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收到美国一常春藤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想听听各位意见

望子成龙不是中国人的专利, 认识一个老外, 夫妻收入和大部分中国家庭类似, 他小孩有个体育(hobby)的爱好, 夫妻每年花在她女儿运动的开销就3万多, 自己住一个小房子,这体育不是那些能来钱的,和以后的职业一点不沾边.问他为什么? "Make my daughter happy."

有条件,就要资助.
没有条件, 创造条件,买彩票,也要资助.:):)

女儿都上大学去了, 自己住50-60万的房子干吗? 卖掉换小townhouse, 这样就多25万-30万cash, 去除5万第一年开销, 用20万做每年48%的投资, 赢利的5万继续供女儿,每年还能多5万收入,这样两全其美. 女儿上了名校, 家庭总资产也增加了, 等女儿毕业, 你们家还能多20万现金.  

这全在于财务管理.
 
有足够的积蓄当然也可以。
自己算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0b4b010100flta.html

AAI part B = (父母净资产(#3)- Asset Protection Allowance) * 12%
Asset Protection Allowance:
4人家庭, 一大学生,为2万1千左右

有了Adjusted Available Income(AAI),就可以计算父母的contribution了:(AAI=A+B)。
AAI: 1-12,400:22%of AAI;
AAI: 12,400-15,600: 2728+25%of AAI over 12,400;
AAI: 15,600-18,700: 3528+29%of AAI over 15,600;
AAI: 18,700-21,900: 4427+34%of AAI over 18,700;
AAI: 21,900-25,000: 5515+40%of AAI over 21,900;
AAI: above 25,000 : 6755+47%of AAI over 25,000.


不少文章提到父母名下的净资产算5.65%,大概是这样来的:12%乘以47%.

也就是说,
如果 大学费用(tution, fees, room, board, books supplies, insuarnace...) = 6 万。如果家庭收入为零:AAI part A = 0.
净资产必须多于:(6 万 + 2万1 )/ 5.65% = 143 万。
 
自己算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0b4b010100flta.html

... 也就是说,
如果 大学费用(tution, fees, room, board, books supplies, insuarnace...) = 6 万。如果家庭收入为零:AAI part A = 0.
净资产必须多于:(6 万 + 2万1 )/ 5.65% = 143 万。

是啊,不是个小数。

不是说了吗,卖房卖地、砸锅卖铁、抵押借债也得上。
 
谢谢您的回复,我绝对赞同您说的好学校的文化氛围。可是这种软的东西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我还记得几年前很多家长几昼夜给孩子排队lisgar的情景,如果我们追踪一下那些孩子的出路,恐怕并不会都很近人意。

说到把关的问题,我更是四肢发冷。我承认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判断是非。可是我不是孩子本人,我怎么知道他所能和愿意承受的是什么?不是有句老话说:有钱难买愿意,有些事别人觉得苦,可是喜欢的人并不觉得。所以我很纠结。我只能试图在帮他认识到每项选择所要面临的后果,看他自己能不能承担得起。我曾经和一个年近30岁的人聊过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她的话中闪烁着觉得当初其父母没有给予有力的指导。我就在想如果当初的父母选了她现在觉得并不很喜欢的行业,那又怎么样呢?

个人观点:
1。作父母的尽可能地供孩子到大学毕业是应该的。
2。孩子的意见要尊重,但孩子小,毕竟见识有限,不见得真知道自己想要啥。父毋应该帮着分析形势,把好关。
3。名校和普通学校的差别还是不小的。不光是教学质量,更多的是学校的文化和氛围。记得电影"beautiful mind"一开始有一段,教授对刚进princeton 的学生说:"which one of you will be the next Einstein?" 一个有众多诺贝尔奖的学校,空气是完全不一样的。
4。if I were you, I would let my child go to mcGill.
 
