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六.四真相

我们学校当时有1000多人去北京, 坐了一火车.

到9月份开学的时候, 大家都回来了, 但是有一哥门腿上挨了枪, 走路一瘸一拐的. 大家私下里都悄悄问, "别人都跑了, 他怎么就没跑了呢?"

我无意对这位伤残的同学表示不敬, 但我当时的确十分想当面问问他, "大家都跑了,你怎么就跑不了了呢?"
政府说是对天开枪,外媒说是屠杀.
 
我觉得六四就是家长因为孩子的问题太多,给家长惹急眼了。:blowzy:
 
...。

后来是发言人袁木说,没开一枪。

事实上,袁木说,天安门广场没有开枪、没有死人。注意天安门广场这一限定词。他是在玩文字游戏而已。他承认整个事件,死了三百多人。
 
我认为的事实是,

一群热情的大学生,

想靠几次和平游行争取民主,哪知道,

一群靠枪杆子夺得政权的老土匪,

毫不手软的杀了一批人,使很多人感到恐怖!

这样,至少可以稳定若干年。
 
google 查的都有政治偏向.我想要的是中立的,事实的.
把两方面的东西都读一读就大概知道了。
就象我小时候奇怪读过的关于中共的历史(还是中共版的)啊啥的为啥老是改来该去,大点,再想想就懂了;)
 
学生运动自古有之。

百科词条 > 正文


1 古代史上的学生运动
2 中国近代学生运动简介
3 五四运动
4 12.9学生运动
5 “四.二一”学生运动
6 日本学生运动


简称学运 ,是一种以学生为主要成员是的社会运动。可能是自发的活动,当然也是受新闻媒体、社论、社会意见、专栏作家、电台名咀、意见领袖等所引导,集体建立某种社会价值文化判断,引发行动方向、回应或引发社会运动大潮流。

学生运动-古代史上的学生运动

提及学生运动史,一般都从“五四”说起。其实,学生运动的历史可前溯到古代社会,而且不乏先例,至有规模、势超过“五四”者。

西汉:围住丞相又向皇帝上书

历史上学生运动的发端,在距今二千年前的西汉末年。

汉哀帝当政时,朝政黑暗,天灾人祸接踵,激起民怨鼎沸。这个昏君置若罔闻,更养了个男宠董贤,又封官赐爵,委以重任。出身名儒的谏大夫鲍宣上书,痛陈百姓面临“七亡”“七死”,请求哀帝摒斥董贤等群小,拯救民生。哀帝无动于衷,只是感于这位臣下的忠心,提升他当了掌京师巡警之责的司隶。
是小人当道的丞相孔光巡视皇家陵园时,其属官驾着马车在皇帝专用的御道上奔驰。鲍宣以为这违犯规制,乱了君纲臣纪,当即逮捕了孔光的属官,又将其车马没收。
孔光又气又恨,去向哀帝告状,称鲍宣摧辱丞相。哀帝令御史查办,刚直不阿的鲍宣声言自己无错,闭门拒捕。兵丁破门而入,硬是把他抓走。
御史以鲍宣“大不敬、不道”,奏请加以死罪。消息传处,都有为鲍宣叫屈者。京都最高学府太学里,有个叫王咸的博士弟子别出心裁,制作了大旗一面,高高扬起喊道:“欲救鲍司隶者,会此下。”(《汉书·鲍宣传》)当下就有一千多个太学生响应。
第二天清晨,太学生分作二路,一路等候在要道,待丞相孔光上朝的车驾经过时,一拥而上团团围住,声势汹汹诘责。另一路则到了皇宫外,上书给皇帝,要求开释鲍宣。
哀帝算是接受了太学生的请愿,免去了鲍宣的死罪。
北宋:陈东鼓众伏阙上书
北宋末年,徽宗皇帝沉醉于声色犬马,任用蔡京、童贯等六人主持军政要务。这六个本都是奸佞之徒,朝野愤而斥为“六贼”。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底,金兵大举南侵。徽宗被其势汹汹吓破了胆,慌忙下了一道罪己诏,传位于儿子赵桓(即钦宗),自封太上皇当逍遥翁去了。
钦宗继位,“六贼”仍居高位。太学生陈东以大义感召同学,上书吁请清除“六贼”。尚书右丞李纲、知枢密院事吴敏等正直的大臣也都上奏,支持陈东之议。钦宗众志难违,下诏将“六贼”或处死,或流放。
“六贼”倒台,陈东功推第一,由此扬名四方。
金兵步步紧逼,东京告急。朝臣中分成两派,以“浪子宰相”李邦彦为首主张割地求和迁都,以李纲为首坚决主战。京都百姓也不甘受金兵蹂躏。迫于军民抗战义愤,钦宗任命李纲为兵部侍郎,统领三军抗击金兵,保卫京师。
金军兵临城下,统帅完颜宗望先作诱降。李邦彦以金兵势大为词,煽动钦宗妥协,抗金意志本就不坚的钦宗动摇了,派使出城议和。其间,宋将姚平仲率军夜袭金营,不料中伏大败,完颜宗望以宋朝议和无诚意为词,把尚在金营的宋使扣留。李邦彦等趁机发难,称夜袭失利致使者被扣罪在李纲,要钦宗罢免李纲以谢金人。钦宗免去李纲本兼各职,又罢去了老将种师道的兵权。
形势突变,京都危在旦夕。太学生们议论纷纷,群情激愤。人心可用,陈东登高鼓动同学:“为保京师家国,只有集群策之力,伏阙请愿,痛切陈词,奏请皇上摒除李邦彦,复李纲、种师道职。”
太学生攘臂响应,公推陈东草拟请愿书。陈东直任不辞,须臾即成数百言,随即率太学生浩浩荡荡向皇宫进发。
宣德门内外,甲士林立,如临大敌。陈东率众面向宫阙齐刷刷跪下,展开请愿书,朗声开读:“在朝之臣,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所谓社稷之臣也!庸缪不才,动为身谋不恤国计者,李邦彦之流是也,所谓社稷之贼也……幸陛下即反前命,复李纲原职,以安中外之心……”
钦宗看过陈东等书奏后未置可否,只是着人安抚劝归。陈东以“须听陛下圣断而后回”拒绝,继续长跪不起。
太学生伏阙上书飞传京都,各式人等奔走相告,成群结队赶来宣德门声援。
这时,恰李邦彦出宫。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太学生一跃而起,拦住其去路手指口斥,历数其罪,多有挽袖抡拳欲殴国贼者。李邦彦吓得魂飞魄散,以袍袖护头逃返宫中,慌乱中官帽堕地,靴子脱落。
钦宗听说李邦彦被追打,又闻外边喧呼阵阵,不禁为之色变,使宦官传旨:“准陈东等所请。”听了传旨,有些太学生准备散去,陈东制止说:“安知非伪耶?须见李右丞、种老将军复职受命乃归。”
钦宗果然使的是缓兵之计,见太学生聚集不去,索性传旨:“李纲用兵失利,不得已而罢之,俟金兵退后再行复职。”此言一出,全场大哗。吶喊声中,太学生冲进丹墀上的鼓堂,擂击皇帝用作听取臣民谏议的登闻鼓,至鼓皮洞穿!
开封府尹王时雍赶来弹压,厉声呵斥。太学生冲上去要打他,王时雍见势不妙,飞马逃遁。负保卫宫禁之责的殿帅见状,担心发生变故,忙奏请钦宗即复李纲官职。钦宗踌躇再三,终于允诺,传谕陈东等:“朕即刻宣李纲入朝,官复原职。”
李纲至,太学生欢声雷动,让开一条大道。他们又大呼要见种师道复职,钦宗只得宣召种师道进宫,当种师道乘着轿子到达时,太学生围上前去,掀开轿帘,见果是种老将军,又是一阵欢呼。
伏阙上书请愿胜利,太学生们这才散去。



