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11-24
- 消息
- 1,448
- 荣誉分数
- 89
- 声望点数
- 0
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上的老罗专访原文(无删节)(七)
分类: 特老实 2006-04-12 11:20
新京报:你要用动画给年轻人洗脑?你不是说过你觉得读图时代很傻吗?
罗永浩:从娱乐角度来说,读图没有任何错,读图也可以改变思想。但从影响思想的深度上,读图永远代替不了文字,思想家的讲座也代替不了文字,思想文字是严肃认真缜密思考的结果。想认真学习和思考的人可以不听演讲,不看电影动画,但不该放弃文字。好像是郑渊洁说的吧,他说“读图时代”听起来好像很时髦,很新潮,但实际上是蜕化返古,我们的祖先没有文字的时候就是读图时代,原始人没有文字的时候的只能看那些壁画,那就是读图时代。他说得很有道理。我希望年轻人喜欢读图的同时不排斥读书。
新京报:你会不会感慨自己生在一个平庸的,无聊的时代?
罗永浩:我觉得一个人感情上希望自己生在某个时代是可以理解的,但每个时代都有你可以做的事情,轰轰烈烈的时代是被牛逼轰轰的人创造出来的,你不甘于平庸,也可以去做轰轰烈烈的事。当然,即使你真是个人物,这里面也有运气的成分,我不相信是金子都能发光,也不相信同样是金子,放到哪个时代都能发光。
你可以装逼,但要装得好看
新京报:你最近的博客热点文章是《怎样成为一个文坛装逼犯》,“装逼”这个词似乎不太文明,难道没有别的词可以替代?
罗永浩:我自己觉得是无可替代,它的同义词是“装孙子、装腔作势、装模作样”,但语气最强烈,效果最生动的还是“装逼”。当我认为哪某个词效果最好的时候,我死也不愿意去换。
新京报:你认为“装逼”是不是中国的特产?
罗永浩:哪个国家都有装逼犯,哪个领域都有装逼犯。著名学者理查德·道金斯做过对西方后现代学术装逼犯的研究,他还介绍了一个澳洲人开发的后现代装逼学术文章自动生成软件,到那个澳洲人设计的网站上,每刷新一次页面,它就会给你生成一篇完全不重复的后现代学术文章,文章里虽然没有一句人话,但是能骗过很多脑子不好的学者。至少能保证读起来没有任何语法错误,而我批评的写装逼文章误导年轻人的那个张亚哲老师连语法错误都避免不了,还不如这个软件呢。
新京报:“装逼”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罗永浩:装逼是个复杂的概念。比如有些简单的事情,本来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说清楚,有人就故意写得让你看不懂,这要么是因为他语言表达方式笨拙,要么是因为他的思想没有内涵,但他又想在学术界文化界混饭吃,所以就用装逼的文字掩饰自己思想上的贫乏。但哲学家不得不使用晦涩的语言构造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或者文学家用精巧的语言表达细腻微妙的感受等等,都不应该算作装逼。王家卫的电影台词有这样的男主角独白,“我距离她最近的时候,只有0.01公分,57个小时之后,我爱上了这个女人。”这种手法肯定是装逼手法,但是装得很好,我不觉得装逼本身应该被全盘否定,也就是说,你可以装逼,但至少要装得好看,象王家卫就是个天才的装逼导演,我非常喜欢他的电影,这话绝对没有讽刺的意思。当然,你也可以装得不好,那我也可以批评你。
新京报:你说很讨厌郑渊洁和潘石屹,早就给这倒霉哥俩各写好了一篇猛烈批判的雄文,打算什么时候刊登出来?
罗永浩:我已经放出过话了,我要等到我在新浪的点击率超过了他们再发出来,但我现在离开了新浪,我自己网站上的点击是从零计算起的,点击率应该不可能超过他们了。如果不能超过他们,我就不发了,无所谓。他们两个也不是什么特别值得批判的人。
新京报:你不觉得,但凡点名道姓的批评都会引起一片喝彩和追捧?
罗永浩:如果大家都讨厌潘石屹,我骂他会引起大家的喝彩。我骂张亚哲,很多人都觉得我骂得有道理,但认为我下手太狠太毒辣,所以骂我的人也很多,各种阴谋论也都冒出来了。很多人觉得我和他有什么私仇。其实我和张亚哲同事5年,见过3次面,没说过一句话。我就是看不惯一个人写文章病句连篇累牍还要装文学青年,一个人公开拍领导马屁还假装愤怒青年,所以就随手废了他。
新京报:你说可以说一个人的思想、观点、行为等等**,但永远不要直接说这个人**。你这不是诡辩吗?
罗永浩:对于一个让我们感到忍无可忍的人,我们可能都想直接骂他**,但是忍住不做这种直接的人身攻击,就是我在一个文明社会里要坚持的底线。有人写博客骂我**,我从不回敬说你才是**。其实我也想说他是**,但是我忍住了。
采写/新京报刘晋锋
分类: 特老实 2006-04-12 11:20
新京报:你要用动画给年轻人洗脑?你不是说过你觉得读图时代很傻吗?
