一般都是,比方说晚上进行了轰炸之后,第二天就会带我们到被炸过的地
方进行拍摄,然后还有到医院去采访那些被炸伤的平民。他们(伊政府)也有一
点进步,比方昨天有西方媒体就说,你们为什么被炸的地方,都要组织我们去。
昨天(伊拉克)新闻局长就说,你们开放开放,你们爱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
。所以昨天下午我们就跑到昨天早上刚刚发生大爆炸的地方,在城东,没有人挡
你,你爱怎么采访就怎么采访,医院也没有人管你,你爱怎么采访就怎么采访。
因为那个地方是昨天上午两枚炸弹炸下去之后造成二十人死亡,五十多人受伤,
那个地方是一个居民区,炸的非常厉害。
凤凰网:你在医院采访那些因空袭而受伤的市民时,看到的情况怎样?
闾丘:其实他们都表现的很无奈,比方说昨天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当时他正好同
爸爸在院子里面,因为刚刚刮完沙尘暴,他们在洗车子,结果突然一下子爆炸就
发生了,他就躺在医院不能动,但是他爸爸的情况更严重,正在手术当中,还不
知道能不能脱离危险,这样的例子很多,都是一家人都受伤,因为发生爆炸的时
间正好是当地时间九点多,按照他们的习惯正好起床,有的人还在吃饭,因为这
个时候男人会去上班,所以大部分受伤的就是这些妇女和孩子,还有老人家。
为进入巴格达作好充分准备
凤凰网:我们现在想问一下你,最初进入巴格达是一种巧合,还是你已经做好充
分准备,然后就突然进入了呢?
闾丘:我想是做好了充分准备,采访两会到一半,我离开北京的时候,公司是让
我先到约旦来待命,当时在约旦一直在边境采访大概用了叁、四天的时间,我都
有点记不清了。同时,(我)不断了解在巴格达发生的情况,尤其是和那些从巴
格达每天过关过来的人,包括记者、也包括这些巴格达民众,看一看巴格达的局
势到底是怎么样,当时我决定进来是因为觉得那时候战事也进行了叁天了,根据
西方媒体(报道)好象马上巴格达就要拿下来一样,我自己就觉得应该差不多要
进来,然后我在找车,或者说找人带我们进来,当时也非常小心,因为希望能够
尽量的保持安全。我们和在约旦一起的司机这段时间互相比较信任,他非常好,
帮我们找了一个司机然后跟他们公司签了一个和约,就是说一定不能骗我们,一
定要把我们送到巴格达,到了巴格达的时候一定跟我们工作,我们要走的时候要
由他把我们再送过来。很巧的是一个巴格达的妇女没有钱回家,她会一点点英语
,她希望跟我们一起走,我觉得从安全角度考量的话,有她在一起也是一个不错
的事情,所以在这些事情安排好之后就进来。
路上也发生小插曲,像在路上因为发生车祸,我们第一位摄影师脖子受伤,所以
他要赶回去,我只能是再等另外一个摄影师过来,另外一个摄影师过来原来是打
算一下飞机就跟着我马上过边境工作,然后马上过关,但结果又一个小插曲,这
个摄影师一下飞机发现他的行李还留在迪拜,那个航空公司没有把它寄过来。本
来是想第二天取行李,但是我觉得很多事情可能你等就有很多变数,所以他下了
飞机我们为他买了一些日常换洗的衣服,买了一些日用品,然后按原计划就进来
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时机,加上自己准备的差不多,所以就决定进来。
凤凰网:你就是赴边境的时候就已经做好随时进入巴格达的准备了吗?
闾丘:对。其实从一开始到安曼,因为离开北京来之前,对我自己来说就已经做
好进入巴格达准备,正因为这样在两会采访期间就申请去伊拉克的签证,因为很
长时间,比较难拿,这一切我觉得都是再做一些前奏工作的准备。
凤凰网:昨天胡一虎在接受凤凰网采访的时候就说,闾丘,你太勇敢了,你挂了
电话,谁也不告诉就进去了,然后突然在电视上说“我是闾丘,我现在在巴格达
”,大家都给你的举动震惊了。
闾丘:谢谢。
炸弹从我们头顶飞过
凤凰网:和你第一次去阿富汗战场相比,你这次去巴格达采访有没有觉得有特别
的地方?
