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也别我们,我跟您说不定差着辈分呢。
我该叫你一声妈咪或奶奶呢? 还是反过来由你叫?
你对四十不惑有你的理解, 他人有他人的理解, 况且你还没到不惑之年, 你有什么道理去要求他人怎么想和做呢? 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说的要想得一样, 那么大家都是 Average Level 的人了, 那么这个社会就很乏味了.
实际上, 为我们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往往就是那些有与众不同想法的人, 象爱因斯坦, 爱迪生, 霍金等等. 他们的想法跟大家不一样, 人们就认为他们是怪物而嘲笑, 那是不公平的, 也是不尊重人的.
四十岁了, 就真的没有问题了吗?
"另外, 不要把文艺作品中的事情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把素材写成一部文艺作品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把作品中的人物拿出来去问作者, 要别人怎么回答?很搞笑. 同时说明文艺作品写得太真实了. "
------这段话, 适合于所有向我打听比尔的读者.
"老黄瓜刷绿漆" 这样的事情, 只有在中国最落后和专制的地方才会出现, 不晓得你怎么知道的. 在村子里, 还是不要拿出来影响人们的思维了罢.
以下是我找到的有关四十不惑的理解:
孔子说四十不惑.所谓不惑,是说追求开始趋向自我完美的境界。譬如品行、德
性、节操等等……。
但就严格意义而言,不是所有到了40岁左右的人都达到了“不惑”的状态,
孔圣人是在说自己,自己的人生轨迹。而大多数的人的人生轨迹似乎更合乎
《礼记·曲礼上》的描述。《礼记·曲礼上》云:四十而壮——当官的年龄.
希望您能谅解我对您的冒失,我对您很尊重. 如有不妥, 敬请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