罗永浩:从娱乐角度来说,读图没有任何错,读图也可以改变思想。但从影响思想的深度上,读图永远代替不了文字,思想家的讲座也代替不了文字,思想文字是严肃认真缜密思考的结果。想认真学习和思考的人可以不听演讲,不看电影动画,但不该放弃文字。好像是郑渊洁说的吧,他说“读图时代”听起来好像很时髦,很新潮,但实际上是蜕化返古,我们的祖先没有文字的时候就是读图时代,原始人没有文字的时候的只能看那些壁画,那就是读图时代。他说得很有道理。我希望年轻人喜欢读图的同时不排斥读书。
新京报:你会不会感慨自己生在一个平庸的,无聊的时代?
罗永浩:我觉得一个人感情上希望自己生在某个时代是可以理解的,但每个时代都有你可以做的事情,轰轰烈烈的时代是被牛逼轰轰的人创造出来的,你不甘于平庸,也可以去做轰轰烈烈的事。当然,即使你真是个人物,这里面也有运气的成分,我不相信是金子都能发光,也不相信同样是金子,放到哪个时代都能发光。
你可以装逼,但要装得好看
新京报:你最近的博客热点文章是《怎样成为一个文坛装逼犯》,“装逼”这个词似乎不太文明,难道没有别的词可以替代?
罗永浩:我自己觉得是无可替代,它的同义词是“装孙子、装腔作势、装模作样”,但语气最强烈,效果最生动的还是“装逼”。当我认为哪某个词效果最好的时候,我死也不愿意去换。
新京报:你认为“装逼”是不是中国的特产?
罗永浩:哪个国家都有装逼犯,哪个领域都有装逼犯。著名学者理查德·道金斯做过对西方后现代学术装逼犯的研究,他还介绍了一个澳洲人开发的后现代装逼学术文章自动生成软件,到那个澳洲人设计的网站上,每刷新一次页面,它就会给你生成一篇完全不重复的后现代学术文章,文章里虽然没有一句人话,但是能骗过很多脑子不好的学者。至少能保证读起来没有任何语法错误,而我批评的写装逼文章误导年轻人的那个张亚哲老师连语法错误都避免不了,还不如这个软件呢。
新京报:“装逼”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罗永浩:装逼是个复杂的概念。比如有些简单的事情,本来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说清楚,有人就故意写得让你看不懂,这要么是因为他语言表达方式笨拙,要么是因为他的思想没有内涵,但他又想在学术界文化界混饭吃,所以就用装逼的文字掩饰自己思想上的贫乏。但哲学家不得不使用晦涩的语言构造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或者文学家用精巧的语言表达细腻微妙的感受等等,都不应该算作装逼。王家卫的电影台词有这样的男主角独白,“我距离她最近的时候,只有0.01公分,57个小时之后,我爱上了这个女人。”这种手法肯定是装逼手法,但是装得很好,我不觉得装逼本身应该被全盘否定,也就是说,你可以装逼,但至少要装得好看,象王家卫就是个天才的装逼导演,我非常喜欢他的电影,这话绝对没有讽刺的意思。当然,你也可以装得不好,那我也可以批评你。
新京报:你说很讨厌郑渊洁和潘石屹,早就给这倒霉哥俩各写好了一篇猛烈批判的雄文,打算什么时候刊登出来?
罗永浩:我已经放出过话了,我要等到我在新浪的点击率超过了他们再发出来,但我现在离开了新浪,我自己网站上的点击是从零计算起的,点击率应该不可能超过他们了。如果不能超过他们,我就不发了,无所谓。他们两个也不是什么特别值得批判的人。
新京报:你不觉得,但凡点名道姓的批评都会引起一片喝彩和追捧?
罗永浩:如果大家都讨厌潘石屹,我骂他会引起大家的喝彩。我骂张亚哲,很多人都觉得我骂得有道理,但认为我下手太狠太毒辣,所以骂我的人也很多,各种阴谋论也都冒出来了。很多人觉得我和他有什么私仇。其实我和张亚哲同事5年,见过3次面,没说过一句话。我就是看不惯一个人写文章病句连篇累牍还要装文学青年,一个人公开拍领导马屁还假装愤怒青年,所以就随手废了他。
新京报:你说可以说一个人的思想、观点、行为等等**,但永远不要直接说这个人**。你这不是诡辩吗?
罗永浩:对于一个让我们感到忍无可忍的人,我们可能都想直接骂他**,但是忍住不做这种直接的人身攻击,就是我在一个文明社会里要坚持的底线。有人写博客骂我**,我从不回敬说你才是**。其实我也想说他是**,但是我忍住了。
采写/新京报刘晋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