闾丘:其实我觉得不一样,从我的感觉来说,这一次可能要更加困难,不确定因 素更多,因为在阿富汗采访的时候你不用担心每天的轰炸,因为塔利班是和平撤
出,你担心的是冷枪,或者在你进入喀布尔的时候遇到一些贼或者是强盗。而对
于这一次来说,我们在进来的这一条路上最担心的是头上会不会有美国飞机的轰
炸,因为一路上我们就可以看到,一进入伊拉克后再进巴格达这段路上不断可以
看到被炸断的桥梁,炸烂的汽车,我们在开了一个小时候之后,因为已经是晚上
了,我们去了一个小镇,当天早上也是几十个人,也有七个人死亡,五十个人受
伤,他们就是去巴格达的路上被美军的飞机轰炸的。每天晚上你还要担心这个炸
弹会不会落到你住的地方,而你的车在巴格达开的时候,去新闻中心的时候确实
会有这个担心,就像昨天白天,当地时间上午11点的时间,我们在新闻中心工作
,结果一枚炸弹落在距离我们新闻中心差不多两、叁百米的地方爆炸,你就感觉
那个炸弹是从你头顶飞过的。当时我在新闻中心,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想去炸位于
新闻中心两、叁百米地方的伊拉克新闻局里面的演播室,因为他们已经把电视台
炸掉了。你就感觉这个炸弹就在你头顶,就会感觉这个跟阿富汗的不一样。而且
还有一个不一样的,我觉得在阿富汗的时候,因为他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内战,所
以民众是渴望和平,而且虽然美军是协助北方联盟打进去,他毕竟有一股本地的
势力是北方联盟,这一次战争完全是英美联军,外国人要打进这个国家,所以民
众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凤凰网:我想再仔细问一下,昨天战机轰炸新闻中心那边的电视台的时候,你当
时在做什么,你感觉到震动吗?
闾丘:其实我们住的地方每天晚上轰炸的时候整个房子都会震动,在昨天飞过去
的时候我正好在美联社等着做连线,我记得我正好在跟美联社的同僚们聊天,结
果听到有声音在我们头顶飞过的时候马上就跑过去看,马上就听到一声轰炸声,
这个轰炸声的距离是我目前采访距离最近的,心跟着跳了一下。
凤凰网:你心里当时的感受?
闾丘:当时没有什么。
凤凰网:害怕了?
闾丘:没有害怕,都已经习惯,而且我们的常识告诉我们,你听到声音的话,在
你头顶飞过的那一颗炸弹肯定不是炸在你们这个地方,但没有想到会那么近。
巴格达医药十分短缺
凤凰网:听到你前几天的报道,现在巴格达的物资供应开始限制了,你去医院的
时候看到他们的医疗药物这方面是不是能够保证像他们所说的可以支撑很长时间
?
闾丘:应该不行,虽然他们的医院比我想象中的要干净、要整洁,然后井井有条
,但是医生告诉我们说,爆炸的伤员是一下子涌进来,不像平时接收病人这样,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设备根本没有办法在同一时间给那么多重伤的人同时
进行手术,同时处理。第二,他们所储备的药物可能只能够用几天,他们就担心
,如果轰炸再继续,在每天都有这样事情发生的话,他们就觉得他们的药物肯定
是不够了。你知道伊拉克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制裁,我们也遇到有两个来自比利时
的医生,他们是代表非政府组织,他们说他们就是来关注目前巴格达的药物供应
情况,但是他们抱怨说,在现在的情况下,好象没有任何的美国媒体、国际媒体
、也没有社会愿意去关注这个问题,所以他们觉得很无奈。昨天他们跟我聊说,
你们能不能多多呼吁这样的情况,因为再这样下去的话,很多人会面临药物短缺
的情况。
凤凰网:你已经接触到从美国去的“人盾”了,而且据报道他们大多是来自美国
,在你身边的美联社记者他们怎么看待这些人盾,他们也有像你这样觉得他们是
勇敢的吗?