学生运动-中国近代学生运动简介

1、“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于北京)。
2、抗日请愿运动(1931年于南京。珍珠港事件)。
3、“一二·九”运动(1935年于北平)。
4、“一二·一”运动(1945年于昆明)。
5、抗议美军暴行的斗争(1946年底于全国)。
6、“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民主运动(1947年全国各地)。




http://zh.wikipedia.org/zh/學生運動

中國大陸

公车上书
五四运动
一二九运动
反苏运动
反右运动初期
文革初期
四五运动
六四事件

台灣

台大五人小組
台大學生主權運動
自由之愛
輔新事件
李文忠事件
四六事件
自覺運動
三月學運
野草莓運動
 
确切地说学生市民和平游行/静坐/绝食1个多月。
党府动用如干个野战军序列,
动用了飞机,装甲车,坦克等开进开进天安门,
坦克压死若干学生和市民,
军队使用了开花弹来射击人群和楼宇,
数千学生和市民死亡(红十字会到各个医院对死亡者的统计好像是2600),
也有非施暴军警被愤怒的群众悲惨打死。
学生也主动保护了部分非持枪士兵被愤怒的群众袭击。


在学生、市民占领天安门广场一个多月后,军队开枪了,军队、学生、群众中死人了。
 
即便是海外的人知道的大概也是片面的.从来未读过关于这件事的中肯的报道.
你楼上的说的很中肯了,有空再看看有些经历者的写的自身的经历,对细节就也有了解了,比如木栖地的对抗等等
 
确切地说学生市民和平游行/静坐/绝食1个多月。
党府动用如干个野战军序列,
动用了飞机,装甲车,坦克等开进开进天安门,
坦克压死若干学生和市民,
军队使用了开花弹来射击人群和楼宇,
数千学生和市民死亡(红十字会到各个医院对死亡者的统计好像是2600),
也有非施暴军警被愤怒的群众悲惨打死。
学生也主动保护了部分非持枪士兵被愤怒的群众袭击。

我说得很中立。您这个有倾向性。
 
即便是海外的人知道的大概也是片面的.从来未读过关于这件事的中肯的报道.

我上面的概括,应该是很中立的了。:p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