常青藤啊,身边有几个同学就是毕业于那儿,还被一个看上了,可怜当年我无知,不然咱现在也可以扯一扯了,哈哈

我觉得学金融砸锅卖铁也得去
学生物的话,听说现在北美学生物一片萧条啊,找工很惨
 
北美行销团体、记者和一些教育者有时也会提及其它学校为"常春藤",比如小常春藤、公立常春藤、南部常春藤。这些"常春藤"试图藉着将他们相比于常春藤盟校以彰显其学校。但与常春藤盟校不同的是,这些"常春藤"不具有权威上的定义.........

http://zh.wikipedia.org/zh/常春藤盟校


原来Brown也是常青藤的,怪不得我看的他们的paper都那么牛,在某些领域No.1
 
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我有个老板几个孩子学习都不很好,可是居然人人要读博士,实在让我惊讶。慢慢琢磨,我觉得其实那几个孩子更本就不想毕业,大概恨不能在学校里呆上一辈子。
我最近认识一个读大二的女孩子,闲聊中得知她和妈妈住一起, 而且很enjoy,看到我一脸的惊讶,她不好意思地告诉我,她大一的时候自己住,日子很难过。如果你不让他们吃点儿苦头,他们永远长不大。
在学费的问题上,我一直就对孩子讲,我会愿意帮助你,可是我能力有限,你要么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当然如果你不喜欢学习,你也可以打工赚学费。我这么说是因为我觉得她有这个能力,可是不喜欢努力。他认为自己在同届的同学中可以排在第三名,我问他第一第二的情况,他说:他们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而他自己以每天完成作业为骄傲,所以我给他指出了两个选择,要么努力学习,要么打工赚钱。这是在教育孩子中一贯用的方法。孩子常说,你这哪里是让我选择,更本就是没得选择,是的,生活就是这样,你不在这方面付出,就要在另一方面付出。
可是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哪能不纠结?

供孩子读书是父母的责任,边打工边读书是出不了好成绩的,反而会让小孩疏远你们,本来可以在预定时间读完的课程,因为打工拖了那么长的时间赚点小钱,值得吗?
 
LZ说的应该是一次性交20万美金, 而不是每年5万. 我儿子前年被美国大学录取时被要求开学前一次性付清20万.

我,傻眼!:blowzy:
 
一次性交20万美金? :confused:

LZ说的应该是一次性交20万美金, 而不是每年5万. 我儿子前年被美国大学录取时被要求开学前一次性付清20万.
 
如果俺家孩子将来这么有出息,俺一定尽全力支持他。既让孩子不留遗憾,也让自己也不留遗憾。

因为学费的原因,让孩子去了她自己不想去的学校,很可能会给孩子造成打击甚至留下心理阴影。而这阴影,也可能伴随她的一生或者家长本人的后半生。

20万元的债务,在一定的时间内应该可以还清,但错失实现梦想的机会,或许永远不会再来。
 
如果说花了20万能保证给孩子个美好的将来,那就值得。但是。。。
 
美國大學我真是不清楚, 不過我在香港讀書時有幾個同學入了牛津和劍橋。其後的發展都是有好有不好。可能我偏心,我始終覺得美國的名校只是talk得,無英國的那麼優秀。

女儿收到美国一常春藤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想听听各位意见,

学校和专业都是女儿很心仪的,但是学校不给奖学金,四年二十万美元的学费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倾听了许多朋友的意见,多数说花费如此昂贵去学本科,有点不值,

女儿的情况是:如果在加拿大上学,可以挑选任何一个大学,没有任何经济负担,如果放弃美国的offer, 将会对她打击很大,她为能得这样的offer已经做出了很多,而且众所周知,这种学校的offer很不容易得,是努力加运气的结果,一但放弃,将再也不会有第二次机会,而她们学校每年也只有几个学生可以有机会去美国上学,

一生中只有现在才感觉到钱的重要。不知是喜是忧,寝食难安,做父母真不容易。两难中。

真心想听听各位的意见,帮忙拿个主意,多谢!
 
感叹一下,
孩子学习不好,要发愁
孩子学习太好,也要发愁
唉---
 
对是ED, 小藤,所以很犹豫

大藤没说的,砸锅卖铁也送了;小藤有点鸡肋可能还不如加拿大自己的好学校。。。当然这都是家长的想法,还应该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即使不去,也应该让她不留遗憾。。。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