闾丘:其实说起“人盾”,我没有跟西方的记者来聊这个问题,反而跟当地的伊
拉克人来聊这个问题,他们说“人盾”只是一个笑话,如果你是真的做人盾的话
,你为什么要待在这样一家安安全全的酒店,他们所有人都是集中在几家跟记者
住在一起的酒店里面,他说如果你要做“人盾”的话,你是不是应该去工厂,去
那些可能遇到袭击的地方,而不是待着这些大家都知道袭击的机率比较低的问题
。我相信(人盾)这是一个意义的问题,因为毕竟有一帮人拿着反战的标语,在
这个城市里面表达他们的意见,很多人是英美的、欧洲的,所以这也是蛮有意思
的。
伊拉克妇女心理很“强壮”
凤凰网:我们都发现你每次做片子都关注妇女和儿童的问题,你能不能谈一下在
这样轰炸之下,尤其以女性敏感的感觉,她们对战争是不是跟男人的想法不太一
样?
闾丘:我来到这边接触女性,我发现这里的妇女很强壮,我指的是他们的心理,
因为很多地方你去采访的时候会发现,当男人去当兵了,或者在外面工作,在家
里需要有一个女性来支撑,比如说轰炸之后,我们去采访之后,经常有一个五、
六十岁,上了年纪的妇女,她会很有号召力的拿着枪,或者是不拿枪,赤手空拳
叫起了口号,然后后面就会有一帮人跟着她,所以我觉得在这里很多女性的心态
跟男性差不多,她们也是那种很强有力的人。
凤凰网:那么她们的孩子们呢?
闾丘:孩子们我觉得很无辜、很无奈,我们去郊外采访的话,像前天我们去距离
市区28公里的一个小村庄去采访,沿途你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大概只有14、5岁的
样子,他们也是拿着枪,他们应该是属于民兵,他们跟着家里人拿着枪站在碉堡
里面,虽然他们看到我们很高兴就会跟我们打招呼,但是你觉得为什么他们这么
小就要拿起枪准备参加战争,这是一个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凤凰网:在孩子们心中你觉得他们有仇恨吗?
闾丘:我觉得他们这些巴格达人并不是说仇恨,他们一直是想要一个比较安定一
点的生活,就像我说的,虽然对于萨达姆的做法他们不敢苟同,但是有的人就跟
我们说,那你赶走萨达姆,那么还有谁那么有能力控制这个国家呢,然后跟来的
人就会造成内战,各个种族要进行冲突的这样一个局面,那不是更恐怖吗。其实
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因为这样一场战争,一下子激发出来的东西把他们聚在了一
起。孩子们他们还很天真,我在住的地方遇到一个孩子,他就不像大人那样毫不
惧怕,但是他每次听到轰炸的时候就显得很担心,他也就是15、6岁,我想这是他
们没有(别的)可选择的东西。
凤凰网:他们是担心自己的生死吗?还是像他们所说的担心国家的命运?
闾丘:不,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讲,他们还是担心自己的生死的,如果像自己的家
里人都拿起枪的话,我想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会跟着他们的家里人行动。
伊拉克人的爱国情绪被完完全全地激发出来了
凤凰网:到现在为止进入巴格达以后,你觉得给你震撼最大的是什么?单纯从你
个人的感受来说?
闾丘:我自己个人感受是这里的人民的心态,因为你来之前会听到很多对伊拉克
的报道,你会觉得这里的人民渴望着让他们有一个新的政权,美国人打过来之后
让他们有机会有个新的政权,有民主,有更多的自由。他们就像美国副总统切尼
说,他们会用鲜花、音乐来欢迎美军,欢迎联军进入,但是来了之后发现根本不
是这样子,这里我接触的每一个人,即使他是光顾着赚钱的人,或者说只是一个
普通的老百姓,平时只是很中立的人,对于国家也不是那么充满感情的人,他们
心理面一股爱国的情绪很大的,(这次)完完全全的全部给激发出来了,所以你
就会觉得这里的人他们思想、他们的思维,我觉得伊拉克人给我的感觉,他们都
很友善,然后很有礼貌,尤其是40多岁的人,他们都很有教养,我就觉得这样一
个国家,这样的人,我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一场战争,我觉得你可以让伊拉
克人自己来……如果他们真的觉得这样的统治真的很有问题的话,那就让他们自
己通过自己的方法来解决。
凤凰网: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马上就要结束采访了。凤凰网的很多网友也很关
心你,每天都给我们发数百封来信,祝你早日回来,希望你能注意安全。
闾丘:谢谢。
话,我们听到了电话那头传来的闾丘疲惫的声音,半个小时的采访就这样开始了
。
我不敢脱衣睡觉
凤凰网:巴格达现在是什么时间?
闾丘:现在是早上六点半。
凤凰网:晚上睡得好吗?
