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收到美国一常春藤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想听听各位意见

首先恭喜您女儿。另外还想补充一点,因为想起了一句话:“宁当鸡头不当凤尾。”
俺一直信奉:宁当凤尾不当鸡头。因为两组根本不是一个种。设想,和一流的运动员赛跑,跑个老咩,也比和三流运动员赛跑,跑个第一强。至少你见视过世界一流是个啥水平。
 
很意外某些ID竟然会对常春藤大学这么热衷。常春藤可是MD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大本营啊。
 
首先恭喜您女儿。另外还想补充一点,因为想起了一句话:“宁当鸡头不当凤尾。”我这里并不是指成绩,不是假设您女儿在常春藤成绩就不再拔尖,而是指心态,优越感。父母即便砸锅卖铁供了孩子的学费,可她生活在贵族和富翁后裔的圈子里,大到参加社交活动,小到衣食住行,都依然难免觉得自身条件不如别人。女孩子20来岁的年纪,除了学习成绩之外,对其他很多方面都很敏感的,而这一切都会促成她对未来事业,感情等诸多方面的选择;而且相信大家都赞同,在社会生存,不是一纸文凭就能说了算的。所以在择校问题上的考虑,不仅仅是学校声誉问题,还要更周全的考虑和平衡。

说得有道理. 没有最好的学校, 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学校.

N年前上学的时候, 我老公的学校没我的学校有名气, 可是他在学校简直快乐无穷, 因为那所学校适合他, 他在哪如鱼得水. 我羡慕嫉妒恨~~~
 
我几年前也遇到相同情况, 女儿被藤校录取, 当时给女儿提出我们的两点想法, 让她自己决定:
如果将来想学医那应该把这笔钱放在大学毕业后去美国学医用(以备不能进入加拿大医学院);
如果想做研究或从政, 那应该去藤校.
最后女儿自己选择了留在加拿大, 虽然做了决定后女儿大哭了一场. 但当她四年后面对申请美国医学院, 她一点也没有经济上的担忧.
 
My goal is to send my son to Rice U or Duke U. Does anybody know more about these two Universities?

One of my best friends got a Ph.D. in biomedical science from Duke (rated top in this area), post-doc'ed at UC San Francisco, then switched to computer science, in which field she is working since. And she is not alone. It's a sad fact that many people (myself included) don't know what we really like to do until later in life.
 
我几年前也遇到相同情况, 女儿被藤校录取, 当时给女儿提出我们的两点想法, 让她自己决定:
如果将来想学医那应该把这笔钱放在大学毕业后去美国学医用(以备不能进入加拿大医学院);
如果想做研究或从政, 那应该去藤校.
最后女儿自己选择了留在加拿大, 虽然做了决定后女儿大哭了一场. 但当她四年后面对申请美国医学院, 她一点也没有经济上的担忧.

加拿大学生可以到美国去读医学院吗?
 
为什么不能呢?

美国都承认中国医学院的学历,让很多人直接考Board了。

问题是钱的问题。

我还真不知道这个.上美国的医学院 跟上加拿大医学院有什么区别? 是不是进医学院的机会多一些, 但是学费贵一些? 我猜的.
 
我还真不知道这个.上美国的医学院 跟上加拿大医学院有什么区别? 是不是进医学院的机会多一些, 但是学费贵一些? 我猜的.

具体不详,因为于己无关,所以没有研究。
 
能爬上藤,已经证明孩子学业足够优秀。 在哪里上大学都差不多。

多大,麦吉尔,UBC, Waterloo都可以。就算在这样的学校,也不见得就说能考第一,无人能敌。在这样的学校还是能够享受到有对手的乐趣的。
 
做了决定后女儿大哭了一场

可以想象孩子的当时感觉。小小年纪能做出壮士断臂的抉择,真是不简单。
你的马甲有点意思,“懒女儿妈”?这么能干的女儿,和“懒”能沾上边?
是不是有点自责,要是那样的话,干脆就自称“懒妈”得了。
 
可以想象孩子的当时感觉。小小年纪能做出壮士断臂的抉择,真是不简单。
你的马甲有点意思,“懒女儿妈”?这么能干的女儿,和“懒”能沾上边?
是不是有点自责,要是那样的话,干脆就自称“懒妈”得了。

我不是一个懒妈. 但决对是个不推孩子的母亲. 总觉得让孩子呆在她自已愿处的位置上最好. 两个女儿, 一个好强努力,一个较懒聪明. 对待同一件事两姐妹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 结果是:一个是为社会生的;一个是为自己养的. 当跟朋友议讨起这两姐妹, 都有说不完的趣事. 说到底, 不管将来她们如何, 其实到老了陪伴我们的都是对她们成长过程的回忆. 所以这个过程双方都愉快最好.
 
超级火爆的一个帖子
 
我不是一个懒妈. 但决对是个不推孩子的母亲. 总觉得让孩子呆在她自已愿处的位置上最好. 两个女儿, 一个好强努力,一个较懒聪明. 对待同一件事两姐妹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 结果是:一个是为社会生的;一个是为自己养的. 当跟朋友议讨起这两姐妹, 都有说不完的趣事. 说到底, 不管将来她们如何, 其实到老了陪伴我们的都是对她们成长过程的回忆. 所以这个过程双方都愉快最好.

顶!
 
后退
顶部