闾丘:来到这里后每天晚上几乎都不能睡,因为不停的有轰炸,我们大概隔一个
小时、半个小时就得起床,一听到轰炸的声音就要起床,而且不敢脱衣服睡,怕
有什么事情发生,随时要做好准备,如果有很大规模轰炸的话,大家还要进行拍
摄。
凤凰网:拍摄工作可以保证正常进行吗?
闾丘:这里管的很严。在马路上你还不能随便拍摄。伊拉克基本上对于采访是采
取一个统一管理措施,所以说你首先要拿到记者证,要拿到许可,比方说你要去
轰炸的地方、医院,那你要得到政府的许可,管理的比较严。
凤凰网:那你们的安全问题,当地政府是不是也负一定责任?
闾丘:他不管。
凤凰网:那你和小江是不是也做好准备,你们要准备防毒面具之类的?
闾丘:对,我们来的时候…因为之前郑浩走的时候把防毒面具和防弹衣都留了下
来,所以我们手头有这些东西。
巴格达民众保卫国家情绪很高
凤凰网:你是不是也经常和一些西方媒体交谈,你们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
闾丘:其实我们还是关心这场仗到底什么时候打完,到底巴格达目前的战况进行
的怎么样,对于我自己来说,像我们(这样)的媒体来说,我觉得如果你呆在巴
格达城内的话,你所得到的战况进展可能只有伊拉克政府一方面的说法,我想我
们关注更多的是伊拉克民众,尤其是在轰炸当中,在这场战争当中,伊拉克民众
到底怎么想,在轰炸当中伊拉克民众他们到底受到什么影响。
凤凰网:那么你们现在在巴格达是不是(想)获得外电的一些报道很困难?
闾丘:还可以,如果在新闻中心的话,可以看到BBC,这些都可以收到,问题是新
闻中心不是二十四小时开,他只能从当地时间早上八点到晚上的五点钟,然后所
有人都要离开新闻中心,电话只能在新闻中心使用,在我们住的地方,像你打电
话打过来都非常困难,我也打不过去,然后看伊拉克电视台的报道,因为我们也
不懂当地的语言,所以这一点就有比较大的困难,有时候要靠翻译跟你讲一讲当
时的情况是怎么样。
凤凰网:现在巴格达的市民你们还能够接触到吗?
闾丘:市民没有问题,因为接触市民是非常自由、非常方便的。
凤凰网:那你有没有问过他们,就是他们在防护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萨达姆可能
会使用生化武器,他们会担心这个吗?
闾丘:这个我有跟他们聊过,他们都觉得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问他们
有没有准备(防毒)面具这些,他说从来没有想过,很多人都说从来没有想过这
些事情,而且他们跟我说,虽然很多人对于萨达姆的统治可能有的人表示支持,
有的人表示反对,但是因为现在一开战之后,有绝大部分人从心理面就升起一股
要保卫自己国家的感情,这样一来的话,就连那些平时不太支持萨达姆的人现在
变成要站在他这一边了,所以他们说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萨达姆会对他们使用这样
一种武器。
凤凰网:前几天也有报道说巴士拉的人民在起义,你所接触的这些伊拉克人,他
们相信这种报道吗?
闾丘:因为巴士拉是在南部的一个大城市,其实昨天伊拉克政府就澄清,他说巴
士拉并不像美国报道的这样,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像美
国在指责伊拉克政府的宣传口径是在说谎,伊拉克政府不断指责西方媒体在夸大
这个战果,在向世界撒谎,所以到底情况怎么样,我想比较正确的一个看法就是
把两边的报道拿出来相互进行一下比较,所以从我在巴格达这边得到的消息是巴
士拉目前根本没有被联军控制,从我这边看到的一些报道来说,当地的民众也是
跟巴格达的民众一样,他们也是要准备好进行战斗。
老人、妇女和孩子是最大受害者
凤凰网:你在那边能够接触到他们的军人吗?
闾丘:其实他们的很多官员都是军人,所以说接触他们还是有机会,还有一个接
触到的就是在街上巡逻的士兵,但是交谈的机会不多。
凤凰网:像共和国卫队、精锐部队你看到了吗?
闾丘:这些看到了,因为在重要的政府机构的周围,还有在一些比较主要道路,
再通往巴格达郊外的主要道路上都能够看到共和国卫队在那里守卫着。
凤凰网:你能采访共和国卫队的军人吗?
闾丘:这些不行,这些一定要得到政府的许可。
凤凰网:到现在为止,伊拉克政府安排你们的采访进行了哪几个项目?
闾丘:一般都是,比方说晚上进行了轰炸之后,第二天就会带我们到被炸过的地
方进行拍摄,然后还有到医院去采访那些被炸伤的平民。他们(伊政府)也有一
点进步,比方昨天有西方媒体就说,你们为什么被炸的地方,都要组织我们去。
昨天(伊拉克)新闻局长就说,你们开放开放,你们爱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
。所以昨天下午我们就跑到昨天早上刚刚发生大爆炸的地方,在城东,没有人挡
你,你爱怎么采访就怎么采访,医院也没有人管你,你爱怎么采访就怎么采访。
因为那个地方是昨天上午两枚炸弹炸下去之后造成二十人死亡,五十多人受伤,
那个地方是一个居民区,炸的非常厉害。
凤凰网:你在医院采访那些因空袭而受伤的市民时,看到的情况怎样?
闾丘:其实他们都表现的很无奈,比方说昨天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当时他正好同
爸爸在院子里面,因为刚刚刮完沙尘暴,他们在洗车子,结果突然一下子爆炸就
发生了,他就躺在医院不能动,但是他爸爸的情况更严重,正在手术当中,还不
知道能不能脱离危险,这样的例子很多,都是一家人都受伤,因为发生爆炸的时
间正好是当地时间九点多,按照他们的习惯正好起床,有的人还在吃饭,因为这
个时候男人会去上班,所以大部分受伤的就是这些妇女和孩子,还有老人家。
为进入巴格达作好充分准备
凤凰网:我们现在想问一下你,最初进入巴格达是一种巧合,还是你已经做好充
分准备,然后就突然进入了呢?
闾丘:我想是做好了充分准备,采访两会到一半,我离开北京的时候,公司是让
我先到约旦来待命,当时在约旦一直在边境采访大概用了叁、四天的时间,我都
有点记不清了。同时,(我)不断了解在巴格达发生的情况,尤其是和那些从巴
格达每天过关过来的人,包括记者、也包括这些巴格达民众,看一看巴格达的局
势到底是怎么样,当时我决定进来是因为觉得那时候战事也进行了叁天了,根据
西方媒体(报道)好象马上巴格达就要拿下来一样,我自己就觉得应该差不多要
进来,然后我在找车,或者说找人带我们进来,当时也非常小心,因为希望能够
尽量的保持安全。我们和在约旦一起的司机这段时间互相比较信任,他非常好,
帮我们找了一个司机然后跟他们公司签了一个和约,就是说一定不能骗我们,一
定要把我们送到巴格达,到了巴格达的时候一定跟我们工作,我们要走的时候要
由他把我们再送过来。很巧的是一个巴格达的妇女没有钱回家,她会一点点英语
,她希望跟我们一起走,我觉得从安全角度考量的话,有她在一起也是一个不错
的事情,所以在这些事情安排好之后就进来。
路上也发生小插曲,像在路上因为发生车祸,我们第一位摄影师脖子受伤,所以
他要赶回去,我只能是再等另外一个摄影师过来,另外一个摄影师过来原来是打
算一下飞机就跟着我马上过边境工作,然后马上过关,但结果又一个小插曲,这
个摄影师一下飞机发现他的行李还留在迪拜,那个航空公司没有把它寄过来。本
来是想第二天取行李,但是我觉得很多事情可能你等就有很多变数,所以他下了
飞机我们为他买了一些日常换洗的衣服,买了一些日用品,然后按原计划就进来
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时机,加上自己准备的差不多,所以就决定进来。
凤凰网:你就是赴边境的时候就已经做好随时进入巴格达的准备了吗?
闾丘:对。其实从一开始到安曼,因为离开北京来之前,对我自己来说就已经做
好进入巴格达准备,正因为这样在两会采访期间就申请去伊拉克的签证,因为很
长时间,比较难拿,这一切我觉得都是再做一些前奏工作的准备。
凤凰网:昨天胡一虎在接受凤凰网采访的时候就说,闾丘,你太勇敢了,你挂了
电话,谁也不告诉就进去了,然后突然在电视上说“我是闾丘,我现在在巴格达
”,大家都给你的举动震惊了。
闾丘:谢谢。
炸弹从我们头顶飞过
凤凰网:和你第一次去阿富汗战场相比,你这次去巴格达采访有没有觉得有特别
的地方?
闾丘:其实我觉得不一样,从我的感觉来说,这一次可能要更加困难,不确定因 素更多,因为在阿富汗采访的时候你不用担心每天的轰炸,因为塔利班是和平撤
出,你担心的是冷枪,或者在你进入喀布尔的时候遇到一些贼或者是强盗。而对
于这一次来说,我们在进来的这一条路上最担心的是头上会不会有美国飞机的轰
炸,因为一路上我们就可以看到,一进入伊拉克后再进巴格达这段路上不断可以
看到被炸断的桥梁,炸烂的汽车,我们在开了一个小时候之后,因为已经是晚上
了,我们去了一个小镇,当天早上也是几十个人,也有七个人死亡,五十个人受
伤,他们就是去巴格达的路上被美军的飞机轰炸的。每天晚上你还要担心这个炸
弹会不会落到你住的地方,而你的车在巴格达开的时候,去新闻中心的时候确实
会有这个担心,就像昨天白天,当地时间上午11点的时间,我们在新闻中心工作
,结果一枚炸弹落在距离我们新闻中心差不多两、叁百米的地方爆炸,你就感觉
那个炸弹是从你头顶飞过的。当时我在新闻中心,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想去炸位于
新闻中心两、叁百米地方的伊拉克新闻局里面的演播室,因为他们已经把电视台
炸掉了。你就感觉这个炸弹就在你头顶,就会感觉这个跟阿富汗的不一样。而且
还有一个不一样的,我觉得在阿富汗的时候,因为他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内战,所
以民众是渴望和平,而且虽然美军是协助北方联盟打进去,他毕竟有一股本地的
势力是北方联盟,这一次战争完全是英美联军,外国人要打进这个国家,所以民
众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凤凰网:我想再仔细问一下,昨天战机轰炸新闻中心那边的电视台的时候,你当
时在做什么,你感觉到震动吗?
闾丘:其实我们住的地方每天晚上轰炸的时候整个房子都会震动,在昨天飞过去
的时候我正好在美联社等着做连线,我记得我正好在跟美联社的同僚们聊天,结
果听到有声音在我们头顶飞过的时候马上就跑过去看,马上就听到一声轰炸声,
这个轰炸声的距离是我目前采访距离最近的,心跟着跳了一下。
凤凰网:你心里当时的感受?
闾丘:当时没有什么。
凤凰网:害怕了?
闾丘:没有害怕,都已经习惯,而且我们的常识告诉我们,你听到声音的话,在
你头顶飞过的那一颗炸弹肯定不是炸在你们这个地方,但没有想到会那么近。
巴格达医药十分短缺
凤凰网:听到你前几天的报道,现在巴格达的物资供应开始限制了,你去医院的
时候看到他们的医疗药物这方面是不是能够保证像他们所说的可以支撑很长时间
?
闾丘:应该不行,虽然他们的医院比我想象中的要干净、要整洁,然后井井有条
,但是医生告诉我们说,爆炸的伤员是一下子涌进来,不像平时接收病人这样,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设备根本没有办法在同一时间给那么多重伤的人同时
进行手术,同时处理。第二,他们所储备的药物可能只能够用几天,他们就担心
,如果轰炸再继续,在每天都有这样事情发生的话,他们就觉得他们的药物肯定
是不够了。你知道伊拉克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制裁,我们也遇到有两个来自比利时
的医生,他们是代表非政府组织,他们说他们就是来关注目前巴格达的药物供应
情况,但是他们抱怨说,在现在的情况下,好象没有任何的美国媒体、国际媒体
、也没有社会愿意去关注这个问题,所以他们觉得很无奈。昨天他们跟我聊说,
你们能不能多多呼吁这样的情况,因为再这样下去的话,很多人会面临药物短缺
的情况。
凤凰网:你已经接触到从美国去的“人盾”了,而且据报道他们大多是来自美国
,在你身边的美联社记者他们怎么看待这些人盾,他们也有像你这样觉得他们是
勇敢的吗?
闾丘:其实说起“人盾”,我没有跟西方的记者来聊这个问题,反而跟当地的伊
拉克人来聊这个问题,他们说“人盾”只是一个笑话,如果你是真的做人盾的话
,你为什么要待在这样一家安安全全的酒店,他们所有人都是集中在几家跟记者
住在一起的酒店里面,他说如果你要做“人盾”的话,你是不是应该去工厂,去
那些可能遇到袭击的地方,而不是待着这些大家都知道袭击的机率比较低的问题
。我相信(人盾)这是一个意义的问题,因为毕竟有一帮人拿着反战的标语,在
这个城市里面表达他们的意见,很多人是英美的、欧洲的,所以这也是蛮有意思
的。
伊拉克妇女心理很“强壮”
凤凰网:我们都发现你每次做片子都关注妇女和儿童的问题,你能不能谈一下在
这样轰炸之下,尤其以女性敏感的感觉,她们对战争是不是跟男人的想法不太一
样?
闾丘:我来到这边接触女性,我发现这里的妇女很强壮,我指的是他们的心理,
因为很多地方你去采访的时候会发现,当男人去当兵了,或者在外面工作,在家
里需要有一个女性来支撑,比如说轰炸之后,我们去采访之后,经常有一个五、
六十岁,上了年纪的妇女,她会很有号召力的拿着枪,或者是不拿枪,赤手空拳
叫起了口号,然后后面就会有一帮人跟着她,所以我觉得在这里很多女性的心态
跟男性差不多,她们也是那种很强有力的人。
凤凰网:那么她们的孩子们呢?
闾丘:孩子们我觉得很无辜、很无奈,我们去郊外采访的话,像前天我们去距离
市区28公里的一个小村庄去采访,沿途你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大概只有14、5岁的
样子,他们也是拿着枪,他们应该是属于民兵,他们跟着家里人拿着枪站在碉堡
里面,虽然他们看到我们很高兴就会跟我们打招呼,但是你觉得为什么他们这么
小就要拿起枪准备参加战争,这是一个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凤凰网:在孩子们心中你觉得他们有仇恨吗?
闾丘:我觉得他们这些巴格达人并不是说仇恨,他们一直是想要一个比较安定一
点的生活,就像我说的,虽然对于萨达姆的做法他们不敢苟同,但是有的人就跟
我们说,那你赶走萨达姆,那么还有谁那么有能力控制这个国家呢,然后跟来的
人就会造成内战,各个种族要进行冲突的这样一个局面,那不是更恐怖吗。其实
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因为这样一场战争,一下子激发出来的东西把他们聚在了一
起。孩子们他们还很天真,我在住的地方遇到一个孩子,他就不像大人那样毫不
惧怕,但是他每次听到轰炸的时候就显得很担心,他也就是15、6岁,我想这是他
们没有(别的)可选择的东西。
凤凰网:他们是担心自己的生死吗?还是像他们所说的担心国家的命运?
闾丘:不,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讲,他们还是担心自己的生死的,如果像自己的家
里人都拿起枪的话,我想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会跟着他们的家里人行动。
伊拉克人的爱国情绪被完完全全地激发出来了
凤凰网:到现在为止进入巴格达以后,你觉得给你震撼最大的是什么?单纯从你
个人的感受来说?
闾丘:我自己个人感受是这里的人民的心态,因为你来之前会听到很多对伊拉克
的报道,你会觉得这里的人民渴望着让他们有一个新的政权,美国人打过来之后
让他们有机会有个新的政权,有民主,有更多的自由。他们就像美国副总统切尼
说,他们会用鲜花、音乐来欢迎美军,欢迎联军进入,但是来了之后发现根本不
是这样子,这里我接触的每一个人,即使他是光顾着赚钱的人,或者说只是一个
普通的老百姓,平时只是很中立的人,对于国家也不是那么充满感情的人,他们
心理面一股爱国的情绪很大的,(这次)完完全全的全部给激发出来了,所以你
就会觉得这里的人他们思想、他们的思维,我觉得伊拉克人给我的感觉,他们都
很友善,然后很有礼貌,尤其是40多岁的人,他们都很有教养,我就觉得这样一
个国家,这样的人,我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一场战争,我觉得你可以让伊拉
克人自己来……如果他们真的觉得这样的统治真的很有问题的话,那就让他们自
己通过自己的方法来解决。
凤凰网: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马上就要结束采访了。凤凰网的很多网友也很关
心你,每天都给我们发数百封来信,祝你早日回来,希望你能注意安全。
闾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